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板书课题:
统计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要想知道哪种颜色是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喜欢的,你觉得我们可以怎样调查?
可以用举手的方法。
怎样举手啊?
喜欢红色的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人。
然后喜欢黄色的举手,再数一数……
哦,你们听明白了吗?
请你上来试一试。
(生数出喜欢红色的有几人。
)
这个方法可以吗?
接着另外三种颜色也像这样通过举手的方法数出各有几人,就能知道我们班大多数同学喜欢哪种颜色了。
还有别的方法吗?
可以让喜欢每种颜色的同学排成一队,再数一数。
嗯,排队也可以,现在我们就来排一排吧。
找4个喜欢不同颜色的同学代表,举着颜色的卡片站在排头,其他同学站在相应颜色的后面,然后数一数人数。
可以通过报数的形式来数。
教师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你能不能把刚才调查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
学生在作业纸上填表,教师可以找4个同学到黑板生来填。
我们把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就制作成了一个统计表,从这个表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监控问题:
1.全班共有()人。
2.喜欢()色的人最多,喜欢()色的人数最少。
如果只给我们班同学订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
全校选择这个颜色订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不合适,因为还要统计其他各班的情况,最后调查出全校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才行。
三、练习
练习一第五题。
1.学生自己读题,说说题意。
2.自己完成题目,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这种表格叫统计表。
从统计表
中,可以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设计:
统计
课后练习:
寒假里三位同学去福利院做好事,李明做了16件,王东做了10件,刘刚比王东多做了7件。
请根据以上条件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姓名
李明
王东
刘刚
件数
1.()做的好事最多,()做的好事最少。
2.王东和刘刚一共做了多少件好事?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本P3,例2及练习一中相应的习题。
1.了解多种记录统计结果的方法的同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能对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的信息。
3.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调查与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体会数据收集整理的意义和价值。
课件
一、兴趣导入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你们觉得选谁呢?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这样大家一起说也听不清楚,你们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举手法、排队法。
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还可以用投票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提到用投票的方法,那怎么投呢?
给每人一张纸,每个人把自己认为能参加讲故事比赛的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放在一起,最后数一数票就行了。
你觉得这种办法可行吗?
它有什么好处吗?
1.可以保护个人的隐私。
2.不像举手、排队那样麻烦。
3.这种办法可以调查全校学生情况,甚至更广泛的范围。
我们现在就来进行一下选票,将选票结果放在一起。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选票结果呢?
画“正”“√”“o”等方法。
一个同学读选票,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整理在纸上。
学生汇报字的记录方法后,师问: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
小结:
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o,√,x的个数就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比较乱,在数的时候不好数,而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的时候就很清楚,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
画“正”字的方法是统计中最常用、最简便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经常用。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如果咱们班有两位同学缺勤没有参加投票,假如他们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预设:
不会改变最后的结果,因为即使两个人都投其中一个人,另外一个人的票数仍然是最多的。
三、深化理解,巩固提高
出示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本题。
2.集体订正,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找学生说理由。
四、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
让学生打开教材(统计我们喜欢去哪里春游、喜欢哪种体育运动、喜欢哪一个季节等等)。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希望同学们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做个小小的统计员,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在哪个月的人最多,春季出生的同学有多少个?
夏季有多少个,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做的很好。
数据收集整理
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
数学组
作文组
绘画组
乐器组
正正
正正正正
正
组别
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1.每格代表()人。
2.()组人数最多,()组人数最少,两个组相差()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列出算式计算。
第三课时
课本P3,做一做及练习一中相应的习题。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在讨论、合作、观察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读懂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么?
你们喜欢去哪旅游呢?
2.老师出示第3页做一做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呢?
3.采用举手法统计人数,并将统计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4.观察这张统计表,师提问:
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自己能提出问题让邻组来回答吗?
5.学生交流,提出问题让邻组回答。
6.想一想,根据这张统计表学生最想去哪春游?
(学生各抒己见)
二、联系实际、自主参与
1.完成练习一第4题
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
(1)请把他们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这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哪种车最多?
哪种车最少?
(2)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拓展延伸
现在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们的早餐都吃些什么?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用你喜欢的方式调查组内的每个同学的喜好,可后把全班同学的喜欢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
通过你的调查,你将对哪些同学提出什么建议?
请你写下来
四、小结梳理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下面是二
(1)班图书角各种书的情况统计。
1.
类别
科技书
童话书
故事书
连环画
数量
16本
20本
8本
18本
(1)二
(1)班的()书最多,( )书最少。
这两种书相差( )本。
(2)科技书、童话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你在下面提出来,并解答。
第四课时
课本P4练习一中相应的习题。
一、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
出示练习一第1题:
在班内统计学生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根据统计结果填写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进行集体订正。
2.你们喜欢什么季节?
说说为什么?
出示练习一第2题:
在班内统计学生喜欢哪个季节,根据统计结果填写统计表。
3.出示练习一第6题:
在班内统计学生喜欢吃哪一种水果,根据统计结果填写统计表。
4.出示练习一第7题:
指导学生如何看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发展评价
1.自评:
谈一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和表现
2.互评:
说一说谁在本节课表现最好?
你打算学习他的哪方面
3.师评:
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给予评价
数据收集整理练习
统计表
统计图
1、下面是二
(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项目的调查情况。
项目
跳绳
长跑
游泳
跳远
12
7
15
16
18
14
10
8
6
4
2
(人)
跳绳长跑游泳跳远
(1)喜欢()的人最少。
(2)喜欢长跑比游泳的少()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什么问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⒉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⒊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⒋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1.除法运算的意义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除法的含义
13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课本P8~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经历分物体的活动,从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用“平均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用具:
圆片9、12、16个各不同数量。
小棒60根。
一、创设情境、引出“分物体”现实问题。
过了年你们都长了一岁,这假期里你们又长什么新本领啦?
谁愿意跟大家说说啊?
这两个小朋友你认识吗?
丁丁和迪西学会了自己做宝宝面包。
面包做好了,他们遇
到了一个问题:
把4个面包分给丁丁和迪西,都可以怎么分呢?
二、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含义。
1、分面包活动中理解不同分法,认识平均分。
预设反馈:
2和2(他这样分,还可以怎么分呀?
1和3
3和1
4和0
这么多种分法,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更好一些?
怎么都认为这种好?
公平。
【怎么就公平了?
】
平均。
【怎么就叫平均了?
分东西的时候,有不同的分法,这种分法,大家都认为很公平。
因为从分得的结果来看“每份同样多”,这样分我们就叫它平均分。
追问:
谁听明白了,什么叫平均分呢?
2、发现平均分,强化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宝宝乐园里,他们不仅分面包,还碰到过分草莓、分玩具风车、分巧克力、分饮料各种情况。
(1)初判平均分。
这些都是平均分吗?
有人知道了,把你的想法快速和同桌交流一下,哪个是?
哪个不是讲讲道理。
反馈:
哪个是?
哪个不是?
Ppt呈现结论。
理由:
落到每份同样多。
【评价:
能用刚学过的、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好】
你们的认识都很清楚,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咱们生活中,也会遇到需要平均分东西的情况。
比如:
要分8个桃子,下面哪种情况是平均分?
都是平均分8个桃子,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小结:
同样分8个桃子,分的份数不同,所以结果也就不同。
(3)自主平均分(逐步完善叙述)
看来同学们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手中都有一些小圆片,下面就请你按自己的想法来平均分。
(9个12个16个)
【叫学生黑板展示平均分的结果。
标上序号。
把9个平均分成3份
12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或3份)
16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或2份)
分的份数都一样吗?
得到的每份的数量一样吗?
能不能把分几份,每份是几个这些都说清楚,让我一听就知道,那个是你平均分的情况,可以吗?
这样介绍就清楚多了,可是你们分的圆片的总数一样吗?
要想交流清楚,把分的总数说清楚就更好了。
谁试试?
过渡:
你们自己能够平均分,也能把分的情况说的很明白。
如果按老师的要求平均分你们能行吗?
一起来看。
三、动手操作中,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天线宝宝们都来啦,机器人诺诺还带来了15个气球。
1、问题:
把15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天线宝宝和诺诺,每人分()个。
(1)用小棒代替气球分分看。
幻灯反馈:
每人3个。
(2)回忆一下,你们刚才是怎么分出结果的?
谁愿意到前面把你怎么分的展示给大家看看。
①一个一个分
【他分的很有条理,每份分一个,没完再每份分一个,最后正好分完,这样就保证每份同样多,做到了平均分。
你们都是这么分的吗?
②两个两个分,再分一个。
【先分……结果…这样分也行。
③三个三个分或算出的。
【每份都分3个,一下子就分完了。
④四个不够再调【这样结果也是平均分。
无论1个1个分,还是2个2个或3个3个分,一次分几个都没有关系,只要分得的结果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如果分的多,我们每次多拿几个就更方便了。
2、丁丁拿来36枝铅笔,全部平均分给迪西、拉拉、小波3个人。
用小棒代替铅笔帮他们分一分。
有人分的特别快,请他介绍介绍自己的方法。
【10个10个分,在2个2个分】
这个同学数感很好,凭感觉一次多分,分10个,这么分确实快多了。
四、练习巩固,提升认识。
1、我们同学很好的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
刚才我们分桃子知道了平均分也有不同情况,如果也按要求分这8个桃子,看一下---“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四个天线宝宝”你们来判断一下哪种分法符合要求?
正确的,每份2个。
错误的,一个份数不对一个总数不对。
在平均分物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清分几份,还要关注分的总数。
2、生活中找平均分。
在天线宝宝的世界里,我们一起认识和学习了平均分,其实你只要细心观察,我们的身边就有需要平均分的情况。
生活中吃饭前分筷子。
3、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平均分!
同时完成书上16页的1、2、3题。
平均分
丁丁小波
每份同样多
1、把28只小鸭分在4个笼子里,怎样分?
2、把12枝花分别插在2个花瓶里,平均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3、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是多少块?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
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展示用图片摆一摆、画图等方法。
4、比较异同点
课件出示引入问题和例3:
把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同样是分果冻,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不同点:
引入问题是知道平均分分成的份数,求每份的个数;
而例3是每份的个数是知道的,求分的份数。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
我们在分物品时,不管是按指定的份数分,还是每几个一份地分,只要是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分果冻问题。
具体感知“每2个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能分成4份。
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第1题。
问:
读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分分看吗?
(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2、练习二第3、4题。
(1)第3题。
出示分风车的情景图。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4题。
师:
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
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