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08303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复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特别提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性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深化拓展

1.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比较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区别

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并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阻碍作用

意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具体表现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反映社会存在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

因此,实践决定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全部社会关系。

(2)实践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有了人类征服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才有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才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唯物史观赖以建立的根本。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人民群众

伟大人物

社会有无自身的客观规律

有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

无规律可循

练习:

1、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从开车人遵章守规,到汽车制造商增强环保意识;

从邻里相处老死不相往来,到车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动;

从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车德”涵盖的内容。

加强“车德”建设,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B.思想决定行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答案】C

2、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设问中的知识范围限定。

明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内容。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发展中保留者基本特征,这是妈祖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

妈祖文化对社会生活的积极作用,是人们重视妈祖文化,使妈祖文化得以延续的又一原因。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分)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4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4分)

考点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要解决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____________。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____________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生产方式中,_____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___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__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_______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学会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原理: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方法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全面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考点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____________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经济基础________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_____。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_________和生产关系的矛盾、____________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4、学会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推动社会进步;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1)区别: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规定着社会的本质,支配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应该首先或着重加以解决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因为这两对矛盾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社会这个有机整体,反映社会的全貌,但这两对矛盾中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联系: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

考点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的、_______的,发展的过程是_______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___________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

②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

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是____________的矛盾。

(2)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即非对抗性的矛盾),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________发展、自我_______加以解决。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___________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_________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

2009·

安徽文综)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故②错误;

上层建筑只有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④错误,①③正确。

故选A项。

【答案】A

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1)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______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_的创造者。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_____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产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误区: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精神财富当然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创作,但同时也离不开普通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3)人民群众是___________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1.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从来也都承认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但他们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众,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2.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练习:

(2009·

广东高考)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

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广东现象”。

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解析:

本题要求我们运用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空谈理论,因此,学生在回答时首先要完整表述原理的内涵,然后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发挥积极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点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在量上,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考点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_____,虚心向人民群众________。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_______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_________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__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1.唯物史观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2)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概括地说,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信群众是前提,依靠群众是手段,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目的。

(3)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从2010年11月1日开始,全国600多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将走进4亿多户住户,查清查实全国人口状况。

2011年4月底公布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说明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

本题通过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

回答时,可以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观点等角度分析。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对当前人口状况的反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编制“十二五”规划、制定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政策,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查清查实人口状况,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基础训练:

1.(2010江苏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D)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

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A)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2010广东卷)温家宝指出,2010年我们要努力工作,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这里体现的哲学观点是(A)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D.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

4.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A)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我国政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

这体现了(D)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6.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B)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7.“民生厚(生厚:

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

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B)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

8.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一主张蕴含的哲学道理是(C)

A.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B.人的认识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9.2008年1月14日,200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对外公布,入选综合类十大流行语的分别是:

十七大、嫦娥一号、民生、香港回归十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教)上涨、廉租房、奥运火炬手、基民、中日关系、全球气候变化。

年度媒体流行语真实反映并高度概括了一年当中国内政策举措、社会重大事件、百姓关注焦点以及国际风云变幻。

这体现的哲理是(B)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促进作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本任务

10.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无数青年学生志愿者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