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1061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

《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模拟卷AC.docx

工程测量模拟卷AC

工程测量模拟卷A-C

工程测量模拟卷A

一、名词解释:

1.水准面:

地面上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接曲线。

2.海拔高程:

地面点沿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3.水平角:

地面上一点到两个目标点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的夹角。

4.水准管轴:

过零点与内壁圆弧相切的直线。

5.地物:

地面上的各种固定物件。

二、填空:

1.在观测水平角时,需观测2个测回,则每测回应按盘左、盘右配置度盘起始读数。

2.在半径为10公里的范围内,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对距离和水平角的影响,直接将大地水准面看成水平面,但对高程的影响,则必须考虑。

3.经纬仪使用时,调节物像清晰用对光螺旋,整平照准部水准管用角螺旋,配置水平度盘读数用转盘手轮。

4.确定地面点相对位置的量是X、Y和Z。

5.测量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基准线是铅垂线。

6.图上长度为10cm,则在1:

1000的比例时实际长度为100m。

三、表格计算:

1.完成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

读数

半测回

角值

一测回

角值

各测回

平均角值

第一测回

O

A

0-08-12

49-44-18

49-44-27

 

49-44-19

B

49-52-30

A

180-08-06

49-44-36

B

229-52-42

第二测回

O

A

90-06-18

49-44-06

49-44-12

B

139-50-24

A

270-06-12

49-44-18

B

319-50-30

 

2.完成竖直角观测手簿计算

竖盘位置

竖直度盘

读数

半测回

角值

一测回

角值

指标差

x

O

M

83-42-24

276-17-00

6-17-36

6-17-00

6-17-18

-18

O

N

105-05-30

254-54-06

-15-5-30

-15-5-34

-15-5-42

-12

3.对某长度进行6次观测,数据见下表,求:

每次观测值中误差及平均值相对中误差。

观测次数

观测值

v

vv

计算

1

60.46

+2

4

2

60.42

-2

4

3

60.44

0

0

4

60.44

0

0

5

60.43

-1

1

6

60.45

+1

1

0

10

四、综合计算题:

1.水准测量中,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已知A点高程为28.516m,测量中读得后视读数a=1.134m,前视读数b=1.438m,求:

AB点高差、B点高程并绘图说明AB点关系。

2.测得往返测距离分别为55.218m、55.224m。

问相对较差为多少?

3.闭合水准路线,自BMA经1,2,3点后又闭合于BMA,已知:

BMA=65.238米,其各测段观测数据如下表,完成水准路线计算和调整,求出各水准点高程值并绘出草图示意。

(允许闭合差为)

4.角度观测四测回得平均值中误差为15",若观测九测回,则平均值中误差为多少?

5.测设直角AOB,一般方法测设后,需要将B点向外移动3cm,已知OB=300m,问测设后精确测得的角值为多少?

绘图示意。

 

工程测量学模拟卷B

一、名词解释

1.高差:

地面上两点间的高程差。

2.比例尺精度:

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3.地形图:

即表示出各种地物又用等高线表示出地貌的图。

4.平面控制测量:

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5.竖直角:

在同一竖直面内,某一方向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二、填空题

1.水准仪操作时,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用微倾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用仪器角螺旋。

2.地形测量时,先要做_控制测量__然后进行_碎部测量_。

3.观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固定,指标分划水平度盘。

4.测量观测值所存在的误差主要呈现偶然误差的特性,因为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减弱和消除。

5.表示地貌的符号为等高线。

6.图上面积为50cm2,则在1:

1000的比例时实际面积为5000m2。

三、选择题:

1.某点处真北方向与坐标北方向的夹角称为该点的A。

A.子午线收敛角;B.象限角;C.磁偏角;D.磁坐偏角。

2.某点位于20带中央子午线上,在北半球,该点沿中央子午线量至赤道的距离是3232500m,则该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通用坐标为C。

A.(3232500,20000000);B.(3732500,20500000);

C.(3232500,20500000);D.(20500000,3232500)。

3.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的误差是:

①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②水准尺零点差;③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

则正确的选择为:

C。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4.用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的限差不包括:

_D_。

A.半测回归零差;B.上下半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C.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

D.同一测站指标差之差。

5.地物地貌的特征点,我们把它称之为B。

A.测站点;B.碎部点;C.定位点。

四、表格计算

1.对某角度进行6次观测,数据见下表,求:

算术平均值、每次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观测次序

观测值

v

vv

计算

1

50-48-54

+5

25

2

50-48-48

-1

1

3

50-48-42

-7

49

4

50-48-48

-1

1

5

50-49-00

+11

121

6

50-48-42

-7

49

平均值

∑=0

246

2.完成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

3.完成水准观测手簿计算:

测站

水准尺读数

高差

高程

后视

前视

(m)

(m)

1

BM1

0+000

0.674

1.673

-0.999

157.519

156.520

2

0+000

0+050

2.500

1.842

+0.658

156.520

157.178

3

0+050

0+100

1.780

1.919

-0.139

157.178

157.039

五、综合计算题

1.已知直线BA坐标方位角300-00-00,A点X、Y坐标值分别为:

14.22m,86.71m;由A点按极坐标法放样1#点,其X、Y坐标值分别为:

42.34m,85.00m,试计算测设数据。

2.附合水准路线,自BM.A经1,2,3点后又附合于BM.B,已知=56.345米,=59.039米,其各测段观测数据如下表,完成水准路线计算和调整,求出各水准点高程值并绘出草图示意。

测段

距离(km)

实测高差(m)

高差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高程

1

1.7

2.785

-0.009

2.776

56.345

2

3.5

-4.369

-0.018

-4.387

59.121

3

1.2

1.980

-0.006

1.974

54.

4

2.6

2.345

-0.014

2.331

56.708

合计

9

2.741

+0.047

2.694

59.039

3.用6"经纬仪观测某角4测回,已知观测值中误差为,求其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4.测设角AOB=135-00-00,一般方法测设后,精确测得角值为134-59-36,已知OB=96.00m,如何进行角度纠正并绘图示意。

5.测站高程为48.76m,仪器高i=1.45m,瞄P点,上、下丝、中丝读数分别为2.488m、2.046m、2.267m,竖直角+3-15-00,求:

AP点距离和P点高程。

工程测量学模拟卷C

一、是非判断

6.海拔高程是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

(×)

7.某地形图比例尺的最大精度为50cm,则该图比例尺为1:

1000。

(×)

8.处理外业测量成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分别是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

(∨)

9.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

10.等高距是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

二、填空题

1.水准仪操作时,整平照准部水准管用微倾螺旋。

2.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内图廓线是地形图分幅时的坐标格网或经纬线。

3.竖直度盘的结构是竖直度盘转动,指标分划_竖直度盘_。

4.测量观测值所存在的误差主要呈现累积的特性,因为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减弱和消除。

5.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仅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

6.图上面积为0.25,则在1:

2000的比例时实际面积为100。

7.路线纵断面测量中,某桩距起点的距离为32.50米,则其桩号应为K0+32.50。

三、不定向选择题:

(每小题备选答案有一或多个正确答案)

1、在角度测量中,盘左盘右观测可以减弱或消除(ABD)对角度观测的影响。

A、竖轴误差;B、视准误差;C、度盘刻划误差;D、横轴误差;E、竖盘指标差。

2、上题给出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B)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

3、某点位于10带中央子午线上,在北半球,该点沿中央子午线量至赤道的距离是3232500m,则该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通用坐标为(C)。

A、(3232500,10000000);B、(3732500,10500000);

C、(3232500,10500000);D、(10500000,3232500)。

4、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与坡度的关系是(BDE):

A、等高线平距越大,坡度越陡;B、等高线平距越小,坡度越陡;C、等高线平距越小,坡度越缓;D、等高线平距越大,坡度越缓;E、等高线平距相等,坡度相等;。

5、地形特征点,我们又把它称之为B。

A、测站点;B、碎部点;C、定位点;D、控制点。

五、表格计算

1.完成竖直角观测手簿计算

竖盘位置

竖直度盘

读数

半测回

角值

一测回

角值

指标差

x

O

M

71-12-36

288-47-12

+18-47-24

+18-47-12

+18-47-18

-6

O

N

96-15-30

263-44-36

-6-15-30

-6-15-24

-6-15-27

-3

2.对某角度进行6次观测,数据见下表,求:

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观测次数

观测值

V

VV

计算

1

60-00-06

-5

25

2

60-00-12

+1

1

3

60-00-18

+7

49

4

60-00-06

-5

25

5

60-00-24

+13

169

6

60-00-00

-11

121

平均值

60-00-11

∑=0

390

3.完成普通水准观测手簿计算:

测站

桩号

水准尺读数

高差

高程

后视

前视

m

m

1

0+000

1.58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