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医院和住院环境文档格式.docx
《第4章医院和住院环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医院和住院环境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职业医院
按特定任务
军队医院、企业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
按地区
城市医院(市、区、街道)、农村医院(县、乡、镇)
按产权归属
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股份制医院、股份合作制医院、
中外合资医院按卫生部分级
管理制度
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
(二)医院的分级
我国从1989年开始,实行医院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分级管理是按照医院的功能和相应规模、技术建设、管理及服务质量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一定等级和等次的标准化管理。
按照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被分为三级(一、二、三级),十等(每级分甲、乙、丙三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哎10万)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如乡、镇卫生院,城市街道医院等。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其半径人口在10万以上)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如区、县医院等。
三级医院是向多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医学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如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等。
[链接]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标准
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技术设施等按分等标准综合考核检查达900分及以上。
1.科室设置医院科室设置应与其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
业务科室应在区域性卫生规划的指导和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建设,实行二级分科,突出专科优势。
2.人员结构 医院应配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技术力量,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必须满足要求。
3.管理水平 必须实行科室管理。
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管理职责相应的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4.技术水平 应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基础水平。
能接受二级以上医院的转诊,能正确处理复杂疑难病症,有两个以上重点专科水平进人国内或国际先进行列。
5.教学、科研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教学、科研达到相应要求。
6.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应与其他功能相适应,应具有保证完成医、教、研任务的基本设备,并达到有关规定的标准。
7.信息管理 必须与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相适应。
8.各项统计指标 共50项,列举其中10项作参考①院内感染率≤10%;
②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③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
④护理技术合格率≥98%;
⑤五处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5%;
⑥医务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⑦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⑧医疗事故发生次数0;
⑨昏迷和瘫痪病人压疮发生数0;
⑩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三、医院的组织
根据我国医院的组织结构模式,医院大致由三大系统构成:
医疗部门、医疗辅助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各部门之间既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又相互协调,相互合作。
(图4—1)
图4—1医院组织结构图(见护理技术·
上册/张新平,杜国香,曹伟宁主编.—2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1—图1-1医院组织结构图)
[案例:
4—2]
患者甲,男,71岁,因突发车祸股骨干骨折、出血性休克;
患者乙,女,65岁,高血压史15年,近日头痛、加重,来医院就诊。
问题:
1、甲、乙患者应在医院的何处就诊?
2、门诊、急诊的布局设置有什么不同?
3、门诊、急诊的护理工作一样吗?
第二节门诊部
门诊部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第一线。
门诊部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医院的认识和评价。
门诊部包括两大部分,即门诊与急诊。
一、门诊
门诊是医院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场所。
具有人员多、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季节性强,就诊时间短等特点,护理人员应提供优质的服务,使病人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一)门诊的设置和布局
门诊设有和医院各科室相对应的诊室,并设有挂号室、收费室、化验室、药房、候诊室等。
诊室内配备诊察床1~2张,床前设有遮隔设备,室内设有洗手池和诊断桌2张,其上放置各种体检用具、各种化验、检查申请单、处方等。
门诊设有治疗室并备有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设备,如供氧装置、吸引装置、急救药品等。
门诊的候诊、就诊环境以方便病人为目的,以注重公共卫生为原则,做到美化、绿化、安静、整洁、布局合理,指示路牌、标志醒目。
设立总服务台、导医处,有的医院门诊配备有多媒体查询触摸屏和电子显示屏,使各种服务项目清晰、透明,使就诊程序简便、快捷,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从而对医院产生信任感,愿意配合医院工作。
(二)门诊护理工作
门诊工作是在常规工作时间里进行的。
是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的场所。
其工作内容如下:
1.预检分诊 即先预检分诊,后挂号。
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承担。
工作中应热情、主动接待来院就诊的病人,在简明扼要询问病史、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做出初步判断,给予正确的分诊,并指导病人挂号。
2.安排候诊与就诊 病人挂号后,分别到各科候诊室等候就诊。
候诊室护士工作内容如下:
(1)开诊前准备:
环境清洁、舒适,诊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器械和用物齐全。
(2)按挂号顺序组织安排就诊。
(3)分理初诊和复诊病案,收集整理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4)根据病人病情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并记录在门诊病历上。
必要时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检查等工作。
(5)观察候诊病人病情变化:
遇高热、剧痛、呼吸困难、出血、休克等病人,应立即安排就诊或送急诊处理;
对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整就诊顺序。
3.健康教育 可采用口头、图片、电视录像或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不同方式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对病人提出的询问应耐心、热情给予解答。
4.治疗工作 及时完成各项治疗工作,如注射、输液、换药、导尿、灌肠、穿刺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5.消毒隔离 门诊人员流量大,病人集中,极易发生交叉感染,要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门诊环境及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遇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分诊到隔离门诊就诊,并做好疫情报告。
二、急诊
急诊是医院诊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是抢救病人生命的第一线。
对危及生命的病人及意外灾害事件,能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
急诊科护士应有良好的素质,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和经验,技术熟练、动作敏捷。
急诊的管理工作,应达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一)急诊科(室)的设置和布局
急诊科(室)一般设有预检处、诊室、抢救室、治疗室、监护室、观察室、清创室、药房、化验室、X射线室、心电图室、挂号室及收费室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完成。
急诊环境以方便病人就诊为目的,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候诊时间,争取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效率为原则。
应做到宽敞、明亮、通风、安静和整洁。
应设有专用电话、急救车、平车、轮椅等运送、通讯工具,设有专用路线和宽敞的通道通往医院各临床科室,标志清晰,路标指向明确,夜间有明显的灯光,以保证病人尽快得到救治。
(二)急诊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预检护士负责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通过简要评估确定病人就诊的科室,并护送病人到相应的诊室或抢救室。
护士必须掌握急诊就诊的标准,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
遇有急、危重症病人,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及抢救室护士进行抢救;
遇到意外灾害事件,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救治伤员;
遇有法律纠纷、刑事伤害、交通事故等事件,尽快通知医院保卫部门或直接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
2.抢救工作 包括抢救物品准备和配合抢救
(1)物品准备:
一切抢救物品要求做到"
五定"
,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
护士必须熟悉各种抢救物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性故障,使所有抢救物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急救物品完好率要求达到100%。
1)一般物品:
血压计、听诊器、张口器、压舌板、舌钳、手电筒、止血带、输液架、氧气管、吸痰管、胃管等。
2)无菌物品及无菌急救包:
各种注射器、各种型号针头、输液器、输血器、静脉切开包气管插管包切开包、开胸包、导尿包、各种穿刺包无菌手套及各种无菌敷料等。
3)抢救器械:
中心供氧装置(加压给氧设备)、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电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呼吸机、超声波诊断仪、洗胃机等,有条件可备X射线机、手术床、多功能抢救床等。
4)抢救药品:
各种中枢神经兴奋剂、镇静剂、镇痛药L抗休克、抗心力衰竭、抗心律抗敏及各种止血药;
急救用激素、解毒药、止喘药;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衡失调类药物以及各种输入液体;
局部麻醉药及抗生素类药等,并有简明扼要的说明卡片。
5)通讯设备:
设有自动传呼系统、电话、对讲机等。
(2)配合抢救:
1)护士需按抢救程序、操作规程争分夺秒实施抢救:
在医生到达之前,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做出初步判断,给与紧急处理,如测量血压、止血、配血、给氧、吸痰、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等。
医生到达后,立即汇报处理情况和效果,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包括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
2)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
应及时、准确、清晰地做好抢救记录,要详细记录与抢救有关的事件并注明时间,如病人和医生到达时间、各项抢救措施执行及停止时间(如用药、吸氧、心肺复苏等),要详细记录执行医嘱的内容及病人病情动态变化。
在抢救过程中,凡口头医嘱必须向医生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再执行,抢救完毕后,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和处方。
各种抢救药品的空药瓿、空安瓿、输血袋等需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3.病情观察 通常急诊观察室设有一定数量的床位,以收治暂时末确诊的病人,或己明确诊断但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住院的病人,或只需短时观察即可返家的病人。
观察时间一般为3一7天。
观察室护士应做好下列工作:
(1)入室登记、建立病案,详细填写各项记录,书写观察室病情报告。
(2)巡视和观察病人,及时执行医嘱,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护理。
(3)做好出入急诊观察室的病人及其家属的管理工作。
[病例4-3]
李丽,女,18岁,学生,近两天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来源就诊。
张杰,男,56岁,因脑溢血住院三天,遵医瞩需做CT检查。
1.我们应该为病例4—2中的病人和以上两位病人个准备一张什么样的床?
2.是不是来医院就诊的病人都用一样的床呢?
第三节 病区
病区是住院病人接受诊断、治疗、护理和休养的场所,也是医护人员开展医疗、预防、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
做好病区工作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病区的设置和布局
病区设有病室、危重病室、抢救室、治疗室、护士办公室、医生办公室、配餐室、盥洗室、浴室、库房、洗涤间、厕所、医护值班室和示教室等。
病区的布局应科学合理,以方便治疗和护理工作。
如护士办公室(或护士站)应设在病区的中心位置,与抢救室、危重病室及治疗室邻近,以便观察病情、抢救病人和准备物品。
每个病区设30~40张病床、每间病室设2一4张病床为宜,病床之间的距离至少为lm,床与床之间应设有遮隔设备,以保护病人的隐私。
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电视、电话、卫生间等,或设立单人病室,病室布置温馨,充分体现医院人性化服务理念。
二、病区环境的管理
病区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
(一)社会环境
病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既是病人休养、生活、治疗的场所,又是特定的交往与沟通的社会区域。
为了保证病人能获得安全、舒适的治疗性环境,得到适当的健康照顾,必须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医院社会环境。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病人来到医院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是受欢迎与被关心的,护士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身心护理。
护士端庄的仪表、得体的言谈、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医德医风都会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从而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 同一病室的病人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护士是这个群体的协调者,有责任引导病人相互关心、帮助、鼓励,共同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良好的群体关系,可使病友间呈现愉快、和谐的气氛,有利于身心健康。
3.协调与病人家属的关系家属是病人重要的支持系统,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可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
因此,护士应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
(二)物理环境
病区的物理环境是病人身心是否舒适的重要因素,环境的优劣决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同时关系着治疗效果及疾病的康复。
护士应对病室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控,为护理对象提供一个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和护理环境,满足病人休养、生活、治疗的需要,促进病人疾病的痊愈和健康的恢复。
1.整洁主要指病区病床单元、病人和医疗护理操作环境应整洁。
保持病区环境整洁的措施有:
(1)病床单元设备,规格统一,布局合理,摆放整齐,方便取用。
(2)病人被服、衣裤要定时更换,做好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3)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病人的排泄物,保持病室整洁。
2.安静 病室内应避免噪声,保持安静。
安静的病室环境可使病人减轻焦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促进其早日康复。
凡是不悦耳、不想听的声音,或足以引起人们心理上或生理上不愉快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根据WHO规定的噪声标准,白天病区的噪声强度应控制在35~40分贝(dB),以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具体的措施有:
(1)病区的桌椅脚应钉上橡胶垫,推车、治疗车的轮轴、门窗合页应定期注油润滑。
(2)医护人员应做到"
四轻"
:
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
(3)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宣传工作,共同保持病室安静。
[链接]我国保证健康安宁的环境噪音试用标准(分贝)
场合、场所
理想值
极限值
睡眠
35
50
交谈、思考
75
听力保护
90
特别安静区(医院、疗养院)
45
一般住宅
工业区
55~60
3.舒适主要是指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色彩和绿化等方面对病人的影响及调节。
(1)温度: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病人的休息、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进行。
一般病室适宜的温度为18~22℃,手术室、产房22~24℃为宜。
室温过高、过低对病人都是不利的,甚至会造成伤害。
因此,病室应备有室温计,随时观察室温并给予调节,可根据季节和条件采用不同的措施,如夏天可用风扇使室内空气流通,或使用空调设备调节;
冬天可采用火炉取暖,或使用暖气设备保持室温。
(2)湿度:
病室的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
湿度会影响皮肤蒸发散热的速度,从而影响病人的舒适感。
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减慢,可抑制出汗,病人感到闷热不适;
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病人感到呼吸道黏膜干燥、口干、咽痛,对气管切开或呼吸道感染病人尤为不利。
因此,病室应备有湿度计,以便对湿度观察和调节,可根据季节和条件采用开窗通风、地面洒水、暖气上放置湿毛巾、使用加湿器,或利用空调设备等措施调节室内湿度。
(3)通风:
通风换气不仅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而且可以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微生物的密度,使病人感到舒适,有利于病人康复。
一般每次通风时间为30分钟左右。
冬季时应注意保暖。
(4)采光:
病室采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实施治疗和护理时需要充足的光线,必要时应用人工光源加以补充,光线不应直射病人的眼睛,以免引起目眩;
病人休息、睡眠时光线应较弱,午睡时可用窗帘遮挡光线,夜间睡眠时,应开地灯或壁灯,既可使病人入睡,又可保证夜间巡视病人。
(5)色彩:
色彩会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健康。
粉红色给人温亲切的感觉,绿色给人安静舒适的感觉,浅兰色使人心胸开阔,黄色有兴奋刺激的作用,白色刺眼,单调,反光强,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
病室墙壁上方选涂白色,下方选涂浅绿色或浅蓝色,不宜全部涂白色。
病床、桌、椅、窗帘、被套、床单等也趋向家居化,以满足病人的需要。
[链接]色彩与联想、情绪的关系
色彩
联想
情绪
红色
血液
热情、活泼
红黄色
蜜橘
快活、爽朗
黄色
太阳
希望、光明
绿色
绿叶
安息、和平
蓝色
海洋
恬静、冷淡
紫色
葡萄
优美、温厚
(6)绿化:
绿色植物及鲜花可使人赏心悦目,并增添生机。
可在病室内外及走廊上摆设鲜花和绿色盆景植物,在病室周围建设花坛、草坪,种植树木等,优化住院环境。
过敏性疾病病室除外。
4.安全 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
护理对象在住院期间,由于疾病的影响,日常活动能力的降低,医院环境的复杂等而易发生意外。
因此,护士应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护理环境。
(1)医院不安全的因素:
1)物理性因素:
①跌倒和坠床:
肢体功能障碍者、视力减退者、服用镇静药和麻醉药者、年老体弱及婴幼儿等均易发生坠床意外。
②温度性损伤:
治疗性用热、用冷时,操作不慎可致烫伤、冻伤;
医院内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乙醇、乙醚、氧气、布类、纸张)较多,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火灾。
③其他:
触电、微波、X线及放射线物质等。
2)化学性因素药物使用不当或错用,化学消毒剂使用不当,吸入有害气体等。
3)生物学因素:
包括微生物及昆虫等伤害。
微生物可致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昆虫的叮咬爬飞,不仅影响病人休息,干扰睡眠,还可致过敏性伤害,更严重的是传播疾病,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4)医源性损伤:
医源性损伤是指由于医务人员语言、行为上的不慎,或操作不当、失误造成病人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
如有些医务人员对病人不够尊重,缺乏耐心,语言欠妥当,使病人心理上难以承受而造成痛苦。
还有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谨,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轻者加重病情,重者危及生命。
(2)预防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1)避免各种原因导致的躯体损伤:
如浴室、厕所地面应有防滑设备;
昏迷病人应加床档或使用约束带;
小儿或意识障碍者热疗时应注意温度控制及保护皮肤,防止烫伤;
护士应掌握药物的保管原则及药疗原则;
注意易燃物品、消毒剂的安全使用和保管;
有完好的防火设施;
有消灭蚊、蝇等措施。
2)避免医院内感染:
病区应有严格的管理系统和措施,预防医院内感染。
如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病室及各种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灭菌等。
3)避免医源性损伤:
医院需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品德教育,加强素质培养,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加强工作责任心,语言、行为符合职业规范,以免造成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保障病人的安全。
三、病床单位及设备
(一)病床单位
病床单位是医疗机构提供给病人使用的家具和设备。
它是病人住院期间用以休息、睡眠、饮食、排泄、活动和治疗的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二)病床单位的设备
每个病床单位应配备固定的设施,包括:
床、床垫、床褥、棉胎或毛毯、枕芯、大单、被套、枕套、橡胶中单和中单、床旁桌、床旁椅、跨床桌,床头墙壁上有照明灯、呼叫装置、供氧和负压吸引管道等设施(图4—1)。
图4—2病床单位的设备(见护理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8.1—
图1-3病床单位的设备)
[链接]病床设备规格与要求
1.病床 病床是病人睡眠和休息的用具,是病室中的主要设备。
卧床病人的饮食、便溺、活动、娱乐都在床上,所以病床一定要符合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
病床长200cm、宽90cm、高60cm,种类有不锈钢床:
床头、床尾可支起或摇起,以调节位;
木板床:
骨科病人多用,有的则在不锈钢床上放一块木板;
电动控制多功能床:
病人可通过按钮自行控制床的升降或改变体位。
床脚小轮,便于移动,可固定。
2.床上用品 根据病人需要放置有床垫、床褥、大单、中单、橡胶中单、被套、棉胎、枕套、枕芯等。
(1)床垫:
长宽与床规格相同,厚9一l0cm,棕丝、棉花或海绵作垫芯,垫面选用牢固的布料制作。
(2)床褥:
长宽与床垫规格相同,用棉花作褥芯,棉布作褥面。
(3)大单:
长250cm,宽180cm,用棉布制作。
(4)中单:
长170cm,宽85cm,用棉布制作。
(5)橡胶中单:
长85cm,两端各加白布40cm,宽65cm。
(6)被套:
长23Ocmm,宽17Ocm,用棉布制作,尾端开口处钉有系带两至三对。
(7)棉胎:
长2l0cm,宽160cm,多用棉花胎,也可用人造棉或羽绒添充。
(8)枕套:
长75cm,宽45cm,用棉布制作。
(9)枕芯:
长6Ocm,宽4Ocm,内装荞麦皮、木棉或人造棉等,用棉布作枕面。
3.床旁用品
(1)床旁桌:
放于病床床头一侧,用于放置日常用品。
(2)床旁椅:
宽大、有靠背,一般放于病床床尾一侧,供病人或探视者坐用。
(3)床上桌:
可移动,高度可调节,供病人在床上进食、写字、阅读等活动时使用。
四、铺床法
病床是病人休息和睡眠的用具,是病人单位的主要设备。
病人的生活、休息、治疗等都徐借助病床来完成,因而病床要经常保持整洁,床上用品要定期更换,整理床单位应符合实用、耐用、平紧、舒适、安全的原则。
临床常铺的床有:
备用床、暂空床和麻醉床。
(一)备用床
铺备用床的目的是保持病室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