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09126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

《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名校联盟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新高考Word下载.docx

C.说明“海禁”政策强化D.深受朝贡贸易影响

6.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早期驻外使节要求迅速振兴商务,发展经济的愿望十分强烈。

驻英公使薛福成认为“国家之富强,皆赖重视商务之利”;

驻俄公使许景澄倡言“铁路可富国便民,不会夺民生计”。

这反映了()

A.有识之士“求富”意识增强B.驻外公使特殊身份经历

C.晚清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D.经济结构开始出现变动

7.据统计,从1919年3月到1920年12月,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约1700人,其中四川有472人,湖南有356人。

湖南新民学会会员赴法人数占到学会总人数三分之一左右。

学生的赴法勤工俭学()

A.彰显了人民群众联合的力量B.表明国人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C.导致了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D.助推中国革命重心移至南方

8.1937年8月14日,《申报》在《上海大炮声又响了矣》的时评中指出:

“从卢案发生以来,我们抱定大事化了,小事化无本旨,与彼周旋。

岂知,我们退一寸,他们便进一尺,遂使我们到退无退路的地步。

”据此可知,这一时评()

A.批评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B.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指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认为日本侵华始于“卢案”

9.1954年,《人民日报》发表五一劳动社论指出,“从一九五二年第四季度起,技术革新事迹每季每年都有增加,到今年的第一季度,其中比较重大的就有一百多件。

……技术革新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带有全国性的群众运动,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开展这个运动,以它为主要内容,把劳动竞赛全面地加以推进”。

这表明当时()

A.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B.科教兴国成为人们的共识

C.“左”倾错误已出现苗头D.科学研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10.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不惜动用国库资金和提洛同盟的金库贮存,大规模地兴建雅典卫城及众多的神庙、戏剧院、音乐厅、公共市场和大型雕像群等公共设施。

这一做法旨在()

A.追求思想自由B.培养公民素质C.传播理性意识D.强化法制观念

11.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因为有了最畅通的渠道,在浓郁的咖啡刺激下,启蒙时代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咖啡馆里相遇、交流、互补,逐渐成为一股潮流。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法国()

A.开展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B.启蒙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建立理性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呼声D.文化传播对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

12.1853年,某学者以印度的发展为例,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并指出虽然落后国家在世界市场上遭遇了各种不平等待遇,但是仅仅从道义的层面谴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或者对落后国家表示深切的同情是无益的。

据此可知,该学者的观点()

A.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B.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C.具有美化西方对外扩张的局限性D.受到了阶级立场的深刻影响

13.1922年7月,俄共(布)中央东南局书记米高扬未经莫斯科同意就在归他管辖的地区征收25%的公民税;

8月,诺夫哥罗德省农村九成的粮食还没收获,就提前按每亩20俄镑征粮,算作粮食税;

特维尔省在粮食税之外额外征收1普特粮食,用作地方开支。

这反映了苏俄()

A.扩大了粮食税征收的范围B.农民对苏维埃政权的敌对

C.工农联盟政权得到了巩固D.新经济政策存在负面效应

14.下面是美、德两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就业结构表(单位:

%)。

据此表可知()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1930年

第一产业

美国

53.8

42.6

31.9

22.0

德国

49.1

40.0

35.1

27.3

第二产业

22.6

31.0

31.1

29.1

35.7

37.9

40.6

第三产业

23.6

30.1

37.1

46.9

21.8

24.3

27.0

32.1

A.美德两国农业生产逐渐落后B.就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有关

C.德国的制造业实力超过美国D.结构不合理将引发经济危机

15.有的学者指出:

冷战植根于两极体系,只有在该体系崩溃的时候冷战才能结束。

换言之,苏联解体致使两极格局终结才使冷战结束;

只要两极格局存续,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危机就会持续发生。

该学者意在说明两极格局()

A.是冷战存在的前提条件B.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C.以美苏实力均衡为基础D.取决于超级大国的对抗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如图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朝的长城分布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分别提取图中的长城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其展示的时代特征。

17.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情况。

(12分)

1951年7月

公安部颁布实施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使全国城市户口管理制度基本得到统一

1958年1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

标志着全国城乡统一户籍制度的正式形成

1964年8月

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确定两个“严加限制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要严加限制;

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

1977年11月

公安部规定了“农转非”的内部控制指标,即每年从农村迁入市镇的“农转非”人数不得超过现有非农业人口的15‰。

1984年10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

1986—1995年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县秦栏镇实行“绿卡户籍制”。

以此为代表,部分地区实行投资入户、购房入户或蓝印户口等政策,以吸引人才和资金

2001年3月

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认识。

(要求:

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陷入空前的经济、金融和政治危机。

政府适时调整了国家战略:

第一,美国仍将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

第二,如果一个核国家威胁一个与美国结盟的国家的自由,或者威胁一个美国认为它的生存对美国的安全以及整个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的国家的自由,美国将提供援助。

第三,如果发现其他类型的侵略,美国将指望直接受到威胁的国家承担为其本身的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

与此相适应,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这一战略调整的背景。

(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这一国家战略,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调整措施。

(7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三要素构成。

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要素构成。

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

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组》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

材料中“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体现的是周王控制着诸侯国部分大臣的任免权力,有利于加强周天子对诸侯国的控制,这说明分封制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A项正确;

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宗法血缘色彩,C项错误;

事实证明分封制下诸侯强大最终成为对抗中央的重要力量,D项错误。

2.答案:

C

材料“在救死扶伤和医学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在防疫和养生等方面形成了秦人自己的医学理论”等说明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学重视医学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故C项正确;

由材料不能得出医学产生于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说明官方医学占据主导,故B项错误;

这一时期仅仅提出有关防疫和养生等方面的医学理论,并未形成完整的疫病预防体系,故D项错误。

3.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根据材料中“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人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可知宋朝以后,斗茶之风已经普及社会各阶层,这是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的表现,B项正确;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排除A项;

宋朝时期小农经济依然存在,没有趋向解体,排除C项;

材料主旨是宋代斗茶风气的世俗化,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4.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元末农民战争。

“北人做主南人客”指的是元朝统治者为北方的蒙古族,“朱衣人做主人公”暗指朱元璋要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新政权。

童谣反映了元末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正在酝酿,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A项正确,D项错误;

童谣带有迷信色彩,且材料没有体现保留珍贵的天象记载,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南北不同的民俗,C项错误。

5.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中“不能随意进出港口,需要到市舶司或者海关领取‘部票’(入港许可证)”“外国船只进入港口需要卸下舰载火炮等武器"

可知,明清政府对外来商船进行严格管理,这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正确。

外来船只只要符合明清政府的要求,就可以来华贸易,这不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这些举措并未表明“海禁”政策的强化,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的信息,故D项错误。

6.答案: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早期的驻外使节积极主张发展工商业以“富国”,结合时间可知当时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故A项正确;

驻外公使的身份便于其了解西方,但这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

C项发生在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

鸦片战争后,我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7.答案:

题干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到法国勤工俭学,寻求新的救国之路,B项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联合,A项错误;

五四运动后,民主革命性质发生转变,C项错误;

当时中国革命的重心一直在南方,D项说法不正确。

8.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根据材料中“岂知,我们退一寸,他们便进一尺,遂使我们到退无退路的地”可知该报刊在批评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政策,暗示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共同抵抗外来侵略,A项正确;

这一时评并没有提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信息,排除B项;

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

材料中未涉及日本侵华与“卢案”的关系,排除D项。

9.答案: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过渡时期的工业化建设。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后,激发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推动了技术革新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因此选A项。

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材料主要反映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而不是“左”倾错误,C项错误。

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科研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项表述错误。

10.答案:

公共设施兴建和思想自由无关,排除A项;

由“兴建……神庙、戏剧院、音乐厅、公共市场和大型雕像群等公共设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场所的主要活动者是公民,为雅典公共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公民群众基础和城市活动空间,利于提高雅典公民的素质,B项正确;

启蒙运动时期强调理性意识,排除C项;

雅典兴建公共设施重在宣传民主,并非法制,故排除D项。

11.答案: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和考生解读信息及历史解释的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思想因为有了合理的信息传播渠道,所以能够顺利发展,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因此C项正确。

启蒙思想传播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条件,但并不能说明革命时机已经成熟,A项错误;

题干材料不能表明启蒙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B项错误;

文化传播对社会变革起重要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D项错误。

12.答案:

考查西方殖民扩张的作用。

由材料“1853年……阐明了世界市场的双重作用”可知,该学者能够结合时代、依据史实、辩证分析世界市场对于落后国家的双重作用,既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故B项正确。

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美化西方扩张,而是主张客观分析其结果,故C项错误;

该学者的研究并未站在某一阶级立场上,而是客观辩证分析,故D项错误。

13.答案:

D

根据“1922年”“俄共(布)中央东南局书记”“征收25%的公民税”“算作粮食税”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征收情况。

由“征收25%的公民税”“提前按每亩20俄磅征粮,算作粮食税”“在粮食税之外额外征收1普特粮食”可以看出,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在具体征收过程中,粮食税并不是固定的,还有各种附加税,这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故选D项。

材料体现的是个别地区征收粮食税时税率不固定,甚至额外征税,没有涉及粮食税征收的范围,故A项错误。

分析材料可知,过重的征收负担必然会使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但“敌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现象只会加重农民负担,不利于工农联盟政权的巩固,故C项错误。

14.答案:

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870年至1930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美、德两国的第一产业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说明就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有关,故选B项;

表格信息中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下降不代表农业生产逐渐落后,排除A项;

表格信息不能反映美、德两国各产业发展情况,无法体现哪一国的制造业实力更强,排除C项;

材料中就业结构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现,并非不合理,排除D项。

15.答案:

根据“冷战植根于两极体系”“只要两极格局存续,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危机就会持续发生”可知,两极格局是冷战存在的前提条件,故选A项。

苏联解体的导火索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B项。

题干强调的是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而不是两极格局与美苏实力的关系,排除C项。

两极格局的形成取决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而不是超级大国的对抗,排除D项。

16.答案:

信息:

长城是战国时期战争的写照。

说明:

由《战国时期列国长城分布图》可见,战国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各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所以各国之间普遍修筑有长城。

长城的建造,也反映出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优势和政府效能的提升,是国力强大的体现。

由《秦长城示意图》可知,秦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诸侯割据兼并的战乱局面结束,郡县制实施。

随着统一的完成,分布于列国之间的长城都被拆除,这体现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的历程。

秦代长城主要位于北方边疆,体现出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碰撞,反映出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17.答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变革。

论述:

1958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

同时也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铁饭碗”被打破,大量高学历或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加入流动大军。

在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今天,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对旧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冲击。

因此,近年来,我国不断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的户籍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58年以前,这一时期户籍制度还未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1958年至1977年,这一时期户籍制度形成,但严格限制城乡人口流动;

第三阶段是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户籍制度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据此拟定论题,展开论述即可。

18.答案:

(1)背景:

欧日崛起冲击美国经济地位,多极化趋势出现;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越南战争使美国遭到削弱;

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

(2)措施:

尼克松访华,逐步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改善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建立新型伙伴关系;

逐步从越南撤军;

等。

(1)根据“如果发现其他类型的侵略,美国将指望直接受到威胁的国家承担为其本身的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可知,美国实行战略收缩。

再抓住“20世纪60年代后期”“危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相关时代背景分析即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19.答案:

示例1:

论题:

行为体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影响国际体系的变化。

阐述: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苏势力膨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转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体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总之,行为体实力的对比变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变动。

示例2:

国际规范是构成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共同要素。

二战后期,为重新规划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制定《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维护了国际政治秩序;

二战后,美国主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维护了世界经济秩序。

总之,国际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形成国际体系,维护国际秩序。

示例3:

行为体的外交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导致国际秩序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总之,行为体基于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并作出相应制度安排,会对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