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752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师范大学德育原理21春在线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3Word下载.docx

 

第2题,德育即道德教育;

德育即“五爱”教育;

德育即“五讲四美”教育;

德育即指对学生进行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

德育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等以上几种定义方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是从哪个角度对德育的内涵进行界定的?

【A】.从其目的上来解说德育

【B】.从其作用和功能上来解说德育

【C】.从其内容上来解说德育

【D】.从其价值取向上来解说德育

C

第3题,心理咨询法是指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的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A】.思想障碍

【B】.心理障碍

【C】.意义障碍

【D】.理论障碍

B

第4题,重视教学在德育中的地位、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首要的是()问题。

【A】.挖掘和渗透

【B】.领导和管理

【C】.重视与否

【D】.努力的程度

第5题,关于德育工作者的劳动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再生产的劳动

【B】.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生产社会精神产品的劳动

【C】.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社会思想道德再生产的劳动

【D】.德育工作者的劳动是文化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劳动

第6题,由于在教育实际中教育爱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表现出来的,所以常常有人把教育爱称为教师爱。

【A】.执教行为

【B】.教育方法

【C】.教育观念

【D】.教育理论

第7题,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方法

【D】.德育效果

第8题,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品德行为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修养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示范陶冶法

第9题,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A】.情感品质

【B】.意志品质

【C】.道德品质

【D】.行为品质

第10题,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结果的预定性,使教育者在育人方向和标准上有所遵循,并依据德育目标的要求来安排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设计德育过程,调整工作态度和方式,因此德育目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

【A】.依据

【B】.根本依据

【C】.指南

【D】.准绳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第1题,德育内容对德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A】.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所必需

【B】.德育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伦理资源

【C】.德育内容是滋养人思想品德发展的精神粮食

【D】.德育内容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ABCD

第2题,《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的内容在突出社会性要求的同时,也体现了对个体自身发展的关注,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人品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总体上是依据“德育即()”。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

第3题,要使教学在德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书的编写者认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A】.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

【B】.建立有利于加强教学中有利于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导向机制

【C】.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和示范作用

【D】.重视教学中德育问题的科学研究与规划

第4题,丰富德育理论,提高德育理论的科学化水平需要做出的努力有

【A】.不拘已有的理论敢于冲破旧的理论束缚

【B】.不拘就教育论教育的研究模式

【C】.理论联系实际

【D】.广泛借鉴古今中外的德育理论和优秀的德育遗产

第5题,强调管理教育中的激励性强化,是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共识,许多教育者对此有着深切的认识,它的必要性主要在于()。

【A】.激励是调动人的工作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要因素

【B】.激励本身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强化作用

【C】.对人的激励常常包含着对人的某方面的某种肯定或赞赏等,增强人发展的自信。

【D】.重视激励,也是古今中外教育一直比较重视的教育方式和传统

第6题,德育思想管理主要是使德育全体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应该树立的德育观有()。

【A】.德育地位观

【B】.德育价值观

【C】.学习掌握科学的德育工作理论,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

【D】.强化进取意识

第7题,德育内容是构成德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A】.价值和规范要求的蕴含性

【B】.价值及规范因素的广泛性

【C】.德育内容的寓它性

【D】.思想性和知识性

第8题,实现德育目标,应注重采用哪些基本策略?

【A】.重视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B】.争取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

【C】.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D】.保证人、财、物的必要投入

第9题,从内容上看,在学校教学中,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

【A】.伦理性和文化性

【B】.思想性和智慧性

【C】.情感性和审美性

【D】.价值性

第10题,中小学德育内容的选择和确定,必须要坚持和体现基础性原则,这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A】.由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决定的

【B】.由中小学教育的使命决定的

【C】.由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D】.由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决定的

三、判断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第1题,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动作用能否发挥并不重要。

【A】.错误

【B】.正确

第2题,德育中的各种精神因素对人的不断影响和熏陶,还会使人产生正确、健康的精神需求,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并能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到精神生活充实、幸福。

第3题,没有管理,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秩序性、统一性就不能得到有力的保证,教育和激励也难以在稳定有序的基础上更有效的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不利于教育和激励的因素往往不能得到有利的排除或遏止。

第4题,教育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层内涵,指教师对教育的那种深厚而又广泛的“符合教育内涵”的感悟、理解;

对教育能予以符合“教育本来应该”的把握。

第5题,人的为德甚至尚德的本性,使人必然讲究德性,过一种德性生活。

第6题,在德育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避免德育心理化。

第7题,教育机智指教师的智慧,才能与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它使教师善于选择最恰当的时机、运用巧妙的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8题,搞好德育工作,需要实践上的大胆探索,因为德育工作总是复杂变化,经常会使人遇到新的情况和问题,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相应理论作指导。

第9题,人的为德甚至尚德的本性,使人必然讲究德性,过一种德性生活。

第10题,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虽没有随时受到惩罚的紧张和焦虑,但因为没有明确的必要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强,学习行为常常受个人的兴趣爱好所支配,学习效果不是太好。

1第1题,德育效益是通过德育过程来实现的,没有德育过程也不可能取得任何德育效益。

1第2题,组织建设好班集体,不可忽视非正式团体的存在和影响,要善于把非正式团体变成班级的积极力量。

1第3题,广义的德育内容,指以专门的形式(如课程、守则等形式)来加以呈现的价值引导体系。

广义的德育内容往往体现和代表着学校德性教化的主旨。

1第4题,伴随一定教学形式的活动要求、纪律以及活动氛围等等,对学生理解并接受外部教育要求,形成一定的品德,并不具有引导性。

1第5题,道德是为了人的道德。

不应只注重道德本身。

那种为了道德而道德的德育是应该避免的。

德育,应培养人学会用道德来指导人更好的生活,以一定的道德处理好人与各方面的关系,过一种不损害他人、利于他人的生活。

这是学校德育应该确立的目标。

1第6题,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来确定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具有可接受性(即适合学生的接受方式)。

1第7题,心理问题原本不是德育的内容,因为心理本身不是价值问题,但心理与德性问题一旦集中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身上,则难以把它们分开。

一方面心理是品德内化的机制。

另一方面,心理又作为德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反映着品德的真实程度和水平。

1第8题,人思想品德是人在实际生活中与人多方面交往中形成的,所以认知性的德育毫无必要。

1第9题,班集体是学校为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而建立起来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进行施教的基本群体形式。

20.在德育活动中,德育的各种影响无不体现社会的要求。

德育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反映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来训练人的行为,指导人的社会化,它总是按照社会的委托引导着人的社会化方向,以至最终使教育对象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