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818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

《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范文word版 10页文档格式.docx

力。

二是委员角色意识淡薄,只“挂名”不履职。

有些委员只热衷当“挂名”委员,只要政治荣誉,不愿做政协的具体工作。

有的不积极参加政协的会议、活动,一遇会议、活动就告假,甚至不假缺席;

有的不热心调查研究、撰写提案,甚至三年来连1件提案都没有提;

有的不注意倾听、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对社情民意无所反映;

有的对党政工作的利弊得失既不提出批评意见,也不积极建言献策。

三是只注重本职工作,忽视履行委员职责。

部分委员不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的关系。

认为本职工作是“实”的、政协工作是“虚”的,在工作安排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当然,有的委员由于本职工作任务繁重,顾不上花时间和精力来做政协委员的工作,顾此失彼,影响了委员职责的履行。

四是对政协工作不了解、不熟悉,难以履职。

一些委员缺乏对政协业务知识的学习、了解,没有参加政协组织的委员培训和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也不注意同其它政协委员交流、研究有关政协工作的知识,对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应当如何履行职责比较陌生,难以大胆开展工作,履行委员职责。

面对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在今后的履职过

程中,牢记政治责任,强化履职意识,安排好本职工作,自觉做好政协工作。

同志们,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发挥委员作用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为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家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整个政协工作的发展,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搭建学习平台,为委员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坚持抓住常委会议、专门委员会和专题座谈会等时机,加强对委员权利、义务、基本要求的学习和培训。

要在“请进来,走出去”的基础上,树立“内部主动学、外部借鉴学”的理念,一方面,要继续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就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撰写精品提案等内容,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委员到发达地区和周边兄弟县(市)进行参观学习、带课题考察和座谈交流,做到学以致用。

(二)健全管理制度,为委员发挥作用注入动力。

要确立“以制度引领政协委员管理取得新突破”的工作思路,按照《定边县政协委员管理办法》,对委员的学习培训、考核、奖励、辞职、述职、履职活动、请假制度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从机制上约束委员行为,从制度上规范委员

履职,从纪律上明确委员职责。

在年底考核中,对无故不参加政协活动、履职不积极、作用发挥不好的政协委员,对无故不参加会议、不参与活动、不积极履职的委员,我们将按照《委员管理办法》依据情况轻重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搭建履职平台,为委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

搭建好委员履职平台,是委员履行好职能、发挥好主体作用的根本。

一是要按照全年工作安排,精心组织委员参加调研、视察、民主评议以及界别委员座谈会等活动,扩大委员参与面,确保每位委员全年至少参与政协组织的相关活动和会议1次。

二是要组织委员积极应邀参加党政部门开展的各种评议活动,认真推荐委员担任党政部门、司法机关的特邀监督员的职务,适时组织召开政情通报会,让委员及时了解政情。

三是要做好委员参政议政的宣传工作,展示委员精神风貌,激励委员参政热情。

四是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委员的提案办理工作。

(四)营造委员工作环境,为委员发挥作用提供服务。

政协机关是政协委员之家,为委员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是政协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加强与党政部门沟通,主动争取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政协工作,为委员履职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委员发挥作用

篇二:

政协会议发言材料

政协会议发言材料

关于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的建议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国民的身体健康。

201X年全国共查办食品添加违法案件5305起,依法逮捕23人,但仍显力度不够。

201X上半年,食品安全乱象频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黑心烤鸭”,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拷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为全面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及发展态势,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促进我市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群众的饮食安全,民进汾阳市总支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我市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1、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分工,我们先后到农委、质监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等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进行了(来自:

WwW.:

县区政协会议接受采访采发言提纲)调查研究,对我市食品产业状况和发展态势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现阶段,我市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60余个,各类小作坊50余家,取得餐饮许可证的单位有520余个。

上述职能部门实行分段管理,即:

农委监管

生产基地、初级农产品等生产环节;

质监部门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工商部门监管超市(商店)、集贸市场、个体商贩;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餐饮服务单位;

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检查、督促和落实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

2、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我市各级政府一直把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从执政为民的高度,不断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监管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着力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①农委:

设立综合执法大队,每日对农贸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进行抽检,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关措施,移送有管辖权的职能部门;

基层质监站对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进行逐日检查,从农药的领取、使用记录,确定生产者的使用时间,以及准许农产品销售的日期。

通过加大设施蔬菜集中产区环境监测、生产投入品控制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的力度,切实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②技术监督局:

构建“大质量”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大安全”体系,按照“统一领导、划区分片、重心下移、层级负责、乡为基础”的原则,推行“一名领导、一班人马、一套方案、一本台账、一盒档案”的工作机制,通过政府联动,部门

协调,企业自主监督,社会参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方面的监管。

③工商:

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流通环节就市场准入主体进行严格审查,实行登记管理,分类监管,不定时地对市场进行质量安全监督,要求销售食品的单位特别是从事批发的企业建立台账,从食品的购进、销向进行有效监控。

④食品药品监督局:

组织监管人员分组对全市餐饮服务企业是否具备许可条件进行普遍排查,对基本符合条件的予以发证,同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整改,并对购进的面油肉菜进行抽检,要求购进时索票索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源头污染仍然存在

种植业:

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而且一些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不会有农药残留的生长在地下的植物也存在农残超标。

养殖业:

大部分养殖场条件较差,特别是肉鸡、猪的养殖,业主为了防止疾病流行和增加产量,违规使用大量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于畜、肉产品中,直接危害群众的饮食安全。

2、熟食加工监管欠缺

我市熟食加工基本处于小作坊式生产状态,卫生条件比较差,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无证加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加工的食品不进行检测;

特别是早点路边店、食品经营点、农贸市场还有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经营食品的现象。

3、食品加工企业安全意识不强

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国家、地方要求,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产品不精不细,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原料检验、添加剂使用记录不健全,进货查验制度不健全或未按制度执行,查验记录流于形式,没有索票证明,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不足,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流通环节企业管理不规范,不索证索票,好多企业没有建立起购销台帐,来源去向不清,一些企业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差,经销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

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

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日益增多,绝大多数的碗筷等餐具没有按要求消毒,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地沟油在小饭店、早点、小吃使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加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死角。

4、科技支持制约食品安全检测。

调研中发现,按照《食品安全法》和《条例》等要求,各职能部门应当配备一定的专业检测设备设施,但由于经费的极度缺乏,大部分部门基本没

有检测设备,导致现场检查时无法对可疑对象进行检测。

5、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监管能力制约着食品安全。

一方面食品安全所涉及的部门多,职能交叉,职责不清。

另一方面行政监管力量不足,监管工作量大,存在监管漏洞和死角,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复执法和执法缺失现象。

如汾阳市现有食品加工企业63个,但技术监督局实际监管人员仅仅三人,且没有交通工具,全市63个企业靠三个人去监督检查,难免出现漏洞、死角。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费严重不足,检测设备严重短缺,不能在现场进行检测,人员不足,偌大的汾阳市,实际履行食品安全检查义务的仅有9人。

比如在家中加工熟食(如蛋糕、绿豆糕、麻花等),以流动摊贩形式走街窜巷进行销售这种行为的监管,从食品生产加工的角度可由技术监督局管理,从流通销售环节属于工商部门管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或部门地方规章,实际监管存在盲区。

6、立法和执法的制约。

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现行法律威慑力不够,打击力度较小。

三、对我市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未做出新的决策之前,针对我市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篇三:

山西省政协职业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提纲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振兴农业职业教育

——原平农校的实践与思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山西省政协出题目,召开会议,专题研讨职业技术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我省转型发展的问题。

大家知道,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惑、困难,由来已久,众所周知;

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现实和深层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在如何培养以农业作为终生职业、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与思考。

下面,我代表原平农校,汇报学校的一些做法和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成功实践,有益探索

忻州市原平农校,始建于1952年,位于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市——原平市,占地515亩,总建筑面积77766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风风雨雨六十载,以农而立,倚农发展,靠农强盛。

“统招统分”时期,曾被誉为“忻州的黄埔军校”;

201X—201X年挂靠山西农业大学(挂原平农学院牌子)招收大专生,涉农专业也曾经被农村学生看好;

最近三年来,在省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忻州市委、市政府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在“送教下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同类学校的前列,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也因此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一)实施“送教下乡”,探索职教发展新路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精神,201X年开始,我校在忻州市9个县(市、区)的41个乡(镇),共招收“乡村班”学员11358人,设138个教学点,166个教学班。

我们的做法是:

1、坚持“四个创新”

(1)创新办学模式,校农紧密合作。

成立“送教下乡”领导组,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全面负责和监督“送教下乡”全过程。

按照省教育厅四个规范文件,制定了13项规章制度,确保了“送教下乡”工作高效运转。

(2)创新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展开。

“送教下乡”打破了农业职业学校原有僵化的办学体制,实行“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员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管理。

(3)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实际,实行了“以生产过程为导向”的办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集体示范、个别指导等手段,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同时,根据培养需求,创新教育内容,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28本,制作课件130个,印发了“学、做、考”助学手册1万余册。

(4)创新评价模式,重点突出“四考”。

组成乡村干部、教师、学员和教学点负责人“四位一体”评价考核机制,突出抓好考勤、考学、考试、考核四考。

三年来,共评出示范教学点26个,模范教师20个,优秀学员1050人。

2、取得五项成效

(1)提高了农民学员素质。

“送教下乡”使一批农民掌握了科学技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

农民学员获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一项;

获全省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

201X年3月,学员刘还爱被省职教学会授予“最具潜质创业之星”的称号。

(2)增加了农民学员收入。

通过学习,原平市中阳村安志勇自建大棚种甜瓜,神山村贾丽霞夫妇承包荒山搞养殖,年收入均超20万元。

(3)引领了区域经济发展。

帮助原平市西荣华等35个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在68个村推广新技术185项,共增收3000多万元。

(4)推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

帮助48个村组建了秧歌队、26个村组建了健身队、20个村组建了科普宣传小组。

不定期开展“五个一活动”、“争先创优”等活动。

(5)打练了一支教学和管理队伍。

通过以老带新、强化教研、学历提升、内引外聘等措施,一支爱农务农、吃苦耐劳、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教师武萍、孟祥婵在201X年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201X年,我校代表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内容举办了农业专项展,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

《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20家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

陕西榆林农校、辽宁盘锦职校等58家兄弟院校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送教下乡”的深刻体会是,“送教下乡”,服务“三农”,符合省情、市情,符合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顺应了新农村发展需求,是一条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新路。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学校教职工不计得失,自己垫资、自备车辆,勇于担当、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农民,感动了社会各界。

(二)推进集团化办学,提高农业职业教育水平

201X年,我校牵头组建了山西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由68家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

目前运行情况是:

1、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保障集团化办学运行

组建集团化办学指导委员会,经调研、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

成立了课题研究组,对职业教育进行专题研究;

“校农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

2、发挥“五个平台”作用,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

借助科学研究平台,开展了“农业职业教育面向‘三农’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10个子课题研究;

开展了“送教下乡”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专题研究;

集团各院校组织编写了“新农村新农民系列改革示范教材”30本;

发行《山西农业职教集团工作通讯》等刊物8本,为服务“三农”提供了理论依据。

借助资源共享平台,开通了教育集团网站;

集团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送教下乡”9个专业的教学计划;

共同举办了全省职业技能大赛。

借助合作交流平台,集团内院校间实行了“3+2”人才培养模式;

中央部委、省内外院校领导、专家近百人次来校观摩考察;

我校马骏书记曾多次到

吉林省、山东省等地作专题报告。

借助社会服务平台,以服务“三农”为主题,一手抓“送教下乡”,一手抓面向农村、农业的各级各类培训;

参加新农村规划;

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借助专题活动平台,我校的“送教下乡”、“集团化办学”成果,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赢得一致好评。

(三)加强社会化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培养合格的基层农技人员和职业农民为根本任务和落脚点,对社会化培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1、设立机构,确立基地,为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201X年,学校设立了培训部,并纳入正轨编制;

改建了住宿部,可容纳200名学员住宿,餐厅可供1000人就餐,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201X年,学校被确立为“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山西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山西省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培训基地”。

2、规范管理,完善机制,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保障

建立并逐步完善“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根据农村调研、专家意见,制定计划、组织教学;

精心安排食宿,让学员“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组建专家团队,建立网络服务平台,长期提供咨询服务;

成立跟踪服务小组,到地头指导学员实践。

3、认真实践,积极探索,为培训工作注入了活力

培训工作紧扣“新、实、精、合、全、升”六个字。

一是“新”:

为学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解读新政策、新法规、农业新信息;

二是“实”:

传授实用技术,加强实践指导,提高培训实效;

三是“精”:

精挑培训师资,精心组织教学,精细安排实习;

四是“合”:

校农深度合作,产学紧密结合,师生形成合力;

五是“全”:

培训学员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乡村文化建设等知识的渗透;

六是“升”:

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4、农民富裕,村庄变样,为培训工作开创了局面

三年来,为省内外34个县市,累计完成基层农技员培训、阳光工程培训

等各类培训75期,近3万人次。

中央电视台首届创业盛典“阳光创业英雄”、“全国20佳”——杨还才等农村致富带头人,便是培训硕果的最好见证。

二、困难重重,机遇难得

在加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面对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通过三年来的“送教下乡”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继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农业发展后劲乏力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新型职业农民,而传统的轻农观念和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速使务农劳动力不断减少,学生不学“农”、学农不务“农”的现象使农业类学校数量锐减,农业职业学校办学举步维艰。

农村人才严重短缺,农业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客观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职业教育的观念、体制、机制、办学模式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由于缺乏完善的机制体制,民办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公办职业学校办学机制不够灵活,示范学校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有待完善;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建立;

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

农业产业的弱势地位没有实质性改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缺乏状况日益显现。

(3)资金投入不足,职教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扶持政策。

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很大,但对于公益性很强的农业职业院校,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十分有限。

学校办学经费匮缺,资金渠道单一,投入不足,先进的教学设备无法购进,科学的教学手段无法应用,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直接影响了农业职业院校的吸引力、竞争力。

(3)师资队伍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师资问题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

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状况与职教事业规模发展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和政策制度还不完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数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