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二模理综试题WORD版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二模理综试题WORD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二模理综试题WORD版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
对照
175.1
2
0.20ACC
108.1
3
0.05IAA
91.1
4
0.20ACC+0.05IAA
44.2
实验结果说明乙烯和生长素都能够__________根生长,与单独处理相比较,两者共同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
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ACC的培养液中培养,12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乙烯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来影响根生长。
(4)研究者将幼苗放在含NPA(生长素极性运输阻断剂)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无显著差异。
由此分析,研究者的目的是探究乙烯是否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根生长。
(5)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乙烯影响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0.为确定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的中间载体,科学家们做了如下研究。
(1)依据真核细胞中____________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合成在核糖体上这一事实,科学家推测存在某种“信使”分子,能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携带到细胞质中。
(2)对于“信使”有两种不同假说。
假说一:
核糖体RNA可能就是信息的载体;
假说二:
另有一种RNA(称为mRNA)作为遗传信息传递的信使。
若假说一成立,则细胞内应该有许多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核糖体。
若假说二成立,则mRNA应该与细胞内原有的__________结合,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3)研究发现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此过程中,细菌细胞内合成了新的噬菌体RNA。
为确定新合成的噬菌体RNA是否为“信使”,科学家们进一步实验。
①15NH4Cl和13C-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和碳源来培养细菌,细菌利用它们合成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
经过若干代培养后,获得具有“重”核糖体的“重”细菌。
②将这些“重”细菌转移到含14NH4Cl和12C-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培养,用噬菌体侵染这些细菌,该培养基中加入32P标记的__________核糖核苷酸为作为原料,以标记所有新合成的噬菌体RNA。
③将上述被侵染后裂解的细菌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大肠杆菌被侵染后___________(填“合成了”或“没有合成”)新的核糖体,这一结果否定假说一。
32P标记仅出现在离心管的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与“重”核糖体相结合,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
(4)若要证明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为“信使”,还需要进行两组实验,请选择下列序号填入表格。
①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细菌DNA混合②将新合成的噬菌体RNA与噬菌体DNA混合③出现DNA-RNA杂交现象④不出现DNA-RNA杂交现象
实验处理
预期结果
31.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
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
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
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理综(化学部分)2014.5.6
6.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浓硫酸
氢氧化钠
废旧灯管
废旧易拉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植物油的加成反应可以制得人造黄油
B.75%的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消毒作用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D.可用
和HCHO为原料合成
8.下列有关NH3的实验正确的是
Ca(OH)2和
NH4Cl固体
水
NH3
实验室制NH3
证明NH3极易溶于水
收集NH3
吸收多余NH3
9.下列化学用语不能正确解释相关事实的是
A.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
H2-2e-+2OH-===2H2O
B.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C.向含有Hg2+的废水中加入Na2S可除去Hg2+:
Hg2++S2-===HgS↓
催化剂
D.汽车尾气系统的催化转化器可降低NO等的排放:
2CO+2NO===2CO2+N2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在干燥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用加热蒸干AlCl3溶液的方法不能制得无水AlCl3
C.蒸馏水和0.1mol•L-1NaOH溶液中的c(H+),前者大于后者
D.向含有少量Fe3+的MgCl2酸性溶液中加入MgCO3,可将Fe3+转化成Fe(OH)3除去
1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
序号
事实
推论
与冷水反应,Na比Mg剧烈
金属性:
Na>
Mg
Ca(OH)2的碱性强于Mg(OH)2
Ca>
SO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非金属性:
S>
C
t℃时,Br2+H2
2HBrK=5.6×
107
I2+H2
2HClK=43
Br>
I
12.一定条件下,反应:
6H2+2CO2
C2H5OH+3H2O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
曲线I:
n(H2):
n(CO2)=2
曲线II:
n(CO2)=1.5
温度(K)
CO2
的
平
衡
转
化
率
b
c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
0
B.达平衡时,v(H2)正=v(CO2)逆
C.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c点
D.a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90%
25.(16分)
有机化工原料1,4-二苯基-1,3-丁二烯及某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略去试剂和条件):
已知:
Ⅰ.
(R、R`表示烃基)
Ⅱ.
(1)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
(2)②中的反应条件是;
G生成J的反应类型是。
(3)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4)F的结构简式是。
(5)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6)设计D→E和F→G两步反应的目的是。
(7)1,4-二苯基-1,3-丁二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a.结构中有两个苯环,无其它环状结构b.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两种
26.(14分)
以锌锰废电池中的碳包(含碳粉、Fe、Cu、Ag和MnO2等物质)为原料回收MnO2的工艺流程如下:
I.将碳包中物质烘干,用足量稀HNO3溶解金属单质,过滤,得滤渣a;
II.将滤渣a在空气中灼烧除去碳粉,得到粗MnO2;
III.向粗MnO2中加入酸性H2O2溶液,MnO2溶解生成Mn2+,有气体生成;
IV.向III所得溶液(pH约为6)中缓慢滴加0.50mol•L-1Na2CO3溶液,过滤,得滤渣b,其主要成分为MnCO3;
V.滤渣b经洗涤、干燥、灼烧,制得较纯的MnO2。
(1)Ι中Ag与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II的灼烧过程中同时发生反应:
MnO2(s)+C(s)===MnO(s)+CO(g)△H=+24.4kJ•mol-1
MnO2(s)+CO(g)===MnO(s)+CO2(g)△H=-148.1kJ•mol-1
写出MnO2和C反应生成MnO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3)H2O2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4)III中MnO2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溶解一定量的MnO2,H2O2的实际消耗量比理论值高,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5)IV中,若改为“向0.50mol•L-1Na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III所得溶液”,滤渣b中会混有较多Mn(OH)2沉淀,解释其原因:
(6)V中MnCO3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7.(14分)
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是防止水体污染、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
(1)含氰废水中的CN-有剧毒。
①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用原子结构解释N元素显负价的原因是,共用电子对偏向N原子,N元素显负价。
②在微生物的作用下,CN-能够被氧气氧化成HCO3-,同时生成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含乙酸钠和对氯酚(
)的废水可以利用微生物电池除去,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B是电池的极(填“正”或“负”);
②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浓HA溶液
(3)电渗析法处理厨房垃圾发酵液,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A-表示乳酸根离子)。
浓缩室
惰性电极
阳离子
交换膜
阴离子
稀HA溶液
0.1mol•L-1
H2SO4溶液
垃圾发酵液
(含A-离子)
1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简述浓缩室中得到浓乳酸的原理:
③电解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控制阳极室的pH约为6-8,此时进入浓缩室的OH-可忽略不计。
400mL10g•L-1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浓度上升为145g•L-1(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阴极上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L。
(乳酸的摩尔质量为90g•mol-1)
28.(14分)
研究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Cl2,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
浓盐酸
MnO2
(1)仪器A的名称为;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甲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列溶液:
实验序号
试剂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
AgNO3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①实验a中的现象为。
②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3)已知将HCl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乙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但该实验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HCl,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
(4)已知:
2S2O32-+I2===S4O62-+2I-。
丙同学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中,得到溶液X,进行以下实验证明气体中含有HCl。
I.测定X中溶解的Cl2。
取25.00mL溶液X,加入过量KI溶液,然后用0.04mol•L-1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VmL。
II.测定X中Cl元素总量。
另取25.00mL溶液X,选用适当的还原剂将溶解的Cl2全部还原为Cl-,再用0.10mol•L-1AgNO3溶液滴定所得溶液中的Cl-。
1X中的HClO不会影响I的测定结果,原因是。
2由I、II中实验数据可证明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Cl,则II中消耗0.10mol•L-1AgNO3溶液的体积应大于mL(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2014.5
本试卷共14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已知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若用m表示一个油酸分子的质量,用V0表示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则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B.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光电效应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
D.天然放射现象中的α、β、γ射线都能在电场中发生偏转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B.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
C.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D.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
16.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关于此质点的振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10sin(πt)cm
B.在0.5s~1.0s时间内,质点向x轴正向运动
C.在1.0s~1.5s时间内,质点的动能在增大
D.在1.0s~1.5s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在增大
17.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赤道上空运行的同步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关于这5颗静止轨道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的运行周期各不相同
B.卫星的轨道半径各不相同
C.卫星的线速度小于7.9km/s
D.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9.8m/s2
18.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是通过观察和比较物理现象来进行的。
在下列的观察及根据观察所得出的相应结论中正确的是
A.相同的弹簧受到不同的拉力,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说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拉力的大小有关
B.从同一高度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做平抛运动的相同小球能同时落地,说明这两个小球的运动都满足机械能守恒
C.一束平行白光射向玻璃三棱镜,不同颜色的光经过三棱镜偏折的角度不同,说明了玻璃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D.把一根条形磁铁插入闭合线圈,磁铁插入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说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磁通量变化的大小有关
19.如图所示,金属板放在垂直于它的匀强磁场中,当金属板中有电流通过时,在金属板的上表面A和下表面A′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金属板宽度为h、厚度为d,通有电流I,稳定状态时,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为U。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上、下表面形成电势差的过程中,电子受到的洛仑兹力方向向下
B.达到稳定状态时,金属板上表面A的电势高于下表面A′的电势
C.只将金属板的厚度d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变为U/2
D.只将电流I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变为U/2
20.根据量子理论:
光子既有能量也有动量;
光子的能量E和动量p之间的关系是E=pc,其中c为光速。
由于光子有动量,照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被反射时都会对物体产生一定的冲量,也就对物体产生了一定的压强。
根据动量定理可近似认为:
当动量为p的光子垂直照到物体表面,若被物体反射,则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为2p;
若被物体吸收,则物体受到的冲量大小为p。
某激光器发出激光束的功率为P0,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
当该激光束垂直照射到某物体表面时,物体对该激光的反光率为η,则激光束对此物体产生的压强为
A.
B.
C.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1)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过程中有平衡摩擦力的步骤,并且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以整数倍增大,即分别为W0、2W0、3W0、4W0……
①实验中首先通过调整木板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
A.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做匀加速运动
B.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
C.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为了使小车获得较大的动能
②图乙是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一条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部分,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几名同学在实验中分别得到了若干组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与小车获得最大速度vm的数据,并利用数据绘出了图丙给出的四个图象,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2)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
内阻。
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双量程电流表:
A(量程0~0.6A,0~3A);
双量程电压表:
V(量程0~3V,0~15V);
滑动变阻器:
R1(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R2(阻值范围0~100Ω,额定电流1A)
①为了调节方便,测量精度更高,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的量程为A,电压表的量程为V,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填写滑动变阻器符号)。
②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正确连接,注意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正确的位置并选择正确的电表量程进行连线。
③通过多次测量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利用这些数据在图丙中画出了U-I图线。
由图线可以得出此干电池的电动势E=V(保留3位有效数字),内电阻r=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④引起该实验的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源实际输出的电流小
B.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源实际输出的电流大
C.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电压表读数总是比路端电压小
D.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电压表读数总是比路端电压大
22.(16分)
如图所示,半径R=0.50m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MN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道末端水平且端点N处于桌面边缘,把质量m=0.20kg的小物块从圆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经过N点后做平抛运动,到达地面上的P点。
已知桌面高度h=
0.80m,小物块经过N点时的速度v0=3.0m/s,g取10m/s2。
不计空气阻力,物块可视为质点求:
(1)圆轨道上释放小物块的位置与桌面间的高度差;
(2)小物块经过N点时轨道对物块支持力的大小;
(3)小物块落地前瞬间的动量大小。
23.(18分)
如图所示,通过水平绝缘传送带输送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单匝铜线框,为了检测出个别未闭合的不合格线框,让线框随传送带通过一固定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传送带平面向下),观察线框进入磁场后是否相对传送带滑动就能够检测出未闭合的不合格线框。
已知磁场边界MN、PQ与传送带运动方向垂直,MN与PQ间的距离为d,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各线框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边长均为L(L<d);
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0向右运动,线框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线框在进入磁场前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且右侧边平行于MN进入磁场,当闭合线框的右侧边经过边界PQ时又恰好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
设传送带足够长,且在传送带上始终保持右侧边平行于磁场边界。
对于闭合线框,求:
(1)线框的右侧边刚进入磁场时所受安培力的大小;
(2)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运动加速度的最大值以及速度的最小值;
(3)从线框右侧边刚进入磁场到穿出磁场后又相对传送带静止的过程中,传送带对该闭合铜线框做的功。
24.(20分)
质量为m的飞机模型,在水平跑道上由静止匀加速起飞,假定起飞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恒为飞机所受重力的k倍,发动机牵引力恒为F,离开地面起飞时的速度为v,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飞机模型的起飞距离(离开地面前的运动距离)以及起飞过程中平均阻力的冲量;
(2)若飞机起飞利用电磁弹射技术,将大大缩短起飞距离。
图甲为电磁弹射装置的原理简化示意图,与飞机连接的金属块(图中未画出)可以沿两根相互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