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江山国际学校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句子默写
6.默写
(1)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2)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3)崔颢《黄鹤楼》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一文,借比喻突出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句话与《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
(5)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如今也被称为公民的第二代身份证。
请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7.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是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______至____(填时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文中写道,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针对校园“毒跑道”事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跑道建设从材料到工程、设计等,没有标准或者标准非常陈旧”“招投标都喜欢低价竞标”“学校老师对标准不清楚”等因素是近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陈宝生表示,教育部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合作,就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标准,该标准已经过充分论证,在大范围的适应性调查后将对外公布、实施。
同时,要改变“价低者得”的招投标制度,要按照标准、质量要求来办。
此外,教育部门还将逐步和更多的省份签订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
(二)口语交际与语言综合运用。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根据通知精神,学校将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请你参加该主题活动并按要求完成。
(1)(我设计)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
(2)(我参与)校学生会计划开展一次有关校园欺凌情况的问卷调查活动,请你为这份调查问卷拟两个问题。
六、诗歌鉴赏
诗歌阅读
天末怀李白①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
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天末:
天边。
②君子:
指李白。
③文章憎命达:
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
④魑魅:
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⑤汨罗:
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9.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_。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
10.前四句怎样具体表现怀念李白的殷切情意?
11.古人讲究炼字,你认为本诗中最发人深思的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七、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4.填空。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孝经》云:
“夫孝,德之本也。
”
王敬臣,长洲人。
十九为诸生,受业于校①。
性至孝,父疽②发背,亲自吮舐。
老得瞀眩③疾,敬臣则卧于榻下,夜不解衣,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孙抑,世居晋宁洪洞县。
关保之变,挈④父母妻子避兵平阳之柏村。
有乱兵至村剽掠,拔白刃吓抑母,求财不得,举刃欲斫⑤之。
抑亟⑥以身蔽.母,请代受斫,母乃得释。
而其父被虏去,不知所之。
或.语之曰:
“汝父被驱而东矣,然东军得所掠民皆杀之,汝慎无往就.死也。
”抑曰:
“吾可畏死而弃吾父乎?
”遂往,出入死地,屡濒危殆,卒得父以归。
(原文有删改)
注释:
①校:
魏校,学者,王敬臣的老师。
②疽(jū):
毒疮。
③瞀(mà
o)眩:
眼花头晕,迷糊。
④挈:
带领。
⑤斫(zhuó
):
砍。
⑥亟(jí
急忙。
15.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亟以身蔽母蔽:
遮蔽,遮挡
B.不知所之之:
去,往
C.或语之曰或:
有人
D.汝慎无往就死也就:
完成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闻响咳声,即跃起问安。
(2)抑曰:
17.文中哪些事体现了孙抑的孝道?
请简要概括。
八、现代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中国竹,意无穷
①青青翠竹,挺拔劲秀。
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
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
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②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
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
③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
如穿有竹衣、竹鞋;
食物有竹笋、竹米;
住有竹楼、竹屋;
行有竹车、竹筏;
用有竹篮、竹筷。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衣物,用竹炭制作空气清新剂和除湿剂等。
⑤从生活环境看,竹也发挥了其特殊的作用。
竹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和为其它生物资源提供生存环境等,从古至今人们都利用它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人们漫步于幽静的“竹海”之中,心旷神怡,难怪我国自古即有“无园不竹”之说。
⑥竹在人们生活中所做出的物质贡献举不胜举,在文化上所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更是无法估量。
⑦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有了对竹利用的确切记载。
竹自竹简、珠笔到竹纸,在保存和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竹为题材的诗词歌赋,用竹编织和雕刻的艺术品,竹制的笙管笛箫奏出的音乐,无不给人类美的享受。
⑧在我国文化史上,竹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价值。
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的生物特征逐渐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美德。
竹四季常青,不畏逆境,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
竹中空外直,虚怀若谷,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⑨无论是魏晋嵇康、向秀等“竹林七贤”,还是唐朝李白、韩准等“竹溪六逸”,莫不对竹有一份执着和憧憬,清代郑板桥,与竹为邻,以竹为友,爱竹、写竹、画竹、赞竹。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坚忍不拔、超凡脱俗的人格写照。
18.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竹的。
19.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0.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丁香花
杨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
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
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
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
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
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
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
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
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
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
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
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
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
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
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
我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
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
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
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的跑出去,在哐当哐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
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
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呵呵呵的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
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
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它在微风里微微甩摆。
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
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
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
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散文》2017年第5期有删改)
2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_,三识丁香花。
22.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3.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眼睁睁的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
(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2)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
(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24.本文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
25.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从丁香花儿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九、作文
26.作文
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等敏感信息,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
D项正确。
ABC三项修改为:
A.炽热(chì
)悄然(qiǎo);
B.诘责(jié
)教诲(huì
);
C.黝黑(yǒu)翘首(qiá
o)。
2.C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A.缰绳。
B.震耳欲聋。
D.燥热。
3.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A项,染指:
指人们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比喻分取利益。
多指分取非分利益。
使用恰当。
B项,正襟危坐: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使用不恰当;
C项,不绝如缕:
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D项,诚惶诚恐:
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使用不恰当。
故选A。
4.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把握。
ABC三项正确。
D项错误。
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5.
(1)②去掉“都”(将“双升”改为“上升”)或者把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2)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3)把②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和标点符号的辨析与修改。
(1)②语意重复,去掉“都”或将“双升”改为“上升”。
或者把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2)④两面对一面,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3)“全民阅读”是一项活动,不是书籍名称,故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点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6.岂不罹凝寒萧关逢候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示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罹、萧、骑、湍”等字词的书写。
7.
(1)《西行漫记》美埃德加·
斯诺1936.61936.10
(2)延安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8.
(1)教育部将从三方面入手解决校园“毒跑道”事件的发生。
(2)拒绝校园欺凌,创设和谐环境.(3)①你遭遇过校园欺凌吗?
②遭遇校园欺凌时,你会怎么做?
(1)对新闻内容的概括,首先必须做到全文阅读,圈画出新闻材料的主要事件,概括时应根据主要内容来进行解答,注意格式。
即:
什么事+带来的影响。
新闻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导语,本则新闻的导语部分是新闻的第一段,提炼该句。
对象是:
教育部。
事件是:
将从三方面入手解决校园“毒跑道”事件的发生。
(2)本题考查主题语的拟写能力。
主题语,即反映事物主要内容的一句话,一般采用标题的形式。
所以,解答此题要用简明、通顺的语句表达,同时要紧扣主题,如本题中要求围绕“校园欺凌”这一主题来思考。
如,治理校园欺凌,建设平安校园;
拒绝校园欺凌,创设和谐环境。
(3)此题考查活动问题的设计能力。
了问卷调查问题的设置,只要围绕“校园暴力”来设计问题即可。
如你是如何看待校园欺凌的?
遭遇校园欺凌时,你会怎么做?
9.诗圣律诗
10.首句写萧瑟凉风起于远方,以起兴的手法为全诗奠定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
风自远方而来,自然引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询问、怀念。
虽亟盼音讯,但“江湖秋水多”,说明对收到书信(“鸿雁”)的不抱希望;
因为“秋水多”隐喻山高水阔,风波险阻,而且隐喻暗示了李白前途坎坷,引出了以下议论。
这几句话结合眼前事物和李白的处境,具体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11.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
“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把握。
要求学生牢记相关文学常识。
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
诗歌体裁可分为:
古体诗、近体诗。
近体诗可分为:
绝句和律诗。
绝句:
4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一句五个字称五言绝句,七字称七言绝句。
律诗:
8句,4联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一句五个字称五言律诗,七字称言律诗。
10.本题考查学生的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分析情感即可。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意思是:
凉风飕飕从天边刮起,不知此时你心境怎样。
鸿雁捎的消息何时到?
只恐江湖秋水多风浪。
首联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秋,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
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
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这足可见出诗人想念之殷切。
11.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
品味诗歌关键词。
要求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的意思:
相比你会与屈原共语,投诗汩罗江诉不平事。
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
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一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
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
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
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
12.消散(或“消歇”“散去”)只是(或“只”)
13.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14.①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②闲仙
【分析】
参考译文:
《答谢中书书》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歇”,消散;
“但”,只是,只。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