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教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资产阶级学家用片面的方法,马克思用全面的方法
D.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能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一、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理论
(1)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例题4.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A.空气B.氧气C.压缩空气D.用于销售的压缩空气
(2)属性: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物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例题5.关于商品二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照样有价值D.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例题6.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B.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D.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
(4)交换价值的含义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货币产生以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即价格。
(5)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题7.下列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②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③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④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含义
2.货币理论
(1)货币的含义:
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
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3)形式: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价值规律理论
1.价值规律的含义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3.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作用:
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其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抬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实现优胜劣汰。
例题8某企业集团通过采取新技术,实现效益的超常规增长。
因为通过采用新技术能够()
A.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C.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例题9下列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A它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方向
B它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C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
D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家为了组织生产,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商品。
2.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3.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含义
例题10关于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雇用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B雇用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C雇用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剩余价值
D雇用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4.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
5.剩余价值的含义: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
6.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7.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1.产业资本的含义:
投资于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产业资本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以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3.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他的某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值,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产业资本要使其资本循环顺利进行,一方面它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三部分,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
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使不同部分的资本依次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阶段,保持资本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
4.资本周转的含义及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生产周期的长短、企业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
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5.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6.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发展要顺利进行的条件:
不同部门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但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经常被破坏,这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难以顺利实现。
例题11下列关于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循环是资本周转的一次重复
B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一个过程
C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D资本循环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三、剩余价值的分割
1.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分割。
(1)商业资本家的含义及商业利润的来源
(2)借贷资本的含义及利息的来源
(3)银行资本的构成、银行利润的含义及银行利润的来源
2.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在资本主义农业领域,存在三个阶级:
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
例题12某工商银行发放工业贷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6%;
全年吸收存款3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4%。
全年支付给职工工资30万元。
该银行在该年度获得的利润是()
A80万元B90万元C100万元D120万元
例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
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
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题14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①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③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④揭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一、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含义,是指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既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破坏,使社会化生产需要的比例关系强制性地得到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下去。
二、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例题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
B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危机阶段、高涨阶段
C危机阶段、高涨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
D危机阶段、萧条阶段、高涨阶段、复苏阶段
专题小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运行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发展的历史趋势。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全面了解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题16下列说法体现劳动与劳动力不同的观点是()
①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②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③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成为商品④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李嘉图体系所无法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创新精题:
1.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C社会基本矛盾D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典经济学理论成果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
C德国古典哲学D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3.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最初的动因是()
A马克思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B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
C马克思对经济学情有独钟D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4."
我们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却往往两倍于此。
"
这是马克思在出版《资本论》时的感慨。
这说明了马克思()
A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顽固刻苦的精神B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C一心为工人着想D是工人阶级的一员
5.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
A坚持唯物论B坚持唯物辩证法
C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D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6.对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认识正确的是()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消耗人类劳动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它消耗了人类劳动
D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7.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这表明()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仍然是商品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本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
是通过------------实现的。
()
A价格波动B不等价交换C国家宏观调控D统一的市场
9.关于剩余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②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③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创造了剩余价值④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0.如果布鞋厂老板比特加强管理,同时市场上对鞋的需求量上升,比特制鞋厂的产品就会出现供销两旺的状况。
这时,比特发现他的资本周转速度大大加快,他获得的剩余价值也更多了。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①生产周期的长短②货币流通的速度③企业内部管理状况④市场供求状况⑤生产资本的构成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11.某生产企业的工人所受的剥削可能来自()
①产业资本家②商业资本家③借贷资本家④银行资本家⑤农业资本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12.下面是萨伊、李嘉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萨伊: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它产品开辟了销路。
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才会出现过剩;
这一情况,市场会调节过来。
因此,生产全面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发的。
李嘉图:
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
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
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马克思、恩格斯: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请对萨伊、李嘉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价。
知识与能力同步测控题
一、选择题
1.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在于()
①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②独立的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
A《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1858年草稿)》的写作
B《巴黎笔记》《伦敦笔记》的写作
C《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
D《资本论》的发表
3.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①唯物辩证法②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④从人联系到物,再从物上升到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5."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这表明()
①相同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②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③商品交换和商品价格反映的总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关系④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D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抽象劳动B具体劳动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
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
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10.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①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②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③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④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正当竞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提出,在解释农业产量的增长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质量差别是相当重要的,农民的能力差别是最重要的。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舒尔茨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不需要再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②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③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与科学素质④要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
这就会()
①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②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③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符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3.价格受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①商品交换都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②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③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④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的劳动报酬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形式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5.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超额利润
1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7.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B同一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
1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
A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9.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中的()
A平均利润转化而来B超额利润转化而来
C垄断利润转化而来D企业利润转化而来
20.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
但与资本循环不同,资本周转理论着重阐明的问题是()
①资本运动连续性的条件问题②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③生产资本的构成问题④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A生产的绝对过剩B生产的相对过剩
C固定资本的更新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2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5.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②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③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④揭示了资本主义长期发展的必然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27.(10分)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瓜分的?
28.(14分)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实质、产生的根源及矛盾表现。
29.(16分)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
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正如威廉·
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
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
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
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