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5680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后习题Word下载.docx

10

9

5

20

18

30

27

15

40

36

(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1.D

2.C 解析:

卧室的高约是3m,则卧室内空气的体积V=15m2×

3m=45m3;

根据ρ=

可得,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

45m3=58.05kg。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二者的质量比较接近,故选C。

3.D 解析:

由题图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故A选项错误;

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故B选项错误;

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乙物质的四倍,故C选项错误;

乙物质的质量增大或减小时,其体积也随之增大或减小,乙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故D选项正确。

4.D 解析:

由题中图示情景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是V乙>

V丙>

V甲,根据密度公式ρ=

可知,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乙<

ρ丙<

ρ甲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

5.解析:

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密度较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较小,这样便于携带。

答案:

较大 较小

6.解析:

设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分别是m和V,则行星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6m和8V。

由密度公式可得

3∶4

7.解析:

(1)采用描点法作图象,先描点,再连线。

(2)在分析表格时,按要求分析数据,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3)在实验中一般要多次测量,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

(1)如图所示

(2)相同 不同 (3)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已知甲物体的体积V甲=V0,乙物体的体积V乙=4V甲,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3倍,若两物体中只有一个是空心,则

A.甲物一定是空心的

B.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0

C.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2V0

D.空心部分的体积是0.8V0

2.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是5:

3,密度之比是3:

2,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2:

5B.5:

2C.15:

6D.6:

3.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

C.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

D.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

4.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镜片

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

5.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

B.光速和声速一样大

C.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的传播速度是3×

108m/s

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能看到坐在B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

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A.∠1B.∠2C.∠3D.∠4

7.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8.我们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音色不同B.响度不同C.音调不同D.频率不同

9.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其温度﹣﹣时间的图象如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在BC时间段,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海波在这一时间段没有吸收热量

B.海波属于晶体

C.在第10分钟,海波处于液态

D.海波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10.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在学校周围植树

B.在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D.在临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像.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

pB为______.

12.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13.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垫的玻璃会因发生_____(选“漫”或“镜面”)反射而形成出刺眼的光,影响学习。

此时在桌面垫张白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光射到白纸表面发生_____(选“漫”或“镜面”)反射;

这两种反射都_____(选“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就会变干,这是__________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_____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笛子是由管内_____发出声音的,月球上宇航员交谈用无线电这是因为_____不能传声。

1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m/s,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

三、计算题

17.冬季里,王瑞妈妈喜欢做冻豆腐涮火锅。

她买来1kg鲜豆腐,体积约为800cm3,豆腐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60%.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水全部流出,形成数量繁多的孔洞,豆腐整体外形不变,变成了不含水分的海绵豆腐,在涮锅时可以充分吸收汤汁。

(ρ冰=0.9×

103kg/m3)求:

(1)鲜豆腐的密度;

(2)海绵豆腐的密度;

(3)海绵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8.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

h-1

50

60

80

反应距离/m

7

11

制动距离/m

8

13

34

仔细分析了表格后,小明开始进行下列计算和推断:

(1)此司机各次的反应时间大致相同,约为多少秒____?

(2)当速度为100km/h时,反应距离为___米.

(3)小明仔细考察了车速与制动距离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车速增为原来的两倍时,制动距离是原来的___倍;

并推断出速度为100km/h时,制动距离大约应为____m;

为保证安全,它与前一辆车的间距最好控制在____m以上。

(4)如果司机醉酒驾驶,则会导致____距离变大。

(选填“反应”或“制动”)

四、实验题

19.牛奶密度是检验牛奶品质的项重要指标,为了测量市场上某品牌牛奶的密度,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

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

④计算得出牛奶的密度。

(1)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

(2)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会使测出的牛奶密度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_____

2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如果将蜡烛逐渐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

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

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他的做法是_____。

(4)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____cm。

(5)小明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6)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

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___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22.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安装实验器材时,如图甲,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

_____。

(2)实验中,小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的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a,b所示。

表示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

(3)为了说明水的沸腾过程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沸腾。

(4)小华完成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了如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他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23.自己来制作“水瓶琴”,如图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耳朵能够识别出是用嘴吹还是用筷子敲击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若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声,是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若用相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瓶子,敲击的速度变快,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C两点,图中是A、B、C三处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原理是(用公式表示)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坡度要_____(填“较大”或“较小”),其目的是:

让小车下滑的时间_____(填“长”或“短”),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3)若s2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_m/s,小车下滑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vAC=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练习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填“大”或“小”);

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6

答案

B

C

A

11.8:

14:

12.远离减少

13.镜面;

漫;

遵循

14.升华凝华

15.振动空气柱真空

16.25

17.

(1)1.25g/cm3

(2)0.5g/cm3(3)666.7cm3

18.6317.545067.5反应

19.

偏大烧杯中的牛奶不能完全倒入量筒中,部分会残留在烧杯壁上

20.会聚蜡烛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蜡烛放在凸透镜焦点上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1.确定像的位置替代在蜡烛B一侧直接观察光屏上无像不变20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竖直向下

22.自下由上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b停止加热C

23.音色空气柱高不变

24.v=

较小;

(3);

(4)大;

变速长0.150.18大变速

1.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体积的不同液体,将同一支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当密度计静止时,浸入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中液体所含物质一样多

B.甲杯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C.甲、乙两杯中密度计所受浮力一样大

D.乙杯中密度计所受浮力大

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

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眼睛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3.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c

D.d

4.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景物”实质是

A.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5.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

A.

B.

C.

D.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7.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铁路的路基加厚,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医生用听诊器检察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C.游泳时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水能够传声

D.“公共场所请勿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声的响度要小

10.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这些重物材料的密度

A.比实物密度大B.比实物密度小C.与实物密度相等D.与实物密度相近

11.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3:

4,体积之比是4:

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

12.近来,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小华需要佩戴用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

该透镜对光具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m/s,纯水的密度为_____kg/m3。

14.如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请说明为什么离壶嘴较远的a处“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b处却没有“白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边长为______cm;

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______s.

(2)如图丙,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管内空气柱由于______而发出声音.试管中的水量越多时,所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高/低).

(3)如图丁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实际实验时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快/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16.如右图所示用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金属块的长度为_____cm。

17.如图所示,体积为5

10-4m3的长方体木块沒没在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2N,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水的浮力F;

(2)木块的密度;

(3)若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后,剩余木块的重力。

18.据新闻报道,石家庄市将按照﹣“1公里步行、3公里骑自车行,5公里公交;

长距离轨道为主”,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目标。

启动BRT快速公交项目,其中快速公交BRT1号线,全程沿槐安路、天山大街布设,总长27km。

如图为一辆样车,走完全程平均速度为20km/h。

(1)样车走完1号线要用多长时间?

(2)样车在某一路段先以54km/h的速度运行50s,停车14s,再以60km/h的速度运行36s,则样车本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19.小明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颗粒的质量是______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明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他所用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mL。

(3)该物质的密度是______g/cm 

(4)在步骤C中,没有充分摇动就抹平表面读数,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值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小明口袋里有一个实心玻璃球,查阅资料得知玻璃的密度不是确定的,一般在2.5g/cm 

3~3g/cm 

3之间。

他想用本实验的测量器材,测出该玻璃球的密度。

他先用天平测出玻璃球的质量为12g,再利用水和本实验中使用的量筒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精确的测出玻璃的密度值。

2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置在光具座上,如图,并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的3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的清晰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3)小明对凸透镜成像作了进一步的探究,他将自己的近视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结果发现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

21.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把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_____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并使玻璃板与白纸_____;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

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

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①”或“②”);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____;

(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3.39

5.11

6.39

像距v/cm

3.50

5.22

6.51

分析数据发现:

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我们隔着玻璃板看到的“跳棋B”是跳棋B经玻璃板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_____(选填“靠近玻璃板”或“远离玻璃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