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077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docx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4.1牛顿第一定律

1.亚里士多德: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

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

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说明: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

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

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惯性表现为:

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注意:

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

m

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目的:

定量分析a、F、m的关系

2.实验原理:

控制变量法

M

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

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

实验一:

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

★解决问题1:

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

(1)作用:

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方法:

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住:

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钩码。

解决问题2:

测量小车的质量:

用天平测出。

解决问题3:

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逐差法求加速度。

解决问题4:

测量和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当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小车质量M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3)平衡摩擦力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注牵引力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在绳子一端逐渐挂上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4.数据处理:

★特殊情况:

没有满足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

长木板倾角过大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太小

4.3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

F=ma★F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3.力的单位:

物理学上把能够使质量是m=1kg的物体产生a=1m/s2的加速度的这么大的力定义为1N,即1N=1kg·m/s2。

(说明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4.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同体性:

F、m、a是对于同一个物体而言的。

(2)矢量性:

a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定相同。

(3)瞬时性:

F和a时刻对应: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4)因果性: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

(5)独立性:

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

(6)相对性:

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考系中才成立。

典型例题:

如图所示,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质量mA=2mB,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B)

A.A球的加速度为,B球的加速度为g

B.A球的加速度为,B球的加速度为0

C.A球的加速度为g,B球的加速度为0

D.A球的加速度为,B球的加速度为g

注意:

剪断悬线瞬间,绳子的拉力立马消失,弹簧的弹力暂时不变。

合外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力与加速度的因果关系:

只要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就会产生加速度。

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

2、力与速度无因果关系:

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无必然联系。

合外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减速。

3、两个加速度公式的区别: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a与v、△v、△t均无关;F=m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由其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决定。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和步骤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

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画出示意图

3、由F=ma列方程求解

4、解方程(组)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离不开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

解题方法:

合成法、正交分解

典型例题:

如右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

(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

解法一:

合成法

(1)小球和车厢相对静止,它们的加速度相同。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gtan37°

解得a=7.5m/s2

则小球的加速度为7.5m/s2方向水平向右。

车厢加速度与小球相同,因此可能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水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悬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解法二:

正交分解法

(1)小球和车厢相对静止,它们的加速度相同。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Tsin37°=ma

FTcos37°=mg

解得a=7.5m/s2

则小球的加速度为7.5m/s2方向水平向右。

车厢加速度与小球相同,因此可能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水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

(1)可知,悬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4.4力学单位制

1.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它们的单位叫基本单位

2.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3.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注意:

1、在解题计算时,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过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

2、物理公式既反映了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因此,解题中可用单位制来粗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单位制不对,结果一定错误。

4.5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概念: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特性:

①相等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②反向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③同直线——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④同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⑤异物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此不能相互抵消。

⑥同类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总是同一种类的力。

2.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数学表达式:

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3.判断: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相同点

等大、反向、共线

不同点

具有同时性

不一定具有同时性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不能求合力

(效果不能抵消)

能求合力

(效果能抵消)

力的性质相同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

两类基本问题:

(1)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

例1:

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2N。

求物体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的位移。

解: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

解得a=1.1m/s2

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拓展: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在6.4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已知F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7°,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

(cos37°=0.8,g=10m/s2)

解:

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cosθ-µFN=ma

FN+Fsinθ=mg

联立,解得a=0.54m/s2

4s末的速度

4s内的位移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在运动情况(知道三个运动学量)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得出物体所受的力或者相关物理量(如动摩擦因数等)。

例2: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在t=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解: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ma

联立,解得f=67.5N

即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67.5N。

拓展:

滑雪者以v0=20m/s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的山坡,从刚上坡即开始计时,至3.8s末,滑雪者速度变为0。

如雪橇与人的总质量为m=80kg,求雪橇与山坡间的摩擦力为多少?

g=10m/s2

解:

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f=ma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联立,解得f=20.8N

即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20.8N。

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3)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求加速度;

(4)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求所求量。

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二)

1.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

视重>实重

视重<实重

F=m(g+a)

F=m(g-a)

F=0

条件

向上的a

向下的a

向下的a,且a=g

运动情况

加速向上/减速向下

加速向下/减速向上

自由落体/竖直上抛

3.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

重力不变,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例题:

在升降机中测人的体重,已知人的质量为40kg,①若升降机以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台秤的示数是多少?

②若升降机自由下落,台秤的示数又是多少?

解:

当升降机匀加速下降时,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

即F=mg-ma

①当a1=2.5m/s2,F1=300N

②当自由下落时,a2=g,F2=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台秤的示数分别为300N和0N。

专题1:

连接体问题

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总结:

当整个连接体处于相同的环境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不变。

专题2:

传送带问题

1、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