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学习动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8120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章学习动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4章学习动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4章学习动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4章学习动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4章学习动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章学习动机.docx

《4章学习动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章学习动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章学习动机.docx

4章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第一节)讲义

1.掌握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结构★★★

2.掌握学习动机的种类★★★

  3.掌握学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4.掌握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5.掌握需要层次理论★★★

  6.掌握成就动机理论★★

  7.掌握成败归因理论★★★

  8.掌握自我效能感理论★★★

  9.掌握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

  10.掌握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11.掌握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1.动机的含义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

  动机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3.学习与动机之间的关系

  动机与学习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的含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及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所以。

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首先,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它指向的是学习任务和活动本身。

  其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指向的是学业成就。

  最后,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它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力都是一种外部动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三种组成成分会发生如下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会减弱,儿童寻求的肯定会从父母教师转向同龄伙伴;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不等于学习目标。

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诱因分为积极的诱因和消极的诱因。

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

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

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的。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这是所有划分中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四)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

具体动机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

一是学习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学习者行为的质量。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学生自幼就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为此他特别认真学习外语,并对学习外语产生了兴趣他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一般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参考答案:

A

  点评: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2.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读书是一种乐趣

  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参考答案:

B

  点评: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A、C、D三项均属于学习的外部动机。

  3.以下对学习动机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

  B、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

  C、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

  D、学习动机越高则学习效果越好

  参考答案:

A

  点评:

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

根据不同的学习动机理论,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各有不同,并不只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

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呈倒U型关系。

  4.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参考答案:

C

  点评:

根据耶克斯一哈德森定律,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呈倒u型关系。

  二、填空题:

  1.动机有激活、______和______三个基本功能。

  参考答案:

指向强化

  点评:

此题旨在考查动机的三个基本功能。

  2.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参考答案:

利他主义

  点评:

这里考查的是高尚的学习动机的内涵。

  3.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参考答案:

学习动机

  点评: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一、强化理论

  

(一)背景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强化理论的背景。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二)概要

  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如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获得优秀成绩、取消讨厌的频繁的考试等都是强化的手段。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三)评价

  从刺激物的使用和安排来激发学习动机,强化理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过于强调强化的作用,忽视甚至无视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是机械的、不正确的。

  人类的动机是非常复杂的,是受到情境制约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某一诱因具有动机的价值。

事实上,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强化理论只是强调了外在影响,忽视了学生内在因素的作用。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一)背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需要层次理论的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均有内在价值,都有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必须重视人的尊严、意愿、情感,重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力和人的自我实现。

  

(二)概要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

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就是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第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通常,人们是在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的需要的追求。

上述五种需要是个层级系统,只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三)对教学的启示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

  

(一)背景

  成就动机理论是继成就研究之后提出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二)概要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挫败感。

  面临任务时,这两种倾向通常同时起作用,力求成功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奋发向上,避免失败倾向占据优势就会使人行动迟疑退缩,两种倾向势均力敌则会造成激烈的心理冲突。

  (三)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

  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四、成败归因理论

  

(一)背景

  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

也就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

  海德最早对人们的归因的心理倾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出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的区别。

海德认为,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罗特提出控制点概念并据此把人分为内控和外控两类。

  以后教育心理学家发现,对学习行为结果的归因还可以影响到人们随后的学习行为,归因实际上成为了学习行为的一种动因

  

(二)概要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维纳认为,每一个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内在维度上,如果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动机;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

  在稳定性维度上,如果讲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动机;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

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则会生气。

  在可控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追求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

  (三)归因理论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一)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其起作用的方式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2.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起作用的:

  ①自我效能通过学习目标的选择,而间接地影响学业成绩。

  ②自我效能通过控制非智力因素而间接地影响学业成绩。

  ③自我效能通过对学习行为的控制和调节而间接地影响学业成绩。

  3.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

  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他认为行为的出现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则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二)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①实践的成败经验

  ②替代性经验

  ③言语劝导

  ④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生理反应

  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

(1)影响学习活动的选择。

(2)影响学习活动的坚持性。

(3)影响对困难任务的态度。

(4)影响学习活动的情绪。

  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如果个体把成功的经验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难度等)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 )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

  参考答案:

C

  点评: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行为主义属于联结派。

  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参考答案:

C

  点评:

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倾向。

  3.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参考答案:

C

  点评:

根据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运气属于外部的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因素。

  二、填空题:

  1.需要层次论是  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  。

  参考答案:

人本主义马斯洛

  点评: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2.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  。

  参考答案:

主观判断

  点评:

这是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的考查。

  三、简答题:

  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参考答案: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行为结果的归因方式。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2.要想使学习上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

首先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其次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3.在实际教学中,为保持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教师评分应注意:

首先,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其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再次,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最后,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但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这项途径,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

  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1.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

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2.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1.反馈信息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要使反馈成为一个有效的激励措施,它必须是明确、具体且及时的。

  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

  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奖惩要适度

  一方面,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另一方面,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首先,稳定性维度而言,学生将成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对未来结果的期待与目前的结果是一致的,会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或自卑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对以后成败的预期影响较小。

  其次,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

  最后,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

  2.归因方式的不同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意义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进行归因。

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的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自我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无意强化

  参考答案:

C

  点评:

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参考答案:

B

  点评: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