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5799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一中届高三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普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明朝的对外贸易。

从材料“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可以看出明朝已实行对外贸易,只是不能前往日本。

是一种有条件的对外贸易。

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欧洲的海外扩张。

此题考查的是欧洲殖民扩张的背后的推动下因素。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

6.荷兰人经常向孩子重复一句话:

“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C.垄断东方香料贸易D.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荷兰的殖民贸易。

17世纪,荷兰成为头号的贸易强国,已组建大型商业公司的形式对外贸易,垄断了东方的香料生意获取暴利。

因此ABC都是正确的。

D项说的是英国。

7.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

一个年薪100磅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磅;

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这最能体现出

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

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体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贵族和资产阶级获取财富后产生了严重的道德危机,失去了精神支柱。

B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

8.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

“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

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

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C.基督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地理条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革命的条件。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因为欧美国家在工业化之前进行了政治制度的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故选D。

C项明显错误,文明是多元的;

A项说法错误,文明应该相互借鉴,没有优劣之分;

B项属于自然环境决定论。

9.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

“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

”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推进的步伐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工人阶级数量的变化,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从工人数量增长可以明显的看出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10.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西方科技的传入。

“无数关山……夺天工”说的是电报,“两地情怀……妙邮筒”说的是电话,“火树千株……月中行”说的是街灯,“洋楼……海市诗”说的是洋楼。

这些竹枝词说的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A不正确,当时的西方物质文明逐步融入中国社会,没有达到“深深融入”的程度;

B在材料中没反映;

C中的“相互渗透”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出来;

材料中对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持肯定态度,表明D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下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至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民族工业的发展。

注意图表中1899-1937年的工厂数量在下降,而产品价值和生产工人的数量在增长,联系时间1899年,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

而经过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美国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的形成就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因此A符合题意。

12.《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

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竟占于该业市场。

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

”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沙最初经营各地土产,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

这说明中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

1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

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企业。

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是近代洋务企业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而大生纱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生纱厂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时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大生纱厂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两者都使用机器生产,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14.《茶馆》中秦二节的理想“开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创办实业的热潮,其原因有①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③推行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的政策④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的原因,第③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而①②④都符合题意。

15.1942年5月前后,日商企图强行收买上海申新一厂和八厂产权,荣德生严词拒绝。

他说:

“我是中国人,决不把中国的产业卖给外国人。

”下列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民族企业要发展,必须完成反帝任务

B.拒绝日本收购,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C.上海民族企业受到日本企业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

D.不把产业卖给外国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

很多同学错选AB。

题干只涉及到日本企业对民族企业的打压,未涉及到官僚资本(即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故C项表述错误。

其他各项表述正确。

16.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新经济政策。

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列宁的本意是用资本主义的方式为社会主义服务。

因此可排除A、B、C三项。

17.“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

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考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点。

从题干中可知,苏联迫切需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经济恢复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政治危机,如此背景下,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18.经济学界有句名言“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它体现的经济思想盛行于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

C.罗斯福新政时期D.二战后初期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从题干材料可看出这属于自由放任政策。

因此可断定盛行的时间应是工业革命时期。

19.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

“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A.制定了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五年计划

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斯大林体制。

抓住时间信息,可知,B项正确,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

制定战时共产主政策是在1920年左右;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1921年,至列宁逝世而中止;

而义务交售制是斯大林时期苏联在农村强制推行的,时间相符,但题意不符,因为题干说的是工业。

20.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等。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2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行为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五四运动。

从题干中的“1919年5月5日”、“北京学界”“游街”等信息可判断该报道讲的是北京学生发动的五四爱国运动;

排除A、B两项;

D项在材料中反映不出来。

“青岛问题之力争”说明了“争国权”;

焚烧曹宅、殴章宗祥说明了运动要“除国贼”,故C项符合题意

22.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

台湾》中写出“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台湾爱国诗人作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下列对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祖国统一的潮流。

《七子之歌·

台湾》体现的是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台湾在近代两次分离,第一次是由于日本的侵略,第二次是由于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使得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23.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

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四幅图片体现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中共成立后,对中共的社会性质、民主革命的道路进行了探索,逐渐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适合国情的道路。

24.“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

从材料“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可以看出此段材料是关于抗日战争的,排除B。

“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可以分析得出是在敌后战场。

25.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其主要目的在于

A.扩大资本市场B.增加社会财富

C.缓和社会矛盾D.调动劳动积极性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主要是在于缓和矛盾,同时也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通过福利开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

 

第II卷(非选择题)

26.201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军队军装浓缩了党的奋斗历程。

请回答:

(1)看图一请回答,图中人物指挥了哪次重要的起义,这次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2分)

(2)看图二、图三,从图二到图三军装的变化反映了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国共关系的这次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分)

(3)图二、三、四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哪几个重要时期?

在这几个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军人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4)看图四请回答,身着1948年军装的解放军取得了哪些重大军事行动的胜利。

【答案】

(1)南昌起义。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

(2)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原因:

日本大举侵华,使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影响: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3)图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时期;

图三:

抗日战争时期;

图四:

解放战争时期。

主要任务: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反动日本帝国主义;

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4)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追歼残敌、巢匪。

本题以军装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

(1)问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的人物指挥了南昌起义;

(2)问从民族矛盾的角度分析国共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

第(3)问联系教材知识归纳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即可。

27.(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工业化)应该与工业革命的生产方式不可分割,即掌握了资金、采集原料,大规模生产,直接运销于广大市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不同,也不像因批发而云集的行商坐贾(传统的商业)。

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

这种经济形态,在18世纪中叶成熟。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指出材料所说“经济形态”成熟的社会条件,并写出“这一种经济与作坊工业”的不同。

(5分)

材料二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万人左右。

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

……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左右。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

(1)条件: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开拓;

近代科学技术进步。

(3分)不同:

机器生产;

工人制度:

控制原料和市场;

规模大、产量高等。

(2分,任两点即可)

(2)特点:

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纺织业与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发展不平衡;

企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大多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

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基础。

近代西方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问,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解题关键在于要理解“经济形态”是什么,根据材料,显然这种经济形态是指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其条件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

而其特点是“大规模生产”、“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产量,而巨额资金的投入,则在生产的上游掌握着原料,在生产的下游占有市场。

”第

(2)问,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区分布,产业分布等方面分析;

经济决定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材料三则主要体现这一点,因此,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是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升到第二位。

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上升到1939年的1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39年的87.4%。

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从2.3万人增加到42万人,人均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根据30年代初苏联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4分)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他”是指谁?

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2008年11月23日专电,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最终结果日前在京揭晓,杜润生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以88票赞成的高票获奖。

(3)材料中杜润生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获奖,请你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撰写获奖理由。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何认识?

(1)发生的变化: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主世界经济大国;

国民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

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发展。

(2分)说明:

反映了斯大林体制(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罗斯福。

(1分)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公有制为基础,把土地承包给农户使用,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分)解放农村生产力,是中国经济改革代表性的经济理论,对农村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4)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

(3分,言之有情即可)

本题以世界各国经济政策调整为线索,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的掌握。

在解第

(1)

(2)问时通过知识的迁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在解第(4)问时要注意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要不断创新等角度总结认识。

2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

“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

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

……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世界文明史简编》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

简要说明该组织的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

(4)四五百年以来的全球化使任何国家都受到强烈冲击,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1)标志:

新航路开辟。

(1分)(如答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的具体航运活动的各得1分)影响:

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主要依靠国际贸易(商品输出)的发展、资本输出、武力威逼、工业革命等因素推动实现全球化的扩展。

(4分,任打两点即可)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