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6908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学习K12通史版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6讲 西方工Word文件下载.docx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

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考法1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特点

[典例1](2018·

全国Ⅰ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考题点评本题从史学研究角度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旨在考查考生的史学素养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

从题干阐述及迁移所学知识角度分析判断。

解析 材料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者将不同的新因素加入到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中,最初研究者只关注了经济因素,而后期研究者加入了政治因素和资源因素,说明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全面,故B项正确。

材料中的观点都合理,但不一定都全面,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是不正确的,排除A项;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时,欧洲其他国家大多是封建国家,对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研究不可能参照这些国家,排除C项;

后期研究者观点可能更全面,但不一定更可信,对历史研究的可信度来自于历史事实,而不是研究时间上的先后,排除D项。

答案 B

[典例2](2016·

全国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考题点评本题借用美国南北铁路轨道的差异考查工业革命对市场的影响,主要考查理解判断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

理解南北铁路轨道的尺寸不同现象,蕴含着南北市场不统一的本质。

解析 19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故选A。

各地铁路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

C项没有材料依托,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典例3](2015·

全国Ⅱ,33)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题点评本题借用19世纪末欧美主要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及所占比重,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工业发展的影响。

解题关键是:

注意表格中时间节点及英、美、法、德四国的比例权重。

解析 观察表中数据,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达70%以上,说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断发展,推动了英、美、法、德国家的工业发展,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

A、C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

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得出,故排除。

多元视角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

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社会化大生产普遍展开,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方式:

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基本确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社会生产关系:

工业革命促使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组织产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4)工业化进程:

推动了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

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促进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视角工业革命的进程及特点)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785年蒸汽机用于棉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793年用于毛纺厂。

由此可知(  )

A.蒸汽机技术得到不断改进

B.工业革命基本上已经完成

C.新动力技术逐渐得到认可

D.英国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

据题干材料,瓦特改良蒸汽机被应用到棉纺厂、织布厂、毛纺厂等,这说明新动力技术被认可,故选C项。

材料反映的不是蒸汽技术的改进,A项错误;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不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D项错误。

答案 C

2.(视角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

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42%

35%

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39%

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19%

23%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德国工业、服务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下降,表明其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完善,C项正确;

表格内容能体现农业人口的流失,但不能得出农业衰退的结论,A项错误;

B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所提供数据均不符合,排除;

表格没有英国数据,得不出与英国比较的结论,且当时德国服务业远远落后于英国,D项错误。

故答案为C项。

考法2 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典例4](2017·

全国Ⅰ,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考题点评本题运用图表材料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影响。

解读表格中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人收入的比例变化。

解析 据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约1790~1793年”到“约1830~1835年”,增长幅度为106%左右,“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可知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故选D项。

同一时期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为85%左右,不能得出“同步增长”,A项错误;

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大生产、海外市场的扩大等,B项错误;

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

答案 D

[典例5](2016·

全国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考题点评本题借用近代英国人口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考查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及健康问题的影响,间接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间”,人口死亡率上升。

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破坏有关,故选A项。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项错误;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C项错误;

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D项错误。

答案 A

以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整体史观: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文明史观: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转折点。

(3)近代化史观: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社会史观: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

(5)生态史观:

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视角工业革命与流感蔓延)杰里·

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

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联系与交流的影响。

由材料关键信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知C为正确选项。

A项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材料已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疾病传播的关系,而且此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D项错误。

故排除A、B、D三项。

2.(视角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中,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5%。

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

由此推知在这一期间,西欧(  )

A.工人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

B.各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C.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解析 据题干材料“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5%”,可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故选C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数据,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贫富差距,故D项错误。

阶段二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初~20世纪初)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1)英国: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2)美国:

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4)法国: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工人运动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德意志相继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2)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3)巴黎公社: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考法1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法国政体的确立及变化

[典例1](2016·

全国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考题点评本题从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角度考查法国代议制特点及影响,主要考查透过现象分析判断历史结论的能力。

注意1875年至1958年法国政体的变化。

解析 据题干可知,针对“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情况戴高乐总统采取措施,其结果是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A项。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就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B项错误;

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党制的信息,排除D项。

法兰西共和之路异常艰难曲折的原因

(1)经济上,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政治上,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

(3)思想上,虽然经历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但是君主制的传统仍然十分浓厚。

(4)国内方面,法国矛盾错综复杂,为了稳定局势,客观上需要强有力的君主来维持秩序,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5)外部环境方面,法国的反封建斗争面临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压力。

1.(视角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80多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温和

B.法国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基础

C.法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群众基础

D.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使法国具有长期君主制的传统

解析 从经济基础角度分析,法国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君主制传统深厚,使得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

2.(视角法国共和制的特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

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解析 材料“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并要求学生论述”说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国民共和意识,而非“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排除A项,D项符合题意。

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排除C项。

考法2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德国政体的特点及影响

[典例2](2013·

全国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考题点评本题借用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考查德意志统一及代议制特点对德国近代化的影响。

解题关键是迁移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思考题干材料情境。

解析 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在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的基础上通过颁行宪法确立的,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答案选A项。

德意志帝国代议制具有浓厚封建专制主义色彩的原因

(1)历史原因:

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贵族地主(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现实原因:

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中同他国展开竞争。

1.(视角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全面保障了德国资产阶级利益

C.统一后的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解析 题干信息体现了俾斯麦充分考虑德意志的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制度。

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取得统一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没有完全照搬英国的模式,因此D项正确。

A、B、C三项都是对题干材料的片面理解。

2.(视角德国代议制的特点)德意志1871年宪法规定:

联邦议会由各邦成员代表组成,德意志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

A.初具民主政治雏形B.民主发展较为缓慢

C.帝国议会形同虚设D.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解析 材料信息“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体现出议会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一定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

“帝国议会”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C错误;

B、D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考法3 从发展角度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特点

[典例3](2018·

全国Ⅰ,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考题点评本题创设情境考查马克思革命理论的特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关于不同口号的提法。

解析 材料中的“共产主义”“财产公有的理论”是马克思有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内容,说明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的,此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排除B项;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已经标志着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此时工人运动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排除C项;

当18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之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D项。

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1)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准备了社会经济的前提条件。

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历史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并提出新的理论提供了根据。

(2)工业革命促使两大对立阶级形成,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既迫切地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为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阶级条件。

(3)自然科学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与社会科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理论条件。

(4)工业革命后,出现了一些思想家,他们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弊端,探索建立理想社会的模式,虽然他们的理论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能从理论上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他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去探寻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道路,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思想条件。

1.(视角《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共产党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

”这一论述(  )

A.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B.批判了资产阶级对近代世界进步的阻碍

C.认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D.肯定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

解析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材料肯定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破坏,说明其肯定资产阶级对近代社会的推动,故选D项。

据材料信息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方面的积极作用,A项错误;

材料中反映资产阶级推动了近代世界的进步,B项错误;

材料中并未涉及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C项错误。

2.(视角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

《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C.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D.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解析 据所学可知,理论著作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反映的《共产党宣言》的不同版本,可知是《共产党宣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及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完善,故选A项。

阶段三 近代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19世纪初~20世纪初)

1.近代科技成就

(1)物理学

①成就: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②意义: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为现代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进化论

①标志: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