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5教师详解Word格式.docx
《诗歌鉴赏5教师详解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5教师详解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
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
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
(2分)②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3分)
诗歌翻译:
灯火就像是萤火虫一样大,雨在窗外下着,我就在这简陋的茅草屋内读书。
只想到与陌生的古人在书中面对面交流,哪里顾得上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功名原本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您看生病的骐骥瘦得皮包骨头,但它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着遥远的天山。
石城夜赋
陈与义
初月光满江,断处知急流。
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汉秋。
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
三更柁楼底,身世入搔头。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北宋灭亡后,陈与义避乱襄汉,辗转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本诗为途中夜泊西汉即已设县的石城所作。
②柁楼:
操控船舵的房间,也叫后舱室。
8.请概括颔联所写景象的特点,并分析颔联在诗中的作用。
(5分)
(1)描绘了石城秋夜阴沉、荒凉(或:
寂静)的特点。
(2)作用:
①点明了本诗写作的地点、时间;
②使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渲染了秋意之浓,感慨之深;
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9.诗人在颈联尾联分别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6分)
(1)漂泊异乡的哀痛;
诗人因靖康之变,国难以及飘零际遇的哀痛让他难以入眠。
(2)身世变迁的无奈;
诗人夜深无法入睡,感慨身世飘零,心绪烦乱又无可奈何。
送江水曹还远馆
谢脁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①水曹:
官名。
(1)诗歌五、六句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有什么作用?
(2)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山中
王镃①
荣枯皆定数,枉作送穷吟②。
有色非真画,无弦是古琴。
青松秦世事③,黄菊晋人心。
尘外烟萝客,相寻入远林。
[注]①王镃,南宋末年做过县尉,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送穷,是古代一种习俗,多在正月间进行,文人墨客的“送穷”,多半是借题发挥。
③秦始皇在泰山遇雨,避雨松树下,后封松树为大夫。
8.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塑造了一位顺应自然、洞悉世事、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隐士形象。
(2分)首联体现了万物盛衰皆有定数,故不可强求,应顺其自然的心态;
颔联在“有”与“无”、“是”与“非”的辩证中表现出诗人洞悉世事的人生智慧;
(言之成理即可)(1分)颈联、尾联通过青松受封、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和愿与“烟萝客”相隐山林的内容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喜爱。
(1分)
9.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用典、对比。
(1分)运用了青松受封、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不愿像泰山松那样受秦封,而要像陶渊明那样归隐。
(2分)寄寓了诗人不与新政权合作的态度,以及与世相忘的避世情怀。
(2分)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注】
(其一)
(其二)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
西太一宫:
在北宋
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
8.分析“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使用的两种手法。
①色彩对比鲜明:
“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
“红”而曰“酣”,写落日映红荷,红颜似醉。
②视听结合浑然一体:
鸣蝉隐绿柳,不见其形,但闻其声③拟人:
“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如美人醉酒,娇媚动人。
④视角:
柳高荷低,视角由高及低,错落有致,境界甚美。
(写出任意2点,并解释即可)
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白头”“白首”抒发的不同情感。
对韶华易逝的慨叹:
诗人三十二年后重游西太一宫,“白头”,与“绿暗”“红
酣”的美景对照,引起诗人心中无限波澜,表达对岁月流逝之快的感慨。
对亲人的思念眷恋:
眼前陂水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现了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
初游到重游,白发已满头,亲人已不在身边,表现了对当年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怀念与眷恋。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
天涯寒尽减春衣。
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
②紫府:
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北宋都城东京。
③放夜:
解除夜禁。
古代,正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夜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
④秾李:
形容女子容貌美如浓艳的桃李。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1分)整个上片为虚写,虚写梦境,着力描绘在东京的往昔场景。
下片写实,写眼前天涯沦落的现状。
(1分)②对比的手法。
(1分)昔日是笙歌阵阵,灯火璀璨,场面热闹,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
(如何对比的分析1分)通过今昔的强烈对比,更突出了词人现实处境的落魄与悲凉。
(情感1分,相近情感即可)
如以下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借景抒情或融情入景给2分;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对偶(对仗)给1分;
“香冉冉,梦依依”叠词给1分,“步莲秾李”比喻给1分。
9、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①整个上片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极写东京元宵之夜的良辰美景、舒心惬意,笙歌不断,灯火辉煌,佳人相伴(上片内容或诗句分析1分),表达了词人对东京繁华往昔和过往岁月的追念、珍惜和留恋的感情。
(情感概括2分)
②下片写梦醒之后的情和景,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幻化,眼前独处暮春时节的天涯,远离凤凰城阙,星河寥落,处境孤凄,(内容或诗句分析1分),通过今昔鲜明对比含蓄地表达了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
补充:
此种回答亦可给分
下片表达了沦落天涯的孤独凄凉、怅惘无助之情。
(2分)“天涯寒尽减春衣”写凄凉,“凤凰城阙知何处”写怅惘,“寥落星河一雁飞”写孤独寥落、迷惘无助。
赏析:
上片写梦境。
在梦中,词人仿佛又置身于东京热闹繁盛的元宵之夜。
“紫府”:
紫色象征华贵,皇宫、仙居皆可称紫府,此处指整个东京。
“放夜”:
古代都市实行宵禁,闹市绝行人。
唐以后,逢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
首句用词华丽欢快,使整个梦境处于欢乐美妙的氛围之中。
尽情游览之后,词人仿佛和一个女子相伴而归。
这女子步态多姿,好像一步一朵莲花;
这女子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
他们亲密地行走在一起,周围的环境是:
“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虽是曲终人散、天色将晓的时光,但节日的痕迹仍处处可见。
“五更”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
“十里”点出东京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
从侧面烘托出东京元宵佳节的欢腾热闹,给人留下了想象余地,收到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也符合梦境似断似续、似真似幻的实际情况。
整个上片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使人对东京元宵之夜产生了良辰美景、舒心惬意的印象,也表达了词人对之追念、珍惜、留恋的感情。
下片写梦醒之后的情和景,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
一觉醒来,笙歌、灯火、佳人全都子虚乌有。
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
现实与梦境,如今与往昔,孤凄与欢乐,对照分明。
梦中京城,如今天涯;
梦中佳节,笙歌灯火,激动人心,如今暮春,只有琐碎平凡的减衣换季;
梦中的五更,他与佳人相伴,踏月赏灯而归,眼前的拂晓,只有对往昔的思念,更品味出此刻的孤寂。
“凤凰城阙”远在天边,当年的生活亦不再来。
“知何处”表达了一种怅惘之情。
词人把目光望向窗外,梦中的灯月,心中的京城都看不到;
稀疏的晨星中,一只孤雁鸣叫着飞过。
这许是眼前景的实写,却更具象征和比喻。
远离京城,有志难展的词人不正像那只失群的孤雁吗?
读者自然会冲破这一凄清画面的本身,而体味出词人抚今追昔、郁闷失意的心绪。
全词构思完整,一气呵成。
上下片的环境、氛围、情绪截然不同。
一梦一真,一虚一实,一乐一哀,对照鲜明,又侧重后者,强调词人今日的失意。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
②其那:
怎奈。
8.从全诗来看,作者“悲”的原因有哪些?
不受重用;
韶华易逝;
苍生之痛;
羁旅之苦;
孤独寂寞。
9.请赏析诗的最后一句“江上蝉鸣空满耳”的妙处。
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
(2分)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
(2分)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偶宿山中忆畅当
卢纶
深山夜雪晴,坐忆晓山明。
读易罢三卷,弹琴当五更。
薜萝枯有影,岩壑冻无声。
此夕一相望,君应知我诚。
8.诗人是如何怀念畅当的?
请简要分析概括。
用深夜读经、弹琴明写自己彻夜未眠,暗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2分);
用“薜萝枯”“岩壑冻”明写环境凄清,暗写自己孤寂(2分)。
诗歌的颔联、颈联虽一字未提思念友人,但句句写对友人的思念(1分)。
9.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妙,分别是哪两个字?
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①分别是“枯”和“冻”字(1分)。
②薜萝枯萎,岩壑冰冻(1分),环境凄冷,缺少生机,万籁俱寂(2分),如此的环境,诗人因思念朋友却一夜未眠,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真诚(2分)。
虞美人
董士锡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
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
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无青?
[注]争:
怎。
8.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于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拟人手法,用“偎人住”“滔滔去”把光阴拟人化,用“无赖”“过江来”将西风形象化(2分);
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悲秋情怀和韶华易逝的感慨。
9.赏析尾句“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一句,作者希望有人能够携长江之水将满天浮云一洗而光,现出碧蓝的天空和皎洁的月光。
(1分)诗人借助疑问语气和大胆神奇的想象,表达了盼望天青月明的强烈意愿,反衬出词人此时浓重的苦闷和忧伤情绪。
东
郊
韦应物
吏舍局①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③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④迹犹遽⑤。
终罢斯结庐,慕陶⑥真可庶⑦。
注:
①局:
拘束。
②澹:
澄静。
③霭:
迷蒙的样子。
④事:
指政事。
⑤遽:
急促。
⑥陶:
陶渊明。
⑦庶:
庶几,差不多。
8.诗中“旷”为精神舒畅的意思,其原因是什么?
①作者在官府当中拘束很久了,②在东郊看见优美的景色,心胸开朗。
(每点1分)
9.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
请结合诗句解释。
①在东郊,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虑变得澄明;
②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③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鸠鸣啼。
10.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
①作者在诗歌开头写到“吏舍”,即“官府”,心情烦闷;
②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
③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
江城子•癸酉春社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
帘箔四垂庭院静。
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
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8.上片首句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景物特点:
清幽澹远(悠远、晴明、安闲平静也可);
表现词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9.简要赏析“人独处,燕双飞”的艺术手法。
反衬,用燕子的双飞衬托人的独处,表现词人的落寞情怀;
以动衬静,用燕子的飞舞衬托词人的安静。
10.结合全词概括词人“懒追随”的具体原因。
词人年事已高,情绪孤寂,懒得像年轻人一样去踏春;
词人害怕郊外的寒冷,想着用“野蔌山肴”、“村酿”等聊以自我安慰。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试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1分)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9.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以动衬静。
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等,反衬出夜的寂静,环境的清远和空旷。
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
(4分。
答出“以动写静”或“反衬”给1分,简单分析得1分;
感情理解准确,答到关键词“孤独、愁苦、寂寞、郁悒、无人理解”等给2分。
另:
如果答出借景抒情,以空旷寂寞之景,衬托作者谪居中孤寂的情怀得2分)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②艺随身。
花柳③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④销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晏殊知永兴军任上,此时晏殊年过六十,被贬官多年。
②博:
众多,丰富。
③花柳:
泛指一切歌舞技巧。
④漫:
枉,徒然。
8.全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
以上片为例,说说是如何塑造歌者形象的。
①这首词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多才多艺)、年轻时受人追捧,年老色衰之后境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
(2分)②运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2分)来写。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直接描写突出歌者的多才多艺。
“花柳上,斗尖新”在各种竞赛中,出类拔萃,表现歌者对技艺的追求。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突出其高亢美妙的歌声。
(正面描写2分,举出1例就可得分)“蜀锦缠头无数”是侧面描写,通过观众对她的赞赏,写出她技艺的高超。
(2分)本题最多得6分。
9.“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包含了哪些感情?
①这两句意为歌女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2分);
②直接抒发歌女内心的痛苦悲伤(2分);
③表达了词人对歌女悲凉遭遇的同情和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感伤共鸣(2分)。
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倅:
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
悴,副职。
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
②承明:
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
③视草:
为皇帝起草制诏。
8.赏析“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两句的妙处。
①描写了想象中朋友在旅途品尝美食、回家后享受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的情景。
(2分)②运用想象与列锦的手法(众多的名词意象组合),强化了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由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含蓄地表达了情感。
9.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①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
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
③杀敌报国的渴望,有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8.简要赏析诗歌第三联的写景艺术。
拟人:
树色催寒,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
视听结合:
树色的变化,是从视觉入手;
砧声,是从听觉入手。
想象:
诗人想象魏万到京城之后,已是深秋,面对纷纷落叶,处处砧声,心中一片悲凉。
渲染:
通过树色、砧声,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
9.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离别的不舍、伤感,对朋友路途和京城生活的担忧、关切,对朋友殷切的勉励和嘱托。
临江仙·
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
②午桥:
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8.“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1分)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2分)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9.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①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
(2分)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
(1分)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沁园春
陈维崧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翻如玉鲸。
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
娇偏怯雨,影落西。
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搂中乐太平。
谁争赏?
有珠珰责成,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
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
五陵石马,流水无声。
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
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8.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梅”的?
结合上阕进行概括。
从数量,姿态,气味等方面来写的。
(每点1分,要概括出角度,若没有不得分)
9.分析下阕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首先写出了空城寂寞.亡国有恨的悲叹:
接着由用泪画成的《梅花图》慨叹人生如梦般虚幻;
最后表达携带此画,漂泊江海,度过余生的隐逸情怀。
(每点2分,三点顺序不要颠倒〉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
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手法: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9.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
“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
(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①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
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他回乡居住时。
②东溪:
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
8.这首诗的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写了溪边景色,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可体现诗人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①自我写照:
诗人描写溪边景色,也刻画出自己恬静自得的心态与老当益壮的形象。
②心情:
闲适、愉悦。
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自己爱闲、羡闲;
老树“无丑枝”,更反映出作者心情愉悦,连村野中寻常的老树虬枝都看出几分春色。
(注:
这两句诗被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
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
宋代胡仔说:
“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
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宇写意,有景有意,而意又饱和在情中,使景、情、意融为一体。
)
9.本诗尾联与王安石“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题舫子》)的情感相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两诗表达的情感相同,即留恋乡景、渴慕闲适生活。
(2分)①梅诗写出对东溪爱不够的不舍之情。
尾联说“情虽不厌”,但又不可能在这个野溪边住下,一直到“薄暮”才“归来”。
回到城中,就免不了车马驰逐,没有东溪那种闲逸之趣了。
(2分)②王诗抒发的也是对江边美景的留恋,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因为爱江边景致,流连忘返,直到日暮才肯返回。
(2分)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
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
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