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564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B.运动性 

C.物质性D.客观性

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1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D)

A.运动B.实践 

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7.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

A.唯物主义B.二元论 

C.唯心主义D.怀疑论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2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22.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D)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3.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2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2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26“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2.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B)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2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9.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

30.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B)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31.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B)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32.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D)

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

33.度是(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

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

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

34.《坛经》“时有风吹幡动,----僧曰风动,---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惠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C)

A.运动是物质之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35.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D.时空性

36.实践是指(C)

A.个人的生活活动 

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

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7、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3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

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

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

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

C.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的问题 

D.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二个的问题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B)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D)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C)

A.学习书本知识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D.研究实际情况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这是一种(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D)

A.能动性B.间接性 

C.客观性D.直接性

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因为(B)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B)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社会改革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D.科学技术革命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C)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B)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l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B)

A.社会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

1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A.18世纪90年代初期 

B.19世纪40年代中期

C.19世纪70年代末期 

D.19世纪80年代中期

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 

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

18.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不可逆性C.可知性D.伸张性

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体现了(A)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22.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就没有肯定。

这是一种(B)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唯物辩证法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

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 

2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理论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5.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D)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C.指出入的认识可以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B)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D.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27.社会存在是指(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8.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B)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渗透于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29.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A)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C.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30.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C)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3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3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33.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C)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D.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3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句话是一种(A)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5.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因为(A)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6.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D)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3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3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39.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

40.马克思主义诞生于(D)

A.十六世纪中叶B.十七世纪中叶 

C.十八世纪中叶D.十九世纪中叶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A.坚决批判,彻底否定 

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

C.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

3.空间的无限性是指它的()

A.存在是永恒的 

B.三维广延性是无限的

C.体积是不可度量的 

D.存在是绝对空虚的

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绝对性和相对性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5.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

A.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的 

B.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C.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6.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特征是()

A.认为肯定和否定是绝对对立的 

B.强调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C.强调肯定和否定区别的相对性 

D.认为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7.实践是指人们()

A.本能的生存活动 

B.适应环境的生物性活动

C.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D.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8.绝对真理是指它的()

A.客观性B.永恒性C.不变性D.终极性

9.有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在社会意识的某些领域却超过了先进国家,这说明()

A.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各种社会意识不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1.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人们()

A.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地创造 

B.随心所欲的自由意志

C.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完全摆脱了必然性的制约

12.社会的精神文明是指()

A.人们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B.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文化教育水平的发展 

D.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13.人类的解放是指()

A.抛弃一切规章制度的限制 

B.实现了绝对的自由

C.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 

D.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束缚

14.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世界是否变化和发展的问题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A.苏维埃政权B.“三三制”政权 

C.人民共和国D.民主共和国

16.系统地、科学地解决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7.毛泽东在哪部著作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A.《<

共产党人>

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政策》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8.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9.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国民革命的影响

20.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中心思想是()

A.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B.突破苏联模式,大胆进行改革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2.“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D.党的领导

2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三个有利于”标准 

B.发展是硬道理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理论创新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0.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依据是()

A.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B.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D.中国的具体国情

31.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

A.我国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B.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

3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A.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C.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D.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3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是()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 

D.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34.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是()

A.农业B.旅游业 

C.工业D.第三产业

3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