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8677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落 日》 苏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拾级蹬梯走到上层甲板上

(5)顷刻间都到了上空

(6)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

签字船舷练习座位

鉴赏弓弦锻炼坐落

(四)文学常识

6.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的名记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惟一的中国随军记者。

7.新闻要求以事实说话,它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

它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样式。

8.一条新闻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五个部分。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__________。

跟踪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瓦砾(lì

)颠簸(bǒ)舷梯(xuá

n)羡慕(mù

B.栖息(qī)戳进(chuō)勋绶(xūn)应酬(yīng)

C.窒闷(zhì

)堡垒(bǎo)厥功(jué

)湔雪(jiān)

D.胡诌(zhōu)窗帷(wé

i)挣扎(zhā)昭彰(zhāng)

2.下列各组字形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清晰秘室贤慧不屈不绕

B.安祥斐然内涵小心翼翼

C.荒忙荒谬荒凉天网恢恢

D.窒息雀跃胀死目光迥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的一项是()

①但是,在全舰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就不出声了。

②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

③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

A.庄重安闲必然B.庄严安闲竟然

C.庄重安然竟然D.庄严安然必然

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句是()

A.抗战时期,我国西南边陲各族的筑路工人为了民族生存,舍生忘死,他们的英勇事迹真是可歌可泣。

B.这部影片情节曲折离奇,主人公境遇坎坷,凡是看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哭起来。

C.即便中国足球又一次与世界杯失之交臂,就像其他城市一样,北京已深深地陷入了世界杯的浪潮之中。

D.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5.下列各句话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A.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

“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

B.我猛然一震,“九·

一八!

”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

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

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C.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D.我站在一座在20厘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

他们是乘驱逐舰从横滨动身来的。

顷刻间,从主甲板大炮后走出一列衣着殊异的人。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

随后,英国、苏联、澳洲、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也陆续上来了。

这时,记者大忙,上层甲板上成了一个热闹的外交应酬场所。

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

身移影动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

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

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

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卡叽制服;

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

他也是坐驱逐舰从横滨来的。

尼米兹在舰面上迎接他,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

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

军舰的主桅杆上,这时飘起一面美国国旗。

上层甲板上热闹的外交场面渐渐结束了。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

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五十位海军将领和五十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

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

我急急翘首望去,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

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

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

乐队寂然。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下了。

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他们一共11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

这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吉投掷一枚炸弹炸断。

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节选自朱启平长篇通讯《落日》)

6.“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

”这里,不同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7.文中写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和日本代表团到来有何不同?

8.“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9. 

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

有何深意?

链接高考

(2005年高考试题福建卷)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日历

冯骥才

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侯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么样呢?

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

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

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

我可以做多少事情!

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

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

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

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

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

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

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

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

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

()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

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

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

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样找一个洞爬了出来。

当我的双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觉真像从死神的指缝里侥幸地逃脱出来。

转过两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机,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废墟般的破楼,钻进我的房间——实际上已经没有屋顶。

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

我要记下这一切。

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个人独有的经历。

这时,突然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

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

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

如今,它和我当时拍下的照片,已经成为了我个人生命史中刻骨铭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

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

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

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所改变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

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

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

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人本的话题——记忆。

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

因为记忆排斥平庸。

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

所有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你是否把自己这个“独特”看得很重要?

广义地说,精神事物的真正价值正是它的独特性。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

记忆依靠载体。

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

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把这一天深深xiāngqià

n()()进记忆里。

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

我总是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

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

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

你一定会笑我,并问我这样就能保存住日子吗?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成酒;

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

(1)一dié

()

(2)xiāngqià

n()()

2.“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3分)

答:

3.作者“喜欢用日历”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分为什么着重写“记忆”?

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6分)

 

5.请你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

能力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1~4题。

飘行者

晨义

再过半个月,养蜂人就要到南方去了。

此刻他在城外的河边,静静等候着,等候那个起程的日于。

寒冬即将过去,南方的花期,早在他心里弥漫芬芳。

河中间生长着稀疏的芦苇,纤细的身子倾斜着,一头一头雪白的芦花,在冷风里浮动,像一吹就散的烟缕,却总是吹不散。

几家褐瘦的麻雀就住在苇丛。

它们没有仓房,也从不积攒,所以每日都很辛苦。

河水冻结了,折断的芦苇凌乱在冰面。

两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在不远处的杨树上跳来跳去,清晨,养蜂人总是让它们给叫醒。

傍晚下起了雪,然后一夜未停。

雪花轻柔,落在一只只黑漆斑驳的蜂箱上。

蜜蜂正沉睡。

在精致的六角的蜂巢内,像被蜡封的秘函。

又像提炼完毕的纯金颗粒,被一位富有的君王所珍藏。

其实比金子更贵重,因为蜜蜂是活物,有生命。

天底下,它们的梦境最甜美,南方的紫云英、油莱花,北方的槐花、枣花、山荆柯,一层谢了一层又开。

却不知今夜繁华的梦乡,是否能出现雪的踪影。

如果有一只可爱的蜜蜂在雪的拍打声中悄然醒来,会闻到一缕来自苍穹的清香,圣洁而神奇。

可惜没有谁能幸运地复苏,尘世的花朵,已经把它们累坏了。

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这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蜜是花的情感,是熔化的琥珀。

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退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而情侣在街上,在羽绒的时装里,看灯赏雪,彼此吐露甜蜜的话语。

孤单的养蜂人,在破旧的帐篷里吹熄了微弱的蜡烛。

但他井未入睡。

他坐在床沿上,望着外面的雪出神。

缤纷的雪,真像繁忙的蜜蜂啊。

头顶上,雪片堆积,细碎的雪屑散落下来,掉在他的头发上。

晨暗之中,有一种苍白在闪耀。

如果不是下雪,他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

夜越深,星越亮。

在他眼里,那也不是星星,而是蜜蜂,是明亮如水的昆虫。

一定有什么花,让它们彻夜不归。

雨露甘霖,必定是它们所酿制。

蜂蜜卖进城里,但养蜂人不会进城,他的蜜蜂不会进城,城里没有花蜜,万紫千红的灯盏,比不上野地的一朵花。

天地寂静,时光洁白。

绵绵雪花擦拭着蜂箱,擦拭着黑色封皮的金色经典。

这是一部在春天才能打开的巨著,是暂时隐藏的预言,是天然的不朽的手稿,是美好无比的福音书。

这样的夜晚,养蜂人想起了那些死去的蜜蜂。

那无数殉职于采蜜途中的生命,安然消逝,且都没有自己的名字。

它们纯净似雪,除了甜蜜,再无其他留下。

养蜂人的家住在山里,距此有百里之遥。

那里有他的妻子儿女,有他的房子。

但他却不能安居在家。

20年前,一群蜜蜂落在他家的树上,他把它们收养下来,从此放蜂为生。

他是大地上的飘行者,是寄居的客旅,注定要像一阵风,带着他的百万只蜜蜂,在茫茫旷野流荔。

远离人群,他和蜜蜂一起生活,追寻,迁徒,在年年岁岁花开花谢的消息里,快乐或者忧伤。

(选自《散文》2004年第2期)

1.文中第2段,写了北方寒冬特有的景物,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这些景物的?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北方冬景图?

答:

2.文中两次写到雪落到蜂箱上,但其写作的侧重点却不一样,为什么?

结合文章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是一篇托物寓人的散文,以养蜂人对蜜蜂的情感为散文的核心,用飘雪的冬夜来渲染这种真挚的情感,然后串连起许多眼前的现实与“鲜艳的回忆”,读后让人回味悠长,品味良久。

B.文章第3段写道:

“如果有一只可爱的蜜蜂在雪的拍打声中悄然醒来……可惜没有谁能幸运地复苏,尘世的花朵,已经把它们累坏了。

”这段话说明蜜蜂为了赶上南方的花期,正在“养精蓄锐”,没有可能出来观赏这美丽的雪景。

C.文章第4段,作者用城里与城外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凸显了养蜂人生活之艰苦、生活之孤寂的情形及其对蜜蜂的同情与热爱。

D.文章第6段,有一句赞扬死去的蜜蜂的话:

“它们纯净似雪,除了甜蜜,再无其他留下。

”这正是养蜂人的写照,通过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养蜂人虽然忙碌奔波,但他的心灵有一盏明亮的灯,只要能实现为别人“谋幸福”的人生价值,虽死无憾。

E.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描摹物象或抒发情感,还时常伴有诗化的语句。

如“蜜是花的情感,是熔化的琥珀”既使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又运用用了诗歌的语言,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无限的张力。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寒喧(xuān)马厩(jiù

)雪耻(xuě)

B.咔叽(kǎ)签字(qiān)遐迩(ěr)

C.舰艇(tǐng)挪动(nuó

)瘸子(qué

D.淞沪(sōng)旗帜(zhì

)密簇(chù

2.下列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绿呢勋绶应酬密密簇簇B.肃穆饶恕揭幕不可一时

C.索赔推荐日裔一瘸一拐D.纳粹凛冽授予天理昭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北京、广东等地的高考尖子生纷纷放弃北大、清华的录取,转投香港的大学,人们纷纷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

风波之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公开宣称北大、清华“二流说”的说法“完全错误”。

②就“普通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等有关问题,教育部2006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女士介绍了2006年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有关情况。

③在台湾当局唆使下,布基纳法索、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将所谓“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和“维护台海和平”问题列入第61届联大补充议程。

通过所谓“参与”联合国的方式,在国际上搞“台湾独立”,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

A.叠起举办企图B.迭起举办企图

C.叠起举行妄图D.迭起举行妄图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网,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养虎为患,铸成大错。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D.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1月中旬“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被湖北警方逮捕,成为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大案。

B.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C.加入湖南卫视后,黄健翔主持新栏目“名声大震”,开场白说得干巴巴的,丝毫不像他主持体育节目那样游刃有余。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二、课外语段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看日本人的流泪表演

蒋子龙

前不久参加一个朋友举办的宴会,席上有一个日本老人,在不足两个小时的聚会中,两次把话题扯到日本侵华所犯的罪恶上,躬身低头谢罪,然后摘下眼镜擦眼睛。

有一大半在场的中国人都很感动,反过来倒劝解和安慰那位日本人,越发地把他待为上宾,说着恭维他和为他开脱的话,不停地为他斟酒布菜。

  我不怀疑那个日本人的真诚和善意,却就是感到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

任何一个民族总有一些好人和恶人,那个日本老者,应该说还算是日本好人圈里的一员。

但日本的主流社会对侵华时期所犯下的罪恶的基本态度是百般狡辩,拒不认罪的。

1998年底,中国人特别关注传媒爆炒的一条国际新闻:

“在江泽民出访日本前夕,《日本经济新闻》和《朝日新闻》披露,日本政府已做出决定,在江泽民主席访日期间将发表的日中联合宣言中,日本将就侵华战争的历史问题明确在宣言中写入向中国人民‘谢罪’的字样,代替此前的‘反省’。

这将是日本政府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明确表示‘谢罪’。

”我将信将疑地等着看日本人公开“谢罪”。

等来等去却等来了这样的报道:

“当江泽民主席带着中国人民的良好愿望踏上日本的土地时,日本政府拒绝向中国人民作书面道歉。

  连“道歉”都拒绝,谈何“谢罪”——这就是日本。

  这有人种上的原因,或者说是由民族特性决定的。

泰戈尔说,蛮横和嗜武恰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软弱和不自信。

在日本人的性格里就有尚武好斗的一面,他们最著名的神话是《桃太郎》,讲一个从桃子里出生的英雄征伐鬼岛,打败岛上首领,把金银财宝全部掠夺一空的故事。

还有另外两个神话英雄:

“一寸法师”和“五分次郎”,都是身高只有一寸和五分的“微型英雄”,却能以小胜大,凶狠好战。

同是二战罪魁的德国,公开向世界人民谢罪的话不知说过多少遍,他们的前总理还曾在一个非常隆重的场合双膝跪倒,以谢天下——这不就看出民族的差异和心态、境界的不同了吗!

  日本之所以对所犯罪行顽固抵赖,死不改悔,还有另一个原因:

自恃是亚洲第一大经济强国,有恃无恐,心灵上没有压力。

他们历来崇拜强大和征服,岳建国先生在《对日本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文中说:

“公元663年,日本军队在朝鲜半岛被中国唐朝军队打败后,马上派使者赴长安向唐王表示祝贺,并开始向中国学习。

140年前,美国海军准将佩利率强大的舰队强令日本开关,日本战不过,屈服了,随后还在佩利登陆处为其建纪念碑,又开始向美国学习。

二战后美军占领日本,日本人马上称盟军司令麦克阿瑟为‘恩人之帅’,并准备建纪念碑。

  世人早有共识,对死不改悔的恶人,要有法,要有惩治的力量。

如果善者处于弱的地位,对于强大的恶势力一味地迁就、感化、期盼、示爱,又怎么能奏效呢?

试想,如果日本当年侵略的是美国,美国会允许它这样强横吗?

如果我们现在强大如美国,日本敢这样出尔反尔吗?

于是我想到那些算是不错的日本人,到中国来鞠躬谢罪,磕头上坟,心里也有一点“根”——那就是相信我们一定会原谅他们,一定会对他们客客气气的,这是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有恃无恐”。

一方面是日本政府的强硬不服罪;

一方面是个别日本人的哭天抹泪,我们又为之感动、赞赏,这不是有点太尴尬了吗?

  日本人谢罪有一种非常著名的方式——剖腹自杀。

失败者向上司谢罪,激进者向政府抗议,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绝望的失意者,都喜欢采用这种自戕方式。

我们从日本的历史书籍中和电影画面上见到的这种场面太多了,日本人似乎是很为自己的这种“剖腹精神”自豪的。

为什么没有一个日本人用这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谢罪呢?

  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对侵华有悔罪的日本人都剖腹自杀。

即使我肯这样鼓励,日本人也未必真的能被激出这样的勇气。

我只是想提醒日本人和喜欢看日本人鞠躬流泪表演的中国人,不要把这种事情看得那么轻巧,特别是不能容忍怀着一种优越感表演“反省”。

中国人更是千万不要让极少数日本人的“反省”表现影响我们对日本总体倾向的判断,对日本的某些方面是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