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作文备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备考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
改变不仅仅需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还必须懂得:
改变是一种磨炼,需要我们能够承担破茧成蝶的痛苦。
著名画家凡·
高曾经担任教区牧师,他多次和煤矿矿工下井,乘坐缆车下降的过程非常恐怖,让他几乎晕厥,可是其他工人却没有抱怨。
因为长期的工作经历使他们懂得既然抱怨、担心、害怕于事无补,就不如改变自己平静面对。
他们改变自己选择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恐惧的方式,就是一种不屈,他们的表现深深触动了凡·
高,也慢慢改变了凡·
高。
我们生活中面对的许多事情,正如矿工们的经历一样,也许这些事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处境,但我们可以在适应中选择慢慢转变自己,使我们不至于成为只是不住抱怨的庸人。
因此,选择承受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改变的过程。
愿我们都能像萧伯纳一样追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它将会使我们在人生路上时时得到来自内心的激励,它将能够给予我们勇气去追求我们心所向往的目标。
因此,我们都应该记住:
每一次改变,也许非常渺小,但也胜过多次无助的抱怨,我们的人生就应该从改变开始。
亮点评析 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运用排比,对事例分析透彻,结合生活彰显个性!
文章抓住了重点,即我们需要改变!
总的来说,语言流畅,文采飞扬,事例分析较好。
材料丰富,紧扣主题。
这篇文章选材丰富,关注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典型且有说服力,事例分析,紧扣主题。
佳作二:
新课标全国Ⅰ优秀记叙文)
青 瓷
河南一考生
一枝青花犹如一条小蛇盘上了瓶身,那瓶在日光下显得如此晶莹剔透。
而一条长长的记忆,纠缠着老戴的整个人生。
当老戴还是小戴时,他的生活就如享受着江南春风的竹笋般,舒适,滋润。
但是好梦总不会长,变故来得很随意,又那么让人无措。
老戴的爹,是小有名气的制瓷人。
有一天,京城来了老朋友,老戴爹设了酒宴招待客人。
席间,老友拿出一只锦盒,爱瓷如痴的老戴爹当时就呆在那里,半晌,才接过青瓷,喜得直叫:
“好瓷!
”老朋友问:
“老哥哥,你说,这瓷值多少钱?
我这条老命就差点儿为这瓶丢了。
”老戴的爹有了些醉意,笑嘻嘻地伸出两个指头晃了晃。
“两千两?
”“嘻,二十万两。
”老友喜得不知所措:
“当真?
”“我还能骗你吗?
这可是景德镇的制品,慈禧太后的珍藏!
”老戴爹略带醉意抱着花瓶,谁知脚下被啥绊了一下,就这样破了一个洞。
老戴爹的酒醒了,呆在了那里。
最后,老戴爹变卖了所有家产,足足十一万两。
朋友接过银票在叹息声中离去了。
老戴爹在懊悔中开始了对青花瓷的修补,他的心情并没有沮丧,摇着小脑袋憧憬着说:
“儿子,我现在一心一意地修补青瓷,别的活我不做了,很快,大房子就会回来的。
”
可惜,世上的事就是难遂人愿,家里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老戴爹仍然固执地不接其他任何活儿,埋头修补青瓷。
老戴爹中风,临终前支吾地指着青瓷想说些什么,却被老戴娘打断了:
“你这个老不死的,这个破东西害了你。
你还拿它害孩子们,它再值钱我们也不补了!
”老戴爹在不甘中合上了眼睛,老戴娘哭得死去活来。
小戴渐渐变成了老戴,他的技术也越来越好。
但父亲有遗愿,要修补那个瓷瓶,他也就每天潜心修补瓷瓶。
“爹,吃饭了!
爹,你还在看那破瓶子?
”儿子叫着老戴,不紧不慢地说。
儿子在烧瓷上很有天分,这一点极像他爷爷。
可是爷俩儿怎么也烧不出一块让青花瓶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瓷来。
“你这两天背着我神神秘秘地干了什么呢?
”老戴不解地看着儿子。
“保密。
”儿子得意一笑。
老戴六十大寿那天,宾客满堂,却不见儿子。
半晌,儿子满头大汗抱着一只锦盒走了过来。
打开,一枝青花静静地开在瓶子身上,阳光下温润如玉。
“你,你修好了?
”老戴流下了眼泪,这瓶子真是天衣无缝。
“没。
那破瓶子被我摔了,又不是什么宝贝,修什么?
我重新烧了一个一模一样的。
”儿子笑着说。
“你是怎么烧出来的呢?
我和你爷爷怎么没想到这么做呢?
“你和爷爷太看重那青瓷的价值,只知道补!
亮点评析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写记叙文的很少。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如何紧扣“材料”问题。
记叙文对“材料”可以明引,也可以暗合,多采用暗合。
这“暗合”,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这篇小说体的记叙文,采用的就是“神似”式的暗合,点明小说中心和材料题旨的就是结尾那句话。
它既卒章显志,更让人思考材料题旨的巧妙性、含蓄性:
老戴、老戴的爹都太看重那只青瓷的价值,想凭自己的经验、技术去修补那只青瓷,却没有“勇气”去打碎那只精致的青瓷;
而小戴显然颇具胆量,毅然摔了,打造出全新的青瓷。
当然该小说情节曲折,语言精到,也是获得高分的必备要素。
【技法指导】
一、读懂材料:
审题之前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因此,读懂材料就是要知道其内容和含意,知道它说了哪些主要的人、事,其核心语义是什么。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从材料类型上审题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类,一是文字类的,二是图画类的。
这里谈的是文字类材料。
(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
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对此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意。
多则型的,如2013年浙江卷、湖南卷,对此要在辨析其异同关系的基础上立意(题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
高考题有的是多重关系型,如2013年江苏卷,大多是两元关系型,如2013年大纲全国卷作文题内容是失者与拾者的关系,广东卷内容是“捐助”与“受助”的关系,湖北卷是方与圆的关系,辽宁卷是沙子与珍珠的关系,福建卷是流星与树根的关系。
(3)从表达上看,有直白型与含蓄型。
直白型的材料多是时政类、故事类,审题立意要提取中心,溯果求因。
含蓄型的材料多是比喻类、寓言类,如2013年辽宁卷,审题立意要重点挖掘寓(喻)意。
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
这是审题的关键。
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
核心语意在哪里呢?
(1)在关键句上。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题目中的老切割师的话,辽宁卷题目中的老者的话,福建卷题目中的最后两句话。
(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
请看下例的审题:
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
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
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
但仔细审读,“担心失败”“推卸责任”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
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
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
(1)厘清对象。
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
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2)辨清关系。
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
“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
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
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 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材料 2013年北京卷作文:
科学家:
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
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
”其中“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作为提示性话语至关重要。
它表明要扣住“手机”立意、行文。
可以从科学家的视角来立意,可以从文学家的视角立意,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立意。
抓住这样的关键语句,何忧之有?
3.由果推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 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
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
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
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
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
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
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
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
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
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分析 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
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4.揣摩倾向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犬,而狼则拿出了狼崽。
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
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分析 本材料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地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及牧羊犬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坚持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
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个感情倾向,提出了“兵不厌诈”“要善于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
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只能被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5.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材料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
“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
“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分析 这则对话中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只要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立意的核心。
6.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材料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的。
(2)有人告诉爱因斯坦,有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100位科学家”的书。
爱因斯坦回答:
“为什么要100位?
如果我真的错了,只要有一位能证明我错了就可以了。
分析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就是将几则材料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着眼于差异之处,立意作文。
“异中求同”就是从几则材料中去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据此立意作文。
综合上面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质疑的精神”“面对错误的批评”“自信”等角度立意。
一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往往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的。
三、多角度思考,寻最佳立意,忌边缘立意
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
一则材料,有哪些立意角度呢?
从材料内容讲,不同的人、事、物就有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人、事也有多个立意角度。
从立意方法讲,可以正向(顺向)立意、反向(逆向)立意、类比立意。
在众多的立意角度中,只能选一个角度立意。
当然要选“最佳”立意。
何谓“最佳”立意呢?
从命题者角度看,能对接命题者命题所依据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和特点的,就是最佳立意;
能重视思辨法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
例如2013年福建卷作文题,如果使用了“抓关键句法”,抓住诗末句“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追求、坚守、信念、扎根、底线这样单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较普通,不够出彩。
考生如能从全诗着眼,写到“仰望夜空与立足脚下”“自由与坚守”“避免浮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间的二元辩证关系,这正是命题者想要考查的思辨能力,因而,这才是最佳立意。
从材料本身看,能体现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角度切入的立意是最佳立意,而边缘立意则是最差立意,甚至偏题立意。
试看下面的材料: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
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
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平常更为光滑的一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这段话的核心语意是什么呢?
从大的方面看来,是“牛顿这样评价自己”。
讲了三层意思。
(1)“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
但在我自己看来”,这是第一层转折,语意的重点在“但”之后,这表明在评价自己时,不要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自己要有对自己的评价。
二是自己如何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又有两层意思。
(2)“我就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平常更为光滑的一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
”(3)“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这两层意思的语意重点分明又落在后一层上,因此是用“而”来转折的。
由此可以引申出:
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探索真理是需要有科学精神的,不能无知到一叶障目,发现一个真理就以为知晓了全部真理等等。
这显示了牛顿自我评价的谦虚和低调。
据此分析,立意的等级如下:
①边缘立意之一是牵强附会的立意,即从核心语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抛开材料的核心语意,洋洋洒洒,恣意发挥。
如看到“在海边玩耍”就去谈“游戏”,甚至自鸣得意,沾沾自喜。
之二是略有牵强附会的立意。
它往往抓住了“我好像是在海边玩耍,时而发现了一颗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片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中的“发现”“童心”等。
值得警惕的一种貌似正确实则严重偏题的立意方法:
不顾材料整体,只是从材料中“拈出”或总结一个词,将它作为话题来写,泛泛而论,论点与材料偏离。
因为这样做,不涉及原材料赋予这个词的具体语境,是断章取义,不符合“含意”范围的。
②基本正确的立意是:
抓住了“我却这样认为”之后的语意重点“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谈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③正确、准确(最佳)的立意是抓住牛顿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一是很自谦,面对自己巨大的成就自我评价很谦虚,没有目空一切;
二是很科学,评价自己不在乎别人的好评,而不知所以;
三是自知真理无限,当探求不已。
如果能够追索牛顿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地自我评价,是因为对真理的敬畏,是对人类的忠告,是对人类探索真理的警示等等,那么从审题上来看,就已经是“独到、深刻”了。
当然从考生自身看,选择自己积累最厚、最有话可说的,是最佳立意;
选择考场新颖立意的,是最佳角度。
这里,要注意的是,从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的主要方面立意固然是立意正确、准确,但如果能兼顾“别开生面”和“唯我独有”两个方面,选别人没有想到的且自己又有话可说的当然是“最佳立意”了。
综上所说,最佳立意莫过于符合上面三个方面的立意了。
可是,这种完美的立意很难达到,但要守住符合核心语意这一底线。
【实战演练】
一、请对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
“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他反问道:
“这是什么?
”“零”“圆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
“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
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
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1)审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立意:
提示 对该题使用的审题方法最好是抓关键句法。
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
“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
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
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就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直接立意,这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
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
“句号”的本体是什么?
当然是“做事”,做哪些事?
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
“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
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
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教育孩子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是一篇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的“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立意;
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此立意可以从当前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来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
立意有:
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
②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
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
慢慢走,欣赏啊;
莫让名利遮望眼;
放下名利,学会欣赏;
享受生命等。
③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
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孙杨、林丹、林书豪等。
追逐梦想,不畏穷途;
征服困难,梦想起航;
与专注同行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
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
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提示 该题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