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049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物联网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枣矿集团“数字矿山”建设有关情况》、《济南公交“智能公交”项目建设有关情况》分别总结概括了枣矿集团和济南公交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

2011年度全省政府系统重大调研课题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调研组成员名单

组 

 

长:

杨少军(省经信委副主任)

副组长:

许 

敏(省经信委总工程师)

牵头人:

耿宪海(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

成 

员:

罗贤清 

(省政府研究室工交处主任科员)

韩旭东(省经信委信息化处主任科员) 

谢焕海 

(省煤炭局经济运行处主任科员)

(2011年11月8日)

物联网是现有信息产业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省经信委、省政府研究室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专题调研组,从5月上旬—10月下旬,围绕《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相关建议。

有关情况如下:

一、《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

2010年12月,《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鲁政发〔2010〕114号)发布实施以来,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工作,在一些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主要表现:

(一)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行动迅速、措施到位。

各市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自觉将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物联网发展工作,制定发展规划或相关文件,促进了本区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今后进一步加快发展营造了氛围、奠定了基础。

济南市提出以“数字泉城”建设为着力点,以促进两化融合为抓手,狠抓物联网在各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应用,全面推进济南物联网产业发展。

潍坊市以应用为牵引,以潍柴动力和力德电器为主体开展“智能工业”示范工程,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和得利斯集团为主体开展“数字农业”示范工程,以田润物流为主体开展“智能物流”示范工程,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济宁市在全省率先召开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展示会议和“数字矿山”暨物联网新技术应用推进会议,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物联网产业协会,并大力规划实施“65168工程”,通过设立济宁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物联网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以曲阜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为核心的功能园区等措施,打造立足鲁西南、辐射和影响国内外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

淄博、东营、烟台、日照等市也都采取编制产业专题规划、组建物联网行业协会、开展“数字企业”建设活动等措施,有力地推进《规划纲要》的实施,促进了本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

(二)物联网产业基地培育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目前,全省已初步建成了以济南、淄博、威海、莱芜、滨州为主的RFID标签、读写器、打印机产业链硬件制造端,以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滨州为主的软件集成端的产业基地,正在形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产业聚集效应初现。

济南市充分发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聚地的优势,以济南高新区为核心,积极构建省部共建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基地围绕打造“智慧威海”,以产业培育为主线、示范工程实施为牵引、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公共平台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网络建设、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打造融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化应用为一体的物联网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潍坊高新区计划通过建立物联网产业联盟、加强平台支撑、聚集创新资源和打造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手段,实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的目标,建成重要的物联网产品研发、生产及应用示范基地。

(三)相关部门工作积极主动、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省经信委等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认真抓好《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了物联网产业发展重大示范工程项目申报工作。

目前,共征集示范项目100多项,其中济南银泉科技公司的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物联网基础支撑平台、日照活点网络科技公司的HOSPOT物联网浏览器、海尔集团物联网数字社区及智能家居示范工程、青岛港基于RFID技术的港口国际物流服务中心等多个项目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价值。

二是在国内率先开展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

制定出台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基地培育和认定管理办法》(鲁经信信推字〔2011〕183号),并选定济南、潍坊、威海、济宁、日照等5个“基础条件好、项目可行度高、具有试点(示范)效应”的市进行专业性基地建设试点。

三是研究制定物联网行业发展技术和方案标准。

组织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省标准化院、中创公司等单位,从物联网传感、传输、应用等各个层面,开展物联网接口、架构、协议、安全、标识等物联网领域标准化工作,建立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检测认证体系,开展信息安全、电磁兼容、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监督检验和检测认证工作。

四是探索建立物联网发展支撑体系。

省计算中心的“山东省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山东联通公司的高标准电信级IDC机房、山东电信公司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创新示范基地、山东智慧物联网研究院、RFI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物联网应用中间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全部面向社会提供解决方案、设备租赁、信息咨询、研发设计等专业化服务,成为全省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示范工程逐步扩大、效果显著。

《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后,“智慧矿山”、智能交通等12大重点示范工程扎实推进,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节能减排、生物识别、一卡通、防伪、票证、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并在养殖业、物流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城市公共服务、智能交通、生产制造等领域进行了多项示范应用,提升了重点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推进了全省物联网示范先行区建设步伐。

特别是今年8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全省“智慧矿山”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现场推广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亲自到会并讲话,介绍、推广了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与枣矿集团合作建设的“智慧矿山”模式,在全省工矿企业掀起了一股物联网技术应用热潮。

截至目前,“智慧矿山”方案已在全省20多家煤矿和非煤矿山得到应用,提高了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方便了矿区职工的工作和生活。

二、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省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也是国内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在技术研发、产业化、市场应用、人才资源、新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先行和集聚优势。

据统计,2010年全省物联网及相关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00亿元,2011年底预计可达到1200亿元的产业规模。

1.集成电路产业。

一是我省集成电路设计已有良好基础。

我省拥有济南、青岛两个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济南作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拥有8家省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若干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企业。

一批集成电路设计单位在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信息安全、各类智能卡等领域已形成了较强的设计能力。

其中,山东华芯收购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进一步增强了我省集成电路产品设计能力,其自主研发的65纳米存储器成为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二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和制造产业开始起步。

2010年山东华芯公司成功收购海外一条十二英寸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生产线并计划于今年正式投产,下一步计划在济南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半导体存储器工程中心和规模化封测生产基地。

淄博IC卡封装测试产能居全国前两位,聚集了山东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淄博凯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和RFID生产企业。

东营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威海新佳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快速恢复二极管等功率半导体封装测试和生产领域形成优势,部分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三是我省已具备加快发展智能芯片产业的条件。

我省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产业规模居国内前列,空调、洗衣机、电冰箱、厨房电器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汽车电子、半导体照明与太阳能发电等产业迅速发展,机械、汽车、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这些都为物联网智能芯片及智能化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省物联网智能芯片制造项目已开始启动并加快推进,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地积极规划和投资发展智能芯片产业,越来越多的国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大公司正在积极与我省开展交流合作。

2.RFID产业。

我省从事RFID产业的企业近百家,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已基本形成了以RFID芯片设计、电子标签封装和印刷、RFID读写机具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应用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产业发展方面,初步建成了以济南、淄博、威海、莱芜、滨州为主的RFID标签、读写器、打印机产业链硬件制造端,以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滨州为主的软件集成端的产业基地,产业聚集效应初现。

技术方面,拥有的省射频识别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是省标准化研究院)和部分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中,中创软件、烟台东方电子等企业的RFID中间件技术较为领先,北洋集团拥有国际先进的RFID标签打印机和通道天线技术,神思电子掌握高频读写机具新技术,莱芜杰讯电子拥有超高频RFID产品的研制技术实力,淄博泰宝拥有防伪物流电子标签多个专利,东港印务是我国第一个引进德国妙莎电子封装生产线的企业。

3.传感器产业。

一是整个产业已具规模。

目前,我省直接从事传感器产业领域设计、加工、封装和测试的科研机构、企业达100余家。

产品种类涉及热敏、湿敏、气敏、光敏、力敏、速度、加速度、振动等几十种类型。

2010年,传感器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

二是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截止目前,我省传感器产业相关成果累计达500余项,申请专利230余项,部分单位成为国家传感器材料及元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会员或牵头单位。

其中,威海的磁电式传感器、新型石油地震勘探MEMS加速度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等石油地质勘探用传感器;

淄博的压力传感器、敏感传感器、双元双补偿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以及电子陶瓷传感器;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物传感器等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为国内首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初步呈现区域分类聚集态势。

已初步形成了6大传感器特色产业集群:

青岛家电传感器企业集群、淄博电子陶瓷传感器企业集群、济南工业测量应用传感器企业集群、威海打印设备传感器企业集群、烟台石英晶体传感器产业集群、济宁-泰安矿用安全系统传感器企业集群。

4.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

全省电信行业WCDMA/TD-

CDMA/CDMA2000无线接入方式已覆盖全省所有城区、县城、乡镇和大部分的行政村、高速客运铁路、部分高速公路及大部分旅游景点,共建设WCDMA/TD-CDMA/CDMA2000基站约4.03万个,WLAN覆盖热点数量超过8000个。

截至2010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341.8万户,居全国第二位,宽带接入用户达747.4万户。

我省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终端数已超过100万,年均增长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千万级。

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

海信、浪潮等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

5.软件及信息服务业。

2010年,全省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2亿元;

软件业务收入905亿元,居全国第4位,其中物联网相关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500亿元。

一是中创软件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物联网中间件及云端软件智能处理系统等项目的研发,目前已列入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其中,“国产中间件参考实现及平台”等7个项目入围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标志着我省具备了参与核心基础软件研究及产业化的实力,项目总投资8.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4亿元。

二是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等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服务模式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山东省云计算中心正式成立,“神威”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营,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一期工程顺利启动,省科学院与齐鲁、东营等10余家软件园区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首期工程整合了超过100台服务器,实现了微软、IBM等主流开发平台的协同共享,能够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园区提供存储、软硬件租赁和数据处理及数据灾备服务,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整体投资。

三是软件技术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物联网发展新趋势。

以日照活点网络科技、地纬软件、蓝光软件等企业为代表,各类工业设计、嵌入式、虚拟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矿山、电力、信息家电、装备制造等领域,使我省企业产品设计周期平均缩短71%,开发成本降低37%,生产自动控制率达到89%。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导入期,与构筑“智慧山东”的目标任务相比,既存在商业模式未定、技术标准不一等共性问题,同时在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链培育、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及机制建设、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方面也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⒈规划较为滞后,发展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2010年出台的《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和措施,但截止目前仅有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威海7市制定出台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其他市和绝大多数县(市、区)均未制定出台相关发展规划。

同时,诸多行业层面也大多存在规划缺乏、思路模糊以及发展战略不清晰、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智慧山东”战略的有效实施。

比如,山东作为煤矿资源开采和利用大省,至今尚未制定统一的“智慧矿山”专项规划,也未出台针对煤矿企业物联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导向的指引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⒉应用领域不广,总体上数量不多、层次偏低。

目前我省虽然已出现一些优秀的物联网应用案例,但是总体上仍存在应用分散、集成度不高、市场驱动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热情,不足以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即使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智慧矿山”和“智能公交”这两个领域,相关企业的发展思路仍然停留在信息化建设这个层面,工作上仅局限于一小部分的技术应用,远未将物联网当作大战略和新产业来发展、去推动。

同时,行业壁垒也是影响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领域的闭环应用很难兼容,信息也难以共享。

例如,煤矿企业和运营商一致反映,由于受制于煤安标志认证,许多物联网技术与产品没法进入井下安装使用,影响了“智慧矿山”的建设效果。

⒊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备,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集成、集群、集聚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方向。

我省物联网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不明晰,主要产品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一些重要的环节尚未发展起来,物联网企业普遍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联动效应不足,实现集成集群集聚发展任重道远。

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不利于培育市场规模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⒋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创新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我省在芯片技术、敏感器件等基础技术和高精度技术方面进步很大,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技术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深化发展,总体上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等现象,远未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导致RFID、传感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无法快速跟进。

另外,当前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标准规范缺失,传感单元品种繁多,各自制定的标准数量很多且彼此难以协调,这种现象也限制了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与应用。

三、推动我省物联网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选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全国各地物联网发展基本上同处于一条起跑线上,山东具有一定的发展先机和优势。

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使物联网成为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新亮点和助推器。

(一)重点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

⒈加大核心技术攻关。

核心技术是第一支撑,核心产业是第一基础。

要立足我省现有技术优势,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关键制约瓶颈,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在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新一代通信和网络高端计算设备、高端软件、数字家庭等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攻关,努力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形成一批关键技术专利,迅速占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端环节。

同时,推动传感器、RFID等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深层次技术合作,进行补充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

⒉深化“产学研”机制。

从体系构建、合作模式、政策和法规体系、技术创新、标准制定、推广应用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着手,构建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联动机制。

推动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都具备国内一流水准的物联网产业合作机构。

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各方积极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共性和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和实施试点示范应用项目,支撑我省物联网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发挥高校、研究机构的人才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⒊科学制定标准体系。

从趋势上看,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

今后几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哪一个应用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该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当前,我省应着重在优势行业和涉及互联互通等共性问题方面尽早制定相应的标准,如统一编码规则、基础应用平台的中间件接口标准等。

同时,要采取开放的态度,积极吸纳已经具有广泛国际市场基础的相关应用技术标准,鼓励我省企业参与到国际国内各项标准制定工作当中,实现合作共赢。

⒋加快支撑服务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物联网海量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交换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平台、高速宽带网络、山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超级计算中心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项目的建设。

二是加快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推进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和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服务。

四是面向重点领域,依托山东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山东省移动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创新基地,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是建设物联网标准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保障我省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的规范化发展。

(二)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我省物联网产业化新路径

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从而导致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

从物联网广泛的应用看,当前和今后物联网产业将可能会形成以下几种类型的商业模式:

一是政府买单模式。

政府为关系物联网发展的一些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示范性的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买单,有助于产业化过程中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能有效地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二是免费模式。

即公司通过向某一类客户收取少量费用或提供免费服务,来吸引足够数量的同类客户,然后再依靠他们来大量吸引另一类客户,而后者贡献的收入将大大超过公司获取和服务前者的成本。

三是运营商推动模式。

运营商依据客户市场的共性需求特征,充分利用传感技术和运营商的运营服务能力,形成智能终端或其它智能应用,广泛服务于大规模的用户群体,直接带动社会化的应用创新和生活方式改变。

四是用户与厂商联合推动模式。

系统集成商或软件产品厂商作为系统的实施方,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针对特定用户需求形成智能化服务方案,如煤矿企业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城市交通系统等。

五是行业共性平台模式。

这个行业内的企业碎片化,大大小小企业众多,物联网应用难以规模化,需要公共平台的支持和服务。

这样的行业标准化推进难度非常大,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合作推进,提供相应的行业共性平台服务。

目前,物联网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民生领域的政府推动和能源企业与运营商共同探索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和商业模式。

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市场的日益壮大,其他几种商业模式将会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甚至有更新的模式逐渐出现,广大企业必须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因此,广大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要牢牢把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提前在新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新定位,努力向可提供成体系解决方案的物联网应用集成商、能够提供成套服务的公共服务运营商以及利用某一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实现跨领域跨行业服务的新兴企业转变。

(三)加快物联网产业载体建设,培育发展物联网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⒈加快形成产业布局。

从全省层面,要突出自主创新,选择2—3个设区市建设核心技术和产业聚集区;

突出产业支撑,选择4—5个设区市发展产业支撑区;

其他区域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形成若干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开展物联网应用和示范工程,集聚物联网优势企业,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

各市应有重点推动特色化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在省内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

⒉加快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

集中力量逐步推进各类产业园区、特色园区建设,引导各类物联网企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在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而形成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