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863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0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

《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重要环节Word文档格式.docx

  1.项目公司。

项目公司是具体项目的发起单位,由投资者及其合伙人共同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项目公司在BOT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投资人。

指对项目感兴趣、愿意并能够拿出资金的投资者。

投资人要有一定的股本金,但主要是要有筹措资金举债经营的能力。

私营机构、财团、金融机构,或者是国有企业都可以成为投资人。

  3.特许经营权。

项目公司起草特许权协议,与投资人就特许经营权协议条款进行谈判并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

  4.可靠的收益来源。

一个BOT项目能否进行并取得成功,取决于该项目是否有明确而且稳定的收益来源,使投资者能够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利。

  5.筹资渠道。

BOT项目的筹资范围很广,既可以在国内筹资,也可以寻求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6.移交。

在所商定的政府授予的特许权结束时,项目要无条件地移交给所在国政府,这是一般BOT投资的最后环节。

  二、利用BOT投资模式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优势

  把BOT投资模式引入到高校后勤领域中来,是对传统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与运作方式的一种冲击,其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有利于缓解高校后勤建设经费投入的不足。

目前高校建设融资主要靠事业收入、项目专项经费和银行贷款,其中,大多数建设项目靠银行贷款,要支付高额的贷款利息,加大了财务成本。

特别是近几年商业银行压缩贷款额度,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

而通过BOT投资方式融资,改变了学校的融资方式,缓解了学校资金困难的局面。

BOT方式可迅速筹集到足够的社会资金,以满足高校后勤发展的需要,缓解高校规模化发展的“资金瓶颈”约束。

  2.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

通过BOT融资建设服务设施,相应的后勤服务工作均由社会力量承担,减轻了后勤保障工作的压力,符合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要求,提高了经济效益,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学校的资产。

高校在付出部分收益权的同时,将经营风险部分地转嫁给投资者,从而降低了高校经营风险。

  3.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后勤经营和管理体制。

由于项目的回报率与投资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增强了企业的竞争意识和自我约束机制,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效率。

BOT项目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构筑新型的市场经济法人实体,并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逐步建立起先进的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体制。

  4.有利于构建高校后勤经营的内在动力机制和外在约束机制。

BOT投资主体明确、产权清晰,经营决策将以市场为导向,经营上能有效规避传统体制下的低效懈怠,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从而能有效避免传统体制下的效率低下情况的发生。

项目投资者会更关注经营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并激励员工提高服务质量。

  5.有利于高校后勤的均衡发展。

政府不再直接参与高校后勤投资经营,而是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杠杆、经济信息等手段实施间接调控,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对投资总量和结构进行间接调控,避免高校后勤大而全、小而全低效投资的局面,保障高校后勤设施规模和结构的均衡发展,满足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6.有利于减少高校支出。

高校基础设施中经营性质的部分如学生公寓、食堂及其他服务性行业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已基本成建制地剥离,便于BOT项目公司实行市场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为高校节省管理和工勤人员相关的工资、医疗等福利性支出。

高校对后勤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变为依据市场原则宏观指导。

  7.有利于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

采用BOT方式,投资人的目的是追求投资回报,在利益驱动之下,自觉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这样就促使项目投资者更加注重投资效益,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完全融入了社会,促进了后勤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

  三、高校后勤实施BOT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高校后勤投资建设具备采用BOT模式的条件,但是BOT投资模式是一种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投资经营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BOT项目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政策指导。

BOT项目的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各方利益关系的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

BOT融资项目实施过程长,特许权运营期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期间涉及合作企业和政府多个部门,涉及价格、税收等政策。

而目前,BOT方式在高校的应用还在探讨阶段,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法规政策。

  2.高校和有关方面严重缺乏从事BOT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

BOT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在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规划、招标、合同谈判、项目实施、经营管理、收益计算与分配、业主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协调等方面缺乏人才,甚至许多人还不知道BOT是怎样的一种模式,更不用说如何积极运作。

  3.投资者急于收回投资而忽视社会效益。

按照BOT模式营运原则,一定利润的回报率是投资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学校的资金风险转移给了运营商,运营商追求的是最高的回报率,并且融资成本一般高于学校的融资成本,相应的增加了经营成本,因而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损害师生利益的事情。

  4.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会对BOT方式产生影响。

高校后勤引进BOT方式建设的主要是食堂、学生公寓、商铺等基础性设施,在签订经营协议时项目公司会对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学生的入住率、学生公寓的收费标准等因素进行约定,而这些因素均需主管部门批准,不是学校所能左右的。

因此,在协议中约定上述因素时将形成一定的风险。

  5.投资人为减少项目建设成本有可能导致建筑质量降低。

采用BOT方式后项目的融资得到了合理解决,建设进程加快了,项目设计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商为降低建设成本,节约投资,会采取选用廉价建筑材料等措施降低建设标准,导致消费环境水平降低及建筑物使用寿命减少等后果。

  6.项目经营管理中学校和投资者存在矛盾。

投资者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主体,投资目的主要为获取投资收益;

而高校还具有维护学校稳定的政治责任,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上有特殊的要求。

因此,在项目经营和管理上,学校和投资者的目标取向存在差异,容易引发一些矛盾。

如何既保证投资者应有的利益,又保证高校师生的利益不受损害,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7.特许经营期内的监管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BOT方式是将服务设施项目在一定期限内全权交由运营商去建设、运营,所以在特许权规定的期限内,学校将失去对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因此容易导致在合同期限内对运营商的经营和管理缺乏控制力。

  四、高校后勤妥善运用BOT模式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针对上述问题,各高校在具体运作BOT模式时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

  1.认真做好项目确立前的准备工作是BOT模式成功运行的前提。

这一环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项目论证。

对被选项目首先应进行科学的预测评估,分析其利弊,通常要邀请有关部门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可行性论证,把项目的实现建立在科学决策之上。

可以说项目可行性论证是BOT方式成功的关键,学校应指定有关方面加强对BOT模式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项目实施方案。

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提出BOT项目实施方案以供招商。

方案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并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该方案还应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做到权责分明,建立校方与投资者之间良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项目建筑设计。

确定方案后,由校方提出设计意见,对建设项目各项要求和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考虑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

这些要求应充分体现校方对项目建筑的功能需要,这是搞好BOT项目建设的技术依据。

做好项目建筑设计有利于设施的长期稳定使用,降低维护费用。

(4)项目建设办证。

完成项目设计后应按国家建设管理规定办理建设手续,取得项目实施可靠的法律依据。

  2.抓好项目招标是BOT模式成功的关键。

完成项目设计和建设手续后,要通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布招标信息,编制BOT项目招标文件。

该文件应明确项目规模、建设地点、投资额度、建设期经营利益分享和管理的相关规定。

高校后勤设施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项目收益率也不同,其BOT项目的招标文件应分别不同收益率提供项目详细、具体的标准,包括项目的规模、时间、履约标准以及项目收入的性质和范围。

由于高校建设资金短缺,项目标书的评价往往会以低价作为主要指标。

但在BOT项目中,评标不能仅以价格指标为依据,而应包括价格、经验、可靠性、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因素以及项目能在多大程度上给高校带来其他收益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3.项目组织实施是BOT模式的核心。

通过择优选出合作对象后,双方应签订经济合同,以书面方式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

合同中应包括项目产权关系、建设期间的管理、项目使用期间的生产经营管理权和项目的起止时间等内容。

项目公司要向高校提供一定担保,保证其在获取特许经营权后有能力按计划开发项目。

因为高校教学工作具有独特的时间规律,其后勤设施BOT项目的建设周期必须与之吻合。

项目超前,其资产将闲置,得不到充分利用;

而项目滞后,则会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执行,甚至会耽误当年的招生,给项目发起人造成巨大损失。

项目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合同期的经营和管理也应以合同为依据,学校不能随意进行行政干预,只要经营的内容、方式在合同范围内,且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业主方就应充分信任合作方,不干预管理,不以非合同理由插手对方的经营,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健康发展。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可预料的事件或政策性改变,双方应平等协商依法解决。

  4.形成有效的监管架构是BOT模式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对BOT项目监管必须确定一种承诺机制,以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性,降低融资成本,并给企业提供投资的激励。

同时,监管必须能够保证企业生产或运营的可持续性,让接受监管的企业得到合理的利润收入。

通常一个基础设施的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所以高校必须建立一个适合项目长期发展的监管程序,并有一个相应的监管规则。

项目具有可持续性的前提是项目公司必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同时利益相关方一定要进入监管过程,监管不力将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监管效率应成为高校监管的最重要目标。

  BOT项目历经时间长、参与方多、各方关系错综复杂,风险势必贯穿于投资项目的全过程,主要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和自然风险等。

学校要首先考虑的是政治风险,项目投资者主要承担投资风险,而政府的干预又会减少某些不必要承担的风险。

因此,高校后勤BOT项目的风险防范策略应首先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为项目的正常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一定要明确由于估价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成本超支风险,由于施工中的失误造成的竣工延误风险、涉及到设计缺陷、材料缺陷、施工技术不当等失误造成的质量风险以及项目运行中的安全等风险均应由承包商负责。

  五、结束语

  BOT投资模式是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于教育事业的一条有效途径,改变了高校由国家财政单方面投资的局面。

在高校后勤改革中尝试BOT投资模式,不仅符合该模式的基本特征,能发挥其优点,而且具备吸纳资金的外部环境。

有需求的高校只要具备好的管理水平,即内部条件成熟,经过周密的论证分析,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后,就可大胆地尝试。

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尽早研判,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BOT投资模式的特点及关键环节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使这一模式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系武汉工程大学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处长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后勤

夏厚俊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全面提升后勤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是当前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发展是构建高校和谐后勤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自1999年启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改革以来,高校后勤全面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引进新的运行机制,在全国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后勤系统同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总体规模、服务水平、保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职工收入迅速增长和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新的形势对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既为高校后勤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同时在高校的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高的大背景下,学校为后勤提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我们分析高校后勤面临的客观实际,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强现有市场,增加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

尽力发掘潜在市场,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保障能力;

力争开拓校外市场,参与社会竞争,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要坚持把抓发展作为后勤工作的第一要务,努力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化解发展中的矛盾。

只有发展,后勤职工才能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后勤才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团结全体后勤职工共建后勤事业,共享后勤发展的成果,在发展中求得后勤的和谐。

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构建和谐后勤的关键

领导班子肩负着把握后勤发展方向、高效运行后勤工作、推动后勤目标实现的重任,其思想、行为对后勤工作和职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引导作用。

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构建和谐后勤的关键。

首先是要加强思想建设。

后勤领导班子要在学习、理解、掌握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并践行与后勤客观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

这些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既要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又要代表后勤发展的方向,反映后勤的客观实际,体现后勤职工的思想愿望。

二是要加强能力建设。

能力建设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把握方向的能力,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不迷失方向。

同时,还要增强制订和实施战略目标的能力,通过提出科学合理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来感召和激励职工。

再就是要注重提高日常管理能力,既要有效实施管理,保证后勤工作的高效运作,又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团结广职工一起努力工作。

三是要加强作风建设。

作风直接关系到班子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良好的作风不仅能有效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又能使广大职工心甘情愿地团结在组织周围,为后勤事业作贡献,形成良好的和谐氛围。

四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不断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高校后勤领导班子成员要具备公、正、廉、明的思想品质,遇事要出以公心,先公后私,公平待人,公正处事,主持正义,扶正抑邪,清正廉洁,不谋私利。

同时,还要明白事务,心中有数,不当糊涂官,不办糊涂事;

有亲和力,谦和包容,谦和不失原则,包容不忘标准。

组织管理是通过领导者人格化实现的,管理者人格高尚能感召人,能化解矛盾,能凝聚巨大的力量,是形成组织和谐的润滑剂。

每一位管理者都应成为构建和谐后勤的中坚力量。

三、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构建和谐后勤的基础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后勤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把尊重服务对象,尊重供应商,尊重下属,尊重职工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去。

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方针,管理过程要提倡沟通在先,决定在后,尽可能在商量中解决管理问题,能不用行政命令的尽量不用行政命令,要努力变组织的决定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职工,遇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即以公开的形式、公平的过程、求得公正的结果。

要淡化人际关系,不因事废人,多谈事的好坏,少谈人的好坏。

要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点,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坚持把工作绩效作为评价人的首要标准,做到用人看工作、看主流,不求全责备,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把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要精力引导到积极工作上来。

只要职工感觉到组织的公平,个人价值能够体现,心情保持舒畅,就能培植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从而形成团结和谐的内部氛围。

四、统筹兼顾,理顺关系,融洽氛围是构建和谐后勤的保证

和谐从本质上讲是各种关系的协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融洽内部氛围是构建和谐后勤的保证。

从后勤系统的客观实际和构建和谐后勤的要求看,高校后勤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干群关系、计划内职工与计划外职工的关系、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关系。

后勤是学校的后勤,也是职工的后勤,是职工的依靠和希望所在。

作为后勤的管理者,应实实在在地关心职工,切实把职工的利益挂在心上,诚心诚意地为职工办事,为职工排忧解难,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作为职工,自己是后勤的主人,要把后勤的发展和自己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地为后勤的发展献计出力。

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计划外职工的比例迅速提高,已成为后勤工作的主力军。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职工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比较低。

因此,要教育计划内职工看到计划外职工为后勤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尊重他们的人格,善待他们;

后勤集团更应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进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待遇,在住房和子女求学等问题上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安居乐业,乐于为后勤的发展继续奉献。

同时,对离退休职工的生活要予以更多的关注,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享受后勤改革发展的成果。

只有理顺各方面的关系,真正为职工着想,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后勤才能实现人气旺、关系顺、团结祥和。

五、促进校园和谐,是构建和谐后勤的目的

构建和谐后勤既是后勤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校后勤工作肩负着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具有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内容复杂、工作琐碎、众口难调的特点,是矛盾比较突出、意见比较集中、容易产生不和谐因素的地方。

因此,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后勤必须和谐。

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宗旨。

高校后勤要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理念,始终站在服务对象的基点上思考问题,以消费者满意为前提,通过热情周到、细致和悦的服务,使师生员工的消费过程成为其缓解工作学习压力、调和心态的过程,成为其享受生活的过程。

后勤系统还应努力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严格服务程序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推广文明礼貌服务,通过品质高尚、行为优雅的服务,创造宽松和谐的服务氛围。

后勤系统还应发挥总揽学校后勤服务的优势,建立覆盖全校的服务网络,根据师生员工的需求变化,及时增设新的服务项目,提供全面、周到、快捷的后勤服务,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后勤服务,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后勤解难。

要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创新性、主动型服务,主动征求学校各部门和师生员工的意见,把服务送到办公室、实验室和宿舍,切实消除师生员工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学习中去。

后勤和谐,校园和谐。

构建和谐校园与每位后勤工作者的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全体后勤职工其同参与。

后勤员工要立足本职岗位,从我做起,处处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努力构建和谐后勤,为促进校园和谐作贡献。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后勤工作,实现内外和谐是时代对后勤工作的要求,也是后勤本身健康发展之必然。

只要每一位后勤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身体力行,就不难实现后勤的真正和谐,进而为学校和谐作贡献。

  作者系华中农业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

构建学生参与型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探讨

徐勋光李秀英

  经过后勤社会化改革,虽然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很大的变革,但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宗旨则始终是高校后勤的永恒主题。

大学生是高校的办学主体,也是高校后勤的服务主体,要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后勤,就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后勤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建构学生参与型后勤管理模式。

  一、大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维护大学生权益,推进高校民主管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们进而对民主的要求逐步迫切。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教职工及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知识水平较高,对社会的认识更自觉、更主动,对民主管理的需求更为强烈。

因此,各高校都比较重视“教代会”的作用,教职工的民主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

而作为高校最大主体的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程度还不高。

高校后勤实体构建平台,让广大的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后勤管理中来,了解、关注、参与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后勤管理,开辟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民主渠道,有利于维护学生利益,有效促进学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实现。

2.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大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后勤实体的服务主体。

后勤实体是学校不可分割的子系统,后勤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发展,后勤的教育属性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

高校后勤实体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适宜的后勤管理岗位,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顾客和同事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不断活跃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

同时,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检验理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为后勤管理献计献策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真正学有所成,不再只是纸上谈兵,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而且,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后勤员工较好的工作作风、热忱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在无形中把后勤员工的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的优良品德、高尚情操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其通过后勤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井然有序的工作程序,增强工作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事业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