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49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doc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

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规定中国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的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解析:

通过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对中国

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破坏。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段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

 

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60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1895年,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A) 

A.严复 B.孙中山  C.梁启超 D.康有为 

解析: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9年,组织翻译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制《四洲志>。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外国侵略。

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放的先河。

洋务运动中有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

 

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口号,此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他指出根据这个规律,中国如果拒绝变革,就将被先进的西方民族所淘汰。

(1898年正式出版)。

 

   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亦要求中国人发愤自救。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3.1899年11月,强租广州湾,把云南、两广划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B)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日本 

解析: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世纪70至80年代,英国从印度侵入西藏,又从缅甸侵入云南;法国从越南侵犯广西;俄国从中亚入侵新疆;日本吞并流球,侵犯台湾。

中国陷入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之中。

 

1898年3月,德国强租胶州岛,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滇、桂、粤三省便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1898年2月,英国要求清政府不得将长江沿岸各省租与他国,长江流域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6月,强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99年;7月强租威海卫。

 

1898年4月,日本要求清政府不得把福建国让予他国,福建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188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

 

4.天京事变后,率部出走的太平天国领导成员是(B) 

A.李秀成 B.石达开  C.杨秀清 D.韦昌辉

解析: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

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提拨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5.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C) 

A.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解析: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

央机关,任命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

 

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解析:

《劝学篇》共二十四篇,四万余字,“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

篇务通,以开风气。

”所谓“本”,指的是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不能动摇;所谓“通”,指的是工商学校报馆诸事,可以变通举办。

全书贯穿“中体西用”精神,主张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技艺,并以这种新技艺“补”专制旧制之“阙”,“起”清廷统治之“疾”。

张之洞倡导的“新旧兼学”中的“新学”亦包括“西政”,这比早期“中体西用”论者的“西学”=“西艺”的观点进了一步,扩及“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诸项,但对“设议院”等涉及政体的部分讳莫如深。

一言以蔽之,张之洞的公式是: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7.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著作是(A) A.《革命军》 B.《仁学》 

C.《警世钟》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解析: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

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8.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C) A.科学、进步 B.独立、富强  C.民主、科学 

D.自由、民主 

解析: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主要是指资产

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

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

 

9.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D)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五卅惨案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解析: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1月18

日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对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10.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C)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解析:

民党一大成为第一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1.1930年6月至1930年9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错误倾向是(C) 

A.“左”倾盲动主义 B.“左”倾教条主义 C.“左”倾冒险主义 

D.“右”倾机会主义 

解析:

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和夺取武汉等中心城市。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12.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地位之外的会议是(C) A.中共六大 

B.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C.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 D.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解析:

1931年11月初,中央苏区党组织在赣南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会上把

毛泽东的主张说成“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主张反右倾,开始排斥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领导。

 

 

13.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于(B) A.陕北保安地区 B.西康甘孜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解析: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

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6年7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西康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分别与甘肃会宁、静宁胜利会师,标志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14.1932年3月,日本在其侵占的中国东北地区建立傀儡政权(A) A.伪满洲国 

B.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C.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D.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解析:

1932年3月1日,制造了伪满洲国的傀儡政权,成为殖民统治的工具。

  

15.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的会议是(B) A.国民党五全大会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C.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D.国民党六全大会 

解析: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

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

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16.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李鼎铭提出提案,建议根据地(B) 

A.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B.实行精兵简政 C.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开展大生产运动

解析:

中国著名开明绅士、陕北爱国民主人士李鼎铭,先后当选米脂县参议会

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以他建言“精兵简政”的远见卓识而名垂中国近代史册。

 

17.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中共参政员是(D) A.周恩来 B.彭德怀  C.毛泽东 

D.林伯渠 

解析:

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的主张。

 

 

18.1945年10月,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署(A)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国共合作协定》 C.《国内和平协定》 

D.《国共停战协定》 

解析: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

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9.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A) A.一二·一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五·二〇运动 

D.抗暴运动 

解析:

1945年发生在昆明的“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基

本口号。

它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

2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12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C)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

东北野

战军主力70万人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共歼敌47.2万人。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地方武装共60万人,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下,共歼敌55.5万人。

 

 

平津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

入关作战的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主力与地方武装共100万人,在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21.新中国成立初期,指导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