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中考一模一诊及期末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中考一模一诊及期末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中考一模一诊及期末化学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硫酸铁的化学式:
FeSO4
D.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8.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A.HClO4B.KClO3C.NaClOD.MgCl2
9.下列用途利用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灭火B.石墨作电极C.金刚石划玻璃D.活性炭除去异味
10.下列客观事实与对应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糖块放入水中慢慢“消失”
分子不停运动
B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分子间有间隙
C
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A.AB.BC.CD.D
11.下图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离子
B.它对应的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它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它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1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收集氢气
D.
实验室制氧气
13.下图甲、乙、丙三个方框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
1
B.在该反应中甲、乙两框物质质量比为4:
C.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二、多选题
14.下列所示实验错误的是
量筒读数
闻气体气味
检查气密性
倾倒液体
三、填空题
15.完成下列各小题
(1)图一是某品牌的充气软面包,充入的气体可以是氮气,氮气的化学式是______,充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
配料中的食用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写出氯化钠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注意事项中漏气请勿食用,你如何判断它是否漏气____________。
(2)图二中富硒茶中的硒指的是________(选填:
“元素”或“原子”或“离子”,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
(3)图三茶杯有一功能:
喝茶时能将茶叶和茶水分开,该功能对应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
杯中茶水长时间放置,茶水的颜色从翠绿色变成黄色,这种变化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有关,这种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_。
1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碳元素的两种重要化合物。
(1)从组成上看它们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
(2)其中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________。
(3)写出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1.2g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________
四、简答题
17.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仪器①加试剂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
(2)图一是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图中试剂X是_______,加入试剂X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在进行完该操作后在软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图二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常用装置,请写出图二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时如果把棉花塞得过多过紧,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图中所示方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
18.回答下列问题
(1)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到: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们烧制木炭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如果大规模“伐薪烧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②晾干木材时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
木材放入窑中时要一层层呈井字型堆放,从燃烧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窑中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就封闭窑口使木材熄灭,利用余热使木材继续炭化,应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写出)。
已知:
A、B是常见氧化物,C、D是常见的气体,C能供给呼吸,E是黑色固体。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反应Ⅲ可以看出D物质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一)第一小组用下图一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
并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1)写出图一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图一丙中量筒最好选_________(选填:
“50mL”或“100mL”或“150mL”)。
(3)图一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_____(选填:
“偏大”或“偏小"
).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_______mL.
(5)在图二中绘出0~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____
(二)第二小组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有关性质。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活塞回到原处;
②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连接在如图位置,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③先后将两注射器中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荡三颈烧瓶,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如图四。
(1)实验步骤中第①步的目的是_________。
(2)在第②步中如何检验三颈烧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
(3)在第③步中最先推入三颈烧瓶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这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在第③步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这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于图四中的哪一段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牛奶变酸生成乳酸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烧制陶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D
快递用的包装纸箱可以回收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防止污染,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D。
3.A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氮气;
。
故选A。
4.C
由于碳在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就不能和氧气结合,一氧化碳有毒。
5.C
A、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海水淡化可以获取大量的淡水,故说法正确;
B、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故说法正确;
C、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淡水储量的1%,故该说法错误;
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分是含盐很高的海水,而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目前尚不能推广,故该说法正确。
6.D
A、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所以天然气代替煤可减少酸雨,故A正确;
B、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热值高,所以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故B正确;
C、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故C正确;
D、乙醇汽油燃烧的产物也是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汽车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不能减缓温室效应,故D错误。
7.B
A、氮气分子化学式为N2,两个氮气分子为2N2,故A错误;
B、碳酸根为-2价,标注与碳酸根的右上角,且核电荷数数字在前,负号在后,表示个数数字在正前方,故B正确;
C、硫酸铁中铁为+3价,硫酸根为-2价,根据十字交叉法,铁右下角数字为2,硫酸根右下角数字为3,化学式为Fe2(SO4)3,故C错误;
D、缺少反应条件:
点燃,故D错误。
故选B。
8.B
A、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2)×
4=0,则x=+7价,故错误;
B、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y+(-2)×
3=0,则y=+5价,故正确;
C、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z+(-2)=0,则z=+1价,故错误;
D、镁元素显+2价,设Mg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2)+2m=0,则m=-1价,故错误。
9.A
A、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划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活性炭除去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10.C
A、糖块放入水中慢慢“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是扎起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11.A
A、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图表示的微粒是一种原子,而非离子,故A错误;
B、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0个,属于氦原子,为稀有气体元素,故B正确;
C、该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8,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C正确;
D、该微粒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故D正确。
12.D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氢气应从短导管通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目的;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装置正确,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目的。
13.D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SO2+O2
2SO3。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SO2,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2:
(16×
2)=1:
1故A说法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甲、乙两框物质量比为(2×
64):
32=4:
1,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丙框中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说法正确;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4.AB
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该从有刻度的一侧读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味时,要用手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可把鼻子凑到瓶口闻,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紧挨试管口;
②标签向着手心;
③瓶塞倒放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B。
15.N2防腐Cl-袋子变瘪了元素34过滤O2
(1)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其化学式是:
N2;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食品袋内充入氮气的目的是防腐;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中氯离子带负电,是阴离子,每个氯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其离子符号为Cl-;
包装袋内充满氮气应该是鼓鼓的,如果袋子变瘪了说明已漏气;
(2)富硒茶中的硒指的是元素;
硒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4;
(3)茶杯内的金属网可将茶叶和茶水分离,相当于过滤;
杯中茶水长时间放置,茶水的颜色从翠绿色变成黄色,这是被氧气给氧化了,故这种变化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6.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氧化碳CO2+C
2CO17.6g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3)二氧化碳与炽热的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
(4)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x=17.6g。
17.不正确肥皂水振荡出现较多的泡沫2KMnO4
K2MnO4+MnO2+O2↑气体难排出氧气不易溶于水
(1)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所以图示操作不正确;
(2)可以肥皂水来检验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振荡,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3)图二装置是固体加热制备氧气,因为试管口处有一团棉花,所以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
试管口处的棉花团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若实验时如果把棉花塞得过多过紧,由于生成的氧气不易导出,可能造成试管破裂,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
18.水土流失严重,二氧化碳增多,最终导致气候异常;
温度高比温度低时水分子运动的更快一些,水分容易扩散使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隔绝氧气2H2O2
2H2O+O2↑2H2O
2H2↑+O2↑可燃性
(1)①大规模“伐薪烧炭”会导致树木大量被砍伐,环境问题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二氧化碳增多,最终导致气候异常;
②晾干木材时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原因是温度高比温度低时水分子运动更快,水分蒸发的更快一些,木材放入窑中时要一层层呈井字型堆放,从燃烧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
窑中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就封闭容口使木材熄灭,利用余热使木材继续炭化,应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使燃烧尽快熄灭;
(2)C能供给呼吸,所以C为氧气,A、B是常见氧化物,E是黑色固体,A为过氧化氢,B为水,E为二氧化锰,C、D是常见的气体,可有水生成,D为氢气,带入验证合理:
①反应I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②反应Ⅱ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③反应Ⅲ是氢气与氧气反应,可以看出D物质具有的可燃性。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2HCl+CaCO3=CaCl2+H2O+CO2↑100mL偏小60mL
检查装置气密性燃着的木条置于中间瓶口,木条熄灭,则已充满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有气泡产生cd
(一)
(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CaCO3=CaCl2+H2O+CO2↑;
(2)水的体积为60mL,所以量程大于60mL且最为接近,因此选择100mL的量筒为宜;
(3)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若不加入植物油,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使的测定体积偏小;
(4)根据题目数据,在水的体积被排出60mL后不在变化,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体积为60mL;
(5)根据题目信息,在时间为0时二氧化碳体积也为0,然后根据其中0-5过程中气体增多,5-6气体不变,进行绘图如图:
;
(二)
(1)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开始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2)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3)有图4可知,压强先减小,说明内部二氧化碳减少,压强降低,所以先加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被吸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然后再加入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压强再增大恢复至反应前;
(4)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看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此时被吸收的二氧化碳被重新生成,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直至反应完毕,二氧化碳全部被生成,恢复至反应前的压强,也就是有c处最小压强,恢复到d处的初始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