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189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

《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栀子的利用概要.docx

栀子的利用概要

课程考核论文

 

学生姓名:

陈力学号:

20100143

学院:

林学院

专业年级:

10级林学(经济林)

题目:

栀子的开发利用现状

课程名称:

野生植物开发利用

指导教师:

王承南老师  

 2013年 4 月

栀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

摘要:

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又名黄栀子、红栀子、山栀子,原产中国,用途十分广泛。

作为乔灌混交林理想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可进行栅状或带状栽植,营造生物篱埂,既可迅速成林形成生物防火、防病虫害林带,又能达到缓流固坡、保持水土的目的;果实入药具消炎,解热,止血之功效;提取色素,广泛用于制药工业、印染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食用色素;花含芳香油,可提取芳香浸膏,用于化妆品和香皂、香精的调合剂。

本文在栀子的应用前景的基础之上,对栀子的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园林应用、色素提取、药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现有的利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

栀子利用现状问题措施

栀子为常绿灌木,树形常为圆球状或伞状。

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椭圆、深绿色,花生顶端或叶腋,单生或双生,个大、白色、两性、花萼绿色,具浓香,浆果倒卵形,成熟时色红黄,种子多。

栀子喜光,怕严寒,要求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深厚。

在20-25℃最为适宜,-5℃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叶鞘开始萌动,30℃以上生长受抑。

4月中旬孕蕾,5月上旬至6月初开花,5月中旬盛花期,6-10月果实渐大,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栀子为岳阳市市花,岳阳主要以黄栀子、大花栀子、小花栀子、斑叶栀子四个品种为主[1]。

1、栀子的栽培及育种

栀子为常绿灌木,其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丘陵、岗地均可种植,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良好,但立地条件对栀子的生长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土层深厚,栀子营养生长旺盛,则栀子产量较高。

因此,应选择地势较平缓、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水肥足、土壤pH值在4.0-6.5之间的地段栽植,的地段造林。

林分中栀子树形有园头形和自然开心形2种,园头形树形枝条分布紧凑,树高在1.5m左右,开心形树形树体高大,树高可达3.0m左右,枝条粗壮。

3月下旬开始萌发新枝,部分老叶脱落,4月下旬-5月上旬现蕾,5月中旬-6月上旬为开花盛期;7-9月枝条生长旺盛,8-10月果实逐渐膨大,10月中旬果实逐渐成熟,果色呈黄色或橙黄色。

栀子扦插苗第2年可开花结实,播种苗第4年可开花结实,以后结果量逐年增加,生产寿命达20-25年。

不同栽植密度对栀子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据邓先珍等(2006年)的研究表明中等肥力的立地条件,通常以1.0m×1.2m或1.0m×1.5m的栽植密度为宜[3、15]

虽然繁殖栀子花的方法有多种,但家庭盆栽最简便快捷的是漂浮的水插法。

首先找泡沫板一块,并往上打孔,将栀子花当年半熟枝剪下,插入泡沫板的孔中,然后将泡沫板放入装满水的桶中,将桶放在既能让漂板穗条遮阴,又能让阳光照射水桶的环境,将水温控制在18℃-25℃之间,栀子花一星期即能长出3厘米以上的根。

此方法扦插栀子花,成活率为100%。

2、病虫害防治

2.1栀子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栀子的主要病害有:

有炭疽病、褐斑病、黄化病、煤污病等。

在室内,病害全年都可能发生,严重时植株落叶、落果或枯死。

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生期施用多茵灵、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2.1.1炭疽病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始从叶尖或叶缘上开始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

严重时整个叶片呈褐色,造成枝枯或整株枯死,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植株发病尤重。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胶孢炭疽真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oi-des),以菌丝体潜伏在病叶上越冬,翌年春气温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一般4~10月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②发病前喷施1%波尔多液,保护植株不受侵染;发病初期可用硫酸亚铁(黑矾)30~50倍液浇灌根际土壤,也可用0.1%~0.2%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发病期间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2.1.2褐斑病

病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多从叶尖和叶缘处发生,病斑呈现不规则形,褐色或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有显著的同心轮纹,几个病斑愈合后形成不规则大斑。

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差的植株发病重,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生叶点霉(Phyllostictagardeniicola)和叶点霉(P.gardeniiae),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及其落叶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

该病在3~11月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

①收拣残株病叶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一般可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病情严重,可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③5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前,喷施50%托布津1000倍液或1∶l∶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15d喷1次,连续2~3次。

2.1.3黄化病

病害症状:

主要是由于铁素供应不足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土壤过粘,地势潮湿处尤甚。

主要为害植株中上部叶片,最初从叶片的叶缘开始褪绿,然后逐步往中心发展,叶片由绿变黄或浅黄色,但叶脉仍呈绿色,扩展后全叶发黄,进而变白,最后变成褐色,并逐渐干枯。

被害叶片全株以顶部叶片受害最重,下部叶片正常或接近正常,受害严重的植株最后枯死。

防治方法:

①雨季注意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园区田间空气湿度;②发病初期用2%~3%的硫酸亚铁灌浇2~3次,或0.1%~0.2%的硫酸亚铁喷施叶片,每次间隔20d左右;③使用有机肥料,在有机肥料沤制时混入硫酸亚铁和硫酸锌。

2.1.4煤污病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枝干和果实。

是红蜡蚧特别是日本龟蜡蚧等虫排泄物滋生细菌所致。

初现煤污状黑霉点,后扩大成较厚的煤烟层或在叶面、枝条上生煤灰状层,植株生长衰弱,枝条扭曲,叶变形。

随着病情的发展,煤污层逐渐扩大并且增厚,整个枝条和叶片全部被煤污层所遮盖,阻碍了光合作用,影响其生长。

病情严重时,导致枝叶枯萎而死亡。

防治方法:

①通风透光;②及时消灭红蜡蚧等虫害;③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洒或用1000倍液百菌清喷洒防治。

2.2主要虫害

危害栀子的害虫主要有红蜡蚧、日本龟蜡蚧、蚜虫、黄刺蛾、白粉虱、栀子灰蝶多发生在5-10月,可用乐果、敌百虫等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人工捕捉。

不能用有机磷农药,采果前1个月不可使用农药。

2.2.1红蜡蚧

为害症状:

在通风不良或温湿度过高的环境中,植株就会产生红蜡蚧为害,严重时密集分布于整株植株,吸食汁液为害,使植株生长势衰弱,并诱发煤烟病,使枝叶发黑,造成落叶或枯枝。

该虫属同翅目,蚧科,雌雄异形,雌虫介壳长3~5mm,高约2.5mm,半圆球形,厚而坚硬,背部中间下凹,紫红色,两侧有4条白色蜡带。

雄虫体长1.2~1.5mm,介壳细长,色较浅。

雄成虫体长1mm,翅1对,体红色。

一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时间在6~9月份。

如果防治不及时,容易造成枝叶的枯死。

以受精雌蚧在枝条上越冬。

越冬成虫于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6月上中旬孵化为若虫。

雌若虫及成虫在叶面及嫩枝上固定为害,雄若虫及蛹则多在叶背沿主脉两侧。

雄蚧于8月下旬化蛹,9月上中旬羽化。

防治方法:

①通风、降低温湿度;②要在若虫盛期喷药,可用20号石油乳剂200倍水进行喷雾防治,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

2.2.2日本龟蜡蚧

为害症状:

雌成虫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长4~5mm,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

活虫蜡壳背面淡红,边缘乳白,死后淡红色消失。

雄虫体长1.0~1.4mm,淡红色至紫红色,眼黑色,触角丝状,翅一对,白色透明,足细小

防治方法:

①通风、降低温湿度;②冬季喷施1:

15倍机油乳剂或10倍松脂合剂;③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可喷施50%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等;成虫期用24%蚧壳速杀,或40%速扑杀700~1000倍液对已形成介壳的成虫进行防治。

2.2.3蚜虫

为害症状:

蚜虫俗称蚰,种类多,繁殖快。

能孤雌生殖,是作物、园艺花卉等的常见害虫,主要发生在4~6月,以成、若蚜聚集在栀子花的叶、嫩梢处刺吸为害,并为害花心和花瓣,常造成叶片变黄、皱缩、卷曲成团,生长停滞、发育延迟、花朵数量减少及变小,严重时全株萎蔫死亡,并且易诱发病害发生。

为害栀子的主要有棉蚜和绣线菊蚜等。

有的蚜虫有翅膀会飞,是传播病毒的一大途径,4~5月份为其繁殖高峰期。

防治方法:

①冬春季节要常铲除田间杂草,喷洒氧化乐果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蚜虫,减少虫源。

②喷洒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洗衣粉150倍液喷杀,或喷洒50%辟蚜雾超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

2.2.4黄刺蛾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低龄幼虫食叶下表皮和叶肉,食后的叶片形成透明网状,高龄幼虫则将叶片全部吃光,仅留下叶脉。

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期为6~7月份,第二代幼虫期为8~9月份,10月份虫体开始结茧越冬。

病情严重时,整个枝条和叶片全部被煤烟状煤污层所遮盖。

防治方法:

①低龄幼虫期间应及时剪除带虫枝叶,并集中焚烧;②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喷杀;③冬季垦复田园l次,使蛹暴露于土表,被天敌所食或人工捕杀;也可用阿维菌素500~800倍液、杀螟杆菌l∶100倍液(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以上)等生物农药喷雾。

2.2.5白粉虱

为害症状:

喜群聚为害植株,幼、若虫主要在枝条的叶背上吸食汁液,被吸食的叶片逐渐变黄、枯萎,严重时能引起整个植株的死亡。

其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发生3~4代,虫体世代重叠,并且能分泌蜜液,污染叶片,从而引起煤烟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①植株要通风透光;②利用白粉虱趋黄性,可设置黄板涂粘油诱杀成虫[4];③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000倍液。

2.2.6栀子灰蝶

为害症状:

华南地区多见,以幼虫为害栀子的花蕾和果实,其幼虫蛀入花果内将组织吃空,虫口密度大时严重破坏栀子的花果,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

一年可发生7代[3],从10月下旬起陆续以幼虫在被害栀子果内越冬;次年2~3月间化蛹,4月成虫羽化、产卵,活动为害期在3~11月。

防治方法:

①栀子灰蝶老熟幼虫多在表土中、枯枝残叶下等地越冬,可以结合冬季清园工作,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病叶,铲除园中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杀死土表和浅层土中的幼虫,降低翌年虫口基数。

②冬春两季可用0.3~0.5°Be石硫合剂喷雾或涂抹树干,杀死越冬害虫;在每代卵盛孵高峰期喷药防治,每隔7d喷1次,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2.5%溴氰菊脂2000倍液重点对准花果喷雾效果较好。

③栀子灰蝶的天敌有螟虫长距茧蜂、赤眼蜂,可以保护利用天敌昆虫进行防治[4]。

3、园林应用

栀子多为常绿灌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