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
《高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汇编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解析:
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
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A。
5、(2012年新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本题考点单一,主要考查对王阳明的理学思想的认识。
解题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王阳明这段话中表达的观点。
在这段话中王阳明认为“四民”之所以能各从其业,主要在于”四民”所持的“道”是相同的,就是“求尽其心”中的“有益生人之道”,这是王阳明“心学”主张的体现。
A、C两项不能体现上述观点,B项与观点的内容不符。
D。
6.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本题直接引用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考查学生对解读材料并据此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考点为百家争鸣。
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
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7、(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上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B
8、(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嗲付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D
9、(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答:
A
10、(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
(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
(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
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
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7分)
【答案】实行仁政;
无为而治;
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
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解析】这道题是典型的历史第一问第一题,和政治一样,分析材料大意就可以:
“仁政”、“无为”、“法”是三句话的中心语,由此我们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所以其政治经济背景也就不难回答了。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
这一问的第二部分需要结合必修一(政治)、必修二(经济)和必修三(文化)三本书中有关诸子百家的内容去作答。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
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解析】关于董仲舒,我在课上已经带着大家划过重点内容:
他糅合了道、法、阴阳五行、儒四派思想,他说过的所有带引号的句子(如:
“天人感应”),他的影响(如:
“深受汉武帝的赏识”),都是我课上强调过的。
因此,如果大家还记得我让大家注意的历史必修三第8页至第10页的内容,这道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6分)
【答案】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解析】如果我们看到材料的时候想不起我们背过的相应内容,我说过,最好的方法就是“概括材料”。
这一问的材料中提到了唐代的各种文化食物都和很多其他事物有关,因此“概括材料”可以得出“多元性”的结论。
我在课上强调过:
凡历史解答题提到原因、因素、影响、作用、意义,都要从那个时代的政、经、文三方面去答,因此也就不难得出后半部分的答案。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分)
【答案】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11、(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40.伏尔泰眼中的中国(25分)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
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
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
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
……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
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
……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父。
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
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
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
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
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
问题:
(1)伏尔泰对中国文明的描绘主要以什么时代为依据?
说明判断的理由。
(2)根据材料,概述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
(3)你如何评价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
(15分)‘
40
(1)
水平l:
基于有效的证据进行准确推断
·
明清时期。
因为西欧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在明清时期。
中国人口是在明清时期过1.5亿的。
其他答案:
错误的推断,或结论与证据不一致,或只有结论没有理由。
40
(2)
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中国的君主和政府很开明,有完备的官僚选拔体制;
中国有完善的法律,法律是建立在良好道德基础之上的:
中国尊崇孔子学说,没有宗教迷狂,
水平2:
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
其他答案
40(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
评分观察的要素是:
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
观点
能够将伏尔泰作为文化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是对文化他者的一种理想化诠释,是其将自身的理想与信念投射于他者的结果。
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基于当时法国现实问题的思考
水平3:
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
伏尔泰对中国的描绘有夸大和误解的成分
水平4: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反对教会权威。
评分项二:
史实
水平1:
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
立联系。
能从本文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
论述
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
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
组织
叙述成结构
叙述连贯通顺
仅能罗列史实
注:
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12、(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39.(60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
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
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文化兴盛的表现。
(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
【答案】
(1)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哲学气魄雄浑、模式阔大;
科学居世界领先地位。
汉朝成为当时东方一大文明中心;
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13、(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9分)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解析】
(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思想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
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老子主张: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的。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我”,注重道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38.(26分)
(1)孔子:
仁、礼、中庸;
(3分)
老子:
道、无为、小国寡民。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分)ks5u
(2)李贽:
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分)
(3)康有为。
(1分)《孔子改制考》。
(2分)翻译《天演论》;
(2分)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必修三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历史)5柏拉图评述公元前5世纪某城市时说:
“这座城市里洋溢着自由和自由的言论,城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座城市”是指古代的
A.佛罗伦萨B.伦敦C.雅典D.巴黎
2、(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3、.“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18世纪初美国的文化现象分析启蒙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本质的能力,考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
解题的关键在于认识清楚“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的特点是“两项运动”的“共通之处”,而宗教改革显然不具有“崇尚理性(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法制”的特点。
4、(2012年江苏文综历史)13.“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冶材料中的“他们冶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伏尔泰
5、(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ks5u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判断为文艺复兴。
各种科目的复活其实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传承。
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星期于17-世纪,排除D.
6、(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9.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
”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
【解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斯的代表人物,“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
ABC项不符题意。
【答案】D
7、(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8、(2012年海南文综历史)10.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9、(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
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实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12分)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富;
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鼓励追求财富;
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
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人文主义。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9---12分
论点正确
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
表述确切
第二等
5---8分
论点基本正确
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
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
表述不够确切
第三等
0---4分
论点不正确
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
仅列举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
表达欠通顺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汇编(历史)
必修三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历史)6.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
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
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
2、(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13.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3、(全国文综卷1)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
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创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
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