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06706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违法活动,教育了干部,纯洁了干部队伍,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推动了私营经济中的民主改革。

政治上——继续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实现全国大陆解放与统一,建立各级人民政权,为革命转变提供政治条件。

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

全国规模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重要依据——广大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土地改革后开始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是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由于缺乏农业机械化,没有大规模的机器,农业靠协作,同样可以增产,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明显,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出了重要依据。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国际环境——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共和国的独立和新中国的安全,维护了世界和平;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访苏,又好看又好吃的中苏条约。

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三、怎样去改造

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用10年至15年时间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建议。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主要内容(一化三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与“三改”)的关系

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是根本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尽快发展生产力,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

1952年底,虽然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但是这只是恢复到1936年工农业生产的水平,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当时,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的现代工业,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

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互不协调。

工业中,重工业不到30%,轻工业则占全部工业的70%以上。

我们不能制造汽车、拖拉机、飞机,不能自己制造重型的和精密的机器,没有现代国防工业。

许多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与欧美发达国家不能比,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如:

钢人均产量:

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美国为538.8公斤;

发电量:

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

“一化”与“三改”的关系就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

195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

“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工业,把现有的社会主义工业扩大起来,办得更好;

我们必须努力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

这两方面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

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

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

“一化”即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

“三改” 

即是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是目的,即是说,要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放在优先和首要的地位,这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是手段,两翼丰满,主体才能腾飞,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造并不是出于抽象的社会主义信念,而基于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个任务的实际需要,是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道路和创造条件的。

这条过渡时期总路线构想出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这就是建设与改造并举、发展与变革同行,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变革生产关系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因此,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和目的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目的,直接地是为了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间接地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

四、改造的具体实施

农业方面

1、个体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①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个体农民经济,生产单位小,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积累有限,经济力量薄弱,无力进行扩大再生产。

②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与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它既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日益增多的商品粮食、农业原料,也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工业品市场。

③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经不起天灾人祸,发展下去,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两极分化。

这些情况决定了必须把分散的小农经济逐步联合成为合作经济。

2、改造的方针政策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当时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也存在着两条发展道路的斗争:

一方面,是广大贫农下中农互助合作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发扬,他们坚决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一方面少数富裕中农要求“单干发家,剥削致富”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也在抬头;

这种状况,如让其自流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一家富裕,百家贫穷”的新的阶级分化,让资本主义在农村中泛滥起来,使广大农民重新遭受少数富农的盘剥。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农村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必去占领”。

事实教育了广大干部和广大农民;

只有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才是摆脱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唯一幸福的道路,也只有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的小农经济过渡到合作化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们的国家才能走上社会主义。

《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自人民日报1959年10月18日,作者:

邓子恢

第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何谓互助,土地耕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所有,只是生产方面组织起来互帮互助。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集体劳动,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报酬,入股分红。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所有生产资料归农民集体所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不能不继续遇到敌对阶级和敌对思想的反攻和抵抗。

这一场思想上、政治上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1957年下半年,与城市里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猖狂进攻的同时,在农村中也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等社会主义的民主方式,放手发动群众,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让广大群众畅所欲言,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回忆、对比、算帐,以大量的无可争辩的事实,驳倒了各种反对社会主义的无耻谰言。

从此资本主义思想搞臭了,社会主义思想光芒四射,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擦亮了眼睛,认清了前途,明确了方向”,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农业社的优越性从此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并从而展开了我国农业大跃进的序幕。

手工业方面

1、个体手工业的局限性:

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改造的方针政策: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

当然,手工业也有与农业不同的特点,如手工业个体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活动离不开市场;

手工业者经营灵活,主要凭手艺吃饭,有行业帮会传统等。

这些特点客观上又要求对手工业采取一些与农业合作化不同的方针政策。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3、改造的三个步骤: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加入这个组织的成员,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

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但已经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因而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它是由供销小组合并起来的,开始是统一供销业务,分别核算,生产活动仍由各户分散独立完成;

后来逐步有部分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合作社对各户的生产也有一定的干预,因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入社人员参加集体劳动,采取按劳分配原则。

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他们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经营方针是:

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挂红旗五心(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

”“早归公,晚归公,早晚要归公:

迟共产,早共产,迟早要共产,不如早共产。

”这反映了建国初期哪个阶级的心情?

是怎样的心情?

工商界人士听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息时,心情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

1953年,各家企业正是蒸蒸日上,大家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家提出把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公私合营,这对大家的震动很大,思想上没有什么准备,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有的说:

“1949年为什么不讲总路线?

那时讲,人就都跑了。

”还有的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953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了同仁堂首先行公私合营,这对于同仁堂的经营者震动很大。

同仁堂到这时已存在了几百年。

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

北平解放前夕,北平同仁堂有职工190多人,奖金约80万元,年产值约16万元,年零售额约30万元,设备陈旧,管理落后。

1949年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由乐氏十三世乐松生经营,他同时是天津达仁堂管理处总负责人。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同仁堂向国家捐献99000元。

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

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时,对乐氏家族的震动很大,他们对经营了几百年的老铺,将要失去所有权,经营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确实十分痛惜。

乐松生经过反复考虑,认识到:

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而且,合营后,自己仍任经理,生活待遇也不错,因此决定,同仁堂带头公私合营。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的根据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不是采取用暴力的方法来剥夺资产阶级的财产,而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这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政策。

和平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应运用国家政权剥夺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即“剥夺剥夺者”,使之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财产。

关于“剥夺剥夺者”,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可采取“没收”和“赎买”两种方式。

“没收”就是无偿的暴力剥夺,“赎买”就是有偿的和平改造。

恩格斯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方法变革所有制,那对我们将是最便宜不过的了。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经把资本家分为“文明的资本家”和“不文明的资本家”,提出要对他们分别采取“和平赎买”和“无情惩治”两种不同的方法。

列宁还提出,对资产阶级赎买的具体途径是国家资本主义。

他曾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但是,由于俄国资产阶级与苏维埃政府为敌,最后使得俄国无产阶级不得不采取暴力手段,将资本家的企业全部没收。

有中国特色的和平赎买:

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和平赎买的现实可能性。

和平赎买的可能性(P68-69)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由此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有可能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有长期的统一战线关系,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就为和平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有了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就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而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陷入孤立地位,不得不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和平赎买的必要性: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与之有联系的知识分子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列宁认为,在落后国家,国家资本主义是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并且指出,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限制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

在我国,国家资本主义是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联系的,是受工人监督的、带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进行的,它又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第一阶段,1952年底—1953年底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阶段,1954年195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就是国家向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国家派干部(即公方代表)进入企业内部,同资本家,(即私方代表)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计划完全纳入国家计划范围。

通过公私合营,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有企业外转向企业内,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即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各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从而使这些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为定息政策所代替。

这一阶段的公私合营试点,为全面公私合营的展开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阶段,1955年秋—1956年是全面实施公私合营阶段。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被陈毅称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出身民族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期开始掌管家庭的部分企业,成了民族资本家中的“少壮派”。

出于爱国之心,上海解放时他留了下来。

但他和其他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一样,对生活在新中国今后的命运,仍怀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

记者直率地问: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

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

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

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

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五、改造的经验教训

20世纪中叶,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原理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形成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并确定以重工业为重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思路。

党的指导思想是: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力求使之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是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

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一五”计划规定1953年至1957年工业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以上,如此巨大的投资,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

“一五”计划期间,实际施工的建设项目达1万个以上,其中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921个,比原计划增加了327个。

经过“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已初步形成。

(二)以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的指导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形式上则采取了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

毛泽东强调:

这种渐进的方式“可以使农民从自己的经验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觉悟,逐步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因而可以使他们较少地感觉到他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好像是突如其来的。

这些步骤,可以基本上避免在一个时间内(例如一年到两年内)农作物的减产。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指导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方法上,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

在步骤上,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逐步过渡:

第一步是把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第二步再由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在转变中采取了由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

在步骤上则是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由主要行业到一般行业逐步推开。

实践证明,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是恰当的,有效的。

这种逐步过渡的渐进方式,是和平改造能够实现的重要保证,不论是在农业、手工业还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正是因为采取了这种渐进的改造方式,避免了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变动,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以和平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的三大改造都是以和平的方法完成的:

运用和平的方法、合作化的途径改造小农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个体农业是小农经济,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必须要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但是,农民是劳动人民的一部份,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