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1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答案 C
解析 材料数据显示,进口火柴数量逐步降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经历了高—低—高—低—高的变化历程,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列强经济侵略、曲折发展的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
A、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B项表述明显错误。
4.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出超(+),入超(-);
单位:
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
-90
+56
+46
1919~1921
-89
-110
+32
+14
1929~1931
-205
-76
+40
+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解析 题干表格信息对美国入超增长反映了美国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强,故A项正确。
1929~1931年中国对英贸易入超额反映了英国对华贸易的优势下降,B项错误;
中国对法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无法体现法国对华转嫁经济危机,C项错误;
1919~1921年中国对俄国贸易出超额明显下降,说明在此期间俄国对华贸易并非稳步增长,D项错误。
5.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解析 面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严峻现实,荣德生等倡导发起“国难自救会”组织,以监督政府围绕国家利益开展积极外交。
由此可知,本段材料只能作为印证近代实业家是否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的直接史料,C项符合题意。
6.“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族纺织业的衰落。
材料中有“外纱复纷至沓来”的信息,说明②正确,“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的信息说明④正确。
因此,B项正确。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外纱复纷至沓来”,挤占了中国棉纱市场,这说明世界棉纺织业并未萎缩,①错误。
材料未反映官僚资本方面的信息,③排除。
7.《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实业救国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他的核心思想是( )
A.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
C.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则在近代工业
D.办实业既是救贫致富之术,又是富国御侮之道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可知D项符合题意。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没有反映材料的主旨,均排除。
8.下表是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货币单位:
亿元)
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A.这一时期外国资本始终占主导地位
B.这一时期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增长率超过外国
D.中国资本增长的前提是社会和平稳定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分析图表可知,1936的年中国资本超过了外国资本,故A项“始终”表述错误;
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而后又卷土重来,尤其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符合题意;
1920~1936年间发生了北伐战争,社会并不和平稳定,故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9.下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对其中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B.一战影响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加速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幅图的标注时间,即1912年和1921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采取奖励工商业的措施,大大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
1914~1918年的一战,影响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的发展,B正确;
19世纪末出现的实业救国思潮,到辛亥革命前后颇为流行,这种思潮也推动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6年,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10.七七事变之后东部大量工厂内迁,西部地区根据地理条件就地办起很多厂矿,如广西有色金属、甘肃玉门油田,正如时任资源调查委员会主任翁文灏先生所说“今日正应利用抗战机会,充分开发西南及西北各省”。
并自行设计和仿造一些机器设备,成立很多研究室和实验工厂。
材料中的措施反映了( )
A.官僚资本迅速扩张B.工业布局彻底改变
C.民族经济深受打击D.战略资源有所保障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题干反映抗日战争爆发后,西部地区兴办了很多厂矿企业,这些措施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B项彻底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
日本的侵略使民族经济深受打击,C项与题干中的措施无关,故排除。
11.据统计,在抗战时期,大后方主要产品的产值中,私人资本工业所占比重由1938年的78.8%降至1944年的46.3%。
1947~1948年,国统区私人工业资本仅仅恢复到1936年水平的78.6%。
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 ②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 ③日本在华大量开设工厂 ④官僚资本的垄断与排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从数据看,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受挫,其原因是①②,④是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的原因,③不符合“大后方”“国统区”的限制,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12.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
二八事变。
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
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
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
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答案 原因:
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
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
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
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解析 根据材料可推知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加紧侵华时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局面和建立抗战的物质基础,决定将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工业迁到中西部地区,其过程根据材料回答即可。
13.毛泽东曾说: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
”荣氏企业的百年发展史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破土而出
189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广生钱庄。
1902年,在无锡创建保兴面粉厂,开始转向实业。
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
17亩地皮,60匹马力引擎,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材料二 黄金时期
1915年,创办申新纺织厂。
1920年,筹建申新第三分厂,引进美国最新纺纱机25万锭,马达每机一只,发电机为3200千瓦。
1924年,荣宗敬化装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参观。
次年春,申新宣布废除封建工头制。
1931~1932年,申新三厂着力试办“劳工自治区”。
1932年,申新纺织系统共有9个分厂,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
材料三 萎缩重生
1938年,大部分毁于战火和掠夺,部分迁往后方发展。
1948年,陆续外迁海外发展,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1951~1955年底,在荣毅仁的主持下,荣家在大陆的全部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1993年,上海棉纺22厂(原申新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荣宗敬幼子荣鸿庆创办)合资,建成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荣鸿庆出任董事长。
迄今为止,它是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产品95%外销。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勋《荣氏兄弟》等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荣氏企业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萎缩与重生的因素。
(3)依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荣氏企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
(1)利用工业革命成果,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
一战期间,外国资本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政府发展经济的措施(清末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新政,民国时期发展经济的政策);
借鉴外企经验,注重自身的改革。
(2)萎缩:
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与外国资本的掠夺,官僚资本的压迫。
重生:
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3)投资实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
积极响应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作出贡献;
改革开放中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有积极作用。
解析 本题通过荣氏企业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
(1)问关键是注意材料一、二所提到的时间阶段为甲午战争后至抗日战争前,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第
(2)问结合材料可知,萎缩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其萎缩的原因主要是战争、列强侵略以及官僚资本等因素。
而“重生”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其原因主要是社会主义改造和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等。
第(3)问关键是注意问题涉及的时间为近现代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易错题一:
不能区分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
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
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
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错解] C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区分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正解] A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看出,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而产生的,故C、D两项正确。
从材料“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可知,该厂是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而来的,故B项正确。
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故答案为A。
[心得体会]
易错题二:
不能全面掌握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45年,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
据史料载,到1946年底,迁川工厂联合会的390家会员厂中仅存100家,而开工者只有20家。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的挤压B.日本的经济掠夺
C.封建官府的排挤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
[解析] 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资本主义,导致民族工业逐步走向衰弱。
B、C两项不符合史实;
D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答案为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