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931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发展与高校教学模式创新文档格式.docx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集中、储存、传播、应用机制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出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变人才培养目标。

  一、信息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时代均被认为是后工业社会的代名词,它们并无时间先后之分,但共同标示了21世纪的特点。

概括起来,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较先前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新特征:

首先,知识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

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金融资本。

正如管理大师PeterDrucker所言,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是生产设备,而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则是知识工作者[1]。

其次,知识与信息的处理远较其储存更重要。

信息如果不加以整理,更多的信息也不过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资料而已。

第三,信息工具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将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众多研究发现,高校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缺点,由于追求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量为目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素质结构出现严重缺陷,“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现象严重。

为了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经济时代的合格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

许多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结论。

如Trilling&

Hood认为信息时代需要七大基本技能(7Cs),即批判性思维与行为(CriticalThing-and-Doing)、创新(Creativity)、协作(Collaboration)、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Understanding)、传播(Communication)、计算机素养(Computing)、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andLearningSelf-reliance)等。

《21世纪的竞争》(Competitioninthe21stCentury)研究报告则认为,信息时代的人才需具备十方面的技能,包括传播技能、革新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视觉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知识开发与管理能力和经营才智等。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JoyceB.&

WeilM.)给出的定义,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陆续提出,如模拟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自学教学模式、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层次教学模式等,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Internet网、多媒体技术等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学习系统、电子阅览室、校园局域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在高校开始陆续出现,这为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新型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以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均会发生相应变化: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接受者;

教学过程由讲解灌输转变为情景设置、问题探索、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媒体的作用由教师的讲解工具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等。

以下仅就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

  教育学者皮亚杰(JeanPiaget)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因此,学生所处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卡兹丹()曾将课堂对话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

按照贝布里斯()和布鲁斯()的观点,教学对话应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赋权的知识建构过程。

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这便决定了“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二者之间的对话往往并不平等,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常充满矛盾。

另外,传统的课堂对话结构由于其封闭性,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最终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疑会对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随着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如QQ、MSN)、电子邮件收发系统、聊天室、网络社区(如博客、BBS)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宽松的、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

这种对话平台的创建,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平等的对话机制起到纠正作用,进而会解除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发展。

  

(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面

  团队与合作精神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他人的协作和配合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目前,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招聘职员的重要评价指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可能学富五车,但在工作中却往往由于无法与他人配合、共处而无法适应工作环境。

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国外一些大学在教学模式中有意引入一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参加一些学习合作项目,如共同准备案例、学习小组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双赢”理念。

如美国高校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有三种形式:

小组活动(Groupwork)、切块拼接式学习(Jigsaw)和团队研究式学习(Project-basedteamlearning)。

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学习模式提供了条件,如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进行案例准备提供了便利条件。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允许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

如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进行“市场竞争模拟”、“企业经营模拟”等活动,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每年还组织以学校为单位的网上全国市场竞争模拟大赛,由于类似竞赛活动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因此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根据自身经验背景来建构相关知识。

而学生自身的“经验背景”具有差异性,如布卢姆(Bloom)曾将人类认知领域划分为六个方面,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活动领域依次为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并依此建立了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不同的学生可能处于不同的认知领域。

这种学习者本身经验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差异化。

只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如美国教育学家凯思尔(Kathie)提出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就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的需求。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如在网络上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开发不同版本的网络课程、网络课件,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如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开发学习网站,目前国内许多精品课程网站就属于此类)等。

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如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课件开发等,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面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批判,“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已被普遍接受。

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如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探究训练教学模式(萨奇曼)、探究性教学模式(施瓦布)及“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和德韦恩)等。

  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及网络学习社区来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

目前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可以从以下途径搜集到学习资料,如:

讨论区(如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网络杂志(如HarvardBusinessReview、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等杂志均提供网络电子版);

网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EBSCO数据库等可提供中、英文期刊文章);

网络课件(如MIT网络上已公开了部分课件资源,我国也正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如可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整理相关主题文献等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的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模式创新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抛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正确把握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所谓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抛弃,而是“扬弃”,是信息技术、新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特别指出“尤其应把技术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形式的独立的手段”。

  

(二)教学模式创新应追求效果而非形式

  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而非形式上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客观地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性质,警惕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在教学实践中已发现了网络教学的一些负面效果,如学生在网上浪费掉大量学习时间,网上交流效果较差等。

  (三)教学模式创新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不搞“一刀切”

  以效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硬件条件,也要考虑软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也才能兼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

另外还要考虑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有些课程可能不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此时黑板板书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模式创新中搞“一刀切”,盲目地上计算机、建网络,不顾教学实际需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美]彼得·

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

三联书店,2000.

  李和平,等.论信息时代与教育的变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陈金春.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赵志强.论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6(6).

  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

(2).

  赵敏娜.美国高校三种典型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尹志梅.美国“分层课程”教学模式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