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660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docx

四川广播电大心理学5复习题

复习题一

复习题一:

DBCAC  CCABD  AACBC  CD

一、选择题

1.去泰山旅游,回到北京后在头脑中再现秦山的形象,这是(D)

A.知觉B.注意

C.思维D.记忆表现

2.(B)记忆中的编码与言语听学形式为主

A瞬间B短时

C长时D以上一个也不是

3.长时记忆遗忘曲线是(C)的实验结果

A斯珀林B彼得逊

C艾宾浩斯D克拉茨基

4.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再认和回忆就是对住处的(A)

A提取B编码

C贮存D以上一个也不是

5.艾宾浩斯对遗忘进程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C)

A均衡的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D以上一个也不是

6.一般地说,学习程度在(C)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B125%

C150%D200%

7.人类思想活动的最基本过程是(C)

A比较B抽象和概括

C分析和综合D具体化

8.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是(A)

A发散性思维B集中性思维

C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

9.陆钦斯的水罐实验说明(B)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

A原型B定势

C功能固着D迁移

10.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了(D)的影响

A定势B正迁移

C原型D负迁移

11.(A)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中等B弱

C强Db和c都是

12.心境具有(A)性的特点

A弥散B集中

C短暂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激情是一种(C)情绪体验

A强烈性B短暂性

Ca和b都是D以上一个也不是

14.“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

A激情B心境

C应激D以上一个也不是

15.美感的显著特点是(C)

A愉悦的体验B很强的倾向性

Ca和bD以上一个也不是

16.(C)是没有意志过程的

A动物B新生儿

Ca和bD以上一个也不是

17.(D)是人类意思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A思维B知觉

C情感D意志

二问答题:

1.简要说明影响遗忘的原因?

答:

一、时间因素

(二)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三)学习的程度

(四)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五)识记者的态度

2.说明功能固着多问题解决的影响?

答:

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它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否改变实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可是这个关键却常因受事物固有功能观念的限制而不易突破。

3.说明定势问题解决的影响?

答: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研究表明,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心理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心理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陆钦斯的"量杯实验"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4.说明迁移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答、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例如,学会了骑摩托车再学开汽车就要容易些;学会了骑自行车反而影响学骑三轮车。

这些现象都是迁移的表现。

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正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

例如,毛笔字写得好的学生,钢笔字往往也会写得不错。

负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例如,学过汉语拼音的学生在初学英文时往往有一些困难。

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丰富,概括水平越高,新旧情境间共同因素越多,越易于将知识经验迁移到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去,促使问题解决,产生正迁移;相反,知识经验片面、概括水平低或使用不当,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或把问题解决的思路引向歧途,导致负迁移产生。

5.简述情绪和感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

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区别:

情绪是指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在种系发生中,情绪发生早,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情感发生晚,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社会历史性;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和短暂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联系:

二者密切联系,都是对需要是否满足所产生的体验,是同一类型的心理活动。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期末复习题二

复习题二:

BBDBC  ABDAC  AACCB  ADADA  BDA

1、选择题

1.心里现象又称为(B)

A.心里规律B.心里活动

C.心里过程D.个性心里

2.心里学是研究人的(B)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

C.个性心理D.认识过程

3.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扩(D)两个方面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C.个性心理和认识过程D.心里过程的个性心里

4.个性心理是通过(B)形成并发展出来的

A.认知过程B.心理过程

C.意志过程D.情绪,情感过程

5.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叫做(C)

A.感应性B.反应

C.反应D.反射

6.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整体的变化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应答性的反映,以此保持有机体新陈代谢的机能和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属性叫着(A)

A.感应性B.反映

C.感受性D.反射

7.(B)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A.感知觉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D.个性心理

8.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D)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

C.神经元D.脑

9.注意是一种(A)

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一个也不是

10.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是(C)

A.指向和选择B.集中和紧张

C.指向和集中D.以上一个也不是

11.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A)

A.心理过程B.定向反射

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一个也不是

12.无意注意可以转化为(A)

A.有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13有意注意可以转化为(C)

A.无意注意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14.(C)是高级类型的注意,他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以上一个也不是

15.如果一个人活动任务多,注意的范围就(B)

A.大B.小

C.稳定性不变D.以上一个也不是

16.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A)

A.祈福B.分配

C.转移D.以上一个也不是

17.有没有外界任何附加刺激时,保持注意是(D)

A.容易的B.困难的

C.十分容易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

18.“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A)

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

C.不可能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

19.(D)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

A.思维B.情绪

C.能力D.感觉

20.感觉是一种(A)

A.认识过程B.情感个程

C.个性倾向D.个性心理特征

21.(B)所做的“感觉剥夺”实验,说明了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A.韦伯B.赫布和贝克斯顿

C.斯金纳D.黎柏

22.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A)

A.选择性B.整体性

C.恒常性D.理解性

23.观察实际上是一种(D)过程

A.知觉B.记忆

C.想象D.以上一个也不是

二·问答题

1.试述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答: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主要规律。

它包括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脑的机能、心理现象的基本构成、心理现象之间的基本规律、社会心理现象的各种不同规律和应用等等。

实际心理学的本质应该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内外因素互相融合和升华的内在秘密的学科,人的心理本质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

无论站在心理学的什么角度看,都离不开心理现象。

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发展心理学研究心里现象的发生发展,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的心理现象,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

2.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级产物——人脑机能的活动形式。

人的心理是在成熟、健全的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大脑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也为现代有关脑的研究所证实。

脑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它是一块十分复杂而精致的物质,具有反映外界刺激,抑制智慧活动和复杂行为的高级机能。

人脑的这种复杂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殊机能,使其真正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

大脑所具有的心理机能,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从谢切诺夫的反射概念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系统学说,都表明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过程的结果

3.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答: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

(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4.注意有哪些动能?

1)选择功能,这个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看见的事物的处理判断和认知选择,其他的事物在我们有认知清楚以前,一般会出现停止不选的现象。

2)保持功能,当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一般都会保存对于这些事物的认知,然后再以后的过程中加以利用。

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度的注意力的另外一种解释。

5.试诉知觉的基本特征?

答: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恒常性4)知觉的理解性

期末复习题三

一·名词解释

1.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3.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4.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5.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6.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7.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9.技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通常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事件的过程中体现。

10.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问答题

1.意志行为有哪些特征?

意志的首要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人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积极能动地改造世界,成为现实的主人。

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预先确定目的,并有计划地组织行动来实现这一目的。

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把行动的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存在予头脑中,并用这个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人的这种自觉的目的性还表现在能发动符合于目的的行动,同时还能制止不符合目的的另一些行动。

意志的第二个特征是意志与克服困难相联系,这是意识活动的核心。

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人的所有目的的行动都是意志的表现,有的行动虽然也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明确的目的,如果不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就不属于意志行动。

所以,个体的行动需要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的特征就显得越充分、越鲜明。

意志的第三个特征是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随意运动是指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控制的运动,主要是由支配躯体骨骼肌的体神经控制韵躯干四肢的运动。

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这就决定了意志行动是受人的主观意识调节和控制的。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

马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