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6852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Word文件下载.docx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

B.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市容新貌。

C.他的这对眼睛能够全面观察复杂多变的社会,同样也不会放过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D.从小性格孤僻的雯雯,参加了学校的自然科学社团之后,与人接触多了,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上的机械臂,是我国目前智能程度最高、难度最大、功能最复杂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是对人类手臂的最真实还原。

B.北京时间今天凌晨,随着世界女排联赛第14轮比赛在意大利里米尼结束,虽然中国女排3比0击败波兰队迎来六连胜,但仍无缘四强。

另起炉灶

C.有专家分析,放开三胎政策来鼓励生育很难达到预期,能否解决房价高涨和教育资源不公平这两个问题才是提高城市人生育意愿的关键。

逻辑二对一

D.截至2021年6月19日,31个省区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已突破10亿剂次,通过这一好消息,使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信心更加足了。

无主句

二、课内文言文及《论语》阅读(共14分)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治:

社会安定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景:

C.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互:

相继D.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杳不知其所之也使天下之人B.灭六国者六国也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C.燕虽小国而后亡而气候不齐D.虽董之以严刑以有尺寸之地

8.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暴霜露,斩荆棘B.不复一一自辨

C.强公室,杜私门D.河海不择细流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西取由余于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以膏泽斯民D.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10.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是寡人之过也B.胥怨者民也

C.斯用兵之效也D.谁得而族灭也

1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子夏曰:

“贤贤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

学而》

A.极尽B.献出C.招引D.致使

1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子曰: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公冶长》

A.责备,检讨B.争论C.公开D.通“颂”,颂扬

三、《红楼梦》阅读(共5分)

13.晴雯和袭人是宝玉房中两个重要的丫鬟,在《红楼梦》研究中,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之说。

请结合原著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晴为黛影”或“袭为钗副”的理解。

(5分)

四、默写(共21分)

14.在横线上填写《论语》原句。

(每空1分,共6分)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

学而》)

②_____________,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_____________;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

④_____________,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

⑤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公冶长》)

1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每空1分,共15分)

①_____________,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②念高危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

③盖儒者所争,_____________,名实已明,_____________。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薪不尽,火不灭。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⑦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并在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借以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五、微写作(10分)

16.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50字左右。

①班里开展“我为名著设计封面”活动,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为其设计一个封面。

要求:

对所设计的封面进行简要描述,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平凡的世界》《边城》《乡土中国》《红楼梦》《论语》

②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中小学校本着“家长自愿,校内实施,有效监管”的原则,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免费看护写作业或开展兴趣活动等)责任,明确“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学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好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请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自选角度,观点明确,分析充分透彻。

③2021年6月17日,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随后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代表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请以“中国航天人,我想对你说”为开头,给这三位航天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六、作文(40分)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①任正非曾说:

“华为正在本行业逐步攻入无人区,处在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

华为跟着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步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的确,每个时代和领域都不乏“领跑者”和“追随者”,他们的角色还可能相互转换。

于个体而言,选择做领跑者还是追随者,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时间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它可以让陌生变成熟悉,使努力显出成效,为两鬓染上霜色……它能让世界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也能让事物沉淀出历史文化的气韵……

请以“时间长了”为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

有细节,有描写,情感自然真挚。

第II卷(50分)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3题。

共16分。

材料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

“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

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

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

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

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

”(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

例如舒兰的《乡色酒》: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

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

例如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从虚实角度看,诗的取象还可分为实象和虚象两大类。

所谓实象,是指可置于我们眼前眉睫的事物;

所谓虚象,是指读者感受心造的事物。

例如,郑板桥的“夜深更欲秋潭水,连月带星舀一瓢。

”在这两句诗中,“夜深”“秋潭水”是实象,“连月带星舀一瓢”是虚象。

这两句诗好就好在以实带虚,以虚写实,实象虚出,虚象实出,给诗句揉进了另一种韵味,另一种灵性。

诗歌不能没有意象,鉴赏诗歌也不能不注意意象,一首好的诗歌应是意象与意境的巧妙铸合。

18.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借助意象而有所兴寄。

B.一首诗里可只取一个意象。

C.意象并非只能是眼前事物。

D.诗中意象都有另一种韵味。

19.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借助意象以有所表达是诗歌创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B.想要理解一首诗,抓住其中的意象是最重要的方法。

C.诗歌中的人通常都是作者表达内涵的重要意象载体。

D.诗人才思枯竭之时,通常都会考虑以虚象代替实象。

材料二

子规(杜鹃鸟):

悲惨凄恻。

子规鸟即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了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的《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又比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是以杜鹃鸟的哀鸣,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时断时续的哀鸣了,可以说是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就已充塞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还有“寒蝉鸣我侧”(三国时期魏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思。

孤(鸿)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属于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作为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的意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呜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的。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非常普遍。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衡阳雁断喻音信阻隔。

元陈盖稷《安南集·

鄂馆书怀》:

“衡阳雁断三千路,巫峡猿啼十二峰。

”哀鸿喻指无家可归的饥民。

出自《诗经·

小雅·

鸿雁》: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今有成语“哀鸿遍野”,“哀鸿遍野”则指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

20.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中“杜鹃”所表达的内涵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2分)

A.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C.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崔涂《春夕》)

D.生涯零落归心懒,多谢殷勤杜宇啼。

(王安石《出城访无党因宿斋馆》)

2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往往在表达悲伤的情感时,才会去寄托于意象。

B.古诗中“寒蝉”有悲凉之意,但“蝉”却没有此意。

C.诗歌意象内涵比较固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更改。

D.如果想表达更加复杂的意味,往往要寻找新的意象。

材料三

人类相比其他生灵,最特殊的一点,大概就是有一种玄之又玄的“共感”。

从直立行走的猿人发生“认知革命”那一刻开始,这种“共感”就随漫长的岁月绵延至今。

我认为诗歌中的意境,大概就是能激发这种“共感”的情形。

但这种“共感”,需要不断的积累,可能来自于家庭的熏陶、来自于文学的修养、来自于经历种种情景后不断的思考、来自于你对社会世界的不断拓宽眼界……

你不能和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童讲诗歌的意境,因为他没有引发这个“共感”的基础。

当你经历过的够多,并且又有上述那些条件的一定积累,那么:

大概才会一个人孤独太久之后,那个他(她)出现之后,有: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大概才会在欣赏完一首好听的音乐作品之后,有: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大概才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在某个清冷的冬晚路过跨江大桥时,望着远处的江面和灯火,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什么是诗歌中的意境?

取决于你怎么看这个世界,在某个微小的瞬间,突然使你心中那片虚无之地,蓦然洪水汹涌,刹那百花盛开,又或大雪一人独行……

无论种种,诗歌的意境,由你而定,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22.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共感”是感受一首诗歌作品的意境时独有的一种审美感受。

B.我们若想对诗歌的意境有“共感”,尤其需要家庭的熏陶。

C.今人对古诗恰当地运用,首先意味着对其意境的准确理解。

D.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首诗意境方面的解读,通常都是相似的。

23.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意象”和“意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7题。

共14分。

景公问晏子曰:

“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

“法其节俭则可;

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

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

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

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

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

“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

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

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

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

“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

“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

“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

“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

耕者十取一焉;

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

“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

“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

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巢:

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

指集市。

讥:

查,盘问。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

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

花纹进行纹饰

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

痛恨

D.宗君而处身宗:

尊崇

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关市讥而不征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常以身翼蔽沛公都是介词“用”

D.如此,则诸侯其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27文中景公问晏子“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君子难道不要富贵吗)”,引出晏子对“富贵”的态度。

①请根据文意概括晏子对“富贵”的态度。

(2分)

②《论语》中有不少关于“富贵”的篇章,阅读以下三则,概括孔子对“富贵”的看法。

(3分)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8-29题。

共8分。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3】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释:

【1】炯:

光明的样子。

【2】青蘋:

浅水生植物。

【3】山城:

指当时作者任职的徐州。

2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馀春景物,富于动感。

B.“褰衣”二句移步户外,静赏一派月夜景致。

C.在洞箫声中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

D.全篇紧扣题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颇可玩味。

29.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

请通观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0-32题。

共12分。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

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

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

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

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

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年完成《中国文学史》。

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

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

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九十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

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

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

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

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

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

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