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774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9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

《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作用培优届Word文档格式.docx

右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下题。

9.“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

A.甲    B.乙C.丙     D.丁

右图中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形为(  )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D.背斜成山

11.形成图示地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

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

读右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

13.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修建水库堤坝

右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  )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变质岩D.喷出岩

15.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

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aB.裂谷—bC.瀑布—cD.沙丘—d

17.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  )

A.aB.bC.cD.d

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19.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

据此回答21-22题。

21.甲图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流向西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

22.关于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读下图,完成23-24题。

23.图3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4.图4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5.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

A.100㎝/s 

 

B.200㎝/s 

C.300㎝/s 

D.400㎝/s 

26.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27.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表面发现冰面有许多洼地、线状凹痕、垄状起伏,凸起部分边缘棱角分明,表面有窝状凹坑(如图所示)这些冰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受(  )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温度变化D.冰川堆积

下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8-29题。

28.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

29.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B.bC.cD.d

右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30-31题。

30.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B.冲积扇

C.三角洲D.侵蚀平原

31.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B.3月

C.7月D.10月

答案:

1-5DBBCD6-10ACABD11-15ACABC16-20ABDCA21-25ADCDB26-31DABBBC

读图3,回答6~7题。

.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答案】6.C

【试题立意】该题以区域地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

【解题思路】从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珊瑚礁并没有全部分布在岛屿周围,故A、D排除;

珊瑚礁分布并没有和洋流分布吻合,故排除B,绝大多数珊瑚礁都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浅海区域,拥有温暖清晰的浅海环境,故选C。

.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

这些沙滩形成于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答案】7.D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3~4题。

3.甲图中的河流(  )

A.位于南半球,由北向南流

B.位于北半球,由南向北流

C.位于南半球,由南向北流

D.位于北半球,由北向南流

4.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

A.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

B.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C.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D.湖泊为咸水湖

3.B [从等高线弯曲状况判断该地湖泊地势较高,而根据剖面图中,较陡一侧的侵蚀作用是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那么该河是右侧受侵蚀,为北半球,由南向北流。

本题要求综合读图判断,涉及等高线的判读、根据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来判断南北半球等。

]

4.B [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转化为地下水多,泉水涌出多。

湖泊是其水源之一,但降水是主要的,从地层弯曲状况看,该地质构造为背斜,降水较多的地中海气候区,湖泊应为淡水湖。

1.B 2.C [第1题,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是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山前冲积扇。

第2题.河流流量最大时,夹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

根据图中显示的30°

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运用中低纬洋流分布知识,可推断该处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雨季,河流流量较大。

5.A 6.D [由图可知B水文站水流量较稳定,说明受到上游湖泊的调蓄作用,故AB段的河流则由A处流向B处,即由西北流向东南。

北半球河流应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E岸对应D岸。

)右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小不同。

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

W~60°

E。

读图,完成1-2题。

1.⑥板块是(  )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判断,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

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左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

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右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左图中的岩石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右图中的()

A.b①B.a②C.e③D.d④

4.有关左图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

读下图,回答第5题。

5.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 )

A.箭头①表示岩浆活动B.箭头②表示重熔再生

C.箭头①表示地壳下沉D.箭头②表示变质作用

读“岩层地质图和等高线示意图”,完成第6题。

6.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A.山脊、向斜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D.山谷、背斜

右图为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

8.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

9、岩石①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

C、有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

图—2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回答10—12题。

10、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11、侵入丙的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B.岩浆岩

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读。

12、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A.石灰岩B.大理岩

C.花岗岩D.玄武岩

下面右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

读图,分析回答13-15题。

13.图中甲乙丙丁四座村庄海拔较低的是

A.甲村B.乙村C.丙村D.丁村

14.在沿A—E线(龙山和虎山)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E两处最晚,C处最早。

由此判断沿线地区的褶皱类型是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15.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

其原因不是

A.山前的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

B.临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

C.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比较适宜农耕

D.临河分布,水运便利

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

17.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18.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右图为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19-20题。

19“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

20、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B.③①④

C.④②①D.④①③

2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右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23-24问题。

23、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④和⑤

24、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25、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一搬运作用B.搬运一堆积作用

C.风化一侵蚀作用D.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10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含量分布。

完成28-29题。

28、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29、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C.水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是,其中A为,

B为。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流水、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

若开采优质花岗石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处;

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水旱灾害增加,

甚至可能造成等地质灾害。

31、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名称:

A    ,B    ,C    。

(2)简要说明A地形的成因     ,该处所属的板块边界类型为    。

(3)图示区域位于(  )

A.东南太平洋B.南印度洋C.西北太平洋D.大西洋内部

(4)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板块名称:

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1-5DACDD6-10DCCBA11-15BBCAD16-20BADCA21-25DCDCA26-29CDCA

30、

(1)褶皱;

背;

向(3分)

(2)流水;

侵蚀(2分)(3)①②;

②;

③(4)B;

A(5)增加;

滑坡和泥石流

31、

(1)海沟 海岭 大陆架或大陆坡 

(2)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 消亡边界(3)A (4)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七、地壳变动规律

1.三大岩石相互转换和地壳物质循环

【例14】右上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

(1)~

(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B.Ⅱ——③C.Ⅲ——⑤D.⑥——I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

图中箭头①表示固结成岩,箭头②表示沉积岩受高温熔融作用(重熔再生),箭头③表示熔岩冷却,箭头④表示熔岩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箭头⑥表示变质岩受到外力作用。

(1)题,学生虽然对玉石的形成了解甚少,但是大理岩是变质岩,故根据题干提示“昆仑玉与大理石的形成过程同属”可选D。

(2)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的化石环境为沉积环境,通过箭头①固结成岩作用完成。

故选A。

【答案】

(1)D

(2)A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质

(1)褶皱与断层

(2)地质构造与找油、找水及工程建设的关系

①找油、找水: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沉积岩中)。

②工程建设:

尽量避开断层;

隧道要穿过背斜部位。

4.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

(1)地势高的地区——以侵蚀为主;

地势低的地区——以沉积为主。

(2)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蚀作用;

湿润地区——主

一、区分三大类岩石。

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

分 类

形成过程

典型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喷出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玄武岩、流纹岩

沉积岩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其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受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

二、绘制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地壳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

请说明右图中各个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三、知道主要内外力因素的能量来源及表现方式。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四、结合实例分析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形式

成因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褶皱

背斜

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后,发生的弯曲变形。

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断层

地垒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五、结合实例分析流水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分布区

外力作用形式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主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干旱地区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沙丘、沙垄

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川

U谷、冰斗、刃脊、角峰

六、结合实例分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