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1802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60亩地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CEPA,加快与香港经济的更紧密联系,并提出建设“大珠三角”或“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构想;

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引擎,加速京津冀“大北京城市圈”的崛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北三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机遇,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皖江城市带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走出1997年后持续数年的经济波动低谷,迈进全面复苏的经济增长加速期。

这次复苏最重要的特征是由于技术装备更新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重工业复苏,重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这也是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来临,对全国各地区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处于长三角的安徽省政府更不例外。

安徽省政府加速发展的要求无疑更加迫切,而加速自身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增长点。

从安徽省政府的地情和资源优势出发,设立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依托江北产业集中区的有利条件,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教育、现代服务,就成为未来安徽省政府培育新增长点,带动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1.1.2国内外重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21世纪头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条件优越的区域。

从国内看,以钢铁、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工业制造业,江北产业集中区周围土地较多,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涉及10个市、59个县(市、区),总面积75730平方公里,2008年底人口3058万、GDP5818.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45%和66%。

该区域是安徽省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

该区条件得天独厚,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1.3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压力和动力

从安徽省政府所处的大的区域环境来看,江北产业集中区地处皖东,临长江,依巢湖,与南京、芜湖、马鞍山一江相通,三桥飞架,两岸互动。

这里属南京、合肥1小时经济圈和上海、杭州3小时都市圈,是安徽东向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这里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产业分工互补,合作基础较好。

通过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的建设,为江北产业集中区实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战略;

而且,要借助集中区内拥有2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

其中,一级岸线4公里、二级岸线8公里,三级岸线11.8公里。

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加强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并注意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江北产业集中区重化工业。

1.1.4长三角经济发展对江北产业集中区提出新的要求

按照省领导的要求,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而发挥江北产业集中区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开发,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步骤。

1.2进一步发展建设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根本性举措

设立起步区,是顺应江北产业集中区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构建区域分工合作机制,探索产业合理布局、要素优化配置、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为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示范。

设立起步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

通过大规模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有利于安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设立起步区,是加快江北产业集中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可以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集聚发展要素,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步伐,同时为长三角等东部地区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更好地辐射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

设立起步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通过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稳定扩大就业,激发内需潜能,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夯实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章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根据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建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长三角、安徽省政府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北产业集中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江北产业集中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可表述如下:

2.1功能定位

结合皖江城市带、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发展和江北产业集中区发展的需求,将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功能定位表述如下:

●新兴城市和现代产业聚集区”

●承接产业的新高地

●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先行先试的大舞台

●皖江区域的增长极

●宜业宜居的新城市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重点承接产业

●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

●高新技术

●节能环保

●新能源

●新材料

●文化教育

●现代服务

2.2发展目标

以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支柱,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园,成为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引擎和重要增长点,成为皖江城市带重要出口贸易加工区。

到2015年,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带动安徽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城镇化率达到55%。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稳固,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汽车、钢铁、有色、机械设备、化工、建材、家电、农产品加工八大优势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

开放合作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体制机制等与长三角全面对接,形成一批特色化、集约化发展的产业开发园区,外来投资、外贸进出口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

公共服务日趋完善。

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人居环境更加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稳步下降,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100%。

巢湖整体水质得到改善,长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Ⅲ类,出境断面水质保持现有水平。

到2020年,示范区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表: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规划指标

指    标

单位

2008年

2015年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5818

13500

财政收入

854

1700

城镇化率

%

46.4

55

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88

9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开发区所占比重

53.4

65

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23

2.2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012

2850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739

9900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0

40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17

285

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规模

50

8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5

累计20以上

(原则上优于“十二五”目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255

175

城市污水处理率

7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0

第三章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优劣势分析

江北产业集中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取决于皖江城市带内外多种因素,既有利用自身优势对城市现有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也有着眼未来,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的新选择。

只有全面考虑和综合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准确把握发展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的优势与劣势,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发展战略。

对江北产业集中区这个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来说,必须把起步区作为一个特定区域加以利用,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植,使之成为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发展极。

发展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

佩尔鲁克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在整个城市以同样速度增加的,而是一定地区、一定部门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发展。

这些地区、部门就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发展极。

3.1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的优势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来皖视察时指出,安徽省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其后,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支持,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最终形成《规划》(送审稿)报请国务院批准实施。

这是省委省政府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该《规划》是国家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是是安徽省历史上首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高水平建设产业集中区是《规划》的最大亮点。

3.1.1地缘区位优势

地处皖东,临长江,依巢湖,与南京、芜湖、马鞍山一江相通,三桥飞架,两岸互动。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涉及10个市、59个县(市、区),总面积75730平方公里,2008年底人口3058万、GDP5818.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45%和66%。

3.1.2综合交通优势

江北产业集中区拥有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等几种运输方式,港口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都具有很好的基础,几种运输方式之间相互转换,包括陆转水、水转陆、水转水、空转水、水转空,可以便捷地进行。

目前已经

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综合运输体系。

集中区内拥有2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

这里紧邻皖江北岸第一货运港——裕溪口港和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

定位于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省会经济圈通江达海最快捷的通道——总投资近百亿元的郑蒲港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停靠万吨巨轮。

公路网四通八达。

合宁高速、合巢芜高速、南沿江高速形成集中区高速外网;

北沿江高速、合巢马高速纵横交汇;

206省道、合芜公路穿境而过。

客运:

商杭高铁设立高铁站;

货运:

淮南铁路(距裕溪口编组站仅2公里)“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格局,决定了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必将成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四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连接构筑了一个优势明显的以江北产业集中区港为中心的现代化综合运输网,将进一步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种集疏运方式与港口的衔接,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提供更加有利的综合交通条件。

3.1.3资源要素优势

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工业化过程中始终起着核心作用。

江北产业集中区的资源要素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土地

国家对集中区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

安徽省对集中区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单列;

对投资额1亿美元或5亿元以上的鼓励类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实行点供;

今年已下达起步区30000亩用地指标

水资源

濒临长江,区内水系发达,河道纵横,水资源丰富。

电力

地处西电东送走廊,已建成两条5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和2座220千伏、9座110千伏、11座35千伏变电所。

1000千伏特大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即将动工。

天然气

天然气工程已全面启动,2011年集中区将获得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双气源供应保障。

供热

区内2×

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已全面展开前期工作,建成后年发电量40亿度,供汽能力达500吨/小时,不仅可以实现集中供热,还可探索直供电试点。

人力资源

安徽省人力资源富集,教育资源丰富,可为集中区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政策优势

国务院赋予集中区先行先试权,并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集中区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并赋予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四十条);

集中区出台的招商引资系列优惠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机遇优势对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全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江北产业集中区面临着扩大经济总量和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双重任务。

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发展以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为核心的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包括以重化工业为重点的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以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才能拉动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的全面发展省委、省政府皖江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战略决策作为长三角“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一环。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支持,安徽省外向型经济的多元化要求江北产业集中区今后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强的带动作用。

第四章起步区与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发展的互动关系

江北产业集中区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的设立和开发,使处于皖江城市带的江北产业集中区的经济关系增加了新的维度,适应产业大规模、集群式转移趋势,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在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推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

重点围绕新型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术等产业,高起点承接沿江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新兴的现代产业密集区,有力推进示范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坚持规划先行,用先进理念制定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为集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省级直管、跨区共建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集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充分调动相关各区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在规划、项目、产业、资源等方面的联动,完善区域内共建共享及利益协调机制。

着眼长远,充分重视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社会进步、自然环境相协调,构建宜业宜居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城镇架构。

从而提升该区的竞争力。

同时,港口码头和工业园合力形成的综合环境包括生产条件、集疏运条件、管理服务水平、以及政策支持体系,都可能对国际国内的重化工企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使得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能够在较高起点上获得快速发展。

安徽省政府提出加快工业化是江北产业集中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新时期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工业化也必须摈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的模式,走集约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是工业集中布局、成片开发,而这个载体就是建立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

作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将以发展特种砼搅拌站、特种预制构件加工基地、集装箱、特种用途船舶制造港口码头和先进适用性科技产业为产业重点,依托江北产业集中区的优势,实行“大进大出”,建成一流的工业园基地。

第五章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产业选择

5.1产业选择的依据

5.1.1由地理位置决定的目标市场特点和物流成本优势

江北产业集中区位于巢湖市和县境内,东至长江岸线,南至淮南铁路,北至太阳河,西至历阳镇戚镇村至沈巷大丁村一线,区域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区内人口12.5万。

起步区位于最南端的沈巷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重点承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教育和现代服务业。

起步区是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先导区,虽然现在还是一片空地,但起步区目标是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江产业新区。

其周边的产业项目有:

台湾农民创业园、沈巷汽车零部件工业园项目、马鞍山大桥桥西经济区建设项目、氯碱/三氯化磷招商项目、甲醛招商项目、泵阀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半月湖暨鸡笼山旅游开发项目、滨江新城区综合开发项目、安徽省精细化工基地建设项目等。

进一步分析,由于江北产业区起步区内的诸多项目的大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物资,我公司在进行了认真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了顺应园区建设需要,拟在起步区260亩地块内投资建设项目如下:

大型的特种混凝土搅拌站和大型的预制构件加工基地,占地面积120亩,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

特种用途船舶制造基地和水运码头建设,占地面积140亩,投资约4亿元人民币。

另外,拟在集中区内投资约4.8亿元人民币兴建一座城市综合体,是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学校、医院、宾馆、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我公司拟在江北产业集中区的总投资约10.8亿元人民币。

尽管这三个目标市场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各异,但在需求结构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

对一些原材料工业中部分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并且可以为起步区的建设提供大量的服务,也可以为周边的其他产业园区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构配件的需求。

而城市综合体的每种功能有其特定的运行时间范围,城市综合体将不同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使其保持24小时的繁荣,提高了综合体的使用效益。

城市综合体内各功能在时间上的衔接,使其各部分的活动组织有序,而且各部分的使用也能相互补充。

尤其在市中心地区,城市综合体将居住、娱乐活动注入其中,使那些在非工作时间“死去”了的地区的功能得到完善。

这些产业的建立对江北产业集中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2产业选择结果

从前述产业选择的依据出发,进一步结合皖江城市带发展的现状和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的建设承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以确立大型特种预拌混凝土产业、大型预制构件加工基地,特种用途船舶制造基地、码头建设和物流产业作为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

另外再兴建一座城市综合体为上述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其中,大型特种预拌混凝土产业、大型预制构件加工基地和特种用途船舶制造基地、既属于原材料工业,同时又是典型的江北产业集中区加工制造工业,这两个产业的规模发展一方面能够迅速提升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乃至安徽省政府的经济总量,另一方面又能为江北产业集中区港带来大量物流,因此尤其需要重点发展。

这些产业的发展或是能够利用当地的资源基础和交通运输条件,或是具备明显的市场优势。

物流产业属于新兴服务业,其充分发展既可以为江北产业集中区工业园其他产业的发展服务。

城市综合体又可以作为上述产业的后花园提供良好的生活、休闲、娱乐等。

5.2.1大型特种混凝土搅拌站

商品混凝土近十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连年来投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效益可观,投资回报率大大超过了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

为了寻求最佳投资机会,我公司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认为投资搅拌站优于其它投资主要在于:

投资回报率高,投资回收期短,市场风险小,市场前景好,可实现持续发展,商品混凝土属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行业,具有宽松的政府和市场环境。

各地政府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及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叻相关文件,大力鼓励和支持预拌混凝土,大大促进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

由于建筑业发展自身的需要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商品混凝土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经济效益可观,行业平均纯利润可达15%—20%,商品混凝土产业备受投资者青睐。

1、从产业政策上,商品混凝土符合国家和江北产业集中区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在建站可选区域方面,我们通过对商品混凝土推广普及较好的城市进行分析比较认为:

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