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软件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人才和资金壁垒14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5
1、有利因素15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15
(2)市场需求空间巨大15
(3)地方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逐渐增加16
(4)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16
2、不利因素16
(1)高端技术人才的匮乏16
(2)各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存在恶性竞争的状况17
(3)国内软件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差距17
(4)国内技术创新能力尚需加强18
六、行业风险特征18
1、技术风险18
2、人才流失风险18
3、知识产权受侵害的风险18
4、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19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19
1、超图软件19
2、博宇科技19
一、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我国软件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为:
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研究拟定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
拟定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
组织制订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设软件服务业司具体负责指导软件业的发展;
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推动软件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推进软件服务外包;
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
软件行业的自律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
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
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我国对软件行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产品、软件著作权实行登记制度。
我国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并管理软件企业认证。
经审查合格的软件产品由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国产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由国家版权局授权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承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3、行业相关政策
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
软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应用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为了鼓励软件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颁布和执行,将有效促进软件企业尽快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①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批复了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制定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批准北京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对这些示范城市内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实行非常优惠的财税政策,积极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②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将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列入重点发展领域,并提出“把握软件服务化趋势,促进信息服务业务和模式创新”,“积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引导公共服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外包数据处理、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服务外包体系”和“加速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等重点发展任务。
③2009年9月,财政部等部委发布了《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财企[2009]200号)提出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制定相关的发包规范和服务供应商提供服务的技术标准、研究建立服务外包企业服务评价制度机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手段,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等一系列指导意见。
④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提出了同意完善支持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等具体措施。
⑤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提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支持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全球软件服务外包,在境外开展联合研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在国外申请专利等一系列决定。
⑥2011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加强了对软件服务的政策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得到高度重视;
对从事软件开发与测试、信息系统集成、咨询和运营维护的软件服务企业提出了“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扩大了此前国家在离岸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的政策,对大范围的软件服务企业实行营业税优惠;
政务部门要积极采用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信息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实现,有利于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拓展内需市场,培育和做强软件服务企业;
提出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政策。
⑦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纲要提出“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加强信息服务,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等;
同时提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
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这些政策都将引导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向产业能级更高、应用领域更宽的方向发展。
⑧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服务模式创新,推动高技术服务相关业务融合发展”,“推动建立各具特色的高技术服务产业创新联盟,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支撑工具研发,完善成果转化中试条件,整合和完善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必要的软件平台、仿真环境、资源信息库、公共测试平台建设”。
⑨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3]33号),做出了延续并完善示范城市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中央财政继续安排示范城市各500万元资金,用于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将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免征营业税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延续到2018年底;
加快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形象,树立“中国外包”品牌;
促进服务外包离岸在岸协调发展,以及完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等批示。
⑩2014年1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提出了尽快将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总体指导思想,并提出了今后三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及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实现年均增长25%以上的发展目标,以及到2020年力争实现服务外包产业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升产业价值链的重要途径。
意见还提出2015年1月启动研究制订《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完善税收政策及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从21个有序增加到31个等重要政策强化措施。
⑪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制定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线图,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
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二、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软件行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战略性行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的重要引擎。
从我国来看,软件行业的发展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总体规模逐年增长
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企业数量稳步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28.30%。
进入“十二五”以后,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依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统计年报数据可知,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40941家,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分别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06万亿元、3.7万亿元和4.32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40%、20.20%和16.6%。
2、我国软件增值服务发展迅速
2015年1-12月快报显示,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4048亿元,占软件业务收入总额比例为32.5%,同比增长16.4%。
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2123亿元,占软件业务收入总额比例为51.2%,同比增长18.4%。
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7077亿元,占软件业务收入总额比例为16.4%,同比增长11.8%。
软件产业中,信息技术服务的占比最高,近年来一直维持在50%左右;
其次是软件业务的占比较高,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1%左右。
3、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出口收入增速有所下滑
2015年,全国软件产业实现出口收入544.5亿美元,增长率为5.3%,增速比去年同期高了1.49个百分点,但是相对于13年的增速低了13.7个百分点。
软件出口收入金额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增速却在2014年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
未来我国软件产业依然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软件市场稳定的增长提供了支持,目前我国软件产业整体上已形成规模,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与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相适应,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也不断加大,我国软件行业已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柱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三、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般无明显周期性,在一些特定领域可能由于客户所在行业的周期性出现派生的周期性特征。
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市场份额与当地市场发展成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联,因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华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行业企业相对集中,部分企业依托应用领域的需求及产业规模优势,能够形成较大的业务规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四、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我国软件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行业的进入壁垒已经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壁垒
首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高科技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软件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信息化服务的技术核心是资源的整合共享应用,企业是否具备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在已积累的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的能力,是其在信息化服务领域能否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2、行业经验壁垒
对于软件行业的企业而言,需要对客户的业务流程和应用环境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能与客户的其他系统紧密集成,帮助客户根据业务的发展目标规划信息化项目,因而,客户对系统自身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
项目采用的公开招标方式,使企业以往的项目业绩、系统安全可靠的实现性等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企业是否具有投标参与资格以及中标的可能性。
因此,进入本行业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
3、客户黏性壁垒
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的业务流程和应用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将定制开发的应用软件与客户的其他系统紧密集成。
信息化项目不仅需要实施企业提供软件和系统集成,还需要企业为项目提供长期运维服务。
经过长期的合作,客户对企业提供的系统和服务逐渐形成依赖,对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保持一定的忠诚度。
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通过长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逐步培养出稳定成熟的客户群,而新的行业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稳定的客户群。
4、人才和资金壁垒
首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备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特点,因此该行业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而人才相对有限,这就形成了本行业的人才进入壁垒;
其次,软件产品是高科技产品,其研发和市场开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资金投入成为制约软件企业发展的瓶颈。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属于我国政府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为了促进该行业稳定快速的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为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时,国家针对软件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以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于2011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将新软件业态如软件外包、SaaS(软件即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等也纳入扶持范围内,并规定“信息系统集成、咨询和运营维护免征营业税”,大大减轻了行业内企业的税负,支持企业的研发和扩大再生产。
国家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政策扶持,给行业内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国家各项鼓励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迅速。
未来,本行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将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社会资源的投入,这对行业整体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随着金融、电力、社保、卫生、交通等国家重要信息化领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本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地方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逐渐增加
近年来,随着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启动,省市县乡层级的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投资大幅增加,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根据地方特点提出新的建设需求。
地方政府对信息化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增加,给立足于地方的区域性信息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软件行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继承性和产品复用性强的特点。
每一次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都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系统软件的更新换代、中间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推陈出新、新的开发平台和开发思想日益涌现,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
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能更好满足客户的信息化需求,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促进行业技术的升级,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2、不利因素
(1)高端技术人才的匮乏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该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行业经验要求较高,发展依赖于富有技术创新理念的研发团队。
随着软件企业规模的扩大,就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对于任何一家软件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我国的软件企业起步较晚,基础研究能力薄弱,科研水平不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对于高精尖软件人才的培养较为欠缺,导致国内软件产业创新能力缺乏战略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加速,市场对软件产品要求必将提高,这对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端软件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缺乏可能成为制约未来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
(2)各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存在恶性竞争的状况
软件产业是一个技术频繁更替、市场需求不断变动、经营理念持续创新的行业,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我国信息化市场虽然增长势头良好,但是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各地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标准贯彻和经验积累也千差万别。
文件信息化、政法信息化的发展尚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
信息安全属于新兴行业,相关行业标准还处于不断建立健全过程中。
客观上,市场的不完善为低价恶性竞争、盗版、地方保护等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提供了土壤,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3)国内软件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差距
近年来,国内软件产业在研究工具、设计方法、运行环境等成熟技术运用上已基本与先进国家接轨,但是在软件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的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有待在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学习与提升。
(4)国内技术创新能力尚需加强
虽然我国信息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部分关键技术方面尚待进一步加强,比如高端传感器制造、传感器与移动通信主干网络的接入服务能力、面向行业应用的系统集成能力以及云计算、数据分析服务等支撑服务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
部分关键技术能力的不足延缓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
六、行业风险特征
1、技术风险
新技术应用对客户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要求公司不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掌握市场先进技术。
一旦公司未能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及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将会导致公司丧失技术优势,影响公司市场占有率,对公司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人才流失风险
行业对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依赖度较高。
如果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将对行业内公司业务的扩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威胁公司的持续经营。
3、知识产权受侵害的风险
软件开发具有前期开发投入较大,但产品易复制的特点,又加上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立法与执法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民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还相对淡薄,盗版软件问题还始终存在,软件企业如果不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将面临知识产权受侵害的风险。
4、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由于软件的广泛性、多样性,小的软件往往十几个人甚至几个人就能研制,行业进入壁垒低。
最大的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也不超过10%,属于零散型行业。
因此,行业内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不断有企业进入,也不断有企业倒闭或被嫌弃。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超图软件
超图软件创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1.2亿元,于2009年上市创业板,是亚洲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平台软件企业,主要从事GIS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
2、博宇科技
博宇科技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于2015年登陆新三板,是集数据工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为热电、石化、民政、气象、林业、电信等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和相关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