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产业链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玉米淀粉产业链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淀粉产业链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中国玉米的产量的提高依赖于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
2009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玉米单产降至吨/公顷,预计2010年将升至吨/公顷。
虽然单产不断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2009年吨/公顷)。
数据来源于:
庆隆(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
2004年以来,中国玉米消费量稳定增长,供需基本平衡。
较高的库存/需求比例,保证了国内消费的供应。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报告,预计2010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05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0万公顷,增幅%;
预计产量为16800万吨,较上年增加403万吨,增幅%。
单产约为吨/公顷。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从播种面积和玉米单产以及我国历年的玉米产量长期来看,我国的玉米总产量是稳步小额增长的,而我国玉米消费量长期来看与产量基本平衡,略有结余,预计未来正常年份我国的玉米产产销量也是处于相对平衡略有紧张的局面。
(3)我国玉米的进出口情况
?
进口: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协定,中国每年发放玉米进口关税配额720万吨,在关税配额内进口关税将为1%,超过关税配额进口的关税将为40%,其中40%为非国营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内一定规模以上的饲料企业和其他加工企业;
另外60%为国营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营贸易企业,也就是中粮集团。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MarubeniResearchInstitute)预测,因中国将选择从国外进口低价玉米用于饲料生产,在2015年之前,将玉米进口量从本年度预期的100万吨升至1000万吨,增加9倍。
相对于中国玉米产量(2010年:
16800万吨),1000万吨的进口量,也只有6%,不会出现类似大豆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
出口: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玉米净出口国。
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和政策引导,出口量越来越少,2008年正式成为净进口国。
影响中国玉米出口的主要因素有:
1、政策:
因2007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为保障国内供应,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取消玉米原粮及其制品出口退税、征收出口暂定关税(玉米暂定关税5%,玉米制粉10%,后在2008年12月取消,但因国际玉米价格低于我国,对出口刺激有限)、对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三大措施。
2、国储收购:
国储收购政策导致国内玉米可流通数量减少,市场可上市流通粮源有限,只能满足国内企业生产的需求,所以企业能用于出口的玉米数量很小。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农产品大幅回落,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自2008年10月下旬,国家在东北启动了大豆和玉米的临时收储,截至2009年6月,国家收购了玉米实收3600万吨左右。
玉米收储数量几乎占到产区玉米产量的70%左右,有效地抑制了玉米价格回落。
2009年,国储政策延续,收购价格不变,收购不限量。
此外,新增的补贴政策,既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也对特定行业企业实行了政策倾斜,降低加工企业成本(补贴主要用于中储库和南方的饲料企业,这样加剧了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供应)。
(4)玉米价格变化情况
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走势备注:
1蒲式耳=公斤
!
国际玉米价格在2006年前,相对稳定,价格波动较小,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饲料、淀粉、燃料乙醇等下游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产量的增长,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的不断下降,预计未来玉米供需偏紧,玉米价格上扬压力较大。
2010/2011年度我国玉米价格走势图(元/吨)
数据来源:
博亚和讯饲料原料月度分析报告
我国玉米产量与消费量基本平衡,但随着下游饲料,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玉米供应压力增大。
由于国家玉米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以及玉米供应偏紧,我国玉米出口量极少,而进口量不断增加,2008年中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增速很快,我国玉米的库存量不断减少,预计未来玉米价格上升的压力较大。
东北玉米价格走势图(元/吨)
\
随着东北玉米的持续外销,再加上山东等传统玉米生产大省也开始进入东北市场采购玉米,导致玉米粮源明显趋紧。
在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东北玉米供给被几家大型企业垄断,中粮、华粮以及北大荒等粮企成为目前东北港口的主要供给方。
东北玉米粮源的集中,使卖方市场进一步明显,买方议价能力偏弱。
一段时期内,东北玉米粮源仍将趋于紧张,大型贸易商仍可能惜售,玉米供需矛盾再次突出,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依然存在。
我国港口及进口玉米到港完税价走势图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均有所增长,一方面,玉米粮源趋于紧张,北方玉米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南方港口饲料企业采购积极,尤其在国家扶植生猪养殖政策出台之后,可能刺激养殖企业加大饲料的采购力度。
后期,随着粮源的不断减少和需求的逐渐放大,玉米将继续保持震荡向上的态势。
不过随着国内外玉米价差的缩小,玉米进口的压力凸显,因此进口以及小麦替代持续给玉米市场带来压制。
我国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走势图
小麦、与价格比价走势图
目前新麦上市,部分饲料企准备采购一定小麦替代玉米;
加工企业虽有一定库存,但依然积极入市收购,以合同采购为主。
饲料企业逐步恢复,玉米需求见好,玉米市场价格坚挺。
各玉米深加工企业粮源多为各地轮换出库玉米。
受供需矛盾突出的影响,预计在新季玉米收获上市前,玉米市场行情强势难改。
后期新季玉米的生长情况也将对玉米市场走势起到一定的影响。
二、玉米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
(1)全球玉米消费结构变化
从全球总体来看,60%以上的玉米的消费是用作饲料的,但随着近年来全球玉米深加工行业、特别是美国生物乙醇的发展,工业用量的增加是玉米消费需求提升的主要动力。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美国乙醇精炼商消耗的国内玉米数量将首次超过家畜和家禽饲养者。
美国农业部估计,截至2011年8月31日的一年时间里,乙醇生产商将消耗亿蒲式耳玉米,相当于上一年玉米产量的40%。
动物饲料及其他需求为50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预计,乙醇企业下一年的玉米消耗量将增长1亿蒲式耳,此差距在2011-2012作物季将会更加明显。
届时,饲料用玉米量将为亿蒲式耳,而乙醇工业用玉米量则为亿蒲式耳。
可再生燃料协会(RenewableFuelsAssociation)称,尽管玉米价格比一年前高出90%,但美国2011年的乙醇产量预计仍将达到创纪录的137亿加仑,比所要求的水平高出10亿加仑。
多出的乙醇已出口到国外,包括出口到全球最大的糖基乙醇生产国巴西。
肉类行业和一些环保主义者表示,ADM公司(ArcherDanielsMidland)、Poet公司和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Energy)等乙醇精炼商日益增长的玉米消耗量推升了食品价格。
同时,全球各地的玉米需求在也在增长,玉米可用来喂养家畜,制造淀粉、甜味剂或乙醇。
由于牲畜玉米消耗量的增加,美国农业部将未来一年的全球玉米消费预测值上调了590万吨,至亿吨。
(2)中国玉米消费需求变化及趋势
中国玉米消费分布中,约62%作为饲料,工业消费比重约为26%。
从产量上看,我国饲料近10年产量增速在10%左右,2005年至2009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连续5年突破亿吨大关,2009年我国饲料产量达亿吨,占世界比重达到20%,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除了欧盟)。
但人均饲料占有量仅为美国的20%,工业饲料普及率不及美国的日本的50%,受人均蛋白质消费增加及规模养殖比率提高等因素的拉动,预计2015年饲料需求量接近2亿吨,存在5000万达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
中信证券行业研究-2010年12月24日)。
…
我国玉米消费结构及工业玉米消费量
我国饲料产量及增长态势单位:
万吨,%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
三、玉米深加工发展情况
|
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1)全球玉米深加工情况
玉米深加工主要包括淀粉和酒精两大系列。
世界上超过80%的淀粉是由玉米加工而成的,近几年美国的发酵酒精工业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现已成为世界上玉米酒精产量最大的国家,其产量约占全美酒精总产量的95%。
同时酒精也是美国玉米深加工的主导产品之一,其中燃料酒精是玉米加工业的一个重大成果典范,据美国玉米精加工协会报告,美国生产燃料酒精所耗用的玉米约1562万t,生产食用酒精所耗用的玉米约为330万t,由于燃料酒精可替代汽油,因此近20年来美国生产燃料酒精所耗用的玉米量始终处于增长状态而饮料酒精的耗用玉米量则相对稳定。
动物饲料及其他需求为50亿蒲式耳,并且美国农业部预计,乙醇企业下一年的玉米消耗量将增长1亿蒲式耳。
(2)我国玉米深加工的产业政策
中国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过快,增长幅度超过玉米产量增长水平。
“十五”期间(2000-2005),中国玉米深加工转化消耗玉米数量累计增长94%,年均增长14%;
而同期玉米产量仅增长了31%,年均增长率仅为%,远低于工业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
玉米是中国最主要的饲料原料(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一半以上),饲料养殖业的产品附加值一般低于玉米深加工业,在原料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据糖酒会网最新供需数据,预计2010/2011年度国内玉米深加工消费数量将达到5000万吨,国内饲用玉米消费数量将达到1亿吨,工业用玉米需求由11%增至29%,饲用需求则由74%下滑至61%,加上口粮及其他消费,国内保证玉米足量供应压力较大。
政府担心玉米深加工业过度发展会挤占饲料玉米的供应总量,进而影响到肉禽蛋奶等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限制玉米深加工的政策。
2007年9月,政府颁布《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缓解深加工业与饲料养殖业争粮的矛盾,决定将玉米深加工业用量的规模占玉米消费总量的比例控制在26%以内;
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必须经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将玉米深加工项目,列入限制类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试点期间暂不允许外商投资生物液体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和兼并、收购、重组国内燃料乙醇生产企业;
提高淀粉糖、多元醇等国内供给不足产品的供给,稳定以玉米为原料的普通淀粉生产,控制发展味精等国内供需基本平衡和供大于求的产品,限制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柠檬酸、赖氨酸等供大于求、出口导向型产品,以及以玉米为原料的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
提高环保及原料利用率标准,原料利用率必须达到97%以上、淀粉得率68%以上,主要行业的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技术指标达标。
2010年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对玉米深加工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发改委对深加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并且要求根据目前玉米供求的严峻形势,暂停核准玉米深加工项目,严禁擅自开工建设。
2011年4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停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购进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34号)规定:
自2011年4月20日起至6月30日,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购进玉米深加工生产除饲料产品之外的货物,不得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计提进项税额。
2011年4月,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文,宣布七条玉米市场调控措施,其中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今年6月底前,暂停对中央和地方储备企业以外的各类经营者发放贷款收购玉米,已发放的贷款不得展期,并督促贷款企业加快玉米销售,及时收回贷款。
2011年6月1日起,由国家发改委修订形成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开始施行。
其中酒精生产线、5万吨/年及以下且采用等电离交工艺的味精生产线、年加工玉米30万吨以下、绝干收率在98%以下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线被列为限制类产业。
目前,各省区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已经陆续展开,行动较为迅速的河南省已经公布了淘汰的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
(3)我国玉米深加工的情况
目前,中国玉米加工产品已达到200余种,其中酒精、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味精、柠檬酸、赖氨酸是最主要的玉米深加工产品。
近十余年来,随着对各类玉米加工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玉米深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8年,中国工业玉米消费量仅为900万吨,占国内玉米需求总量的10%,但到2009年已超过4000万吨,所占比重也升高到26%。
其中,赖氨酸、燃料乙醇、淀粉糖等产品玉米消耗量的年均增长率均在30%以上。
但在2008年以后由于国家政策调控等原因,玉米深加工发展缓慢,并且中国玉米加工产品中,初级加工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而一些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仍然产不足需求,玉米化工醇、一些专用变性淀粉等产不足需,仍大量进口。
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加工企业高度集中于华北、东北玉米主产区。
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是玉米加工能力最大的省份,这五个省份的玉米加工量之和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
中国玉米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较大,技术相对先进,有着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并占据了稳定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玉米加工能力正逐渐向少数大企业集中,企业也逐渐向大型化、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乙醇生产方面,截至2009年底,作为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第三大乙醇生产国,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约为172万吨,与巴西的3653万吨和美国的3192万吨仍有很大的差距。
但我国并没有美国和巴西的原料优势,我国既没有美国大量廉价的玉米,也没有巴西丰富的甘蔗产量。
随着世界粮食短缺危机的出现,燃料乙醇原料与粮食的争夺战日趋白热化,导致燃料乙醇“与民争粮,与粮争地”。
目前酒精行业整体开工率水平保持在45%左右,低于高峰期的70%以上水平,受到消费低迷的影响,企业也择机下降开工率以对冲生产压力。
但是对于规模企业来讲,减停产损失或比生产更严重,预期玉米加工产品全线步入下跌阵营,玉米酒精企业也很难独善其身。
为了缓解粮食的危机,非粮路线成为我国发展燃料乙醇的原则之一,然而,甘薯、甜高梁等非粮原料加工路线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生产成本高,工艺相对复杂,国内仅有几个试点示范工程,距产业化生产还存在技术和经济的双重障碍。
'
四、淀粉糖的发展情况
(1)全球淀粉糖发展情况
美国生产淀粉糖已有15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大的淀粉糖生产国家,在美国有70%左右的玉米原淀粉被用作制糖原料。
从美国淀粉糖发展历史来看,1968年42%果葡糖浆在食品上得到广泛应用,1976年又开发了第二代55%果葡糖浆,1981年又开始生产结晶果糖和含20%~50%果糖的各种糖浆,果脯糖浆是美国淀粉糖品中数量最大的,约占73%。
美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集团所用甜味剂分别有100%和50%是玉米淀粉糖。
日本玉米大部分需进口,淀粉糖产量约230万吨,果葡糖浆占50%,人均消耗淀粉糖约18公斤。
韩国淀粉糖年产量90万吨,人均淀粉糖19公斤,玉米从美国、中国进口,韩国可乐饮料全部采用55%果葡糖浆,年产果葡糖浆48万吨,结晶葡萄糖2万吨。
我国台湾省淀粉糖工业约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1980年初开始发展果葡糖浆工业,果萄糖浆产量约20万吨,主要用于饮料。
目前我国人均消费淀粉糖还比较低仅公斤,远低于美国37公斤。
(2)我国淀粉糖发展情况
淀粉糖是产量最大的一类淀粉深加工产品。
淀粉糖分液体淀粉糖和固体淀粉糖,液体淀粉糖包括葡萄糖浆、麦芽糖浆、含42%果糖的果葡糖浆和含55%果糖的高果糖浆;
固体淀粉糖主要有结晶葡萄糖、麦芽糊精及多元醇等。
我国淀粉糖产品形态以液体为主,2007年液体淀粉糖的产量比重约为55%。
在液体淀粉糖中,麦芽糖浆所占比重最高,约为38%,其次为果葡糖浆和葡萄糖浆。
在固体淀粉糖中,结晶葡萄糖仍然是主导品种,产量比重达到17%,其次为多元醇和麦芽糊精。
2007年我国淀粉糖消费结构我国淀粉糖消费结构
我国淀粉糖的产能扩展迅速,2000年的产量首次超过100万吨,此后,在国内食糖需求增长、价格不断提高的带动下,产能快速扩张。
2007年中国淀粉糖产能已超过1000万吨,产量接近800万吨。
在进出口方面,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淀粉糖生产大国,总产量中,约5%左右用于出口,2008年以后,由于出口政策调整,生产成本上升、国际需求量减少,导致出口量下滑。
发酵工业协会中信建设期货
淀粉糖的市场增长,主要依赖:
国内蔗糖减产导致的缺口;
食品饮料等行业对糖的需求增长;
人均淀粉糖消耗量较低,增长空间大;
白糖价格高企,淀粉糖的成本替代效应显现,获取部分市场份额;
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刺激功能糖类的发展。
目前淀粉糖在我国应用的程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蔗糖价格,据了解,当蔗糖与淀粉糖价差小于1000元/吨,大多数终端用户会选择使用蔗糖,而不会考虑淀粉糖。
当蔗糖与淀粉糖的价差在1000-1500元/吨:
大多数终端用户企业可能会同时选择白糖与淀粉糖混合使用,节约成本。
当蔗糖与淀粉糖价差高于1500元/吨,终端企业更多地使用的是淀粉糖而非蔗糖,尤其是中小型的终端企业。
2008年初,中国前10家大型玉米加工企业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40%。
由于政策引导、行业门槛提高、08年市场需求清淡等因素,小企业纷纷停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第三届(2010-2012)全国淀粉糖行业十强”企业
序号
:
名称
产品
产能
1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功能性低聚糖、高果糖浆、功能糖醇、谷氨酰胺等十大系列50多个品种
2
中粮融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常规糖、结晶糖、固体糖、功能性糖、糖醇
^
产能15万吨,2009年产量10万吨,只占全国产量不到%。
2010年5月新建10万吨F55生产线。
在未来五年内形成120万吨以上集合产能规模,成为淀粉糖行业冠军企业。
3
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
结晶果糖、药用葡萄糖、食用葡萄糖、果葡糖浆、葡萄糖酸盐、麦芽糊精等产品
企业年加工玉米能力已达到180万吨,形成年产120万吨淀粉的生产规模,具备100万吨淀粉糖的生产能力。
4
郸城财鑫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玉米精制产品系列、淀粉糖系列、玉米生化产品系列、功能性多元醇系列
公司建有100万亩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年加工玉米30万吨,生产各种产品30多万吨。
5
@
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木糖醇、麦芽糖醇、木糖、果脯糖浆、L-阿拉伯糖、结晶果糖
年产
20000
吨木糖醇、
10000
吨麦芽糖醇等产品的生产规模。
6
长春帝豪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麦芽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结晶葡萄糖、山梨醇等品种
年产值达18亿元,年利润约2亿元。
7
河北健民淀粉糖业有限公司
玉米淀粉、食用葡萄糖、土霉素(原料药)、液体葡萄糖及玉米胚芽、蛋白粉、粗纤维等副产品
8
河北赵州利民糖业集团有限公司
9
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玉米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肌醇、玉米油、山梨醇、饲料、总溶剂
10
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
山梨醇、甘露醇、维生素C、葡萄糖、淀粉
年产山梨醇25万吨、甘露醇万吨、维生素万吨、葡萄糖20万吨、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