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280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Word下载.docx

2想知道,爱提问。

3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单元课题

第一单元第2课时(总1课时)

课题

1空气的性质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空气的力量。

教学过程

反思与讨论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

”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

首先大家先想一想:

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空气有质量

(1)空气有重量吗?

①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空气有没有重量?

②演示空气在水中的跑动实验,说明了什么?

比水轻的物体浮上来

③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

把你设计的方案记录在P70上

(2)我们可以为空气的性质这一栏上添个新的性质了:

有质量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了空气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我们还要通过试验再掌握空气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质。

(1) 

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猜测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1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有压力,不能随意缩小

(4)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的“不能随意缩小”的性质?

4、理论运用实际

大家玩过手枪吗?

手枪就是利用了空气的这个性质,今天我们也可以来做一把简单的空气枪。

制作空气枪

①讲解制作方法

②小组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子弹”射的远

③你能说说制作原理吗?

(2) 

制作压缩空气水“火箭”

①讲解制作方法及原理

②室外实验

三、课外拓展

1、观察生活中利用空气性质的地方

从谜语入手,引出研究课题。

从身边入手,由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重点是要他们自己说

知道一定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在前一个试验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说出原因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的质量比水轻,所以能在水中浮上来,就是看到的气泡

这个空气的性质比较难以说明。

学生已经知道空气的这个性质,不容易说出来。

动手完成趣味实验,加深印象

作业设计

完成实验册p19,p20

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性质:

要占据一定空间

有质量

不能随意压缩所占据的空间,有压力

教学后记

这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

动手做"

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里我只告诉学生研究纸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至于如何实验,纸折成什么形状,由学生自己设计。

又以实验记录的形式提示学生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控制完成。

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承受力大小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问题的探究欲望。

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小组协调,合理分工,动手、动脑,想方法把自己组的形状折好,完成不同形状的承受力大小的实验。

当学生看到一个圆柱形的纸筒上竟然能放10本科学书时,无不感到惊奇。

使我真切的体会到亲历科学给学生带来的无比魅力,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再次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课的魅力,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看似平凡,却常常给人以惊喜。

反思教学过程,看到了不足之处,感到要很好的完成教学,备好教材和课是不够的,备好学情很重要,本课由于对学生折纸的能力预计不足,导致蛋壳的实验没能完成。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备课和备学生上多下功夫。

第一单元第1课时(总1课时)

2、热空气和冷空气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1: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2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3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4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理解风的形成。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呢?

2、看到这个问题,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是怎么想的呢?

3、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

我们做个小试验吧。

1、风的形成

(1)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2)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

2、空气的流动

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打开冰箱冷藏室冷空气是下沉的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1、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使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

知道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流动造成的

学生自己思考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知道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上升

知道冷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下沉

提示:

怎么将看不见的空气显示出来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用实物投影展示

把观察结果写下

完成实验册p21

2,冷空气和热空气

你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热气球孔明灯

教学反思

《热空气和冷空气》这部分知识是前一课空气的性质的延续,课堂中首先回忆空气的性质当中的“流动性”,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空气受热或者受冷会向什么方向流动?

有的学生只是靠着感觉说,我在第一个班发现这种情况后,从第二个班开始,要求他们不仅说出自己猜测的结果,还要说出理由,这样一来有的不动脑筋的学生开始觉得有难度,从而能够认真观察下面的实验。

本节课的第一个实验,我采用了蜡烛,点燃后分别用手从侧面接近,从上面接近,注意观察的是从侧面和从上面在多远会感觉到热。

由于热空气上升的缘故,很明显学生就发现,从侧面可以很接近火焰,而上面则是在有一段距离时就感觉到烫。

得出对热空气运动的认识。

冷空气的运动方向我在备课时思考,发现其实根本不用实验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其运动方向。

因为身边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比如空调的冷气、冷饮的冷气、冰箱的冷气等等。

课堂中叶不出所料,有很多学生能够举出这些例子。

这一环节的教学应该是比较轻松的。

下面的实验我演示的是冷热空气对流,也许是材料的缘故,热空气收集满一瓶后,2只集气瓶对接,发现部分热空气(香燃烧的烟雾)沉积在下面一个瓶子的瓶口,大部分还是上升到最上面了,这可能和自己的操作过程中有些小失误有关。

总的实验现象还是正常的,学生认识到了因为热空气上升,所以烟会上升,而冷空气会下降,最后交换位置。

关于用途,我是在冷热空气运动时分开介绍的。

这节课还补充了一个和生活相关的知识,看电影,去一座有2层楼座位的影院,夏季去坐在什么位置合适?

再过3个月去又在什么位置合适?

有了本节课的知识,很快学生就能思考的出结果。

也是考了他们的一点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单元第课时(总课时)

空气中有什么

1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认识二氧化碳。

3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1能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中的几种不同成分。

2会通过事实推断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感悟清新的空气是我们人类健康的必备条件。

了解空气的成分。

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演示实验:

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

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

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

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

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

(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

接着实验。

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

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

(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

是空气跑走了吗?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③杯内还有没有空气?

是不是都烧光了?

(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

④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耗(或说用去)一部分空气。

(10)填空:

课本第17页的空白。

实验2:

燃烧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杯内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呢?

火在这些气体中能不能燃烧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接着做实验。

实验的步骤是:

①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杯子,倒过来放在桌上。

②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①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明确后,把问题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18页的空白中。

②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能支持燃烧。

③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

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

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

(1)讲解: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板书);

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板书),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

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

(2)观察:

看课本第10页空气成分比例图和资料介绍。

(3)提问:

③其他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4)讲解:

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3、认识二氧化碳。

(1)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呢?

(2)实验:

①制取二氧化碳。

 ②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晃几下。

有什么现象发生?

(3)讨论:

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空气中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4)讲述: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不支持燃烧等性质。

三、拓展:

你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

是利用了哪些性质?

从生活入手,由经验建立新概念更容易

3空气中有什么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

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会引导学生经历很多探究活动,做很多实验。

但教师在备实验课时,一定要仔细,准备充分,不然实验可能会失败。

我在教《空气中有什么》一课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本课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

一种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另一种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这节课要做两个实验,让学生自己经历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真理。

上课开始,教师引入新课后并讲实验要求:

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盛有红水的水槽中,不点燃蜡烛,用去底塑料饮料瓶把蜡烛扣上,立即拧紧瓶盖,观察水能否进入瓶子。

启示:

我认为我们科学教师在备实验课时,要亲自做一次完整的实验,并且要反复的多做几次,选用大小不同的实验用具。

事先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这点绝对不能省略。

另外,从教材的呈现上来看,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内容。

其实,任何一种教材都只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过分依赖于教材,它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教师教学的“圣经”。

因此,我们在用教材教的同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确的判断,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课才会更加严谨,更加科学。

第一单元第4课时(总1课时)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

2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

2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

3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4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5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

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

调查居室空气污染的原因。

1、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

2、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

今年的口号是什么?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3、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人常说:

三天不吃饭还能活,三天不喝水就活不了,如果没有空气,那三分钟都不行。

1、空气和生命的关系

(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

(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空气中呢?

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

(2)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气受污染了呢?

(3)讨论研究P13的车辆尾气实验

课后收集资料

3、我们能做什么

(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

我们能做什么呢?

(2)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

4、调查反馈

(1)展示收集的资料

(2)空气污染还会造成哪些危害?

有价值的提议,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

1、调查了解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治空气污染

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

复习

加深世界环境日的保护意识

意识空气的重要性

意识到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让学生从小学生的角度讨论我们能做的

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这课就是通过探讨我们生活中的空气污染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空气也受到了污染,大家必须为净化空气而努力,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努力使学生发现,回忆生活中的空气污染现象,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这些都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

实际上学生对大空气污染的现象了解的比较少,仅仅局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浓烟的排放等等,没有更多的认识。

所以在学生畅谈自己感悟和办法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并没能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认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呢?

既然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少,那就让多媒体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让电脑老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吧。

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从生活中轻松带进了课堂。

观看图片、音像资料,又把学生从课堂中引向了生活。

学生的课堂学习也生活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