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6501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越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得益于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今年我区财政收入也实现较高增长,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6.43亿元,增长20.60%,增幅创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的新高。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2.25亿元,增长15.17%,主要用于公共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卫生等方面。

二、特色经济

总部经济洼地效应进一步增强。

我区以特有的人文资源优势,通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总部经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今年认定的总部企业增加至310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75.00亿元,同比增长14.81%,占全区的61.38%;

实现增加值659.42亿元,增长12.50%,占全区的55.00%,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0.20个百分点;

创造税收总额211.51亿元,占全区的64.26%。

总部企业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现代服务业引擎作用逐渐增强。

依托日渐成熟的各大商务区,我区的现代服务业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咨询和调查业、广告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带动下得到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

全区8900多家现代服务业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67.62亿元,同比增长17.52%,占全区的51.25%;

实现增加值844.02亿元,增长13.60%,占全区的70.40%。

其中软件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79%、21.72%和18.44%,有力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较快发展。

民营经济日益壮大。

进一步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我区共有民营企业150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近八成,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87.36亿元,同比增长11.70%,占全区的37.67%;

实现增加值353.69亿元,增长10.50%,占全区的29.50%。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竞相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文化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企业众多,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全区文化产业单位3400多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8.93亿元,同比增长13.00%,占全区的6.37%,比重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75.29亿元,增长12.00%,占全区的6.28%。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创新为核心依托、知识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科技文化有机结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区域创意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目前全区共有创意产业单位4300多家,实现营业收入437.39亿元,同比增长10.50%,占全区的8.73%,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一个新亮点。

随着发展基地的建成和完善以及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我区创意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略升。

在大中型企业增长的拉动下,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8.10亿元,同比增长0.60%,实现工业增加值17.72亿元,下降0.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51亿元,增长3.12%。

大中型企业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37亿元,同比增长4.6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4.85%,拉动全区工业产值增长3.77个百分点,广州自来水公司、广州市煤气公司、南方日报社印刷厂、广州市欧亚床垫家具有限公司等是增长的主力。

而小型企业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小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4亿元,下降5.03%。

建筑业平稳发展效益提高。

全区186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4.89亿元,同比增长5.00%,其中以特、一、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居多,共有136家,完成产值188.80亿元,占全区建筑总产值的96.88%。

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优于去年,全年工程结算利润21.30亿元,同比增长16.53%,实现利润总额9.65亿元,同比增长49.19%,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6.93万元/人。

四、国内贸易

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

我区是传统的商贸中心,商贸流通业十分发达,一直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我区商贸流通业也实现了持续发展。

全区商品销售收入在新进入我区的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的带动下,实现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3661.61亿元,占全市的33.30%,同比增长48.5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41亿元,占全市的20.05%,增长16.33%,两项指标均在全市居首位。

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629家,实现销售额3082.14亿元,增长77.54%,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84.17%;

星级宾馆以及限额以上餐饮企业228家,全年实现零售额52.10亿元,增长14.67%,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01%。

龙头企业贡献突出,超亿元以上商贸企业226家,实现销售收入2893.89亿元,增长39.50%,占全区的79.03%。

新型经营方式、销售手段频现,为我区商贸流通业源源注入新活力,推动我区从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升级转型,这也是我区商贸流通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百、友谊、王府井、新大新、东百等大型百货商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8.04亿元,增长15.37%。

连锁总部64家,旗下门店遍布全国各地,达到5151个,实现营业收入527.09亿元,营收总额占广州市连锁企业总量的52.58%,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

网上销售和银行卡支付等方式越来越被广泛接受。

限额以上企业全年实现网上销售额1.66亿元,银行卡支付额达到12.97亿元。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旺特色强。

全区298个商品交易市场,全年实现成交额165.94亿元,增长29.20%,其中专业市场241个,实现成交额157.30亿元,市场数和成交额分别占全区商品交易市场的80.87%和94.79%。

服装类、汽配类、玩具精品类市场是我区商品交易市场的特色品牌,成交也最为畅旺,全年分别实现成交额85.53亿元、29.95亿元和24.87亿元,分别占全区专业市场成交额的51.54%、18.05%和14.99%。

流花地区、矿泉地区、一德路地区、永福地区是我区专业市场最为集中的区域,全年实现成交额分别占全区的27.57%、17.32%、13.40%和17.77%。

五、对外经济

对外出口平稳增长。

全年外贸出口总值达到59.64亿美元,同比增长7.04%,占全市的1/6,居全市各区的第二位。

其中一般贸易出口56.84亿美元,增长7.92%。

出口产品主要以纺织品原料及其制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杂项制品等为主,出口额占了全区的70.88%。

出口地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德国、新加坡、阿联酋、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总值合共24.91亿美元,占全区的41.77%。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

发挥在总部经济、新兴商贸业、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以世界500强、品牌企业为重点,引进了一批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项目。

全年新审批外资项目194个,列全市各区的首位,实际利用外资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6.83%;

合同利用外资4.30亿美元,增长88.17%,其中新签订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8个,合同金额占全区的70.30%。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

在城市交通枢纽建设、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二期、广东科学中心等项目和房地产开发的拉动下,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中幅增长,全年完成投资512.09亿元,同比增长18.34%。

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16.22亿元,增长13.62%;

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9.63亿元,增长5.36%;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46.23亿元,增长26.06%。

跟随宏观经济的较快发展,房地产业也呈现了较快的发展。

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322家,全年完成投资246.23亿元,同比增长26.06%,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08%。

商品房合同销售面积332.19万平方米,增长20.38%;

合同销售金额390.51亿元,增长62.14%,均价达到11756元/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我区三级及以上房地产开发企业有166家,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数的51.55%,全年完成投资214.98亿元,占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7.3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为切入点,抓住广州市“中调”城市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开展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建设,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全年市政建设投入17995万元,同比增长69.80%,完成了瑶台西街、一德西路、光塔路等72项车行道改造工程,麓景路、永福路、站前路、应元路等60项人行道改造工程以及建设新村、王圣堂、麓景路、黄华路、清源巷等48个地段的排水管网。

全年新建、改建车行道25.61公里、21.49万平方米,人行道37.78公里、12.76万平方米,改造排水排污管网17.23公里,市政设施更加完善。

园林绿化建设投入3813万元,建成了景泰涌两侧绿化、清水塘潮洲公山头绿地、朱紫寮越秀北绿化、东昌南小区等一批绿化景点,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改造及补植绿地1.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2.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40平方米。

七、城市综合管理

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年成功创建了各等级绿色社区10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8个。

小东园社区、流花桥社区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绿色社区,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位居广州市前列。

黄花小学、东风东小学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

华侨外国语学校等5间学校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37中等8间学校被评为市级绿色学校。

总体环境质量保持了达标水平,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为0.165毫克/立方米,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74%,均优于国家标准。

高标准开展物业管理工作,在全区物业管理达到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规范化建设,巩固管理成果,提升管理质量。

全区建立业主自治组织的居民比率达到76%,物业管理平均收费率达到76%,实施规范物业管理的居民比率达到47%。

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工作,全年完成危破房改造10.17万平方米,其中2006年在册0.98万平方米危房实现“当年发现,年内修复”,有力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治安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创新性地打造了一个以“天网”、“地网”互动为主要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的维稳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安整治成果。

全区刑事发案在去年明显下降的基础上又下降27.03%,降幅居全市首位,其中“两抢”案件下降63.80%。

作为广州市治安状况“晴雨表”的流花火车站治安形势继续好转,实现刑事案件275天零发案。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发展。

2007年顺利通过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全年共安排科技三项费用6125万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19个。

全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23个,共获得上级科技部门经费支持4694万元。

全区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64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39项,市级21项。

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061件和154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35.6%。

全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家,新办高新技术企业35家,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90家。

加快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制定了区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完成了《越秀区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成立“广州市越秀区创意产业协会”,举办了两次大型的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和协助举办了华语动漫盛典“金龙奖”,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有力促进了我区创意产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向优质、均衡发展。

截至2007年底全区共有小学64所,在校学生61604人,比上年减少1234人;

普通中学28所,在校学生47124人,比上年减少2073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9018人,高中在校学生18106人。

2007年,我区高考、中考喜获双丰收,高考上线率及其增幅继续居全市各区之首。

被省教育厅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制定了《越秀区推进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学区建设试点工作,旨在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作用,有效促进全区学校之间的互动,逐步形成齐头并进的局面。

教育二期综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缩小了学校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大了西片及矿泉、登峰地区学校场室硬件建设投入,促进了全区教育硬件设施的均衡发展。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以全新打造的区文化馆、区图书馆为基地,精心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和展览,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全年共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000多场次,其中,“欢庆十七大”、“百歌颂中华”等大型广场活动10多场。

举办各种大型展览25个,接待参观群众超过20万人次,其中,“伟人风采、女性楷模——王光美生平事迹展”、“广东省第八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图书馆以全新服务理念营造雅静环境来吸引读者,以提供优质服务留住读者,提供教育图书、报纸、期刊、音像资料、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服务。

藏书共38.50万册,其中添置新书46919册,接待读者99.6万人次。

不断完善群众文化阵地,全区22条街道文化站顺利通过省的评估定级检查验收,其中省特级站12个,占全区文化站总数的55%,一级站10个,占全区文化站总数的45%,全区文化站100%达一级站标准以上,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良好场所。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

集中力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达标问题,稳妥推进大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优化了我区卫生资源配置,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全区医疗卫生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全地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80个(其中1间村卫生站),其中医院46间,妇幼保健院3间,疗养院1间,实有医疗病床16129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280人。

积极拓展医疗服务项目,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为孤寡老人及特困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提供上门服务等,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正式投入使用,基本建设规模、设备装备标准和检验能力水平达到县区级一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建设要求,实验室的建设达到国内同类先进实验室水平,我区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能力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大大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建广东省体育先进区的成果,扎实推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工作。

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充分发挥越秀群众体育特色项目,培育和挖掘群众喜爱、科学健康、体育娱乐相得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群众自觉加入到体育锻炼队伍中。

加大力度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场地,不断满足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

全年新建体育健身路径33条、一个篮球场、一个全民健身广场,方便了群众就近开展体育锻炼的需求。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区籍运动员在各项大赛中取得喜人成绩,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共夺得金牌185枚,银牌170枚,铜牌160枚。

全年共向省、市级体育部门输送了田径、游泳、乒乓球、足球等项目的体育苗子25名,为越秀区今后的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十、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人口。

200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15.77万人,比上年增加6918人;

常住人口102.63万人。

全区人口出生率6.98‰,自然增长率为0.89‰(计生口径)。

职工收入稳步提高。

全区职工工资总额237.14亿元,同比增长7.58%,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49667元,增长10.07%。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5元,增长11.29%,人均消费性支出20194元,增长18.10%,其中居住、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项目支出增长最快,分别增长38.40%、32.60%、28.70%和27.30%。

恩格尔系数为33.64%。

就业形势不断改善。

我区不断强化就业服务,着力帮扶“双低”失业人员和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在全市率先推出了《越秀区低保、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就业援助暂行办法》,为“双低”家庭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援助以及提供五个不同层次的岗位补贴;

为大龄失业人员量身打造了“岗前素质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回炉培训”等一系列的免费培训,提升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竞争力,延长了他们的就业周期。

全区从业人员75.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17人,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9.07万人,个体劳动者6.53万人,分别增长0.15%和14.69%。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5421人,实现再就业43105人,失业人员就业率77.78%,其中“4050”人员就业率为69.15%。

登记零就业家庭56户,全部实现一人以上再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

加大政策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杜绝个别单位恶意拖欠或随意减少退休人员补贴和福利待遇的现象,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上,并逐步提高我区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水平。

扎实推进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补缴养老保险工作,提前完成“农转居”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全力开展街道转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构筑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网络。

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在职职工达到20.8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职职工12.58万人。

积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构建街道“综合救助中心”,进一步规范低保建设,在全区打造一个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安全网”,为困难群众构筑了低保现金救济、基本医疗救助、辅助性救助、多层次救助和临时性救助等“五道生活保障线”,初步构建起具有越秀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

全区在册低保户3719户、7738人,全年用于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1946.2万元,医疗救助支出771.57万元(含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低收入困难家庭享受八项消费性减免共506.2万元,共有121名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大学生获得首年学费资助,资助金额达60.76万元,慈善捐助超市领取物品达到36058人次,价值116.05万元。

全区已启动了“10分钟”为老服务圈服务,让救济孤老、需要照顾的空巢老人和社会化退休老人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得到了切身的实惠。

注:

公报数据已按年报数进行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