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综合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78综合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8综合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对词语的理解。
姿态:
姿势。
课文中说桂花树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是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如梅树姿势优雅好看。
浸:
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是略读课文。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
教学过程可以安排如下。
首先,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然后,再读课文,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了自己的想法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进行适当点拨。
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读出摇花带给作者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
2.应该说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除了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诵、抄写下来,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3.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四、教学案例
体会文章重点句的含义
师:
你怎么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
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
从“可是”你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细细读读有这个句子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哦,我发现了,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
“好香啊!
”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请你浏览全文,找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这些句子里,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我认为是“浸”字。
这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之中,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
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我不这样认为。
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
”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来杭州的桂花树要比家乡院子里的香。
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
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了。
你们读书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认真品味,很好!
那么,看来,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
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那么说。
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
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的好。
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五、相关链接
桂花:
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乔木,高度可达15m,树冠卵圆形。
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
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
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8* 小桥流水人家
看到题目,不由想到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
课文的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
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园;
结尾直抒胸臆: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
二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①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当时的情景来。
“当时的情景”指的是作者随着采茶女走过长石桥上山摘茶叶、在茶树下欣赏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的情景。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情景给作者留下了极为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至今难忘,一看到茶树,就会想起与茶树有关的这些事,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②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那段日子,指的是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也是作者的童年时光。
那些美好的印象,应该不光是家乡美好的景色,还包括作者记忆中童年玩耍的情景,以及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说明了作者对家乡印象之深,怀恋之久。
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安定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眷恋。
(2)关于词语的理解。
潺潺:
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
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粼粼:
形容水很清澈的样子。
干涸:
本文指小溪枯竭。
点缀:
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野菌:
野生的菌类。
守望相助:
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协同守卫瞭望,遇警互相通报支援。
本文指家乡的人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
小桥流水人家:
语出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江南水乡。
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
另外,用诗句来做题目,更显得家乡美好可爱,富有诗情画意。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浮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1.课始可以以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导入新课,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
这样,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
”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家乡景色的美好,人们生活的惬意。
3.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一个“爱”字贯通全文: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这种爱不须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只因为它是“我”的老家,“我”就爱它,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都改变不了“我”的爱。
这种爱,是岁月侵蚀不了的,是记忆遗忘不了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
在文中有作者对往事深情的回忆,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读书时要指导学生体会。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读成诵,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4.课文里有些字音容易读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醒。
如,“唱和”的“和”读hè
,不读hé
。
本课生字的读音大多很拗口,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片段一:
激发读书的兴趣
一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有什么感觉?
我想到了有小溪,有小桥,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我想,应该是个美丽的地方,像画一样的地方。
我知道这是一句诗,写的是一个小村子吧?
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以诗句作题目,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读读课文,检验一下你的感觉对不对!
片段二: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
”我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很爱家乡。
虽然他家的房子并不好,但是作者依然爱它,只因为这是他的家乡。
可见,他爱家乡是不须任何理由的,爱它没商量!
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他把家乡写得像诗一样,像画一样,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地喜欢家乡。
对,从“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
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这几句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一个人出生、成长的地方,浓缩了生活的内容和感情,在后来的回味中,会感觉一切都是美的,所以家乡的一切在作者的眼里都是美的,你们的说法有道理!
其他同学还从哪里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爱?
我从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到的。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都说明了作者对家乡的爱。
他回忆中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丢野花、欣赏野花和野菌的事,都是童年时期的事,可是他记得清清楚楚,并且永远都忘不了,可见家乡给他的印象有多深,也可见作者对家乡的爱有多深!
……
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作者的感情就是从这美美的描写中,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出来。
请你读读这样三组句子,体会一下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出示句子:
第一组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第二组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
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第三组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
*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
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从第一组句子中,我发现了作者是直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我也发现了,我从第二组和第三组句子中体会到,作者通过回忆一件件有趣的小事和描写家乡美好的景色来表达爱的情感。
你们说得对!
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
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得到。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出自古歌中句。
《帝王世纪》记载:
“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歌词是: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于我哉!
”后名为《击壤歌》。
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
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
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
要喝水,就自己打井;
要吃饭,就自己种地。
人少地多,无争无忧。
人们感到君王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
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口语交际 习作二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策划一次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
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乡情的诗词、歌曲、文章等,一是加深对课文内涵的体会,二是为这次活动做准备。
策划这次活动,学生重点讨论的问题是活动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下面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1.先回顾学过的课文,总结课文内容的共同特点。
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见游子奔回家乡心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感慨。
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
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讨论的时候,可以先讨论用什么形式来表达浓浓的乡情,思路应该开阔,不仅可以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方式,还可以有学生自己的创造。
比如,“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等符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的活动。
根据学生讨论的初步结果,分“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等,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3.最后,可以分组列出节目表,把节目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根据讨论结果,师生确定活动的地点和时间。
活动要如期进行,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享受策划成功的喜悦感。
习作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本组专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
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建议:
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想象家乡变化绝非易事,对小学生来说,世事变化、岁月沧桑并不容易体会,所以他们的想象可能就显得稚嫩,情感可能就显得肤浅,这就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情感,用变化去促成想象,开启思路。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或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
再比如,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的人事的变化。
(《回乡偶书》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不认识他。
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
以此来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
2.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后,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些方面来写。
教材中只是一个提示,要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充分交流,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起到示范作用。
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学生写完之后,要引导交流,相互欣赏。
重点评价学生的想象角度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
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全班集体评价,进一步进行习作的指导。
在交流评价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并把修改过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回顾 拓展二
交流平台
教学交流平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方法。
交流的时候,除了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联系读过的其他诗文,这样话题会更展开一点。
交流时,可以一边谈表达方法,一边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这样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会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当然,这个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来灵活安排。
比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交流:
在教学的过程中初步交流一篇课文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在课文都学完之后,整体交流几篇课文分别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
在学生写完了习作后,安排交流习作中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
日积月累
1.教学建议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的意思是:
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
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
这句诗的意思是:
浮云整日地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
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意思是:
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
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记不清江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比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在大致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练习把诗句背诵下来。
如果学生对诗句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原诗,可以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2.相关链接
西江夜行
唐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梦李白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长安春望
唐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鹧鸪天
金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
一声羌管怨楼闲。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趣味语文
趣味语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作诗琢字炼句的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推敲”从此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编排“趣味语文”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趣味语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还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谈一谈趣在哪里。
为了让学生读懂故事,可以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介绍给学生,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可以鼓励学生把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1)贾岛原诗:
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