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444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docx

长安大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考试资料

水文地质学根底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特征:

水文地质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

3、研究内容:

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赋存、分布

2〕地下水的运动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4〕物理化学性质、成份与形成原因

5〕地下水的起源、循环、转化规律

6〕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水文地质学根底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水文地质学包括:

水文地质根底/原理

地下水动力学

水文地质调查

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供水水文地质、矿床水文地质〕

地质工程专业的后续课程:

降水工程〔36学时,第8学期〕

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

1、地下水水位变动破坏原有的岩土与地下水的力学平衡系统,以与产生的各种效应。

最典型的是斜坡稳定问题。

3、沙漠化、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逐年增加

某某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9.61万Km2(合961万Km2,1.44亿亩)。

某某省沙漠化面积每年以13万Km2(1300Km2)的速度扩大。

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

6、地下水是有些工程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

1〕溶解作用

2〕润滑作用

3〕侵蚀作用

7、地下水是破坏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8、地下水是某些地方性疾病的致病原因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与其循环

1.1 地球上的水

一、地球上的水的起源与其存在空间

1、起源  

2、存在空间

浅部层圈水,深部层圈水

二、浅部层圈水的总水量

地球浅部层圈水的分布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

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构成的系统中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

水循环

水文循环示意图

水文循环

1、天然水循环

1〕循环过程

2〕循环原因:

   a:

内因:

固液气三相水可以相互转化

   b:

外因:

太阳辐射使得水体蒸发,地球重力使水降落到地面。

3〕循环环节:

蒸发-运移-降水-径流

4〕循环类型:

a:

大循环〔洋陆之间〕

b:

小循环

c:

内循环

5〕水循环的作用〔对水〕:

 a:

促进天然水的更新

 b:

促进海洋和大气水的交换,也促进大陆内部不同流域内的水交换; 

 c:

促进各个圈层之间的交换〔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6〕研究水循环的意义:

加强小循环,阻截大循环

塔里木河,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某某塔里木河的断流和输液疗法

2、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水循环

1〕循环的过程:

在蒸发和径流两环节之间参加了人为因素。

2〕人为活动影响的结局:

a:

由于水量变化导致地下水量的变化

b:

天然水受到污染,水质发生变化

 c:

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研究水文循环的意义:

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30mm,折合水量57.7万km3,还不到全球总水量13.86亿km3的0.0416%。

但是这局部经常参与水循环运动的有效水量,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却有重大意义。

1.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

2.形成江、河、湖、沼等水体与各种地貌。

3.造成巨大的水利资源。

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地质循环

1、定义:

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叫做地质循环。

2、过程有二: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因素

1、气象因素:

影响地下水形成与动态的气候特征与其变化的要素。

包括:

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2、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指一个地区气温的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

气温随空间变化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

3、气压:

大气的质量施加在地表或地表物体上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力。

赤道处临近地面下部形成低压带,赤道两侧地面处形成亚热带高压带。

对于我国气候起到控制作用的是两个高气压中心带:

夏威夷亚热带高压中心和蒙古寒带高压中心。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因素

4、湿度:

1〕绝对湿度:

e或m

2〕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于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

r=e/E=m/M

3〕饱和湿度:

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汽的最大含量,E或M。

5、蒸发:

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水面的蒸发速度取决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等。

饱和差:

某温度下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含量与实际水汽含量之差。

d=E-e。

6、降水:

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2〕高层降水,低层降水

〔3〕描述指标有:

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类型

描述降雨特性的几个特征值:

降雨强度分级: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2002.08.29某某佛坪暴雨成灾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水文因素

1、径流:

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和地下流动的水流。

2、水系:

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一个地表径流系统,称为水系。

3、水系的流域:

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4、分水岭/线:

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即为分水线,又称分水岭。

5、流量(Q):

系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为m3/s。

流量Q等于过水断面面积F与通过该断面的平均流速V的乘积,即:

Q=V•F

6、径流总量:

W(RunoffVolume):

指一定的时段内T(=t2-t1)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单位:

m3)。

可由下式求得:

W=Q•T

7、径流模数(M):

系指单位流域面积F〔km2〕上平均产生的流量,以L/s•km2为单位,计算式为:

M=Q/F•103(1L=10—3m3)

8、径流深度:

径流深度(Y):

系指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单位为mm,计算式为:

Y=W/F•103

径流系数(ɑ):

为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Y(mm)与降水量X(mm)的比值:

ɑ=Y/X,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蒸发系数〔β〕:

为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蒸发量Z(mm)与降水量X(mm)的比值:

β=Z/X,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1.4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一、循环系统〔途径〕

1、太平洋水循环系统

2、印度洋水循环系统

3、南海水循环系统

4、东北鄂霍次克水循环系统

5、西北内陆水循环系统

二、我国水文循环的根本特点

1、在降水时间上分布不平衡

2、在降水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我国的水文循环五大系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产生干扰,水循环系统复杂。

二、2 降水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

    降水量东南沿海在1500mm,长江流域约为1200mm,某某580mm,某某327.7mm,某某87.3mm,格尔木38.3mm,乌鲁木齐277.5mm,和田33.4mm,吐鲁番20mm,且末18.6mm。

有些地方在有些年份终年无雨。

1.5全球的水均衡

1.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2.大陆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大陆内陆区降水量和蒸发量根本相等。

Z-蒸发X-降水Y-径流

Z洋=X洋+Y陆Z陆=X陆-Y陆

Z洋+Z陆=X洋+X陆

 

也即:

通过水循环,每年有4.7万km3的淡水从海洋转移到大陆上,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绪论 复习思考题

一、关键概念  水文地质学

二、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有哪些分支?

2.简述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试举例。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一、关键概念

水循环;水文循环;大循环;蒸发;小循环;降水;蒸发;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蒸发系数;

二、简答题

1、何谓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的作用?

研究意义?

5、我国水循环特点二?

三、某水文站上游流域面积为57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8.7m3/s,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0mm。

试求:

2.径流模数: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即流域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

3.径流深度Runoffdepth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1 岩石中的空隙

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先决条件,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联通状况和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运动。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2.1.1 孔隙

1、孔隙:

在松散堆积物中或胶结不好的沉积岩中以与局部喷出岩中,组成岩石的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能存在的多孔状的空隙。

2、孔隙性:

岩土孔隙的大小、分布规律、数量、形状、性质、联通情况等的总称。

3、孔隙度:

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n=Vn/V

4、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1〕分选程度

2〕颗粒排列状况:

排列方式一样但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岩石,其孔隙度完全一样。

3〕颗粒形状

4〕胶结充填情况

§2.1.2 裂隙

固结的坚硬岩石,包括:

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一般不存在或只是保存一局部颗粒之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裂隙。

按照成因分类:

成岩裂隙

       构造裂隙

       风化裂隙

裂隙率:

裂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Kr=Vr/V

野外研究裂隙时,还应注意测定裂隙的方向、宽度、延伸长度、充填情况。

在花岗岩闪长岩岩体边坡上,分布大量陡于80°倾角的构造裂隙。

§2.1.3 溶穴

1、溶穴:

起因于水的溶蚀,在可溶岩〔白云岩、岩盐、石膏、石灰岩等〕中形成的空洞〔溶隙〕。

2、岩溶率:

Kk=Vk/V

特点:

岩溶率的变化X围很大,且在相邻很近地点处岩溶率完全不同,同一地点的不同深度处岩溶率也有很大变化。

四、岩石中的空隙小结

1、岩石中的空隙是研究地下水的根底

2、分布特点:

孔隙主要分布于松散堆积物中,分布广泛,联通均匀

裂隙分布于坚硬岩石中,分布不均

溶穴分布可溶性岩石中,分布不均

3、孔隙度,运用X围广;裂隙率、岩溶率受到地区限制,运用不广,代表性不强。

三者定义也各不一样。

4、裂隙率和岩溶率可以直接评价赋水性,孔隙度加孔隙大小才可评价。

5、孔隙度与其影响因素。

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分为三种类型地下水:

①孔隙水;②裂隙水;③岩溶水。

§2.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①结合水;

②重力水;

③毛细水;

④固态水和气态水。

 岩石骨架中的水〔矿物结合水〕

一、结合水

1、定义:

2、强结合水〔吸着水〕:

3、弱结合水〔薄膜水〕:

结合水区别于普通液态水的最大特征是:

具有抗剪强度,即必须施加一定的力方能使其发生变形,施加的外力越大,发生流动的水层厚度也越大。

二、重力水

1、定义:

2、重力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毛细水

1、毛细水定义:

2、毛细现象:

3、支持毛细水

4、悬挂毛细水

5、悬留孔角毛细水〔触点毛细水〕:

四、气态水、固态水以与矿物中的水

   气态水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于液态水相互转化,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五、小结:

1、重力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毛细水是消耗地下水水量的,结合水影响地下水的运动。

2、在大孔隙中以重力水为主,细小孔隙中以结合水为主,裂隙、溶穴中几乎全部为重力水。

§2.3 与水储容与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岩石空隙大小、多少、连通程度与其分布的均匀程度,都对其储容、滞留、释出以与透过水的能力有影响。

§2.3 与水储容与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一、容水性

1、容水性:

岩石的孔隙具有容纳地下水的性质。

2、容水度:

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Sc=Vw/V。

一般说来,容水度在数值上于孔隙度〔裂隙率、岩溶率〕相当。

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