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2578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7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132中国地理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J)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K)

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1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2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

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

地势高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00℃积温

作物熟制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1600℃

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000℃

青稞等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

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

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

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4、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

③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

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

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河流的基本特点

基 本 特 点

内        容

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水量丰富

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蕴藏量极大

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2、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延伸内流湖)

流域区域

分界线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

外流区域

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

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或内陆湖泊:

塔里木河

[注意]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

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丰富

较小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的地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

汛期较短、季变较小

汛期较短、季变大

汛期长、季变小

冬季积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夏汛

降水季节短

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

较短

冬季长,气温低

冬季较短

冬季气温在0℃以上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特 征

成        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

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水量较小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其量较小

汛期短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

冬季河流断流,属季节性河流,且有显著日变化

内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发、下渗,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

7――9月为汛期

四、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更少;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耕地:

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湿润、半湿润区);

草地:

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高原(干旱、半干旱区);

林地:

东北、西南山区和东南沿海山地

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产南方居多

鱼类:

集中于东海(舟山渔场);

海盐:

集中于渤海(长芦盐场);

石油:

集中于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

水土配合欠佳,淡水日趋紧张,浪费现象惊人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化严重;

森林资源减少;

草场资源超载

乱采滥挖;

破坏环境;

浪费严重

过度捕捞;

海洋污染

对策

“开源”“节流”;

跨流域调水;

兴修水库;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依法管理;

保护性使用

贯彻《矿产资源法》;

合理使用;

综合利用

适度捕捞;

防治污染

 

五、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分析

主要农

作物

主要分布区及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的

主要影响因素

粮食作物

小麦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西北灌溉农业区

有利: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不利:

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

玉米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谷物

华北平原

水稻

长江流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

农业基础好、地势平坦、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经济作物

棉花

五大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地区,南疆地区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油料作物

花生

山东丘陵

沙质土壤,排水好

油菜

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

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地势平坦

大豆

地势平坦、雨热同期

其他

西北内陆的胡麻,河南的芝麻

光照好,作物耐旱

糖料作物

甜菜

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甘蔗

台、闽、粤、桂、滇、川、琼

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

水果作物

苹果

北方地区的丘

陵区    

暖温带气候

柑橘

南方地区的丘

亚热带气候

花卉

西南

四季如春的气候

六、中国的工业

四大工业基地因各自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不同,呈现出的发展问题也有所不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

发展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辽中南工业基地

丰富的煤、铁和石油资源;

便利的海陆交通运输;

雄厚的工业基础

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

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

京津唐工业基地

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

统一的电网;

便利的海陆交通;

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有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

重点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精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沪宁杭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雄厚;

技术力量雄厚;

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继续使结构轻型化。

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多侨乡,可利用外资发展工业;

水、陆、空运输便利

能源和矿产资源不足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加强区内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知识总结】我国的工业分布特点

 工业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呈现出沿海、沿河、沿铁路分布的特点,基本形成了东部沿海、长江沿岸和陇海—兰新沿线三大工业地带。

七、我国主要铁路及内河航道

(1)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其意义

①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联系,促进西部大开发;

有利于民族团结

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线的运量

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维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沟通了东北、华北和华东的联系,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南北大动脉

②东西铁路干线(三横)

走向

意义

促进华北与西北的联系,分担陇海线的运量,建设民族地区,巩固边防

沟通东部和西北部,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横贯亚欧的第二条大陆桥中国段,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

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中、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

(2)我国主要的内河航道

航道

沿岸港口

长江航道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我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总量的70%;

江海联运,促进沿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京杭运河航道

济宁、扬州、苏州、无锡

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从济宁到江南段的航运,因向南运煤、向北运输工业品而日益发展;

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内河航运第二位

珠江航道

广州、梧州

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

主干是西江,它对沟通广东、广西各地与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八、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位置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地形

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

平原面积广阔

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

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

资源

水资源、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丰富

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农业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

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工业

形成了长江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地带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

人民

生活

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

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

生态

洪涝、水体污染、酸雨、“红漠化”、“石漠化”

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比较

位置范围

地形特征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主要地形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且分散;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主要气象灾害: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自然资源

林业: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

水资源不足;

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

水资源丰富;

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农业生产

旱地农业;

东北:

一年一熟,华北:

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水田农业;

一年两熟至三熟;

我国水稻、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以重工业为主;

山西能源基地;

纺织业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长三角”沪宁杭地区和以武汉、湖北西部及湖南中部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

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珠三角”工业基地

环境问题

东北平原:

黑土流失;

华北平原:

旱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

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4.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纬度位置

32°

N~34°

N以北

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高原为主

以低山、丘陵为主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年降水量

400mm~800mm,雨季短,降水少,降水集中于夏季

800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河流流量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含沙量大

含沙量小

汛期长

冬季结冰

冬季不结冰

植被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能源

以煤、石油为主

以水能为主

金属矿产

以铁矿为主

以有色金属为主

农业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土壤类型

黑土、棕壤、钙质土、盐碱土

贫瘠的红壤、砖红壤(酸性)、水稻土

以小麦、玉米为主,稻谷产区分散

以水稻为主,稻谷产区集中

主要水果

以花生为主

以油菜为主

以甜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主食

以面食为主

以大米为主

传统交通工具

以马为主

以船为主

传统民居

房屋多平顶,注重防寒保暖

房屋多尖顶,注重通风、散热、排水

九、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区位条件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但降水不足,水源有限

日照时间长;

但热量不足

主要农产品

畜牧业基地:

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带西段:

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西宁(毛织);

拉萨(皮革、毛毯);

林芝(毛织)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比较

(1)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2)用差异性原理分析两地区的内部差异

西北

畜牧业:

贺兰山以东草场质量较好,为草原畜牧业;

贺兰山以西气候干旱,牧区集中于山麓和山坡地带,为山地畜牧业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以黄河水灌溉为主;

河西走廊、新疆地区以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为主,发展绿洲农业

人口和城市分布:

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交通线两侧,呈点状、条带状分布

青藏

青藏高原东南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从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变化明显,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

东南部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青藏高原海拔高,适宜高寒畜牧业;

在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可以发展河谷农业

【知识补充】

1.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及发展条件

(1)西北地区的高山牧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夏季牧场主要分布在山坡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则分布在山麓地带。

(2)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条件:

①有利条件:

盆地边缘有绿洲,附近水源丰富;

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②不利条件:

荒漠广布;

降水少,蒸发旺盛,总体上水资源匮乏。

2.青藏高寒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

①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

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

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

①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

②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3.天山北坡牧场的冬夏利用

天山北坡森林带以下的草场(山麓地区),冬季气温较上部气温(山腰处草场)高,宜作冬季牧场,森林带以上的草场因冬季气温低,宜作夏季牧场,选择轮流利用草场,可以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十、我国四大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比较

有利

不利

①夏季高温多雨。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

东北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①东北生长期短,热量不足,易受寒潮影响;

西部风沙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

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①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长江中下游、珠三角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密布,利于灌溉、养殖;

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③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