人音版小学5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音版小学5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5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
《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
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
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
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
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
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
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
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 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足迹》教材分析:
歌曲《嘎达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长篇叙事体的颂歌,安波记谱译配,于上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东蒙北部。
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鲷民歌的特点,结构严谨,曲调豪放流畅,深情感人,节奏沉着有力。
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还背改编为器乐曲和管弦乐交响诗。
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是根据民歌改编的,是中国第一张马头琴室内乐重奏专辑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
是一首叙事歌曲。
这首歌曲原为民间的分节歌,后用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的旋律来咏唱多段歌词,颂扬了一个放牛娃大智大勇、诱敌就歼并为之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英雄事迹。
歌曲《雨花石》是电视连续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
旋律纯朴、委婉。
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的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歌曲为2/4拍,e小调,二段体结构。
歌曲《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练。
歌曲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拍困难、不拍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歌曲为2/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能够辨别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风格。
本课继续唱好两个声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挥边唱边划拍。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表述《嘎达梅林》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特点。
能听辨出男低音音色。
并能哼唱《嘎达梅林》的主题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
积极参与音乐剧的编创活动,主动担任自己能胜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长》其中一个声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挥图示边唱边划拍。
并能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体会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划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教学方法:
聆听模唱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一课歌曲。
二、聆听歌乐曲《嘎达梅林》 1.设问导入:
你看到“足迹”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在你的记忆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谁?
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谁?
2.初听歌曲,了解歌曲讲述的历史背景。
小组内讨论后,师归纳总结。
3.复听歌曲,感受、听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
说说人声分类中男低音的音色特点。
4.再次复听歌曲,一边听一边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点。
并讨论:
演唱者是怎样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
歌曲分为几句?
歌曲的情绪怎样?
旋律进行的方式是怎样的?
三、聆听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 1.聆听器乐曲,说说与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乐器图片,请学生说出乐器的名称。
师简介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并讲解关于马头琴的传说。
3.复听五重奏。
设问:
歌曲的主题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再次聆听,提示:
主题曲调每次出现在音区、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
。
5.进一步聆听,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表现力。
交流乐曲赞颂的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形象。
延伸:
课下收集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感受其音色特点。
板书设计:
男低音马头琴-蒙古族 第2课时 一、演唱歌曲《嘎达梅林》的第一段歌词。
二、学唱《雨花石》1.简介插图,讲解故事。
2.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体会音乐的特点。
5.分乐句学唱曲谱。
教师分部分范唱乐句。
教师弹奏乐句,学生小声跟唱。
师加入装饰音范唱,生模唱。
跟着老师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调。
6.二拍子指挥图示 师弹奏简单的二拍子歌曲,请学生按照强弱的不同拍击。
跟随音乐依照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划拍。
按指挥图示,一边演唱歌曲旋律,一边做划拍练习。
7.学唱歌词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讨论歌词表达的意义。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填唱歌词。
设问:
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跟着伴奏,充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结:
小小的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却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
我们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努力学习。
唱一唱:
课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二拍子指挥图示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雨花石》。
二、个别抽查背唱歌曲。
三、学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1.电影故事导入:
体弱多病的女教师王双玲在接了一个乱班之后,兢兢业业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岗位上辛勤耕耘。
她关心和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2.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复听,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学唱歌谱 。
分声部视唱合唱部分。
?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一声部旋律。
?
跟着老师的琴小声跟唱第二声部旋律。
说说这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
分小组合唱两个声部旋律。
5.学唱歌词 设问:
你怎样长大?
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歌词,歌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长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
“不怕风沙、不拍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
知识扩充:
到网上搜索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看一看,挑出你喜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4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背唱《雨花石》。
二、个别讲故事,并评价。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聆听独唱版歌曲,说一说,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2.请学生复述故事。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4.再次复听歌曲录音,跟着唱一唱,学唱会一到两段歌曲。
5.聆听合唱版歌曲,讨论:
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6.复听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加深对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编创与活动 1.聆听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说一说每一段落的情绪、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组讨论,进行音乐剧的编创设计。
3.讨论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提示: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
配角是谁?
有几个场景?
4.设计、分配角色。
5.根据插图提示,随故事情节的发展编创表演动作。
边唱边相互配合,表演音乐剧。
6.分组展示交流,相互评价和改进。
五、小结:
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诱敌就歼,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这种崇高品德。
懂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唱一唱:
怀着崇敬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曲。
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角色 第三课《农家乐》教材简析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表现了我国农民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收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有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
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赞美。
歌曲《丰收的节日》是一首塔塔尔族民歌。
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表达了他们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之情。
歌曲前半部分欢快、活泼,后半部分较为舒展。
具有浓郁的新疆歌曲风格特点。
歌曲《苹果丰收》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
学情分析 现代的孩子,对流行音乐喜爱有加。
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激发他们聆听民族音乐的兴趣,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民族音乐的活动。
教学目标 1.能随乐曲《丰收锣鼓》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并对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产生兴趣。
2.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丰收的节日》中的一个声部。
并边唱边做新疆舞蹈的动作,表现出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
3.能用活泼、热情的声音,流畅地演唱合唱曲《苹果丰收》中的一个声部。
并能按其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
能听辨出器乐曲《打猪草》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能用轻快、活泼、热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本课歌曲。
能够准确地感受民族音乐的情绪变化,并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
多媒体课件、锣鼓、图片教学方法:
聆听模唱、创编实践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二课歌曲。
二、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
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的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教师展示打击乐器锣和鼓,请学生说出这些乐器的名称,并试着来敲击。
3.分段聆听,第一部分,设问:
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场面?
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4.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设问:
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比较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速度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5.重点聆听2、4乐段 哼唱主题曲调,熟悉主题。
完整地聆听乐曲,分别听出2、4乐段主题出现的地方。
当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
聆听2、4乐段,听出主奏乐器。
再次聆听2、4乐段,边听边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
6.完整地聆听全曲,整体感受喜庆丰收的热闹场面,并用动作表现获得丰收成果后的喜悦情绪。
三、聆听《打猪草》1.初听乐曲,设问:
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境?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结合曲名及教材插图说一说。
2.教师简介乐曲所描述的故事。
3.复听乐曲,听出2乐段出现的地方,并说出表现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两件乐器的交替出现,描绘了什么情景?
请男女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对话,但不出声。
4.再听乐曲,比较第1乐段和第2乐段的不同情绪,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我国的民族乐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希望你热爱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 最美的乐章。
延伸:
搜集用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它们多姿多彩的魅力。
丰收-喜庆-热闹黄梅戏-打猪草-幽默 第2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苹果丰收》 1.初听歌曲范唱。
请同学们说出听后的感受?
2.再次聆听,感受丰收后人们喜悦的情绪。
这首歌曲是几个声部的歌曲?
下面听老师唱的这段歌曲是几个声部的?
3.师范唱“发声练习”乐段旋律,并请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分声部模唱。
4.师生合作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片段旋律。
注意音准。
5.跟着老师的弹奏,加入歌词唱一唱。
注意声部间的倾听,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做到声音和谐。
6..学唱《苹果丰收》第一部分曲调教师范奏曲调。
教师范唱曲调。
请学生跟琴模唱曲调。
跟琴演唱曲调。
重点唱好带有色块的部分。
7.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视唱第二声部曲调。
学生分小组视唱曲调。
师生合作合成。
生生合作完成合唱部分。
8.学唱歌词 跟琴填唱第一部分歌词。
注意唱得欢快、热烈,表现喜悦的情绪。
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一声部歌词。
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二声部歌词。
师生合作练习合唱歌曲。
学生分小组练习合唱歌曲。
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 请一组同学选择打击乐器用课本上的节奏为合唱队伴奏。
请舞蹈动作较好的同学,编创朝鲜族舞蹈动作为合唱队伴舞。
三、小结:
丰收的喜悦展现在朝鲜族人民的脸上和音乐里。
歌曲伴奏节奏谱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苹果丰收》。
二、学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1.播放视频:
新疆人民丰收后载歌载舞的画面。
2.教师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范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3.请有特长的学生上台跟着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学模仿舞蹈动作。
感受歌曲欢庆热闹的场面。
4.学唱曲调 老师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拍出节奏 老师范唱歌曲曲调,让学生熟悉曲调,然后找出曲调的规律。
跟着老师的弹奏拍击节奏,并模唱基本音调。
跟琴完整地模唱全曲。
5.填唱歌词。
6.歌曲处理:
学生分组加入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表演。
三、编创活动 1.师分别范唱两个音乐片段。
2.师生接唱。
3.生自创作,注意给人已结束感。
4.展示、评价。
四、小结:
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日子,歌唱幸福的生活。
选择你喜欢的歌曲背唱。
歌曲基本音调 教学反思《丰收锣鼓》是五年级第三课的一首节奏鲜明、曲调欢快的民族管弦乐曲,以其热闹、高亢的打击乐声,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情境之中。
在聆听活动中,为了让学生们感受热闹、喜庆的场景,我采用了多次聆听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他们聆听音乐,体验各乐段旋律的情绪和速度,接着观看视频,认识各种民乐中的弦乐器、管乐器、弹拨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然后分段聆听,继续感受其热闹、喜庆的气氛。
在此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聆听的同时跟着主奏乐器的演奏,模仿其演奏姿势,有的敲桌面,模仿打击乐器;
有的卷起课本模仿管乐器;
有个别调皮的学生拍打自己的脸颊模仿鼓的音色,还有的学生拿着女同位的辫子,当做乐器的弦子,来模仿弦乐器及弹拨乐器的演奏,教室里“热闹非凡”,各种声响齐声“喝彩”。
最后,我又让他们安静地、完整地聆听乐曲,然后回答:
每一乐段出现的顺序是怎样的?
主奏乐器是什么?
孩子们都不说话了,无奈我又加听了一遍,才完成了任务。
课后,我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
我只注重了聆听的次数和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而忽略了对主奏乐器音色判断的教学。
虽然孩子们都非常快乐,但学到的东西却有限。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去安静有序地聆听音乐,在他们得到愉悦的同时,也能够学到知识。
第五课《故乡》 教材简析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创作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
该乐曲主题旋律采用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四个均等的乐节构成上、下乐句递次下降的波浪形旋律线,商调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缓慢的速度,倾诉出魂牵梦绕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歌曲《小村之恋》是一首带再现的二段体歌曲12/8拍,大调式。
第一乐段旋律进行平稳,以级进为主。
极尽缠绵的同时,将家乡的小河、山岗、蓝天、花香水墨画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第二乐段在音区上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思乡之情奔涌而出,思乡之情绵长。
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它反映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它也倾诉了人们对家乡的纵情赞美。
歌曲优美流畅,热情爽朗。
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体。
歌曲《乡间的小路》是一首颇为流传的台湾校园歌曲。
歌中明快流畅的曲调和形象生动的歌词,编织了一副农村的风情画,表现了农村青年淡泊、宁静的心态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歌曲为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歌曲《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
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可爱的家”的延伸,从爱“家”到爱“故乡”,是情感线的发展和延续。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演唱、编创、表演等各种实践中,抒发对“故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描述三首聆听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区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不同,并能演唱一首家乡的歌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2.能深情地演唱合唱曲《故乡的小路》其中一个声部,准确地把握歌曲变拍子的节奏,并唱准变化音。
3.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和同学合作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能背唱其中一段歌词。
4.能按“编创与活动”的要求,做编创音组和变拍子的练习。
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并简单描述三首聆听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区风格和情绪表达上的不同。
在编创实践活动中,准确把握变拍子的节奏,并做练习。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模唱、创编实践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四课歌曲。
二、聆听《思乡曲》 1.简介曲作者--马思聪及乐曲创作背景:
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绥远组曲》的第二首,描述了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景。
马思聪还是《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的曲作者。
2.展示课件-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歌曲图片,请学生跟着老师的弹奏,学唱歌曲, 并背唱曲调。
3.初听乐曲,设问:
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时,请举手表示。
4.复听乐曲,设问: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
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聆听《小村之恋》 1.初听歌曲,设问:
歌曲“恋”什么?
小村哪些地方值得“我”恋?
2.简介歌曲:
曲作者是日本音乐人薄井须志程,是台湾的庄奴填词,著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
3.复听歌曲,说说歌曲的高潮在哪里?
并体会“我”思乡的情感。
4.再次复听歌曲,并跟唱歌曲,设问: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吗?
找出两个乐段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5.再次跟唱歌曲,表达“恋乡”之情。
6.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即兴创作表演歌曲。
四、聆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1.激趣导入: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与之一同奔月的30首歌曲之一。
2.简介歌曲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及电影剧情。
3.初听歌曲,设问:
歌曲的内容是怎样的?
4.复听歌曲,师生一起随歌曲录音轻轻哼唱,体验歌曲“赞乡、爱乡”的情感。
5.演唱歌曲-跟着老师的弹奏演唱歌曲或跟伴奏演唱歌曲。
6.请学生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激发他们赞美家乡、热爱家乡之情。
五、小结:
无论你身在何方,“思乡、恋乡、赞乡”的情感,永远伴随着你。
拓展:
课下到网上搜一搜合奏曲《旭日东升》,听一听和《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曲名表演形式地域风格情绪第2课时 一、交流《旭日东升》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关系。
二、学唱歌曲《故乡的小路》 1.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和《外婆的澎湖湾》,请学生说出两首歌曲的拍号,并复习巩固4/4、3/4拍的强弱规律。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
并听后讨论回答:
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请用一个词语表达。
3.师范唱歌曲,问:
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
它们各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4.学唱第一乐段齐唱部分 师范唱,生边聆听边用手划旋律线,并默唱旋律。
师弹奏旋律,请生跟着老师的琴演唱旋律,并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