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突发传染病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社区突发传染病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突发传染病件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传染病事件不在社区蔓延。
第二部分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社区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村委会、社区益民医院、社区相关组织和其他民间组织等负责人组成。
社区突发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职责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配合上级指挥,组织和协调社区内突发传染病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和动员群众力量;
2、研究、处理其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
3、对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各村社在中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4、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5、组织开展突发传染病事件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6、培育民间组织,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应急小组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多个应急小组。
应急小组下可分为专业技术组,宣传信息组、后勤保障组。
1、专业技术组
职责:
负责完成上级指派的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现场调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并依法开展有关社区综合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
2、综合协调组
负责协调突发传染病事件现场处理和控制过程中的有关工作;
协调做好社区稳定和安全保卫等工作;
负责社区内外联络和日常事务,交流工作情况,及时汇报防治工作的动态。
3、宣传信息组
负责突发传染病事件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收集、上报、社会宣传、新闻报道,普及防病知识。
4、后勤保障组
根据突发传染病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做好物资供应、经费筹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并做好物资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三、应急处理日常管理机构
在成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应设立相应的部门承担社区应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
其职责一般包括:
1)、负责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协调工作;
组织制定、修改应急预案。
2)、组织对社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和隐患排查。
3)、组织技术培训和演练;
组织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4)、监督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重点做好学校、建筑工地等高危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工作。
第三部分应急报告与信息发布
一、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
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二、报告时限: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传染病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专用设备,完成突发传染病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与按临时疫情报告制度规定的日报或零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做好四级信息报告网络体系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信息畅通。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不得随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
三、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锦江区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四部分应急处理方案
一、应急处理原则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社区内时,应相应提高报告和响应级别,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确保迅速、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图
预案启动的建议→预案的启动→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措施→应急医疗救治→治安管理措施→应急物资的运送→人员及物资的调集→应急处理状态的解除
三、应急处理措施
社区内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紧急措施:
1)、积极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设立传染病隔离留观室,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对隔离者进行定期随访;
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社区内疫点、疫区的封锁管理。
3)、指定专人负责突发传染病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与管理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报告程序,对各类突发传染病事件及时报告。
服从上级应急指挥部的调配和指挥,开展病人初诊、救治和转诊工作;
配合街道、居委会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4)、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
2、一般措施:
1)、指导社区各单位突发传染病事件防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协助做好对社区各单位突发传染病事件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
2)、按专业机构要求,对本社区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造册登记,为专业防控机构提供基本信息。
3)、做好医疗机构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院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
4)、在专业防治机构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应急接种、预防性服务、现场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
分配发放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并社区居民正确使用。
5)、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开设咨询热线解决相关问题;
为集中避难的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6)、做好出院病人的随访与医疗服务工作,落实康复期病人的各项防控措施。
7)、根据社区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个人防护技能的培训。
3.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4)指导病人家庭消毒。
第五部分应急善后处理
社区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政府作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终止决定,确定本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止。
1、评估
1)、突发传染病事件结束后,社区突发传染病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合上级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自我评估。
2)、自我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处理措施效果评价、社区资源的动员与组织情况、社区各相关科室的协调与配合情况、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评估报告报上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
2、恢复与重建
动员社区各科室力量,充分发挥作用,调动社区各类资源,开展自助和互助,加快恢复和重建。
3、奖励与表彰
1)、根据上级要求,社区提出奖励的建议名单并报有关部门。
2)、对社区内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对其事迹和精神进行宣传。
4、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5、抚恤和补助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对参加应急处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补助;
2)、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落实有关待遇。
6、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或协助有关科室部门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科室、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第六部分应急处置的保障
1、信息系统
1)、疫情报告管理组及网络直报员随时做好设备维护,保证畅通。
负责登计、统计使用的本、卡、册。
消毒组和综合预防保障等应急组织随时待命参加突发事件调查,救治等工作。
2)、实行值班制,开通专用电话,做好值班记录。
2、疾病预防控制队伍
1)、按照区政府卫生行政机构的指示,成立各种技术队伍的预备队,并保证预备队成员按时参加上级的业务培训,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流行病学调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项工作。
2)、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培训,制定各应急专业队伍人员职责。
3、医疗救治队伍
1)、按照上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设置隔离和留观病床;
2)、承担或协助专业技术部门开展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医疗救治和转运工作。
4、建立志愿者队伍
应发挥本单位和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者队伍,按照平战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形成不同功能的应急小分队,明确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职责,建立人员数据库,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与演练。
5、培训与演练
1)、应加强医院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形成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自救、互救等技能的培训。
3)、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在医院内组织开展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社区应急准备、协调和应对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6、经费和物资保障
1)、社区应配合相关部门,落实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财政补助政策。
2)、社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储备足够的应急预防救治药物、隔离防护用品和消毒药械等物资。
对来自各方面的捐款捐物,进行专帐专人管理,确保突发事件使用。
7、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1)、利用黑板报、宣传画、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的宣传,教会居民一般的防病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
2)、开展与突发事件相关疾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使群众了解掌握突发事件的特征与预防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