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1Word格式.docx
《鲁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必修二教案1Word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击】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是紧密联系的,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比较强的化学键,要破坏这些化学键都需要较多的能量,例如,氯化钠、碳酸钙、氧化镁等物质是离子化合物,他们熔化时要破坏离子键,由于离子键很强,因此他们的熔点也很高。
氮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要破坏分子内很强的的共价键,由于该共价键很难破坏,因此氮分子化学性质很稳定;
再如金刚石完全是由共价键构成的,金刚石熔化时要破坏内部的共价键,因此金刚石的熔点、沸点、硬度等都非常高。
【点评】通过学生阅读“知识点击”,将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联系起来,知道化学键是影响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一些具体物质的熔沸点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离子键、共价键都是比较强的化学键,但由于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较多和学生知识的有限,这个地方也不要拓展、延伸过多。
【媒体展示——板书】第二部分: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引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很重要的。
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要利用各种能源,而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如石油、煤的燃烧)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能源之一。
研究反应热,对于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设备的设计和使用,以及对热能的综合利用,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以研究反应热为主要内容的化学热力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化学反应可以热、电或光等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但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变化。
【交流·
研讨】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汽时的能量变化过程
总结】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过程中,各原子的内部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在生成物分子中形成新的化学键。
实验证明,破坏旧的化学键时,需要从环境吸收能量来破坏原子间的相互吸引;
在形成新的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吸引而对外释放能量。
化学反应热就来源于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发生的能量变化。
【思考·
质疑——板书】能量会不会在反应过程中损耗或消失?
【拓展·
引导】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值是保持不变的(这叫能量守衡或转化定律)。
化学反应过程遵循能量守衡定律。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活动·
探索】
【媒体显示——板书】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改变,有的对外释放能量,有的从外界吸收能量。
如果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该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如果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该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媒体显示——概括整合】
【点评】通过氢气和氧气生成1mol水蒸气的能量变化过程的分析,然后推广开来,得出结论:
破坏旧的化学键时,需要从环境吸收能量来破坏原子间的相互吸引;
化学反应热就来源于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发生的能量变化;
通过“思考质疑”,对程度好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引入“能量守衡或转化”定律;
通过“活动探索”使同学们对吸热和放热反应,增强直观印象,同时明白化学反应不仅存在放热反应也存在吸热反应;
再通过“概括整合”,使同学们对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能量变化与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业】1、课本38页2、3、4
2、拓展延伸习题(略)
(深圳实验学校黄军谱)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生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后,引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限度,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但外界条件的改变如:
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波、以及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等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反应的快慢。
催化剂的使用同样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
在可逆反应中,一定条件下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移动,这是反应的限度问题。
从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优化工业生产的条件的选择。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
必修部分与旧教材相比,降低了知识要求和难度。
更简洁、易懂,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
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平衡移动
3、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4、通过“硫酸制造工业的发展”“催化剂和化学工业”等资料介绍,使学生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生产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半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
2、通过“联想·
质疑”、“活动·
探究”、“交流·
研讨”、“观察·
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联想·
思考”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通过对化工生产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建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对照实验和半定量实验的实验方法,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如何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哪些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
如何从实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
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进行得很完全?
化学平衡是一种什么样的平衡体系?
如何优化化工生产的条件?
2、将学生每4-5人编为一组,设计“活动·
探究”的实验方案。
(二)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分析类比、实验探究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实验探究】分组实验:
镁、锌和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质疑】1、镁、锌和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生活或学习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反应是较快的、哪些反应进行缓慢?
2、实验室制氧气为什么要使用二氧化锰?
【讨论】学生讨论思考上述问题。
【引入新课】从同学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知道,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应需要加热或使用催化剂,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点评】密切结合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知识,从“问题”直接引入新课题,使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从实验探究入手创设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氛围。
【板书】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阅读并质疑】阅读教材39-40页“联想·
质疑”,如何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
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在硫酸的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硫氧化生产成三氧化硫要选择一定的温度、催化剂是为了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
说明条件的不同对化学反应有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呢?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快慢
【媒体显示】“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实验设计:
【思考、讨论并质疑】从所给试剂分析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为什么三种金属的表面积要大致相同?
你如何设计实验?
如何探讨化学反应快慢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学生设计】学生讨论、分析所给物质的浓度、状态,设计实验方案
(1)铜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的实验
(2)镁条、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
(3)铁片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
(4)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的实验
(5)块状碳酸钙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
(6)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
【质疑】通过什么现象了解化学反应的快慢?
【阐述】化学反应进行时可以通过观察气泡逸出的快慢、固体物质的消失或产生的快慢、颜色改变的快慢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通常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板书】
1、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时间:
(如每秒、每分、每小时)
计算公式为=△C/△t
反应速率的单位:
mol/(L•s)mol/(L•min)mol/(L•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②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③百分组成HI%=I2%④反应速率VH2=VI2=1/2VHI时
⑤[HI]∶[H2]∶[I2]=2∶1∶1时⑥V(HI)分解=V(HI)生成
⑦压强不变⑧C(HI)=2C(I2)
3、在容积不变密闭容器中,对于合成氨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1)V(N2)∶V(H2)=1∶32)V(N2)∶V(NH3)=1∶2
3)V(NH3)=2V(N2)4)V(NH3)分解=V(NH3)合成
5)C(NH3)=2C(N2)6)压强不变
7)每消耗nmolN2的同时生成2nmolNH38)密度不变
9)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变
【思考讨论】2、3两题有什么不同?
判断化学平衡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什么可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任意反应:
mA+nB
pC+qD是否达到化学平衡?
【点评】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小结】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1)V(正)=V(逆)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
同一物质消耗和生成,反应物和生成物消耗或生成
②速率相等:
同一物质速率的数值相等,不同物质速率的数值与系数成正比即相等
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不变(或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3)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时,压强不变或平均分子量不变或密度不变
4)同种物质化学键的断裂与化学键的形成的物质的量等,体系中含有色物质时,颜色不
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若以化学键或浓度表示,则必须对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且要按反应方程式系数关系成比例
【概括·
整合】
1、填写下表,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条件
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浓度
压强
温度
催化剂
2、什么是化学平衡?
它具有哪些特点?
与溶解结晶平衡有什么相同的方面?
3、你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一个化学反应?
【本节练习】
1、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mol/(L·
s)②V(B)=0.6mol/(L.s)③V(C)=0.4mol/(L·
s)④V(D)=0.45mol/(L.s)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以同一物质为标准,将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为用该物质表示的速率,并比较。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
N2+3H2
2NH3
起始浓度mol/L
1.0
3.0
2秒末浓度mol/L
0.6
1.8
0.8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时,其速率为().
A.0.2mol/(L·
s)B.0.4mol/(L·
s)C.0.6mol/(L·
s)D.0.8mol/(L·
s)
4、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D.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可知化学反应进行的相对快慢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
C.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
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6、将0.1mol/L稀硫酸以相同体积与下列处于不同条件下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其中出现浑浊最快的是()。
A.10℃、0.1mol/LB.10℃、0.05mol/L
C.20℃、0.05mol/LD.20℃、0.1mol/L
7、在N2+3H2
2NH3反应中,使用催化剂的理由是().
A.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没有催化剂该反应不能发生
C.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抑制逆反应的发生
8、能确认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9、2NO2
N2O4正方向放热,把烧瓶置于1000C沸水中,下列哪几项性质不会改变①颜色,②平均分子量,③质量,④压力。
A.①③B.②④C.④D.③
10、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C.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D.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
11、对于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
①增加O2的浓度,平衡()移动,SO2的浓度(),SO3的浓度()。
②增大压强,平衡()移动,SO2的浓度()物质的量(),
SO3的浓度()物质的量()。
③升高温度,平衡()移动,SO2的浓度(),SO3的浓度()。
12、请画出2SO2+O2
2SO3反应中SO3的浓度在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情况下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
(深圳市高级中学汪东珍编写)
个人简历
汪东珍,女,1982年8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
中教高级职称、中国化学研究会会员。
荆门市学科带头人、龙泉中学(湖北省重点高中)化学教研组长。
多年任教高三毕业班并担任校化学竞赛辅导主教练,辅导的学生中先后有二十多人次在竞赛中获国家一、二、三等奖和省一等奖,被授予优秀辅导员。
组织和主编了高中化学新课及复习课的配套练习。
发表了《元素示踪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等文章。
先后获湖北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荆门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1999年到深圳市高级中学任教,2000年所带初三化学在全国的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优秀辅导员。
2003年、2004年任教高三年级(X科),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曾经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
第二部分承接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具体的知识点外,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大视野、高观点、多角度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化学研究的前沿。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活动·
探究—氯气的制取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利用“化学前沿”、“资料在线”等拓展性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从更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1、通过“交流·
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
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和怎样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探究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形成,能量转化研究的利用。
(三)学生准备
1、预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中的“交流·
研讨”;
2、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确定;
3、收集身边的废旧电池,思考生活、生产中能量的来源及利用。
(四)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编制“活动·
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
2课时
第1课时
【引入】人类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和利用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化学反应的利用逐渐从经验走向理性,尤其是现在对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实质的探讨,使人们对物质及其性质的认识更加深入,并能科学地创造适宜的条件调控化学反应。
这就为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人类对化学反应的利用水平。
【投影】检查学生课前预习作业。
交流·
研讨
1、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
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规律有了哪些了解?
2、化学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你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和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有哪些应用?
【评价与概括】
1、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过哪些化学反应?
我们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了解了这些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既有物质的变化也有能量的变化。
2、化学反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请你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和
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有哪些应用?
概括学生发言,展示各种图片(可由网上下载)。
指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被应用在新物质的合成、新材料的研制上,能量的变化被应用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
【点评】重在分析学生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认识。
肯定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所作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认识人们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以及能量的转化。
本节课先来探究有关新物质的制备。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讲述】20世纪40~50年代,人们用高纯度的人工制备的化合物代替黏土制得了“先进陶瓷”,使其具有不同于普通砖瓦的优异性能;
70年代后,一些不同材质和不同结构的陶瓷复合材料相继出现,材料结构进一步完善,性能进一步提高,适用范围扩展到航空领域、军事领域等。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丰富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目前人工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500万种,且其数量仍在以每年合成几百万种新物质的速度继续增长着。
【思考、讨论、提问】那么,一种新物质是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出来的呢?
【概述】应该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科学合理的实验原理,合适的仪器和药品;
根据实验的
特点,设计安全可靠的实验装置。
如果是工业生产,还需考虑原料的用量、价格以及设备的
承受能力等;
实验室中制备物质还要考虑切实可行和简单易行。
【讲述】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中大多含有氯元素,如次氯酸盐和二氧化氯等,它们都
可以由氯气和其它物质反应制得,那么,氯气又是如何制备的呢?
本节课我们就以氯气的制
备为例来学习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氯气
【思考】回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活动•探究】分析以下四个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1、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角度分析,有什么共同之处?
2、你认为哪个反应原理适合工业生产,哪些反应原理可以用在实验室中?
①
②
③
④
【评述】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可得出这几个反应都是利用了氧化剂把-1价的Cl变成了0价的Cl。
【媒体显示】电解食盐水装置。
工业上利用反应④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
反应①是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地康法制氯气。
【评述】反应②和③从原料、反应条件分析都可以用于实验室中制取氯气。
【讲述】反应②是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石时,把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生成,产生的就是氯气。
至今,实验室中仍用这种方法制取氯气。
反应③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氯气的方法之一。
【点评】让学生认识到一种物质的发现有偶然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