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及其影响Word下载.docx
《城市化及其影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及其影响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人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温馨提示]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快慢的区别:
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
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5.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根据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一些学者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即由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阶段构成大都市区的生命周期。
(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但是中心区的人口依旧最密集。
人口由市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市中心区衰落。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典型例题2】【2015·
安徽文综卷】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Z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⑵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2.⑴D
⑵C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耕地、林地、气候等影响。
第
(1)题,从图中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加后减少,不是持续增加,故A错;
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故B错;
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
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正确。
第
(2)题,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
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
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
建设用地增加,地表硬化,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
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
【考点透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1.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聚集的中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
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的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
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如下图:
2.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1)问题及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噪声污染;
④固体垃圾污染;
⑤光污染;
⑥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
②交通事故频繁;
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
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
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
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
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
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
④内城经济衰退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考点规律揭秘]
二、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⑴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
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
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
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
如图4,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⑵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
如下图中隐含的信息: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中心商业区的地位更加突出。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
(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如图5,城市化进程为a—c—d—b。
(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围家。
【示例】
(2014·
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
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答案】1.
(1)D
(2)D
第
(1)题,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就是人口密度。
读图可知,在距离市中心6千米以内,2010奶牛的人口密度比1990年底;
离市中心10千米附近2010年比1990年人口密度增长的幅度比离市中心8千米附近大。
第
(2)题,图中反映出二十年来城市中心地带人口密度减小,郊区人口密度增大。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地带地租上升,在这里商业能够付出很高的地租,中心地带的一些住宅区变为商业区,人口密度减小;
人口迁往郊区,郊区住宅区面积扩大,人口密度增大,郊区地租上升。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城市水平提高的表现,人口密度变化不能说明城市等级的提高。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
年高考真题]
(2015·
山东文综3、4)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1~2题。
1.图示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
00
B.12:
C.14:
D.18:
00
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 )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3.(2015·
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重庆文综,4,)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4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新课标全国卷Ⅱ,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
据此完成5~6题。
5.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6.“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重庆文综,1、2)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7~8题。
7.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 )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8.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 )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能耗
D.扩大用地规模
9.(2013·
广东卷,9)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表2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201·
四川卷,11、12)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据表回答10~11题。
表1
10.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11.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12.(2013·
福建卷,37⑵,8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
指出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13.(2013高考题江苏卷,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图甲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乙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⑴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⑵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
⑶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
⑷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
⑸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山东烟台二模)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北京东城区期末检测)读“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3~4题。
3.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北美洲沿海城市数量多于内陆
B.人口1000万以上沿海城市多于内陆
C.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
D.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
4.与欧洲相比,南亚(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早
C.城市化速度快
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福建福安、永安一中模拟)下图为美国乡村、郊区和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乡村、郊区、中心城区
B.乡村、中心城区、郊区
C.郊区、乡村、中心城区
D.郊区、中心城区、乡村
6.下列关于1950—2010年美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出现下降
B.20世纪后半段中心城区人口的变化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C.由于逆城市化出现,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减少
D.乡村人口的萎缩导致农业劳动力缺口严重
(锦州质检)近来,一个词很热,它就是“广场舞”(图6)。
一面是挥汗如雨、激情四起的舞者,另一面是饱受折磨、不堪其扰的居民,甚至有些地方矛盾激化。
据此回答7~8题。
7.“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
A.城市污染严重
B.城市化水平过快
C.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D.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健全
8.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离居民区较近,噪音扰民
B.城市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D.城市环境恶化
9.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5·
宜宾二模】近年来,大城市城区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读我国直辖市“机动车辆数和主城区道路里程”表,回答10~11题。
10.据表推测,堵车最严重的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11.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公共交通
②禁止购买私家车
③建立体道路网
④错峰上下班
⑤大力修建公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2.【2015·
长宁区、嘉兴区二模】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的疏散作用主要是通过沿线土地利用改变实现的。
下面是我国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口分布变化表。
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变化
轨道交通1号线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变化
⑴阐述该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土地利用和人口的主要变化情况。
⑵请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工业用地空间变化的合理性。
⑶说明该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缓解该城市问题的积极意义。
13.【2015·
武清区三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武清原是天津的一个县,后撤县设区。
2003年,武清依托国家骨干道路建设,规划实施了区域路网工程。
2010年12月,武清成为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经济区域。
下图为武清区地理位置图。
材料二:
武清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
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武清的农业逐渐转型为现代都市型农业,奶牛养殖和无公害蔬菜成为主导产业,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⑵武清区城市化的进程有什么特点?
分析形成该特点的原因。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1.A
2.D
3.D【解析】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总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
4.B【解析】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段为1960~1965年,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为65%左右,则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5%。
5.D
6.B
【解析】第5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中心城市地价高,当地农民修建“握手楼”用来出租以增加收入。
第6题,因地处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的周边,说明因中心城市地价高,房价昂贵,人们只得去房租相对较低的周边农村居住。
7.C
8.A
9.C
10.C
11.D
【解析】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11题选C。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12题选择D项;
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项错误;
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
B项判断依据不足。
12.【答案】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
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13.【答案】⑴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⑵起点高(起步早);
速度快;
水平高
⑶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⑷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
提升宜居水平)
⑸②
③
①
(1)注意图例及平面图的空间变化,结合江苏南方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的乡土地理知识即可。
(2)利用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18),图中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高而且与苏中、苏北地区差距拉大,可归纳出起点、速度、现有水平等差异。
(3)关注区域位置的相关性是解题的关键。
苏锡常都市圈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
要回答淮安增长极的作用就要熟悉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4)江苏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今后城镇化需注重质的提高,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
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是最基本的能力。
(5)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依次降低,只要注意图中的区域位置、关注选项中的发展方向即可正确选出答案。
其中“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不应该在长三角地区,但距离长三角不远是解题的关键,处于长三角的苏南地区应该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距离长三角远的苏北地区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为主。
1.C
2.C
3.B
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北美洲沿海城市数量比内陆少,亚洲内陆城市数量远多于北美洲,大洋洲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世界上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第4题,欧洲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南亚属于发展中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快。
5.A
6.B【解析】第5题,美国目前城市化水平高,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小。
图示时间段,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下降,①表示乡村。
二战后,许多发达国家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加之郊区人口迁往城市郊区,城市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②表示郊区,③表示中心城区。
第6题,美国城市郊区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不断发展的结果,A项错误;
读图可知,1950-2000年间,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其间美国总人口上升幅度大,故中心城区人口上升,C项错误;
美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不多,D项错误。
城市环境问题是20世纪后半段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的重要原因。
7.D
8.A
9.D
【解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