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47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XXX小学语文科第四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

15、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课选编了两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绝句》,旨在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感受故事中队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

学生

学情

分析

对于古诗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读和背的层面上,对于古诗的意思,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诗人的情感,学生往往并不关注,也难以体会。

因此在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古诗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读背的基础上关注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读背古诗。

难点: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物。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磁性田字格;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晓、慈、毕、竞、映”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描绘景色之美。

4.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播放图片,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天上的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

师:

对,杭州历来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那么你们知道杭州最有名的景点是

 

师生互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哪里吗(西湖)?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西湖的图片,学生欣赏,感受西湖之美。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风光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学习生字“晓”和“慈”。

教师适当解释:

净慈寺是西湖旁边的一个寺院的名字,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朋友,也是一位诗人。

师:

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简要概括。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诗句的停顿。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3.初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前两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强调:

“竟”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诗句。

出示生字“毕”,指名认读,鼓励学生为生字组词(毕业、完毕),记忆生字的字形。

出示生字“湖”,鼓励学生为“湖”字组词(湖水、西湖),记忆生字的字形。

多媒体再次出示西湖图片,教师简介西湖。

全班齐读这两句。

(2)多媒体出示后两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穷”和“莲”都是三拼音节,“穷”和“映”是后鼻音,注意发音准确到位。

正音后再次指名几名学生朗读。

出示生字卡片“莲”“穷”“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

 

学生朗读课题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举手回答

 

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朗读

 

全班齐读这两句

 

师生互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记生字。

全班齐读这两句。

(3)全班齐读古诗。

4.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

5.指名学生再次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再读古诗,欣赏景色

1.过渡:

这首古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却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分壮观的西湖美景,那么,诗人描绘了西湖怎样的美景呢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看一看吧。

2.精读前两句。

(1)出示前两句,学生自由朗读,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

生:

从“六月”我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夏天的景色。

生:

我从中知道了西湖夏天的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相同的。

师:

小朋友们真聪明,从诗中读懂了这么多内容,那么,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呢?

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生:

老师,“毕竟”是什么意思?

生:

老师,我不懂“四时”的意思。

师:

有谁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给大家讲一讲。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解释:

“毕竟”是“到底”的意思;“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对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适当补充。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古诗。

3.精读后两句。

(1)过渡:

西湖夏天的景色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就藏在诗的这两句中,请小朋友们轻轻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两句诗,交流自己对这两

 

全班齐读这两句

学生认真倾听并模仿教师进行朗读练习

 

学生自由朗读

 

师生互动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学生朗读这两句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句诗的理解。

(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指导:

“接天”就是“与天相接”的意思;“无穷”在诗中指莲叶看不到边际;“映日”的意思是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5)出示西湖荷塘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6)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4.体会情感。

(1)过渡:

夏天的西湖真美呀!

可是,同学们,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都写西湖的景色,也没有提到林子方,这不是文不对题吗?

(2)同学们,你们想解开这个疑问吗?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诗人与林子方的关系,你们就会明白了。

教师朗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

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

(3)现在,你能说说诗人送别友人时,为引么只写西湖的美景了吗?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并归纳:

诗中通过对西湖美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眷恋之情。

5.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由朗读整首诗,并练习背诵。

6.指名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4个生字:

湖、莲、穷、荷。

2.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学生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师生互动

 

学生倾听

 

师生互动

 

学生认读,学生认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教师重点指导:

“湖”是左右结构,在书写时注意各部分写紧凑,左部略窄“莲”“荷”“穷”都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稍扁,写在田字格横中线上面,下半部分稍长,需占据上半格的一部分,不要全写到田字格的下半格。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如写的正确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晓出净慈

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看到了夏天西湖接天莲叶的美丽景色,还明白了诗人借西湖的美景来抒发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把这首古诗背给自己的家人听一听,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画下来哟!

 

 

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学生自主描红、仿写

 

师生互动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美景以景寄情

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教学

目标

第二课时

1.认识“绝、鹂、鸣”等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绝、含、岭、吴”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绝句》这首诗。

3.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及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课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介绍诗人、理解诗题

1.视频播放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

同学们,春天的景色美吗?

想一想,你学过的哪首诗是描写春天景色的?

背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自由举手背诗。

2.指名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过渡:

春天到了,草长莺飞,唐朝诗人杜甫居住的成都草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被这幅十分动人的春景图深深地感染,不禁吟出这首——《绝句》。

(板书诗题)

指导学生学习“绝”字,交流识记方法。

4.介绍“绝句”。

绝句是我国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5.介绍诗人杜甫。

杜甫被称为“诗圣”。

你了解诗人杜甫吗?

把你知道的说一说。

(学生自由交流)

二、初读诗文,解决字词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掌握诗的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出示带有古诗中生字的卡片:

“绝”“鹂”“鸣”“行”“含”“岭”“泊”“吴”。

(1)指名读,相机纠正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含、岭”的读音,明确“行、泊”为多音字。

(2)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尝试给生字组词。

4.学生再读古诗,将诗句读正确。

5.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

 

学生自由举手背诗

 

师生互动

 

学生自由交流

 

学生正音,掌握诗的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尝试给生字组词

二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过渡:

正值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黄鹂、白鹭图片)

(一)品读前两句,感受意境。

1.介绍黄鹂、白鹭,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颜色。

2.感受“翠柳”的意境之美。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哪儿鸣叫呢(柳树间)?

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

3.想象情境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

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鸣叫呢?

学生自由回答。

4.齐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5.你还看到了什么?

发挥想象,说说那一行白鹭在天上是怎么飞的。

做一做白鹭飞翔的动作吧。

(1)学生想象白鹭飞翔的动作读一读“一行白鹭上青天”,并可以加上动作来表演。

(2)引读:

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飘飘悠悠地飞上了蓝天,那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6.指名说一说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教师适当纠正、补充。

(二)品读后两句。

1.此时此刻,杜甫看到了窗外的什么?

指导学生读诗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2.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千秋雪”。

“千秋雪”: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

极言年代之长。

“千秋雪”就是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3.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

窗户好像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