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638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叙文知识要点梳理和答题技巧 完整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三、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一)描写分类

◆按内容: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细节描写(细微化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情▪事物)

*场面描写(特定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社会环境:

(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

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按角度: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是直接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刻画其他人、物或环境的

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主角鲜明突出)

◆按状态:

*动态描写(化静为动、化动为静,

*静态描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感官角度(视、听、嗅、味、触)

◆按手法:

*工笔(细致刻画)

*白描(简单勾勒)

(二)描写作用

1、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常见作用:

交代人物身份、年龄、境遇、性格、心理、特点,等等,(可能)为后文做铺垫。

2、侧面描写的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突出了......,(可能)为后文做铺垫。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气等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表现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6为下文...做铺垫。

7突出(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了什么。

4、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5、细节描写的作用:

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6、动静结合的作用:

突出了对象+特点,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四、记叙文常见的线索主要有:

人线:

以某人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即以线索人物(非主角)的见闻感受

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中的卢进勇;

事线:

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为线索,如鲁迅的《故乡》是按照“回故乡-

在故乡-离故乡”来组织全文的;

物线:

以某物为线索。

这个好理解,如《羚羊木雕》等(全文围绕此物开展)

情线:

以某人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小巷深入》就是以“我”对养母

对家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热爱--厌恶--感动)

以某种贯穿全文的某种感情(感情无变化)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线索就是以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为线索。

五、三种人称及好处

第一人称(我、我们)1、使文章更具真实性2、使文章具有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3、使文章更生动形象4、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

第二人称(你、你们)便于直接抒情,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第三人称(他、她们)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更直白,更真实。

六、常见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排比:

强调了...内容,加强语势,加重感情,增强感染力。

设问:

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吸引读者。

反问:

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

对比:

鲜明突出的表现了.....(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引用:

(结合引用的具体内容)如写思乡之情引用诗词,作用就是“引用诗句,写出了思乡之情,增添了文学色彩,吸引读者。

反语:

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反复:

起强调作用。

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常见的修辞还有:

对偶,互文,顶针,双关,借代,夸张。

七、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3、制造悬念。

4、语带双关。

5、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7、寓意含蓄,引人深思

八、标题的含义

(先看标题的表层意思,再结合中心考虑深层意思)

1、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

2、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例如《燕麦在风中》标题的含义:

表层指植物燕麦被自然风吹倒后又重新站

立,深层含义指文中的主人公经受了生活中的磨难没有被打倒的坚强,表现

作者的赞美之情。

九、记叙文开头和结尾段的常见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

1.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或点明主旨.

2.为下文作铺垫.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交代线索。

6.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出后文,与后面内容做对比,吸引读者。

(提示:

如果第一段是环境描写,还要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

◆结尾段的作用(分析一句或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入手)

1、内容上:

①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揭示主旨,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②含蓄地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文中问题的注意和思考。

③深化中心(深化主题,升华文章的思想感情)。

④点题,揭示题旨。

⑤总结全文,评议文中人物。

⑥巧妙地揭示事实真相。

⑦有时,文章结尾处,有一段补叙,作用是:

补充与文章有关的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突出文中事件的意义重大(或人物影响深远)。

2结构上:

①照应开头(照应题目,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②收束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

十、如何分析人物形象(身份、爱好、特长,也算性格的一部分。

1、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入手抓形象。

2、直接从故事情节或具体时间入手概况人物性格。

3、借助文中其他人物给出的评价(文中原词)。

4、借助作者的评价(文中原词)。

十一、如何回答词语的含义和句子含义

1、结合语境法。

2、明确指代法。

3、联系主旨法。

4、看透修辞法。

(如果句子长,或者晦涩难懂,就抓句子关键词,结合上述方法来理解。

十二、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的作用)。

----四步答题法

1、解词(析字法或近义词替换法),

2、指出写法或修辞。

3、这个词语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4、表现了什么。

(联系主旨)

例如:

《藤野先生》里写清朝留学生的丑态的“还要将脖子扭几

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标致的表达效果。

答:

标致的本意是好看,此处是反语,写出了清朝留学生

扭脖子的种种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十三、赏析一句话或者一个小语段的作用

-----(要考虑位置,还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

(一)文首:

内容上: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等等(结合第一段作用)

结构上: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等。

(二)文中:

利用四步答题法(该方法适合许多位置,要灵活考量)

1、指出写法或修辞。

2、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3、表现了什么。

(心理、性格、情感、联系主旨)

4、(可能)为后文做铺垫。

转折(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总领下文。

(三)文末

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把具体的中心写出来)

总结全文;

照应标题;

收尾呼应;

十四、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类型:

先叙后议;

先议后叙。

作用:

揭示所记叙事物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

文章末尾的议论,点明主旨,深化主题,使文章的感情升华,

引发读者思考。

或是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

华主题。

十五、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一般指篇章段落而言,修辞一般指句子而言)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

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象征,侧面烘托,正侧面相结合,夸张,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十六、概况内容

提示:

一定要先找出词语,在连缀成一句话。

方法1、人+事+果

方法2、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十七、概况主题

本文通过记叙(或者描写)了_______________一件事(景色),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

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十九、如何回答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等。

要求:

有理有据、结合课文、联系实际。

二十、关于详略题

《曹刿论战》一文中为什么要详写作战前的准备?

因为本文主要是表现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很好地表现出来了;

更能完整地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更能突出中心。

所以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