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管理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贷后管理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贷后管理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工作日志记录:
工作日志记录是公司业务人员日常行为的记载,公司业务人员须在贷后管理中落实授信批复条件以及完成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工作后,应及时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包括:
人事变动、经营策略、管理及市场变化等,并在完成一次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后的2个工作日内应将取得的贷款相关信息在工作日志中记录,及时反映获取的各种信息并提交本级公司业务部主管审阅,公司业务部主管应在接到工作日志的2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退还公司业务人员备查。
每个借款人每月至少完成工作日志1-2篇。
(常规1篇、重点2篇)
3、资金流向监控记录:
公司业务人员要监控借款人资金的使用,防止贷款资金挪用。
各行应建立用款审核制度。
原则上,可由公司业务人员负责审核签字,而对高风险的借款人资金使用可实施分级审核。
各行公司部可根据贷后管理的需要和不同的借款人确定相应审核金额,设置用款审核签字权限,实施分级管理。
对低风险和信用较好的借款人,可设置主管以下的审核权限;
对高风险和信用欠佳的借款人,需设置三级审核权限。
(可参照文件后附表)
资金流向监控表,详细记载用款审核信息。
在同意借款人用款后,公司业务人员要及时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
同时可留存借款人用款时提供的用款计划、用款合同等凭据,作为资金流向监控表的附件留存备查。
不能提供凭据的由公司业务人员书面说明情况。
资金流向监控表分为事前监控和事后监控,我行本部所有借款人都选择事前监控。
针对事前监控,各行从06年4月1日开始,公司业务人员要及时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06年1-3月至少要补齐借款人的银行对帐单。
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2个月内,公司业务人员应打印资金流向监控表签字后交公司部主管确认,并保存电子文档备查。
(三)系统信息传递
对于新一代信贷系统和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需由授信执行部门录入和维护的部分,公司业务人员应将获取的客户基本信息和贷后管理信息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及时归档,以配合风险部门信息录入和维护。
(四)集团客户信息维护
集团客户参与行的公司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期间应定期将相关的经营管理、市场变化、政策调整、项目运作等信息向牵头行的公司业务人员提供,向牵头行直接提供贷后管理信息资料的同时抄送本行风险管理部门。
各行提供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
1、集团客户所在行的联系人名单
2、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3、贷后检查报告
4、年度财务报告
5、风险提示
牵头行和参与行每半年进行一次日常信息的相互反馈,重大突发事件或出现预警信号时,参与行应在形成报告2个工作日内与牵头行实现信息共享,可用NOTES或传真形式反馈信息。
(五)信用评级更新与调整
在贷款发放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在新的会计年度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及时完成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更新。
同时,还应负责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当企业经营、市场、信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获取信息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中国银行国内客户信用评级办法》的要求完成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上报工作。
二、贷款管理
(一)公司业务人员应做好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分和分类调整工作,如发现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市场供求、贷款项目进展与变化对分类结果造成影响时,按实时清分原则,及时完成风险分类动态调整工作。
(二)还本付息: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到期日前1个月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到期通知书,督促借款人筹集资金按时还款,在此期间,应加强对借款人帐户变动情况监控,关注借款人经营性流动资金回笼情况,并在贷款到期当日主动核查借款人是否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应立即催收,并在到期日后10个工作日内向欠款的借款人及保证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付息日前10个工作日以电话、书面、现场提示等方式督促借款人按时偿还利息,并关注借款人账户变动情况。
公司业务人员在收息当日应主动核查借款人是否按时偿还利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时付息应立即催收,并在收息日后5个工作日内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
借款人须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并加盖公章。
为准确了解借款人还本、付息、付费的情况,各级分行应建立本息违约报告制度。
指派贷后管理专岗监控本级借款人还本、付息、付费情况,一旦出现违约,立即报告公司业务部主任。
(三)移交前的不良贷款管理:
不良贷款贷后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催收、债务重组、催收频度不低于每月一次,并做好债权和担保的确认工作。
(四)抵(质)押管理:
公司业务人员采用现场检查方式对抵(质)押物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每年至少不低于1次,对借款人借款合同项下全部抵(质)押物的所有权属、保险有效性和品质状态等要素进行定期现场检查。
贷款期限在1年内的正常情况下无需对抵(质)押物实施现场检查。
(五)贷后管理策略:
贷后管理策略调整频度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
1、定期调整:
公司业务人员在例行贷后检查时,发现借款人、贷款、担保情况发生变化,需做贷后管理策略调整,通过贷后检查报告填写调整意见,即以贷后检查报告为载体向有关部门报备或报批。
2、不定期调整:
当借款人、贷款、担保情况突然恶化,公司业务人员对出现的风险预警信号认真分析后,认为可能影响贷款安全,有必要对贷后管理策略进行由松到紧调整,通过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填写调整意见,即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为载体向有关部门报备(详见手册P42)。
(六)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内容可见手册P50,公司业务人员在确知贷款重大突发事件的1个工作日内,提交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经三级签署意见后,报备本级风险管理部门和上级行公司业务部门。
(七)贷后检查报告:
1、常规方式管理的正常类贷款检查及报告频率不低于每半年1次,关注类贷款检查及报告频率不低于每季1次。
原则上贷款发放后的1个月内,公司业务人员应完成一次贷后检查工作,特别关注贷款投向和借款人经营等内容,并将有关信息在工作日志中记载。
在每季或每半年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或半年度贷后检查报告,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年度贷后检查报告。
贷后检查报告中须使用最新的财务数据。
贷款期限在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新发放正常类贷款,可不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当贷款发放日离检查时点不满2个月(含2个月)时,当期可不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2、重点方式管理的正常类贷款检查及报告频率不低于每季1次,关注类和不良类贷款检查及报告频率不低于每月1次。
原则上贷款发放后的1个月内,公司业务人员应完成一次贷后检查工作,月度贷后检查报告应在每月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
季度贷后检查报告应在每季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
贷款期限在3个月以内(含3个月)的新发放正常类贷款,可不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贷款发放日离检查时点不满2个月(含2个月)时,当期可不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三、贷后管理方式
按照贷款风险和贷款余额的大小分为常规和重点两种,两种贷后管理方式的贷款检查频度、管理重点以及贷后检查报告要求的报告时间和报送路线各不相同,对纳入重点方式管理的贷款,各级公司业务部门应建立重点项目贷后管理监控档案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并应填制重点项目贷后管理监控汇总表,实行专人专卷保管,及时更新。
四、贷后档案移交(详见手册P56)
五、贷后组织督导
各级公司业务部门应及时汇总掌握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特别关注并分析资产质量变动、重点监控项目变动等情况,从而有效指导全辖贷后管理工作。
应及时掌握的贷后管理整体情况包括:
1、辖内行贷款资产质量及变动情况;
2、关注类贷款迁移趋势;
3、大额贷款整体情况;
4、信用评级为C、D类客户贷款总体情况分析;
5、辖内资产质量分类波动较大机构情况;
6、重点项目贷后管理监控汇总情况;
7、不良贷款总体情况分析;
8、要求掌握的其他贷后管理情况;
各级公司业务部门应定期(按季)向上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团队或专岗上报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整体情况。
督导检查分现场与非现场方式、现场督导检查要求:
1、现场抽查的总户数不低于10户,每户不低于1-2笔贷款;
2、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确定抽查户数,原则上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及以下类贷款户分别不低于3户、4户、3户;
如次级及以下类贷款户不足3户,不足部分按比例分摊到正常类、关注类贷款户;
3、根据贷款金额确定抽查户数,原则上被查行贷款排名较前的借款人不低于3户。
4、根据贷款担保方式确定抽查户数,原则上保证、抵(质)押类贷款户为不低于5户。
5、两年内对所有辖内行至少完成一次现场检查,其中每年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40%。
非现场督导检查指各级分行定期以书面形式上报贷后管理自查、整改和对辖内行现场督导检查的情况,上级分行对上报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查找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督导建议。
贷后管理日常及检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内容
种类
常规
重点
备注
贷款现场
检查频度
正常
每半年1次
每季度1次
现场检查应在形成贷后检查报告前完成
关注
每月1次
不良
担保现场检查
每年1次
工作日志记录
建议
每月2次
越多越好
贷款台帐
贷款发放、还贷、展期、利率调整、担保变更及贷款结清当日记录及更新
贷后检查报告
在每季或半年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
次年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年度贷后检查报告
(应在完成日常和现场检查后形成)
每月1次(月后10个工作日内)
资金流向监控
详细记载用款审核信息、同意借款人用款后,及时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确知贷款重大突发事件的1个工作日内,提交重大突发事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