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885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

《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Word文档格式.docx

20:

39调整为24:

44:

32,扭转了工业长期腿短的局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三农”工作统筹推进,基础地位明显提升。

始终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加快了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喜获丰收,优质粮棉油、优质水果、优良畜禽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农产品加工取得突破性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达108家。

先后投入20多亿元,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病险水库加固工程、重点生态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全面推行农村“三资”管理,规范了“以钱养事”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推进了土地二轮延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活力进一步增强。

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08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市”,2010年“三农”工作进入全省20强,位居第四位。

(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创新招商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大招商的社会氛围。

五年来累计引进新上项目700多个,引进埠外资金300多亿元,双登集团、雨润集团、立晋钢铁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枣阳,2010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7亿元,是2005年的7倍。

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取得积极成果。

(五)城市建设得到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全面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高标准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覆盖率达到90%。

坚持每年集中力量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

工业园区从零起步,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路网格局,成为枣阳经济发展的战略平台和城市建设的新兴舞台。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常态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多点推进的城镇化格局初步呈现,城镇化率达到47%。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建三清四改”村庄整治和“绿色家园”建设初见成效,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每年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二都用于民生事业,农村安全饮水、“村村通”公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困难群体医疗救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寄宿制贫困学生补贴、城乡就业培训和就业安置基本实现全覆盖。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29元,是2005年的2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6830元,是2005年的2倍。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应急能力得到提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信访调解力度加大,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明显,宣传、教育、文化、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不断进步,“平安枣阳”建设扎实推进,市民幸福感和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七)党的建设不断改进,执政能力全面提高。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等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贯彻,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机制更加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依法监督、民主决策的职权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统战、档案、党史、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开展市委权力公开透明高效运行工作,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建立,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果断查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上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不断强化、民计民生逐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持续优化、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与活力竞相迸发的五年。

五年的拼博难以忘怀,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业绩来之不易,五年的成就令人鼓舞。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四套班子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历届老领导、老同志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倾力付出、合力拼搏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锐意进取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枣阳市第六届委员会,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枣阳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不懈努力,五年的不断探索,我们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也积累了推进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

第一,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找准出路。

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枣阳实际,确定了“建设实力枣阳、活力枣阳、魅力枣阳、和谐枣阳”的总体定位和“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新环境塑造”的发展布局,完善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增强了我们未来加速跨越的产业集聚力、发展支撑力和对外影响力。

第二,只有干事大气才能迈开大步。

全市上下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胆识和气魄,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开阔眼界中拓宽思路,把工作放到一流的标准来定位,把发展置于领先的水平来谋划,对照先进找差距,放眼全局定目标,先后响亮提出了“在襄阳争第一,在全省争先进,在全国争影响”、“决战三年、实现翻番”、“冲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强”等目标,以热情谋发展、以激情干事业、以豪情谋跨越,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本事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到干成事上,使一个个看似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目标最终成为现实。

第三,只有实说实干才能取得实效。

我们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重在行动的实干精神,确立“三步并作一步走”的时效观念,鼓足“压倒一切、决战必胜”的昂扬斗志,对敲定的项目、议定的工作、确定的目标,一鼓作气、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凭借“说实话,干实事,求实绩”的实干,“五加二”、“白加黑”的苦干,“一线推进,工作倒逼”的巧干,才有了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第四,只有关注民生才能凝聚民心。

我们怀揣着党的宗旨,饱含着深厚的民生情怀,努力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信心、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

我们的事业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只要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我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尊重,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为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凝心聚力。

第五,只有形成共识才能步调一致。

无论是开发建设的主战场,还是招商引资的第一线,无论是城市拆迁的最前沿,还是农村工作的最基层,在跨越发展的征程上,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上下一个音,干事一条心,凝聚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各项工作在攻坚克难中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精诚团结、共识共为不仅是各级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努力方向,更是我们推动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在枣阳的生动实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一以贯之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差距。

发展不够是最大的实际。

近年来,尽管我市在发展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全省先进县市相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人均还不够高,经济效益还不够好。

工业化程度不高是最突出的矛盾。

从目前看,我市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还不够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发展方式不佳是最明显的制约。

产业集群效应还不突出,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有限。

统筹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压力很大。

发展环境不优是最现实的瓶颈。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城市特色还不够鲜明,城市功能还有待完善,城市管理还有待加强。

服务客商的措施不硬,一些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的民本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不高,发展经济的合力不强。

群众享受的发展成果偏少是最紧迫的问题。

全市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社会治安与群众更高的期待还有差距;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够平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上述问题重点关注,更好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基本设想

当前,我们正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跨越发展的黄金期,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各种挑战交织的矛盾凸显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跨越发展、冲刺百强为主题,加快“四个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推进“五大跨越”(经济总量、发展方式、人民生活、城乡面貌、社会管理),做大产业,做强城市,做美环境,做好民生,做实作风,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幸福枣阳!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是: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

就是经济总量大,吸纳要素能力强,外来投资活跃,市场主体多、社会创业欲望旺盛,增长后劲足。

力争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30亿元,年均递增23%以上;

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年均递增31%以上;

工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年均递增31%以上;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递增32%以上。

——发展方式实现跨越。

就是要转型发展、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优、发展形态转绿、发展模式转精。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让枣阳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人民生活实现跨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翻一番,分别突破30000元、15000元。

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得到基本、均衡的保障。

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看得起病、上得好学、买得起房,有工作、有钱挣、生活便利,幸福感不断增强。

——城乡面貌实现跨越。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7%以上。

全力把枣阳建成中等规模现代气息田园风光城市、襄阳市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旅游圈重要节点城市、汉文化旅游重地。

——社会管理实现跨越。

着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着眼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创新社会管理,以社会转型促进经济转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枣阳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枣阳人民。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推动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建设幸福枣阳,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机遇所赐,需要举全市之力、汇万众之智。

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立足枣阳发展的新阶段,顺应全市人民的新期待,把握工作重点,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工作力度,加速发展步伐。

(一)在产业培育上推进跨越发展,全力把枣阳建成产业发达的百强市

产业实力集中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经济素质和竞争优势。

要以转型升级为抓手,积极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的双重跨越,为冲刺全国百强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一是全力以赴做大工业。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集聚共识、集聚资源、集聚力量,努力培育一批百亿产业、百亿项目、百亿企业、百亿园区,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力争到201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医药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钢铁及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新兴战略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打造2-3家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4家以上年产值过50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200家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实施以“树名企、创名品、育名牌”为主题的名牌带动战略,力争到2016年,工业产品新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10个以上,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3个以上。

加快中小企业成长,扶持一批效益好、成长性好的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骨干企业。

推动优势成长型企业裂变发展,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到2016年有2-3家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块成功上市。

突出园区建设第一方略。

按照“工业新区、现代新城”的定位,全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政贡献大、产业关联强、辐射带动大、全省一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走出一条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产业集群化的路子。

二是提升优势做强农业。

农业是安民产业、基础产业,也是枣阳的富民产业、优势产业。

要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构建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尽快实现大农业向大产业转变、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变、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力争引进1-2家全国乃至全球食品工业的领军企业,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规模和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

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争资金、争项目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力争使我市农田水利条件、土地生产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着力抓好全市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所有病险水库全部得到除险加固。

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粮食总产稳定在140万吨以上。

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进一步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地位。

加大科技推广运用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畜禽良种率,使农产品优质化率达到98%以上,畜禽产品优质化率达到96%。

积极引导农民围绕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经济组织。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农村债务化解等工作。

三是因势利导做活服务业。

坚持以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以商贸流通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和以现代物流、信息、金融、中介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跃上新台阶,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尽快把服务业培育成我市新的优势产业。

要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坚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分期开发”的原则,全力打造“刘秀故里、人文枣阳”旅游品牌,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

加大白水寺、熊河、白竹园寺、雕龙碑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力度,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网络。

加快“中国(枣阳)汉城”建设步伐,充分放大汉文化品牌效应,把文化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规划布局,强化政策引导,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专业化的物流园区。

要大力发展金融业。

加快推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建设发展,争取各种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在枣阳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构建金融机构功能互补、充满活力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要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注重引导和促进住房消费,初步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体系。

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挂”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在城市建设上推进跨越发展,全力把枣阳建成宜业宜居的百强市

围绕“现代中等田园城市”的定位,优化城乡布局、提升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加速城乡融合,着力开发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建设小城镇,形成“一主(中心城区)、两翼(吴店、兴隆)、多极(建制镇、中心集镇)”齐头并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

一是完善功能,加速中心城市发展。

要站在世界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在未来发展的时代格局中,定位我市的城市功能,请顶级团队顶尖专家对城市规划设计。

要把文化的元素体现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体现在城市的绿化和美化中,使我们的城市更具文化品位,更有文化内涵。

围绕城市的畅通,做好城市路网设计和建设工作;

围绕做好水文章,改善穿城而过的沙河的形象,加快“一河两岸”建设步伐;

围绕增强城市的吸引力,提高住宅小区建设的层次;

围绕建设园林城市,坚持高标准,统筹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围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加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休闲设施建设。

力争通过不懈的努力,把枣阳建成有内涵、有品位、有追求、有特色的城市,建成枣阳人民既能享受到一切现代文明成果又能享受到田园风光的城市。

二是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坚持用城市化理念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小城镇,促进农村要素向城镇积聚的同时,引导生产要素特别是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引导城镇向城市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村面貌的改变。

按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以点串线、重点突破”的原则,分类型、分层次推进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用城市理念和市场手段,着力提高吴店镇、兴隆镇两个试点小城市的产业支撑能力和城市承载能力,使两个小城市和中心城区融为一体。

加快推进中心集镇和小集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中心镇。

三是城乡融合,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发展。

实施城乡建设一体化,促进发展平台同步改善。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重点加快实施路网、水网、绿网、广播电视网建设。

(三)在社会事业上推进跨越发展,全力把枣阳建成人民幸福的百强市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和谐进步,真正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是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让人人拥有可靠稳定的好收入。

让老百姓更富裕、更殷实,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

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硬任务。

坚持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和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民众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以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增加转移性收入,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充分培训、充分转移、充分就业。

要放宽领域促进创业、降低门槛鼓励创业、重点帮扶支持创业,营造以创业为本、以创业为荣、以创业为乐的社会氛围。

让五年后的枣阳人民,十万元户比比皆是,百万元户不足为奇,千万元户不断增多。

二是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人人拥有均等完善的好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维护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打造一流教育品牌,让全市教师以奉献枣阳教育为荣、莘莘学子以在枣阳读书为荣、广大家长以孩子在枣阳考取理想的大学为荣。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逐步推开。

力争到2016年,全市城乡社会保险参保规模达到70万人以上,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达到15万人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万人以上。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体系,切实做到老有所养。

加强出生人口性别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系列群众文化,高水平规划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档案馆、广播电视中心大楼、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临时性救助工作。

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妥善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渠道。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廉租房房源,努力使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住得上廉租房。

三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让人人拥有和谐幸福的好心情。

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

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要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诉求,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信得过。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党务、政务、村(居)务、企务公开,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阳光施政,取信于民。

深化法治枣阳建设,启动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不断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加强平安枣阳建设,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强化群防群治措施,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坚决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认识到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以伟大事业促进伟大工程、以伟大工程支撑伟大事业。

(一)积极应对精神懈怠的危险,始终保持昂扬锐气。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共同的理想信念引导人,以宽广的干事舞台激励人,以忘我的工作激情感召人,以和谐的政治氛围凝聚人,全面提振广大党员干部精气神,使全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切实做到负重拼搏不低头、一往无前不后退,努力以各项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