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873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doc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EstimatingtheNumbersofWildlifePopulations

一、为什么要对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种群数量是动物生态学和资源管理学最核心的问题,无论进行什么类型的研究,都绕不过这个问题。

种群动态——密度制约性增长和非密度制约性增长,种群密度与个体迁移间的关系;

生活史及进化对策——生命周期、年度变动、出生率与死亡率、编制生命表、预测生命期望值(商业人寿保险精算)

栖息地关系——与密度相关的动物活动范围、领域面积、预测栖息地质量动态、种群数量调控;

资源管理与有害动物控制——制定狩猎量、捕捉量、捕捞量的依据;

行为生态学——婚配制度、繁殖策略、繁殖行为的表达与之密切相关。

濒危物种保护——评价实施的保护措施对濒危物种种群恢复的作用;

二、种群数量调查法的概念和名词定义

绝对数量调查法:

准确计数某一指定地区、特定时段内的野生动物数量的调查方法。

这个方法不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要求满足任何前提假设。

相对数量调查方法:

根据生物统计的取样原理、利用某些方法来推算某一指定地区、特定时段内的野生动物数量的调查方法。

这个方法则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且要考虑每个方法需要的前提条件。

以动物个体为对象的调查方法称直接相对数量调查法;

以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为对象的调查方法为间接相对数量调查法。

封闭种群:

严格定义:

在调查期间种群数量保持稳定,不会增加(出生和迁入),也不会减少(死亡和迁出)。

通常使用的定义:

只要没有可知的增加和减少的种群就算是封闭种群。

两种封闭种群:

地理性封闭种群和统计学意义上的封闭种群。

开放种群:

与封闭种群相反。

准确性(Accuracy):

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偏差(Bias):

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度

精度(precision):

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用样本的标准误来表示

选择调查方法需要考虑的条件:

1.是否适用于调查的对象;

2.经费和人力需求;

3.要求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程度。

*选择调查方法的前提:

1.调查地区内所有个体都有相等的被计数的概率;

2.调查期间内死亡的个体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或者可被估算矫正。

三、封闭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Nt=N0t-1

如何获得N0

1.绝对数量调查法

航空调查:

用于开阔环境中的野生动物数量调查中。

如湖面、江河的开阔水面、滩涂等地水禽的数量;大草原、荒漠、高山裸地中的大型兽类的调查。

可以直接计数数量,也可以拍摄照片,然后根据地表的标志进行拼接、计数照片上动物的数量。

圣诞节鸟类数量调查:

美国每年进行一次,每个人都可以参加,是一种有组织的志愿行为。

每次调查都采用直接计数的方法,调查的时间和区域固定。

有专职人员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每个参加者都能获得一份最终的结果。

封闭环境的数量调查:

面积有限的岛屿上、围栏中、水塘、森林中的农田、鸟类夜栖地、湖泊等都是面积有限的封闭环境。

2.直接相对数量调查方法

2.1样(路)线调查法

2.1.1基本原理和方法

最传统、最常用的方法。

最初由King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提出,只适用于单个活动、在被惊动之后会在原地突然惊飞的鸟类。

以后经过多次改进,可以用来调查会突然逃离的动物和成群活动的动物。

最初时调查路线的宽度是固定的,以后进行改进可以接受可变宽度的调查路线。

其最基本的调查和计算方法:

在选定的路线上行走(乘车),记录遇到的动物数量、动物与观察者(路线)的垂直距离(可以通过观察角度和距离换算)。

(1)计算每条调查样带内的动物密度(可以消除样带面积不同的影响)

di=ni/2lisi

式中di为第i条样带的动物密度值,ni为第i条样带上所见动物的实体数,li为第i条样线的长度,si为样带的单侧宽度。

(2)计算所有调查样带密度的平均值

D=1/m∑dii=1,2,3,…m;m为样带总数

(3)计算样带的统计方差

 di的统计方差s2=1/m∑(di–D)2=1/m∑di2–D2

(4)计算总体密度估计区间

△=tas/√1/m-1   t是自由度为m-1d的分布值,查表求得;

    密度估计区间为D+△,P=1-a,估计精度为 1-△/D 

 (5)推算研究区域内的种群数量

     N=DS+△S  S为研究地区总体的种群数量

这个方法还可以通过变形,如将长方形的调查面积变换成正方形的、圆形的用于调查那些不移动或移动速度不快的动物种类,如昆虫、爬行动物。

*调查面积不应少于估计面积的10%。

2.1.2该方法需要满足的前提:

a.动物在调查地区的分布是独立和随机分布的

b.每只动物被发现的概率是独立的,不受其它动物的影响

c.没有重复计数

d.每只预见动物的发现距离可以被准确地测量

e.动物被惊动后的行为在调查过程中不会改变

f.动物的行为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g.动物被发现的概率是距离的函数,既f(0)=1,f(∞)=0

2.1.3该方法的缺欠:

a.许多前提难以得到满足

b.调查的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状况、调查的时间、动物的生

活周期对行为的影响

c.调查者的能力和经验影响调查结果

 

2.1.4分层抽样的路线调查法

适用于在多种栖息地和景观并存的研究地区内调查野生动物的数量。

以每种栖息地和景观类型作为一个抽样层次,计算每个层次占研究地区的比例,根据比例确定各自抽样的面积或样带的数量。

然后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调查、计算,分别得出各种栖息地和景观内动物种群密度和数量,最后累加得到种群数量的估算值。

*需要注意,每个抽样层次发现动物的概率不同,因此应该根据情况调整各层的抽样比例。

隐蔽条件好的栖息地和景观应该加大抽样强度,才能减少因发现动物的概率不同产生的误差。

2.2标志重捕法

2.2.1调查与计算方法

将在调查地区内捕捉的动物个体进行标志,然后释放。

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在进行捕捉。

所获个体中应该含有一部分已经标志过的个体。

利用第二次捕捉到的已标志和未标志的个体的比例,推算出原来种群的数量。

N:

M2=M1:

(P-M1)=M1(N+M2)/M2

P,要推算的种群数量

M1,第一次捕捉标记的个体数

N,第二次捕捉中含有的未标记个体数

M2,第二次捕捉中含有的标记的个体数

标准误(S.E)=√M12N(N-M2)/M23

种群数量估计值的置信区间为P+S.E(95%)。

2.2.2要求的前提和适用的范围

前提:

a.实验期间标记个体不会增加和减少

b.标记不会给动物造成伤害,导致死亡率增加

c.第一次和第二次捕捉期间没有新生、迁入和迁出的个体

d.所有动物个体(标志和没有标志的)被捕捉的概率相等

适用范围:

a.易于捕捉和标记的物种

b.动物的活动范围不大

c.封闭环境下的动物种群

2.3轰赶法

适用于封闭环境下的大型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

目前已不常用,只是在确定换算系数时使用。

2.3.1调查方法

在确定了调查区域之后,组织人力由调查区域的一端同时出发,向另一端行走。

每个人只计数从自己右边向后方逃跑的动物;同时在另一端布置下守候的人力,计数跑出调查区域的动物数量。

直至双方回合,统计见到的动物数量。

如果是为了获得换算系数,在轰赶动物之前将调查区域内所有动物遗留得痕迹(通常是尿迹、粪便等非连续性的痕迹)。

并在几天之后(2-3天)再次计数调查区域内新的痕迹数量。

然后再轰赶动物,获得痕迹与动物实体数的换算系数。

2.3.2:

需要满足的前提

a.所有动物个体都能被驱赶出、并被计数。

3.间接相对数量调查法

以动物遗留的痕迹为调查对象,根据换算系数推算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

关键问题:

如何获得准确的痕迹与动物实体间的换算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