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
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
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
③[噍(jià
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
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
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⑦[黏(niá
n)罕]金朝名将。
⑧[啖(dà
n)]用利益引诱人。
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
⑩[瘗(yì
)]埋葬。
(1)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者富贵
B.
往之女家
为之出涕
C.
以君之力
或掖之以归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相与负其尸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富贵不能淫》一文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
他们没有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②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
‘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
兹命也,奚惧。
”’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
【答案】
(1)D
(2)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①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
②丙
(4)答案示例:
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
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
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解析】【分析】
(1)A.选项中“降”分别为“降落”和“投降”;
B.选项中的“之”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到,往’”和“代词,他”;
C.选项中的“以”分别是“凭借”和“表修饰,不译”;
D.选项中的“负”分别是“背负”的意思。
故选D。
(2)在此题中,要注意“得(实现)、由(实行)、行(走,固守,坚持)”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①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富贵不能淫》一文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是“妾妇之道”,其本质是遵行“仁、礼、义”的标准。
可依据“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这句话来分析概括作答。
②“永日:
‘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
’”这是在大名城被攻破后,郭永与将士们所说的话。
依据前文“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和后文“金人遣骑召永”可知,这句话应该放在【丙】处。
(4)乙文中的郭永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永率士昼夜乘城”;
城破之时,郭永又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
兹命也,奚惧”,表现死报国的决心;
面对敌人的劝降和富贵的诱惑,用“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
”怒骂不止,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最后为国捐躯。
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所以完全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故答案为:
⑴D;
⑵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⑶①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
②丙;
⑷答案示例: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分析,了解大意,根据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郭永在面对金人时的表现逐一来加以分析。
【参考译文】
景春说:
“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
“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
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北宋叛臣刘豫率领整个济南的敌军(来攻打大名),大名成为孤城没有援军。
郭永率领士兵日夜守城,伺机间或出兵攻击敌人。
围攻的形势更加紧急,被俘虏的俘济南人东平在城下大呼喊说:
“二个州郡都已经投降了。
投降的人都享受荣华富贵,不投降是没有出路的。
”张益谦等人相互看看,脸色发生了变化(想要投降),郭永大声说:
“现在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
”过了一段时间,大名城被攻陷了,郭永坐在城楼之上,有人拽着别人的胳膊回来,众人围观哭泣着离开了。
“郭永说:
‘我世代享受着国家的恩惠,应当以死报国,然而,整体城都被毁了,没有人可能幸存。
你们又能怎样呢?
这是命呀,为什么惧怕。
”金人派人召见永,郭永穿戴衣冠恭恭敬敬向南朝叩拜,之后,再换了衣服头巾才出来,黏罕说:
“拒绝投降的是谁?
”永正视良久说:
“是我。
”金人对郭永的气概很是惊奇,又一直听说他的贤能,于是好言相劝,要以富贵收买他,永睁大眼睛怒道:
“无知猪狗,我恨不得将你碾成肉酱以报效国家,谈什么投降?
”怒骂不止。
金人听不下去,将他赶了出来,永还在大喊:
“为何不快快杀了我?
我会率领英魂消灭你们。
”在场的(大名:
应当是宋国的地名)宋人没有不用手抹泪,痛哭流涕的。
金人大怒,摔断手中的东西,于是杀害郭永全家。
即使是平时和郭永关系不好的人也都痛哭,等到金人离开,一起将背负郭永的尸体,把他掩埋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①乱离,谷食踊贵②,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③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
”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
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旧唐书·
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①畿(jī):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
②踊贵:
物价上涨。
③饿殍(è
piǎo:
饿死的人。
④忤(wǔ):
逆,不顺从。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限断三处)
(2)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
(
)
房琯和严武都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
房琯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
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饭的地步。
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
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枢从未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3)《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于叙事中”。
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答案】
(1)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A
(3)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
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
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
(1)这句话的大意是: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A正确。
B杜甫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
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C杜甫游历的是衡山,而没有游历湘江。
D杜甫过世后,他儿子的儿子把他的灵枢从耒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3)紧扣“寓褒贬于叙事中”的语言特点,从文中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故答案为:
⑴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⑵A;
⑶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
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探究历史传记语言特点的能力。
文章常见的语言风格有:
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
分析语言风格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
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
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
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
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
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
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
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
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
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
“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
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
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
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
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
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
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
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日星隐曜________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
④微斯人________
⑤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
⑥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
⑦宴酣之乐________
⑧太守之乐其乐________
⑨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⑩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答案】通“嘱”,嘱托。
;
光辉,光芒;
优美;
没有;
像翅膀;
茂盛;
尽性;
以……为乐;
消失;
还
【解析】【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属”:
通“嘱”,嘱托。
“翼”:
像翅膀。
“乐”:
意动用法,以……为乐。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曜”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还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对词语的特殊用法的掌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缣(jiān):
细绢。
②仅:
将近。
③令:
善,美好。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连月不开
开我东阁门(《木兰诗》)
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三峡》)
吾谁与归云
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则有去国怀乡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说说【甲】文结尾段的作用。
(5)《孟子·
梁惠王下》中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
(2)①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②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
(3)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
结构上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做铺垫。
(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以天下为己任,用具体行动来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难能可贵的。
(1)A.睛;
打开。
B.或许;
有时。
C.一道;
聚集。
D.离开。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斯:
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则,就;
有,产生……(的情感);
去,离开;
国,国都,指京城。
感极,感慨到了极点。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②日:
每天;
食:
吃;
岁:
每年;
衣:
做衣服。
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
(3)这句话的大意是:
在姑苏城郊外买了良田数千亩,当作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贫穷的人。
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
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4)
【甲】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一段写览物而悲者。
第二段写览物而喜者。
尾段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仁人,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
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
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也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据此分析可知结尾段的作用是:
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
(5)
【甲】表现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乙】表现范仲淹轻财好施的品质,这其实是他忧乐观的具体行动,能为民着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⑴D
⑵①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受),(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⑶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⑷内容上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点明主旨);
⑸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尾段作用的能力。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
⑸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文章主旨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句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要加入自己的评论。
【附参考译文】
【乙】范仲淹轻视财富,喜欢施舍,尤其对待族人特别宽厚。
他富贵之后,在姑苏城郊外买了良田数千亩,当作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的贫穷的人,选出一个辈分高且贤能的人主管义庄的(资金)出纳。
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用一匹细绢做衣服,婚丧嫁娶,都给他们赡养的钱。
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
范仲淹死后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登斯楼也,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