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937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

《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炭山铜矿预查报告Word格式.docx

4、《云南省丽江县炭山铜矿区预查报告》审查意见

1.绪论

1.1目的任务

根据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川冶勘院发[2006]79号”文,关于下达《云南省丽江市炭山铜矿预查》项目任务书的通知,由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昆明分院承担该项目,工作时间为2006年9月-2007年4月,具体目标任务是:

通过填图和少量工程控制,初步查明矿区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奖岩特征,圈出含矿层及矿体,初步查明矿体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

对矿区铜矿资源前景进行评价,圈定普查地段,提供有价值矿权一处。

主要实物工作量:

①1/万地质草测10km2

②1/2千地质草测1.5km2

③1/千实测地质剖面4km/3~4

④探槽(土方)1500m3

⑤基本分析(Cu)150件

⑥岩矿鉴定20件

⑦光谱全分析3件

⑧组合分析20件

⑨小体重测试30件

⑩浅坑穿脉100m

1.2工作区位置及交通

工作区位于丽江市43°

方位34km处,属古城区大东乡所辖,丽江-大东公路从矿区西侧通过,丽大公路44公里处下车后需步行3小时方可达到矿区,交通较为不便(图1-1)。

我院在本区拥有探矿一处,许可证号为5300000630974,矿权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500-1002830,北纬270300-270600,面积31.35km2。

各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探矿权区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

经纬度坐标

三度带直角坐标

经度

纬度

X

Y

1

100.2515

27.0500

2997712.90

336640931.40

2

100.2500

2997708.30

336640518.00

3

27.0300

2994014.00

33640559.60

4

100.2830

2994080.50

33646348.10

5

27.0600

2999621.90

33646283.20

6

2999560.00

33640910.50

1.3工作区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工作区属中-高山中等-强烈切割区,海拨最高3440.7m,位于工作区北部的阿冷次,最低1330m,位于工作区的东南河谷。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6.1℃,一月均温8.2℃,七月均温21.8℃,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全年可开展野外作业。

区内属多民族杂居区,以纳西族、彝族为主,汉族次之,尚有少数藏族、白族、傈僳族和普米族等,以从事农牧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矿业开发程度较低,水、电及劳动力资源充足。

1.4矿界关系

本区域设置矿权较多,与各相邻探矿权之间的关系见图2。

1—云南省宁蒗县簸箕河铜矿普查(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2—云南省宁蒗县踏地坪镍多金属矿普查(思维特矿产资源(云南)有限公司)

3—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古都塘镍多金属矿普查(思维特矿产资源(云南)有限公司)

4—云南省丽江市古都塘锰矿普查(云南省有色地质三一0队)

5—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炭山铜矿普查(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

6—云南省宁蒗县沙力河煤矿普查(四川朝晖实业有限公司)

7—云南省宁蒗县金棉地区硫铁矿铜等多金属矿普查(云南百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1.5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省地质局第一区调队于1977年完成了丽江副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确定了区域地层、构造格架及岩浆岩、矿产及地球化学特征,为勘查工作提供了基本地质资料。

本工作区内前人未做过任何针对铜矿的地质勘查工作,在上世纪58年,呈有过小规模的采矿活动,但由于交通不便,不久即中断。

原有的民硐现均已垮塌,但区内可见当时采矿的遗址及采出未运走的铜矿石。

1.6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从2006年8月开始,于2006年12月底结束野外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2。

表1-2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工作项目

计量单位

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

1/万地质测量

km2

14

1/2千地质测量(草测)

1/1千地质剖面测量

km

1.692/2条

坑探

m

112

槽探

m3

2412.51

刻槽取样及分析化验

64

7

岩矿鉴定

11

8

坑道及老硐地质编录

133

9

槽探编录

通过本次勘查工作,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初步查明矿区地层组合特征、构造特征;

(2)初步查明矿(化)体的展布、产状、厚度、浅部延深变化等情况;

(3)通过槽探、坑探工程揭露控制,初步圈定铜矿(化)体6个,煤层1层;

(4)通过对矿(化)体的综合研究认为:

本区铜矿类型主要为产于黑泥哨组(P2h)中下部的喷发沉积改造型铜矿。

2区域地质

2.1区域大地构造

调查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盐源-丽江台褶带之金沙江隆起区内,东西分别为宁蒗沉降带、鸣音沉降带,川滇藏歹字型构造东支与经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在多种构造体系的归并复合、相互切割、限制等应力作用下,自古生代至三叠系在该区形成一个SN向的金沙江坳陷带,沉积了一套浅海-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建造。

2.2区域地层

调查区古生代-三叠纪为-坳陷带,石炭纪沉积了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建造,晚二叠世为一套浅海-沼泽相泥炭质岩、玄武岩建造及碳酸盐岩、砂页岩及煤层等碎屑岩建造,为本区铜矿主要赋矿层位,早三叠世为浅海相碎屑岩建造,中三叠世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建造,晚三叠世为滨海、浅海相-海陆交替相-陆相碳酸盐、碎屑岩建造,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晚三叠世晚期开始海退,金沙江两岸隆起,侏罗纪-早第三纪为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

2.3区域构造

调查区处于金沙江-哀牢山断裂、程海-宾川断裂、中甸-剑川断裂及丽江断裂等深大断裂汇聚区域,区内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北东向构造带及经向构造体系。

北东向造带:

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规模巨大、走向NE25°

-45°

、呈雁行排列的迭瓦式断裂组成(褶皱不发育),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表层强深部弱的压扭性特征。

北东向构造控制了本区二叠系、石炭系等古生代地层的分布和岩相变化。

经向构造体系:

区域内极为发育,控制了区域内三叠系的岩相和下第三系的分布,调查区附近主要表现为金沙江背斜(金沙江东岸)及背斜两翼的张性纵向断裂(拉马古断裂及米厘断裂),与本区铜矿的形成关系密切。

2.4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为华力西晚期沿程海深大断裂带发生的大规模裂隙式喷发,火山活动持续时间较久,直至晚二叠世黑泥哨晚期。

火山喷出岩的分布、岩石成分及结构、喷出的先后、旋回及强度等均沿北东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整个喷发活动严格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本区大量铜矿点的形成与之关系密切。

2.5区域矿产

区域内矿产种类较单一,内生矿产主要有Cu矿、Fe矿两种,Cu矿与华力西期火山活动有关,主要有两种类型(表2-1):

1、产于黑泥哨组(P2h)地层中的火山喷发沉积-改造型铜矿(以往地质工作者认为属喷发沉积-热液型),多为小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如拉马古、文通、尼拉罗等小型铜矿床。

2、产于玄武岩组(P2β)中的热液石英脉型铜矿,多为矿(化)点,规模小,但矿石较富,适合小规模民采。

外生矿产仅有煤矿,主要有两种类型:

1、产于黑泥哨组(P2h)地层中的高灰份无烟煤,2、产于第四系(Q)地层中的泥(草)煤。

铜矿床、矿(化)点地质特征表表2-1

矿床、矿点名称

地理坐标

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丽江泥拉罗小型铜矿

100°

26′14″

26°

58′36″

含矿层(3层)为黑泥哨组P2h上部凝灰岩、泥灰岩,探明8个工业矿体,呈扁豆体状顺层产出,单个矿体长12-90m,宽3-44m。

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为主,少量兰铜矿含铜品位0.5->1%。

探明C2级储量1083吨。

喷发沉积-热液型。

丽江拉马古小型铜矿床

26′08″

27°

01′40″

含矿层为黑泥哨组P2h下部黑色页岩、煤层及灰岩透镜体,有5个含矿层,14个矿体,单个矿体长76-473m,水平厚度1.73-6.16m延深>252m,平均品位Cu1.17-2.82%、伴生元素Au1.73g/t,Ag11.41g/t。

矿石矿物以次生硫化矿(辉铜矿、斑铜矿)为主,氧化矿为孔雀石、赤铜矿及兰铜矿。

探明B+C1+C2级储量11878吨)。

丽江文通小型铜矿床

26′22″

59′00″

含矿层(4层)为黑泥哨组下部炭质页岩、炭质泥灰岩,矿体呈顺层透镜状,断续总长140-505m,单个矿体长114-280m,水平厚0.75-11m,延深>199m。

矿石矿物以辉铜矿、斑铜矿及孔雀石为主,少量黄铜矿、赤铜矿及兰铜矿。

矿石品位Cu1.46-2.30%,伴生元素%Ag5g/t,Ni0.02%,Co0.002%。

探明B+C1+C2级储量6157吨。

丽江阿来此铜矿点

25′53″

56′07″

含矿层(3层)为黑泥哨组P2h炭质泥灰岩、炭质页岩,矿(化)体长85-325m,厚0.2-0.5m(我单位矿点调查)。

矿石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品位0.97-1.52%。

丽江炭山铜矿点

27′46″

05′50″

含矿层为黑泥哨组P2h下部的青灰色致密玄武岩,矿体呈扁豆状。

矿石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

丽江初那桓铜矿点

25′20″

04′46″

矿(化)体分布于黑泥哨组P2h下部的青灰色致密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及穿插其中的方解石脉附近,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孔雀石等,矿化不均,兴谱分析Cu2%,Ag0.002%,Pb0.002%。

丽江河喜铜矿化点

27′16″

04′47″

矿化体产于玄武岩组上段P2β3顶部杏仁状玄武岩中,少量孔雀石呈薄膜状附于裂隙表面。

玄武岩热液脉型

宁蒗大公山铜矿(化)点

30′30″

59′32″

矿(化)体产于玄武岩组上段P2β3斑状玄武岩裂隙、玄武岩内绿帘石-石英脉体中及其附近,脉体厚n-10Cm,光谱分析Cu5%,贫矿0.26-0.5。

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孔雀石等。

铜矿床、矿(化)点地质特征表续表2-1

永胜风吹梁子铜矿点

29′20″

57′31″

矿体产于玄武岩组下段P2β1层间断附近的角砾状凝灰质泥岩、斑状玄武岩中,长>13m,厚0.2-1m。

矿石矿物以辉铜矿为主,次为孔雀石、兰铜矿,少量斑铜矿、黄铜矿。

光谱分析Cu0.2-5%。

10

永胜阿楚楚帕铜矿化点

26′50″

53′53″

矿化体产于玄武岩组P2β2玄武岩中,黄铜矿、孔雀石、兰铜矿等呈星点状及薄膜状分布于玄武岩及其裂面。

丽江美河铜矿点

26′09″

50′54″

矿体产于玄武岩组上段P2β3玄武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薄膜状孔雀石及星点状自然铜,富矿含铜5.3%,光谱分析Cu3%。

3矿区地质

3.1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三叠系

上统为浅海相-海陆交替相-陆相的较为完整的海退旋回,是该区域主要含煤地层。

松桂组(T3sh):

灰白-黄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和灰-灰绿-黑色铝土质、粉砂质、炭质页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等,产大量瓣鳃类及植物化石。

厚大于100m。

-----------------------假整合------------------------

北衙组中段(T2b2):

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夹灰绿色、灰色灰质泥岩,化石稀少,产少量腹足类化石。

厚85-604m。

————————整合——————————

北衙组下段(T2b1):

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与灰绿色凝灰质泥岩互层,产大量瓣鳃类化石。

厚293-921m。

—————————整合————————

(2)二叠系

黑泥哨组(P2h):

下部为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中部为灰色、褐黄色砂砾岩、泥砾岩、岩屑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1-2层煤层及含铜炭质页岩,上部为黄色、褐黄色泥质粉砂岩、砂岩、粉砂岩、页岩。

为本区的铜含矿层位,含矿层层序如下:

⑦玄武岩

⑥凝灰质泥岩、黑色页岩,厚1m。

⑤辉斑玄武岩,厚29m。

④黑色页岩夹灰岩,厚7.6m,局部夹厚1-2m的劣质煤层。

③斑状玄武岩,厚15m。

②灰岩、凝灰质泥岩,厚2.7m。

①玄武岩,凝灰质泥岩,夹2层紫红色凝灰岩,下部具蚀变,局部形成铜矿体,厚150m。

致密玄武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及脉状铜矿体产出,厚大于32m。

整合

玄武岩组(P2β):

呈SN向带状分布,属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岩,具清楚的喷发旋回。

早期喷发中心在金沙江河谷一带,喷发规模较小。

中期为喷发高峰,喷发物质撒布全区。

晚期喷发中心西移,喷发间隙增多,有较多的凝灰岩、凝灰质泥岩(页岩)等夹层。

3.2构造

3.2.1褶皱

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北西-北北西,倾角10°

-50°

,次级褶皱不发育。

3.2.2断裂

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两组:

①纵断裂组:

走向与地层基本一致或稍斜交,倾向大多与地层一致,倾向西-北西,在断裂面附近易产生层间破碎带和片理化带。

该组断裂为成矿期断裂,在区内表现为压扭性,对形成本区黑泥哨组(P2h)地层中的喷发沉积-改造型工业矿床密切相关。

区内主要为F1、F2、F3、F4,在区内主要表现为宽3-5米的构造角砾岩带,其断面未见,倾角不详。

②横向断裂组:

区内主要表现为北西向断裂,主要有F5、F6二条。

F5断裂为张性断裂,断层通过之处形成规模巨大的滑坡,滑坡处的岩石常见呈弧形的断面,擦痕、阶步及陡坎清晰可见。

该断裂倾向北东,倾角30-50度。

F6断裂为平移断裂,北东盘向北西方向错移,断距30-50米。

3.3岩浆岩

区内玄武岩发育,主要呈SN向带状分布于工作区东部,据玄武岩的喷发间隙、岩性组合及沉积岩夹层等特征,分为四个喷发旋回,每一旋回间的韵律清楚,岩性组合规律自下而上为致密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及凝灰岩、页岩等组成,各旋回岩性特征如下:

第Ⅰ旋回:

主要岩性为玄武质凝灰岩、致密状及杏仁状玄武岩。

第Ⅱ旋回:

连续沉积于第Ⅰ旋回之上,火山角砾岩、斜斑玄武岩发育于顶部。

沿金沙江背斜普遍具有灰岩或页岩夹层及灰岩透镜体。

第Ⅲ旋回:

主要岩性为致密状、杏仁状玄武岩,夹多层凝灰岩、凝灰质页岩,表明喷发间隙频繁,普遍出现斜斑、辉斑等斑状玄武岩夹于致密或杏仁状玄武岩中。

第Ⅳ旋回:

基本上与黑泥哨组为同期沉积,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夹凝灰岩和凝灰质砂页岩、泥岩及煤线,玄武岩中普遍出现斜斑、辉斑等斑状玄武岩。

区内玄武岩据岩石化学特征分析,m′/f′值多在0.48-0.82之间,Q值主要为负值,属富铁质-铁质基质性岩浆,碱度指数1.22-7.73,属钙碱性-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由基性长石和辉石、橄榄石(少量)等暗色矿物组成,多为斑状-变余斑状结构。

斑晶以基性斜长石为主,普遍粘土化、碳酸盐化,基质为间粒结构,由微细斜长石、辉石及其蚀变矿物绿泥石、绿帘石等组成。

据光谱分析,本区玄武岩含铜一般达50-500PPm,第Ⅲ旋回少量高达800PPm,第Ⅳ旋回少量高达1000PPm,远高于地壳克拉克值55PPm,可见本区铜矿物源与玄武岩有关,而第Ⅲ、Ⅳ旋回玄武岩中也常见网脉-脉状辉铜矿、斑铜矿及自然铜充填于收缩裂隙中。

4矿体地质

4.1含矿地层特征

本区铜矿体主要赋存于黑泥哨组(P2h)中下部,黑泥哨组中下部为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致密状玄武岩及紫红色凝灰质泥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及脉状铜矿体,中部为灰色、褐黄色砂砾岩、泥砾岩、岩屑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上部为黄色、褐黄色泥质粉砂岩、砂岩、粉砂岩、页岩,局部夹劣质煤层。

4.2矿体特征

矿(化)体产于黑泥哨组含矿层中下部,通过地表及浅部探矿工程控制,共圈定矿(化)体6个,主要有V1-1、V1-2、V1-3、V1-4、V2-2、V2-3共6个矿(化)体,以V1-2号矿体为主,矿化层顺层近南北向展布,但矿化体在地表的延伸长度不稳定,各矿体均为地表单工程控制,含矿岩性为致密状玄武岩、凝灰质泥岩及白云质灰岩。

V1-1号矿体:

矿体为单工程(TD63)控制,呈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孔雀石,品位2.74%,矿体厚0.8m,产状298°

34°

赋矿岩石为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

V1-2号矿体:

矿体呈透镜状,由一地表工程TBTD72和浅部平坑TPD0工程控制,地表矿体厚2.95m,品位0.26-3.33%,平均品位1.81%,浅部平坑控制矿体厚0.9m,矿石品位0.56%,矿石矿物为孔雀石、辉铜矿等,产状335°

25°

赋矿岩石为灰-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

V1-3号矿体:

矿体为单工程(TD41)控制,呈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孔雀石,品位5.50%,矿体厚0.5m,产状340°

40°

赋矿岩石为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局部可见绿帘石化、硅化等蚀变现象。

V1-4号矿化体:

矿体为单工程(TLD1)控制,呈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孔雀石,品位0.47%,矿化体厚1.85m,产状85°

61°

赋矿岩石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局部可见褐铁矿化等蚀变现象。

V2-2号矿体:

矿体为单工程(TD46)控制,呈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孔雀石,品位3.84%,矿体厚0.4m,产状340°

V2-3号矿体:

矿体为单工程(TD48)控制,呈透镜状,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孔雀石,品位4.91%,矿化体厚1.00m,产状85°

4.3矿石质量

本区目前的工作手段主要是利用地表工程对矿体进行控制,地表矿体中的矿石以氧化矿为主,矿石矿物以孔雀石、兰铜矿为主,含少量的黄铜矿;

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及泥质物。

矿石呈半自形-自形状结构为主,局部有斑状结构,矿物多为不规则粒状,少量针状、丝状,黄铜矿粒径0.01-n×

0.1mm,铜兰n×

0.01-n×

0.1mm,铜兰大多与黄铜矿等铜矿物伴生,并局部交代或交切其它铜矿物。

孔雀石大多成针状、放射状分布于岩石裂隙中;

矿石构造有细脉浸染状、网脉状、稠密浸染状、星散状、条带状、马尾丝状、块状、结核状等。

本区矿石品位0.34-4.91%,与拉马古铜矿类型相似。

而拉马古铜矿经树底劳改农场生产证实,均为易选矿石,富矿石(品位大于5%)可不经过选矿,直接与铜精矿混合入炉冶炼。

矿石中有害杂质砷、氟、锌、镁等均低于冶炼要求标准。

伴生元素经光谱分析Ag5g/t,Ni0.02%,Co0.002%,其中Ag达到综合利用标准。

4.4矿体围岩及蚀变

矿层顺层分布,与围岩整合接触,二者呈渐变过渡关系。

矿层顶板围岩多为灰—深灰色致密玄武岩。

矿体底板围岩以致密玄武岩、灰岩及泥灰岩透镜体,局部为紫红色凝灰质泥岩、灰白、褐黄色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杏仁状玄武岩。

近矿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等,其中碳酸盐化、硅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

4.5矿床成因

通过对本区铜矿矿床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的分析总结,认为其成因为火山喷发沉积-改造型,主要证据:

(1)本区主要矿床均产于一定层位,顺层分布,严格受层位、岩性控制。

(2)矿体的出现均与次级断层关系密切,凡有矿体的地方,均可见到近南北向的小断层。

(3)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产状与上、下地层一致,随地层产生同步挠曲,局部出现膨大富集现象。

(4)矿石具交代结构,脉状、条带状、浸染状及结核状等构造,兼具沉积特征及后期热液改造特征。

(5)矿区广泛分布绿泥石、绿帘石等低温热液蚀变矿物。

(6)赋矿层多处出现同生灰岩透镜体及生物活动痕迹,属原生沉积。

4.6找矿标志

本区铜矿成矿岩相为浅海-泥炭沼泽相,古地貌受古构造控制,为-近南北向狭长带状拗陷区,在上二叠系沉积了一套玄武岩建造及碳酸盐岩、砂页岩、煤层等碎屑岩建造,铜质来源于玄武岩,由火山活动、同生构造活动提供的热力,活化玄武岩中的铜质,并迁移到有利部位,经后期岩浆、构造热力及表生氧化作用改造,使含矿层局部富集形成本区铜矿,其主要找矿标志如下:

(1)近南北向分布的黑泥哨组(P2h)地层,为本区具一定工业意义铜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2)含矿层分布于黑泥哨组底部,岩性为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紫红色凝灰质页岩(泥岩、砂岩)、灰黑色炭质页岩(泥岩)及灰岩透镜体。

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概述

矿区内属中~高山、中等~强烈切割山地,海拔1330~3440.7米,地形陡峻,相对高差2110.7米,含矿层及矿体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极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附近无地表水体,主要含水层一般沿构造破碎带靠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并沿裂隙、构造破碎带进入矿坑,大气降水时顶板局部漏水,但涌水量均较小。

矿区内地层以单斜岩层产出,矿体及底板均为坚硬岩石,稳定性好,一般不需要加固、支护,只有两种情况下需支护:

①顶板为第四系粘土、亚粘土夹玄武岩碎块组成,位于距地表较浅部位,稳定性差,需采用厢木加固支护;

②顶板为紫色、灰白~褐黄色凝灰岩及黑色炭质泥岩或风化玄武岩时,视具体情况局部加固、支护。

由于矿区分布于金沙江西侧,地形陡峻,切割大,加上潮湿多雨(暴雨居多),开采出的废石会被冲入金沙江中,有一定的环境地质影响。

总体而言,本矿区内的开采技术条件简单而略偏复杂。

6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6.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6.1.1勘探类型

本区矿体在地表的连续性一般小于400m,为小型矿床,类型系数为0.3;

厚度小,一般小于1m,类型系数为0.4;

矿体呈似层状、扁豆状、小透镜状,属中等-复杂类型,类型系数为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